1、2012倫敦奧運會的會徽是用什麼材質做的。
會徽以數字「2012」為主體,包含了奧林匹克五環及英文單詞倫敦(London)。這一設計清晰地傳達出倫敦的聲音——「倫敦2012年奧運會將是所有人的奧運會、所有人的2012。」會徽顏色一共有四種,分別是粉色、橙色、藍色和綠色,可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使用不同顏色的會徽。這一設計是百年奧運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年舉辦的奧運會和殘奧會「共享」同一個會徽。
會徽是由世界著名設計公司奧林斯(WolffOlins)設計。WolffOlins是一家成立於1965年的知名品牌咨詢公司,隸屬於奧姆尼康(OmnicomGroup)——世界最大廣告集團。這個標志設計選定WolffOlins,並沒有舉行相應比賽,費用40萬英鎊。
【意象】
2012年倫敦殘奧會會徽
據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介紹說,該會徽象徵著「活力、現代與靈活,反映了一個嶄新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特別是年輕人不再處於靜止狀態,而是用新技術和新媒體網路武裝起來工作」。
塞巴斯蒂安·科在發布會上說:「2012年倫敦奧運會將是每個人的奧運會。該會徽表明我們將用奧運精神激勵每個人,特別是全世界的年輕人。」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認為,這是一個「真正富有創造精神的會徽,幾何圖形抓住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實質,即激勵全世界的年輕人參加體育運動,體現奧運價值」。
2、運動會會徽設計第30界怎麼設計
會徽以數字「2012」為主體,包含了奧林匹克五環及英文單詞倫敦(London)。這一設計清晰地傳達出倫敦的聲音——「倫敦2012年奧運會將是所有人的奧運會、所有人的2012。」會徽顏色一共有四種,分別是粉色、橙色、藍色和綠色,可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使用不同顏色的會徽。這一設計是百年奧運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年舉辦的奧運會和殘奧會「共享」同一個會徽。
據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介紹說,該會徽象徵著「活力、現代與靈活,反映了一個嶄新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特別是年輕人不再處於靜止狀態,而是用新技術和新媒體網路武裝起來工作」。
塞巴斯蒂安·科在發布會上說:「2012年倫敦奧運會將是每個人的奧運會。該會徽表明我們將用奧運精神激勵每個人,特別是全世界的年輕人。」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認為,這是一個「真正富有創造精神的會徽,幾何圖形抓住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實質,即激勵全世界的年輕人參加體育運動,體現奧運價值」。
3、倫敦奧運會的徽標意義
會徽由分別代表2012這4個阿拉伯數字的幾何圖形組成,其中在左上角代表2的幾何圖形上標有「倫敦」字樣,在右上角代表0的幾何圖形上標有「奧運五環」標記。
據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
4、求歷屆奧運會會徽的圖片和介紹
1896年希臘雅典第一屆奧運會會徽
1896年,雅典開創性地舉辦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原本首屆奧運會既沒有會徽也沒有招貼畫,我們看到的這幅畫是雅典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提交的報告的封面,後來被用來代表本屆奧運會。雄渾的雅典衛城,手執橄欖枝的雅典娜女神,深嵌的馬蹄印。展現在世界面前的奧運會徽古銅色的浮雕散發著濃厚的古希臘氣息。左上方公元前776—1896的字樣表示現代奧運會與古代奧運會一脈相承的關系。
1900年法國巴黎第二屆奧運會會徽
1900年巴黎奧運會會標的主體是一位身著傳統法國騎士服裝的女性,右手高舉法國的三件傳統兵器—花劍、佩劍和重劍,設計簡單,卻充滿了法國味道,從這屆奧運會起,女性開始走進了奧林匹克大家庭,參加了表演項目的比賽。
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第三屆奧運會會徽
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在美國的聖路易斯舉行,會標通過採用「魚眼」特技展示了主辦城市的風貌。由於舉辦較早,當時的會標還是通過世界博覽會宣傳海報的方式出現的。
1908年英國倫敦第四屆奧運會會徽
1906年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的爆發,使原本定於羅馬舉行的1908年奧運會臨時易地倫敦舉辦,而倫敦奧運會卻為人們奉獻上了現代奧運史上第一個開幕式。1908年倫敦奧運會的會徽體現出濃郁的時代風格,跳高運動員的服裝,跳高姿勢以及身後的煤渣跑道和運動場中間的游泳池,都有著當時的烙印。
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第五屆奧運會會徽
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的會徽圖案濃縮了各國運動員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嚮往之情:它描述了一隊身形矯健的奧運選手,揮動著各自國家旗幟奔向奧林匹克賽場的情景。從中我們能隱隱嗅到古代奧運的氣息。
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第七屆奧運會會徽
1920年,奧運會選擇了比利時一個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歐洲最繁榮的商業和藝術城市安特衛普。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會徽右上方是主辦城市的盾形徽章,中間手執鐵餅、健壯的半裸男子的讓人想起古代奧運會。背景是安特衛普著名的城塔。會標中,參加國的國旗在一起飛卷飄揚,象徵著五大洲團結在一起。
1924年法國巴黎第八屆奧運會會徽
1924年巴黎奧運會會標的主體是巴黎城的盾形城徽,中間配以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古帆船,同時附有「第八屆奧林匹亞德巴黎1924」和「法國奧委會」的文字說明。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是現代奧運史上的第一枚會徽,從此奧運會的會徽和招貼畫正式分開。
192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九屆奧運會會徽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會標融入了更多現代因素。藍色的背景上,一名長跑運動員高舉象徵勝利的白色月桂枝。會徽底部飄揚著荷蘭國旗色紅、白、藍三色波浪。會徽創造性地將荷蘭、運動、勝利、奧林匹克等元素融為一體。
1932年美國洛杉磯第十屆奧運會會徽
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會徽的主體是東道主美國的國旗,奧運五環標志居於會徽正中,代表勝利的月桂枝穿梭其間,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首次出現在了奧運會徽中,充分展示了美國人所追求的美國精神。
1936年德國柏林第十一屆奧運會會徽
1936年的奧運會址選擇柏林是一個歷史的錯誤,納粹德國借奧運粉飾和平,蒙蔽世界。其會徽充滿了霸權,一座奧林匹克鍾里,奧運五環上矗立著一隻象徵階級的鷹,勃蘭登堡之門是柏林的象徵。鷹爪下的五環和聖火以及誓言都是柏林奧運強權的符號。
1948年英國倫敦第十四屆奧運會會徽
1948年,世界還處在二戰後的恢復時期,人們對在這一時期是否需要舉行體育盛會爭論不休,但1948年倫敦奧運會最終卻大受歡迎,它給深受戰爭創傷的人們以巨大的精神安慰。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會徽由議會大樓的鍾樓為主要構成。這個著名的「大本鍾」的指針指向四點,這是計劃中的開幕式時間。前景部分為奧林匹克五環標志。組委會需要的是一個最能代表英國的象徵。
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第十五屆奧運會會徽
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會徽圖案的設計簡潔而清晰,主要表現了奧運主會場的標志性建築「奧運塔樓」和「奧運五環」,意味著光輝的奧林匹克來到了「千湖之國」芬蘭;同時,世人也能感悟到芬蘭人對奧運的那份深深的敬仰和渴望之情。
1956年澳大利亞墨爾本第十六屆奧運會會徽
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會徽採用單一綠色,會徽主體是一個矗立在澳大利亞版圖上燃燒著的熊熊火炬,火燃的上前方是奧林匹克的標志——五環,會徽的底部是「默爾本1956」字樣,並向兩側延伸成為象徵著勝利的月桂枝。
1960年義大利羅馬第十七屆奧運會會徽
1960年,義大利終於盼來了第十七屆羅馬奧運會。羅馬奧運會會徽採用了羅馬城徽的標志,標志上是一隻母狼在哺乳兩個嬰兒的奇特圖案。母狼哺乳的兩個嬰兒中的一個,就是傳說中的羅馬城第1任國王羅慕路。會徽居中幾個大大的字母是拉丁文「1960」的意思,可見羅馬城徽是古羅馬歷史文化的高度濃縮。羅馬奧運會會場分布在古羅馬遺址、聳立著古代奧運會雕像的運動場和君士坦丁拱門等處,所有這一切,至今使人沉浸在對古羅馬文明的緬懷中,古代建築、紀念碑、各大名勝與現代化的奧運會和諧結合,在這個世界上最富有文化的城市之一,奧運精神又給它注入了現代化的理念和與世界融合的勇氣。
1964年日本東京第十八屆奧運會會徽
1964年,奧林匹克的光芒首次普照亞細亞大地,在會徽的設計中體現出了東方古老文明的神韻。
1964年東京奧運會會徽為置於日本國旗前的奧林匹克標志,它象徵奧林匹克就像一輪冉冉升起的紅日。而一輪紅日下的奧運五環標志,採用了金色,有別於傳統的五環顏色。
1968年墨西哥墨西哥城第十九屆奧運會會徽
墨西哥城是歷史悠久的世界名城,被稱作壁畫之都,市內建築物牆壁上處處可見氣勢磅礴、色彩絢麗的壁畫,本屆奧運會會徽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豐富的壁畫素材。第十九屆墨西哥城奧運會的會徽由來自奧運組委會、墨西哥和美國的三位藝術家協作完成,會徽創造性的使用了黑白兩色,將彩色的奧運五環標志和墨西哥的英文字樣與傳統壁畫圖形巧妙地融為一體,讓人聯想到古老的印第安圖案。同時墨西哥的每個字母或者環形、或者直線,又像運動場的跑道。簡潔卻豐富,單一卻深刻,會徽強烈的墨西哥民族風格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72年德國慕尼黑第二十屆奧運會會徽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會徽的設計都體現了色彩簡單、寓意深刻的風格。慕尼黑會徽設計只有黑白兩種色彩,具有抽象性,主體部分是一頂光芒四射的桂冠,喻意著慕尼黑奧運會的主體精神——光明、清新、崇高,象徵著一個「光芒四射的慕尼黑」。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第二十一屆奧運會會徽
伴隨著政治性抵制事件的發生,在蒙特利爾和莫斯科,奧運五環出現在會徽的顯要位置,表達出奧林匹克運動對五大洲團結的強烈呼喚。奧林匹克領獎台和五環的組合構成了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會徽的主體,而領獎台與五環的一部分又構成了三個田徑跑道的圖案,巧妙的是領獎台同時是變形的美術字M,代表了主辦城市的名字。
1980年前蘇聯莫斯科第二十二屆奧運會會徽
兩條交匯的跑道用簡單的弧線勾勒出一棟「斯大林風格」的前蘇聯標志性建築,鮮艷的紅色代表了社會主義的赤色政權,最上方的五角星既是建築的一部分也象徵著前蘇聯強大的國力,這樣的設計顯然帶有強烈的政治意味。
1984年美國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會徽
設計師魯尼恩打造出了一個被稱做「運行之星」的會徽。會徽中由美國國旗紅白藍3色構成的5個五角星相互重疊,象徵著五大洲的融合,13條粗細不一的橫線又代表著美國崛起於英國的13個殖民地,巧妙的構思營造出一種運動的美。
1988年韓國漢城第二十四屆奧運會會徽
韓國人在本屆奧運會中突出了和平的主題,提出了「人類和諧」的口號。極具民族特色的「三太極」應運而生,其中的黃、紅、藍三種顏色的色帶彷彿運動場上的跑道,代表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三色條帶外旋象徵世界的繁榮與進步,內旋則寓意各國運動員的團結和友誼。雖然涵義深刻,但在設計層面上,韓國人卻沒有表現出絲毫創意。三色條帶的跑道造型依稀帶有構成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徽的影子,而跑道末端顯示動感的線條又與上屆洛杉磯的運行之星如出一轍。
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第二十五屆奧運會會徽
隨意塗抹的一點、一鉤、一橫飄逸灑脫,當人們厭倦了復雜的結構、工整的設計後,終於在這個打破所有造型概念的會徽中找到了清新的水源,它平靜地清洗我們腦中的一切陳規俗套。不需要任何語言,不需要任何解釋,在本屆奧運會「藝術與文化」的主題下,大師的思想光芒照亮五環。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第二十六屆奧運會會徽
1996年是現代奧運百年誕辰,這一年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26屆奧運會實現了奧運家庭的大團圓。會徽主體部分是一個火炬。火炬的底部由五環和阿拉伯數字100構成,紀念奧運會已經走過百年歷史;而火炬的上半部由火焰變成的星星象徵每一位運動員的卓越追求。會徽中的金色象徵著金牌,綠色象徵著亞特蘭大的城市之樹——月桂枝。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第二十七屆奧運會會徽
本屆奧運會徽採用了大海的藍色、澳洲大陸的紅色、陽光的黃色和空氣的白色作為基調,象徵了澳大利亞綺麗的風光和清新原始的自然環境,契合了本屆「綠色奧運」的主題。澳洲土著人的原住民文化在會徽設計上得到了空前的尊重。親和力很強的藝術性文字好似沙灘上隨手寫出一樣隨意,拉近了設計者與觀賞者之間的距離。
2004年希臘雅典第二十八屆奧運會會徽
愛琴海,古希臘文明的搖籃,一片充滿詩意的夢幻藍色。人類,奧林匹克運動的締造者,手牽手環繞成為橄欖枝花冠。橄欖枝,和平與榮耀的象徵,不攙雜一絲世俗的利益。三個簡單的要素表達了「奧運發源」的主題。
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第二十九屆奧運會會徽
「舞動的北京」是一座奧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華民族精神鐫刻、古老文明意蘊書寫、華夏子孫品格鑄就出的一首奧林匹克史詩中的經典華章;它簡潔而深刻,展示著一個城市的演進與發展;它凝重而浪漫,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思想與情懷。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人們將通過它相約北京、相聚中國、相識這里的人們。
2012倫敦奧運會會徽第三十屆奧運會會徽
會徽以數字「2012」為主體,包含了奧林匹克五環及英文單詞倫敦(London)。這一設計清晰地傳達出倫敦的聲音——「倫敦2012年奧運會將是所有人的奧運會、所有人的2012。」會徽顏色一共有四種,分別是粉色、橙色、藍色和綠色,可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使用不同顏色的會徽。這一設計是百年奧運史上第一次由奧運會和殘奧會「共享」同一個會徽。據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介紹說,該會徽象徵著「活力、現代與靈活,反映了一個嶄新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特別是年輕人不再處於靜止狀態,而是用新技術和新媒體網路武裝起來工作」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認為,這是一個「真正富有創造精神的會徽,幾何圖形抓住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實質,即激勵全世界的年輕人參加體育運動,體現奧運價值」。
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第三十一屆奧運會會徽
三個連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腿相連,組成了里約著名的麵包山形象。里約奧組委表示,里約奧運會的會徽體現了里約的特色和這座城市多樣的文化,展示了熱情友好的里約人和這座美麗的上帝之城。會徽設計基於四個理念——富有感召力的力量性、和諧的多樣性、豐富的自然性和奧林匹克精神。
5、倫敦奧運會的會徽是誰設計的?有什麼含義呢?
會徽是由奧林斯(WolffOlins)設計。該會徽象徵著「活力、現代與靈活,反映了一個嶄新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特別是年輕人不再處於靜止狀態,而是用新技術和新媒體網路武裝起來工作」。這個解釋真的很對我的口味啊,期待倫敦奧運,實力奧運!!
6、有人說新媒體的出現標志著傳統媒體的消亡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
傳統媒體具有品牌和知名度的優勢。媒體品牌標志著一種超越時空的品位和文化,一個好的品牌能夠鎖定忠實的受眾,影響未來的受眾。傳統媒體大都經過了長期的經營和發展,在受眾中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所具有的品牌效應是新媒體在短時間內無法超越的優勢。特別是面對當前傳媒產業的紛繁復雜、產品多樣且供大於求的媒體市場格局,傳統媒體的品牌在受眾中的信任度與吸引力,就宛如傳媒市場中一塊耀眼的金字招牌。
當然,傳統媒體既有的品牌優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畢竟新媒體在吸引受眾方面具有強勁的競爭力。因此,傳統媒體為了維持並擴大自身的這一既有優勢,亦有進行品牌再造、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的必要性。如採用品牌延伸的策略來實現市場份額的增長和原品牌的強化,這正是近年來傳統媒體在利用品牌資產方面的一種有效策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多家報紙、廣播、電視台等普遍採用自辦同名網站的方式,實現傳統媒體向新興傳播領域的品牌延伸。
7、有人說新媒體的出現標志著傳統媒體的消亡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
1、傳播方式上,傳統媒體廣播式單向傳播缺乏新媒體的點對點互動傳播能力,缺乏精準性;
2、傳播渠道上,隨身性終端覆蓋能力不足且下降趨勢不可逆,傳統媒體的覆蓋能力正在下降才是真正要命的;
3、內容來源上,精英意識自上而下的宣傳要求導致內容製作及來源必須專業化,新媒體則是大眾對大眾、用戶對用戶的社交媒體內容製作方式,這一點上傳統媒體的內容個性化能力欠缺;
其他還有很多,但傳統媒體也不是末日來臨,畢竟服務政府的職能必須保留,內容監管、信息安全、新聞製作等等必須掌握在傳統媒體手中。所以只能有媒體融合的說法出來,不能說傳統媒體的消亡,這也是國家要求大的傳媒集團出現的原因。
傳統媒體面向新媒體的融合要比新媒體融合傳統媒體容易得多。比如傳統媒體能做的很多事情新媒體肯定做不到,這受政策、監管、經驗積累等方面的制約。傳統媒體人既不能否定融合、否定新媒體,也不能全面倒向新媒體,宜堅持自身的優勢資源,把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手段、內容製作方式、運營方式等融合過來,這些工作很多傳統媒體都在做了,有些的確效果很不錯。
傳統傳媒人的機會很多,接納互聯網思維、接納新媒體的運營方式,從受眾出發,踏上這一輪媒體發展的高潮,個人事業仍將有巨大的發展機會。
8、新媒體時代新聞價值標准會發生哪些變化
更強的娛樂性。新媒體(網路、手機等本身就有娛樂工具的屬性)的娛樂屬性更強。
更強的服務性。生活服務,如選購汽車、電器的知識等;民生服務,為大眾排憂解難等。
更多的人情味。新媒體時代是一個社交的時代,一個分享的時代,不引起人的共鳴是不行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9、新媒體為什麼要追熱點,如何追熱點
一、為什麼要追熱點
1,熱點是最好的爆款選題,容易有大的流量基礎。有利於從零開始做微信公眾號。
2,性價比高。事件大背景和性質已經確定,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需要獨特的切入角度。
3,不追熱點,發別的也沒人看。
(不能去現場的情況下,可以從網上尋找到參與者進行采訪)
二、熱點有哪幾種類型?
A.事件型(突發/可預測; 全民/行業)
B.節日/紀念日型
C.文章/H 5/視頻/綜藝/影視引爆型
D.行業話題型
A.事件型(突發/可預測; 全民/行業)
突發: 鹿晗關曉彤/林丹出軌/王寶強事件; 九寨溝地震; 辱母案一一社會、民生、娛樂熱點、麥當勞「金拱門」; 周傑倫「小仙女」; 海底撈――互聯網語境熱點
可預測:引力波、高考、諾貝爾獎、蘋果發布會、奧斯卡、春晚、奧運會....
(9年後,我還是沒能跑出去)
B.節日/紀念日型
節日: 春節、婦女節、情人節、七夕、父/母親節、教師節、五一、+一、雙+一、雙旦、
中秋、節氣、各種小眾節日
紀念日: 張國榮、邁克爾傑克遜、喬布斯、馬航、地震、奧運會....
不容易做出太熱的
(咪蒙:七夕,我在民政局排隊離婚)
C.文章/H5/視頻/綜藝/影視弓|爆型
文章中年危機、2000萬人假裝生活、「羅一笑「」事件、咪蒙五萬助理、李文星事件....
H5 :騰訊一元畫、網易新聞系..
綜藝:《中國有嘻哈》
影視: 《人民的名義》、《權利的游戲》、《歡樂頌》、《白夜追凶》、《我的前半生》
(咪蒙:其實,99%的自閉症小朋友都不會畫畫
GQ FUN 假如《人民的名義》拍小鮮肉版,這些演員最合適)
D 行業話題
互聯網:共享單車、新零售、微信新功能、iphone、王者榮耀
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行業話題
三,追熱點的注意事項
A.追熱點最常犯的錯誤是?
慢
B.什麼樣的熱點應該/不應該追?
符合自己的定位
C.什麼是追熱點的最佳時機?
要有對互聯網語境的大判斷。流量點是波浪型的,要把握到最高點
D.什麼是追熱點的最佳姿勢?
四,什麼是追熱點的最佳姿勢?
A.全面梳理熱點事件始末
B.深護熱點人物故事
C.從熱點中某一話題或某一角度切入,展開討論(雙十一背後的那群人)
D.深刻剖析,分析情緒相關點,找到選題角度
五,如何培養自己追熱點的能力
A.多留意朋友圈消息,多看微博熱搜,多多閱讀;
B.觀察、思考、反推、復盤、總結;
C.寫是基本功,信息搜索是必要條件,巧妙切入是爆款起點,同理心是加分項;
D.好的新媒體運營是同理心+選題能力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