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新媒體在新聞報道中的優勢 文獻綜述 論文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不在於出現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傳播方式和內容形態的不同。
曾幾何時,互聯網路的盛行,曾經使業內人士無不感嘆,網路媒介已經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媒體之後的第四大傳播媒介。在一段時期內,網路媒介成了新媒體的代名詞,似乎一提起新媒體,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就是網路媒介。在本人就讀於大學的時候,專業課老師也是這樣對我們講的,互聯網就是新媒體。但是,說新媒體就是網路媒體正確嗎?答案是不正確。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展,科技的變遷,具有越來越多傳播方式和內容形態的媒體形式不斷涌現,如數字電視、車載電視、樓宇電梯廣告、手機簡訊、手機電視等等。
最後,可以明確地說,所謂新媒體,是指一切區別於傳統媒體而言的具有多種傳播形式與內容形態的不斷更新、不斷涌現的新型媒體。
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
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
從岩畫和巫會的模擬傳播,到詩歌和戲劇的口語傳播,到造紙術和印刷術發明之後的文字傳播,到無線電發明之後的電子傳播,回顧人類的大眾傳播史我們可以發現,傳播的媒介形態日趨豐富,而傳播行為日趨自由。
印刷品傳播和電子傳播的形態、通道是固定的,其傳播的專業要求和邊際成本都很高,傳播者具有較強的壟斷性和控制權,而數字化必然帶來的網路化,以及網路化必然導致的交互性,使傳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轉換極其容易。如今,一個人通過發送手機簡訊、撰寫博客日誌、發起網路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進行大眾傳播,突破傳統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壁壘。
「信息」與「意義」無關
尼格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說:「比特就是比特」。在數字語言里,所有的文本、聲音和影像都只是0和1的組合。傳播的信息從傳播的意義中抽象出來,使「把關人」的能力大大削弱。
因為意義是完整、單一而不能分割成片段來進行傳播的,易於甄別,而信息是可以編碼、分段、壓縮,進行傳播,再組合、復原、解碼,進行讀取的,很難在傳播過程中判別每一片斷的信息意味著什麼。上海目前發展很快的樓宇視頻和地鐵視頻系統是電視還是計算機?曾經發生一場定性之爭,就是這種突破的生動案例。
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
在傳統傳媒一統天下的鼎盛時期,傳播的效果似乎是無堅不摧的,大眾媒體對於公眾有著「魔彈」般的效力。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的不斷涌現,信息和「噪音」越來越多,以一個人的接受能力,根本不可能全部進行接收和處理,同時,在技術上對信息進行篩選、復制和傳遞已經非常容易,因此,信息接收者按照什麼樣的標准,通過什麼途徑,如何選擇和過濾信息,又如何屏蔽噪音,在最大程度上決定了信息傳送者的傳播意圖能否實現。這意味著受眾在接收信息時的主動性和消費偏好變得日益重要。
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傳播學研究中曾經有一個「沉默的螺旋」的發現,表明人們為了避免成為異類,陷入孤獨,往往在大眾媒體或輿論活躍分子發表了意見之後,不再表達自己與之不同的觀點。而在數字加網路的新媒體時代,任何一個人通過互聯網、手機等,就可以隨時進行信息溝通,甚至成為傳統媒體的重要信息來源,人際傳播的性質得到凸顯和強化,傳統的,傾向於無差異的普遍的廣大受眾,開始分割為氣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關的「小眾」,如各種各樣的網路游戲團體、戶外旅遊論壇、簡訊交友俱樂部等。在小眾中,人們也許更容易找到聲氣相投的夥伴,以對抗大眾傳播所造成的「社會孤立
cctv獲北京2008年奧運會新媒體轉播權
國際奧委會(IOC)近日宣布與CCTV.COM達成協議,確定央視的新媒體平台CCTV.COM成為北京奧運會官方互聯網/手機轉播機構。這是CCTV繼獲得北京奧運會電視轉播權之後獲得的另一項重要奧運會轉播權益。這也意味著CCTV.COM成為唯一一家擁有中國大陸和澳門地區奧運新媒體轉播權益的機構。
CCTV.COM在充分利用多種平台開發數字化播出資源的能力上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認可。同時,已經獲得電視轉播權的央視也可以更好的與自身的新媒體平台CCTV.COM合作。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表示,2008北京奧運會將是奧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時刻,對整個中國也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期待著CCTV以及它的新媒體機構CCTV.COM共同合作,這對組合在中國的數字傳播領域有著極大的潛力,這是令人興奮的夥伴關系。我們期待著它們為我們帶來一屆精彩的奧運會,將精彩的比賽帶給更多的觀眾,特別是年輕的一代。」
國際奧委會執委、電視和互聯網轉播權委員會委員理查德-卡里翁(Richard Carrión)表示:「2008北京奧運會的轉播將帶來新的體驗。我們認為,CCTV.COM獲得新媒體轉播權後將可以更緊密的與電視轉播團隊合作,打破傳統的平台界限,讓大家獲得更好的奧運報道。」
在本屆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首次將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作為獨立轉播機構,與傳統媒體一起列入奧運會的轉播體系。北京奧運會將成為新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高分求5篇新媒體英語文獻
1. Atton, Chris "Reshaping Social Movement Media for a New Millennium." Social Movement Studies, 2, (2003)
2. Volkmer, Ingrid (1999) News in the Global Sphere. A Study of CNN and its impact on Global Communication, Luton: University of Luton Press.
3. Durham, M & Kellner, Douglas (2001)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Keyworks, Malden, Ma and Oxford, UK, Blackwell Publishing
4. Lister, Martin, Dovey, Jon, Giddings, Seth. Grant, Iain. & Kelly, Kieran (2003) "New Media: A Critical Introction", London, Routledge
5. Manovich, Lev (2001)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MIT Press, Cambridge and London
6. Schorr,A & Schenk,M & Campbell,W (2003),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Media Science in Europe,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 pg. 57
3、湖南師范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我這個人比較喜歡上有趣的課程,同時,也喜歡有趣的老師,上課都比較好玩。
1.我之前聽過我學姐講過,我們學校的石鷗教授,他是一個教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發研究學科方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現為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處處長、研究生教育學院院長。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石鷗教授對教學病理的研究是全國最早、最系統的,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說上他的課程特別有意思,然後很多人聽課,我一直想去,開始都沒有機會,嗚嗚嗚。。。。
2.我之前對看過有關於心理學的書,覺得挺有意思的,然後後來知道我們學校有一個教授是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叫彭運石,曾經任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系副主任、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現任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理論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心理學會理事長、《心理學探新》編委。主要從事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的研究。挺佩服的,不知道怎麼說,就是覺得特別有趣。
3.我相信有很多人看過這個老師出的書,這個老師是中青年專家,叫周慶元。是一個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是我們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真的非常棒,為我們湖南省做出來的好榜樣,現任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副校長。主攻課程與教學論(主要是語文教學論研究方向)以及新聞心理學。好像不在湖南師范大學上課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湖南涉外經濟聽課。要多學學知識。
4.鍾毅平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湖南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兼教務處處長,現任湖南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2002 年入選湖南省社會科學「百人工程」,2004年入選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主要從事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研究。
5.燕良軾:心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助理、心理系主任。現任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科協委員會委員。《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編委,《心理學報》審稿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理論心理學與中國心理學史、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
4、求助,急需關於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外文文獻,可以是紙媒,也可以是新媒體相關即可,最好中英文,多謝~
外文文獻有,翻譯沒有,翻譯得靠你自己了,如果需要直接百度Hi中留言同時貼出問題的鏈接地址和郵箱地址即可,希望能滿足你的需要,能幫到你,並請及時知道評價,多多給點懸賞分吧,急用的話請多選賞點分吧,這樣更多的知友才會及時幫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時間的,並請及時採納
5、新媒體的外文文獻求高人幫我搜一篇關於新媒體、傳統媒體雙贏融合的外文文獻,感謝鳥!!!!!急求啊!
你可以用英文搜狗一下,有可能有的
new media and traditional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