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是什麼?包括哪些方面?
新媒體工作其本質上還是媒體,而傳播的媒介主要還是以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為主。就是指利用微信、微博和貼吧等新興的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通過策劃出與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以及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地推送消息,提高客戶的參與度,提高品牌、產品的知名度,從而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新媒體運營工作主要包括:
1、負責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平台(微信、微博、手機終端為主)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負責能夠獨立運營微信公眾號,為粉絲策劃與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
3、負責策劃並執行微信營銷線日常活動及跟蹤維護,根據項目發送各種微信內容;
4、負責增加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5、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緊跟微信發展趨勢,廣泛關注標桿性公眾號,積極探索微信運營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2、2018年世界新媒體世界大會中手機中國創始人於忠國的演講主題是什麼?
聚變內容+新媒體新常態下的品牌進化與升級
3、2018年世界新媒體大會中龍駿演講的主題是什麼?
華數新媒體的發展
4、新媒體運營人員每天做哪些工作,需要具備哪些能
新媒體運營,目前可分為三大類: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
內容運營
以微信公眾號的內容運營來講,內容運營就是創造、編輯微信公眾號的內容。
內容運營就需要原創出很好的歷史文章,或者是編輯轉載一些好的文章,這也是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本質價值所在。
用戶運營
用戶運營,又可以簡單的分為四個職能,開源、節流、維護、刺激。
開源,就是要讓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有新粉絲,有各種手段技巧,比如可以在其他微信公眾號投稿、蹭熱點、投廣告等等。
所謂的節流就是不要讓已經關注的粉絲取關。這就需要分析一下,粉絲是不是不喜歡看最近的文章類型啊,粉絲對最近的排版是不是不喜歡呀等等。需要綜合預防與挽回。
活動運營
活動運營本質也是利用一些活動,比如說抽獎,線下粉絲聚會等等來促進粉絲的粘性和數量。
微信公眾號的用戶運營和活動運營相對,用戶運營更偏向於客服一類,而活動運營則更偏向於線下活動、地推人員。
但是,不論是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都只有一個目標:漲粉。
新媒體運營人員每天都做哪些工作?
創造編輯新媒體的內容——有東西讓人看。
增加新粉絲數量,減少老粉絲流失,與粉絲交流溝通——拉人來看咱們的東西。
各種搞活動,線下沙龍、抽獎、小測試獎勵——讓粉絲一直在這邊看。
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創造編輯內容的能力,比如說會寫段子,會拍視頻,會p圖,會排版等等。
有各種的渠道經驗,讓更多的人知道咱們這個新媒體,並關注成為粉絲。
客服經驗,與粉絲交流溝通,各種策劃各種活動,讓粉絲更具有粘性。
對數據的分析能力,知道粉絲為什麼增加,為什麼減少,因為什麼點增加減少。
溝通能力,不論是與粉絲還是內部同事,都需要好好溝通。
執行力,因為運營是一份工作,是為了賺錢,是公司的一部分,所以,一切行動聽指揮。
5、新媒體運營和網頁美工哪個更好
新媒體是相對於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而言的新的媒體形態,同時,它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基於移動互聯網,面向客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
新媒體運營,是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產品營銷;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目的。
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媒體的參與者,也可能成為一個媒體,所以這種新媒體運營活動應運而生,並且成為一種職業。
1、美術的工程師(Art Engineer),一般出身於藝術美術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居多,根據工作性質分類為:網頁美工,一般需要精通Photoshop等設計軟體,對平面,色彩 ,基調,創意等進行處理。美工專業大部分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而發展的職業,主要負責公司形象包裝、網站優化、產品宣傳畫冊、電子商務專題設計等工作。
三維美工 是由美工用3DMAX丶maya等的三維角色模型設計,道具模型設計,環境場景模型設計,包裝設計等
2、電影、各種戲劇藝術表演時涉及到的美術工作,包括布景的設計,道具、服裝的設計、選擇和製作等。
沒有好壞之分,根據自身的選擇而定。
6、2018年世界新媒體大會上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張春燕演講的主題是什麼?
創新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7、為什麼要做新媒體運營?新媒體運營的前景好不好?
「人總要做一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情,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慾望。我享受無條件寫作的快樂,我寫不了都市言情和燈紅酒綠,但是我可以用寫作寫出我的生活」。
在新媒體語境下,寫作對於寫作者來說,最大的意義不外乎如此,不為討好任何人,不為物質條件所困,當你的情緒和靈感到來時,拿起筆,記錄下它,享受它。
8、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就業前景怎麼樣
畢業後主要從事新媒體運營、文案策劃、新媒體編輯等工作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很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也能從事與新媒體相關的網站策劃、網路推廣以及網站建設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也可在廣播電台、電視台從事記者、編輯、以及各類節目的策劃、編導、節目製作等工作;還可以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行業從事商業開發、活動創意、媒體策劃等工作;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稿寫作、視頻節目策劃、編導、製作工作和整合營銷、媒體公關等工作。
9、如何看待新媒體時代報紙即將消亡這一說法
在電視的巨流沖擊下,昔日的傳媒老大報紙,屈居傳統媒體老二的日子已經很久了。而當網路新媒體挾著新技術呼嘯而至時,報紙再次感受到了被沖擊的滋味:廣告被分流,受眾被分流,影響力下降。尤其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這種感受,也許更貼切。因為,在那裡,電腦與網路的普及,已經達到了國民化的程度。
傳媒人士已經在考慮報紙的出路及其「倒計時」了!傳媒大亨默克多幾年前就放言:報紙的壽命最多40年。在世界傳媒界引起不小的震盪。很多人不以為然。但也有人提醒道:別把這話看淡了。這句話說的有一定的道理。為此,如何減緩衰老期的到來,報紙媒體費了不少的心機。平面媒體投資網路,便是應對趨勢之一。
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網路媒體論壇上,千龍網的總裁賀智生說:「傳統的報紙雜志可能還有50年的存活期。」認為,不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網路媒體一定會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完全能夠替代傳統媒體的地位。其與其他替代論者不同的地方在於,其並不認為這些是決定性的因素。真正使網路媒體替代傳統媒體的,是資源的短缺所造成的大環境。
還說:「從資源角度講,個人認為報紙將來是一種很奢侈的東西,它的成本太高了。大家覺得紙不是很便宜的東西嗎?有幾十億人口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所以,個人有這么一個觀點,好比前些年,當世界人口30多億的時間,人們就穿裘皮而為榮為貴,但現在誰穿裘皮就也點兒邪。將來很有可能有一天,會有一些人把報攤圍住,不要大家買報紙。簡單的說,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可能還能存活五十年左右。」
這個觀點確實新穎。很有見地。30、40年後,資源的短缺,真的會成為地球村發展的制約因素,大眾化的報紙蛻變成「奢侈品」的可能性很大。當然,事情的另一方面,應該是經濟的發展促使電腦與網路的大普及、網路媒體對消費者閱讀習慣的改造,使新媒體取代傳統媒體由可能上升為一種必然。
但報紙是否就會消亡呢?完全消亡的可能性不大……個人想,30、40年後的媒體,其存在可能不只是一種方式,而是多種形式並存。譬如紙製版、網路版與雜志版等。前者是「貴族化」了的,而後兩者則是平民化、大眾化的了。報媒的存在,只是一個標記,一個平台,其表現形式是採集、整理、發布信息,而主要的傳播方式,應該就是網路了!但電視、報媒依然應該是權威的信息平台,只是其影響力被傳播威力更強大的網路媒體覆蓋了……
這也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在有人提出,平面媒體聯合起來,斬斷網路媒體的新聞來源……雲雲,且不說「聯合」的可能性與可行性有多大,從媒介的本質上來說,這不僅有礙信息的有效傳播,與信息時代的趨勢格格不入,也違反了公平競爭與反壟斷的相關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