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路電台在新媒體時代有什麼發展特點和發展趨勢
?
2、試論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怎樣應對新媒體時代的競爭
目前,我國的城市電視台主要包括省會城市電視台、副省級城市電視台、計劃單列城市電視台以及地級城市電視台。可以說,這些電視台占據了全國各類電視台總數量的大多數。但是,面對央視和省級衛視等電視台在資金、技術、人才、設備和可以獲得的新聞資源等方面的巨大優勢的競爭,特別是面對科學技術不斷完善和成熟的網路、手機等新媒體的競爭,所有的城市電視台都必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危機。
這壓力和危機表現最明顯的是城市電視台的時政新聞欄目。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很多城市台時政新聞欄目的收視率不斷下滑,帶來直接的結果就是引導影響社會輿論的能力降低和宣傳教育普通受眾的作用弱化。隨之而來便是惡性循環,收視率下滑導致內容同質化;同質化又導致收視率下降,廣告收入銳減;廣告收入銳減又導致大量人才流失;而人才流失又導致城市電視台欄目創新能力缺乏枯竭;最終導致收視率不斷下滑無法提升。
面對如此危急境地,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該怎樣擺脫困境、應對新媒體的競爭呢?這里,筆者想先讓大家明白新媒體的競爭力體現在什麼地方,然後再論述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如何應對的具體方法措施。新媒體主要指互聯網和手機等為代表的「第四媒體」、「第五媒體」,互聯網和手機不僅僅可以實現電視媒體的所有功能,而且還具有電視媒體所不具備的一些特性,例如交互性、傳播的及時性、非線性傳播和傳播空間的無限性。這些獨特的競爭優勢極大分流了電視媒體的受眾人數和收視時間,也極大擠佔了電視媒體尤其是城市電視台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筆者可以通過一組數據來說明新媒體對地方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的沖擊是多麼迅猛。中國互聯網網路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報告》披露,截至2012年12月底,全中國網民人數規模達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手機網民數量有4.2億,微博用戶規模為3.09億,網路視頻用戶規模超過3.72億。單就數量來看,全國互聯網和手機網民已經遠遠超過日常電視受眾;而就層次來看,全國網民具有學歷高、收入中等偏高以及年齡相當年輕化等顯著的特點,而擁有者類特點的廣大受眾群體恰好是城市電視台最主要的和極力爭取的中高端受眾群體。
因而,在目前這樣一種全新的媒介生態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殘酷競爭便會日益激烈。其中,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如果不順應形勢,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則會逐漸勢微,最終可能喪失輿論話語引導權。這絕不是什麼危言聳聽,更不是什麼臆想杜撰,而是筆者經過客觀分析後得出的結論。如果說,從前的傳統電視時政新聞依靠的是干澀生硬式宣教進行新聞采編報道。那麼,現在這種新聞報道方式就顯出它的缺陷和不足了。畢竟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提高,網路和手機逐漸步入千家萬戶;隨著電視受眾接受教育程度提升和眼界思路開拓,對於時政新聞的理解和喜好趨向深度和廣度的多元化。簡單地概括出就是現在的電視受眾已經不再滿足時政新聞簡單說教宣傳,而是要求平民化的敘述和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溝通。
自然這些是新媒體的優勢和特點,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只有揚長避短去融合才能重新贏得和掌握輿論引導權,才能更好地發揮時政新聞主流地位的作用。其實,早在2004年,美國傳播學家丹·吉摩爾在自己撰寫的《草根媒體》中提出:新媒體時代里,新聞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傳統意義上的受眾現在越來越多地成為新聞的參與者。對於這樣即使新聞消費者又是新聞生產者的新興龐大群體,城市電視台必須把他們當作參與節目製作傳播的一份子,而不可以依舊當作被動的節目接受方。
我們每家城市電視檯面對新媒體競爭既不必表現很惶恐畏懼,也不必表現很無關緊要。那麼,到底該如何做才算是正確應對競爭呢?筆者認為,任何一種媒體自從它產生以來,就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機遇挑戰壓力。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轉移壓力才能在目前多元化媒體時代真正立足。首先,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務必要端正思想態度,理解「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樣新聞工作才能真正獲得最可靠最牢固的電視受眾支持和力量源泉。筆者所在的寧波廣電集團下屬新聞綜合頻道面對網路手機分流年輕電視受眾的困境,時政新聞欄目《寧波新聞》開始讓新聞回歸本位,貼近生活。尤其是黨的十八大後,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過程中,《寧波新聞》大篇幅建設市縣級一般性的領導會議活動報道,根據新聞價值、社會效果,大篇幅增加百姓關注和鮮活話題的新聞,表達方式更加註重生活味和口語化。例如:2013年6月初,寧波舉辦「兩會一壇」重要活動,其中各級領導出席活動項目有60多個,《寧波新聞》根據新聞傳播價值,果斷舍棄了領導多數無關緊要的視察、會見、參觀報道,僅僅保留開幕式上領導出席的新聞,其餘重點放在「兩會一壇」中的寧波元素挖掘和展現,推出了「記者探訪兩會展館」、「今年活動更加專業化」生動形象的系列報道。《家門口看看進口貨》從普通市民角度,反映進口商品對自身的影響;《浙洽會搭台邀請「洋和尚」》從國際化視角,反映參會客商變化,折射寧波市場的拓展,這些報道總數達六十餘篇,因為注重寧波地氣銜接,所以深受市民的關注。
其次,城市電視台時政欄目一定要樹立主流媒體的問題意識,這體現出合格媒體的天職和社會責任感。因為只有樹立問題意識,才能更好地進行輿論監督,所以主流媒體客觀理性的新聞報道和對新聞事實真相的深度探索使得媒體自身的公信力大打提高,也使得在和新媒體新聞競爭中發揮優勢,揚長避短。例如:目前,全國各地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中心和焦點。那麼,寧波廣電集團新聞綜合頻道經過大量走訪畢業生了解就業實際情況後,從6月份開始,《寧波新聞》推出「大學生畢業季」連續報道三篇,以學校引導、學生就業觀轉變、藍領學校遇冷應該理性擇校三個方面,既不迴避就業形勢嚴峻的現狀,也不一味放大大學生就業難的心態,而是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從不同畢業生心理、就業策略、成功經驗等角度引導合適的擇業觀、價值觀,迎接就業挑戰。緊隨聯系報道,《寧波新聞》又推出紀實報道《大學生賣菜記》和《80後農場主黃凱》,通過真人真事現身說法,給處於畢業季的大學生們以更多的啟示和信心。
第三,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一定要善於利用自身主流媒體的地位,積極傳遞客觀聲音,凝聚主流民意,引導社會輿論,做好新媒體時代的過濾器和緩釋器。具體來說,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可以多採制一些鮮活新聞、少一些應景報道;多吸取一些百姓話題,少一些官樣文章;多使用一些朴實表達,少一些空泛之談。只有這樣,主流媒體才能與新媒體競爭中,重新取得優勢,提升自身公信力。例如:《寧波新聞》圍繞社會關注度高的熱點事件和重點問題,加強策劃引導,以新聞事件為切點,推出系列多主題的報道。記者利用明察暗訪的手段調查了市區各家銀行對冒用別人身份證開戶的情況,播發稿件《拿他人身份證可到銀行開戶嗎?》,揭露了銀行存在違規甚至違法的行為,同時也對廣大群眾進行了警示。此外,《寧波新聞》第一時間對新美心的食物中毒、電梯安全、後禽流感時期衛生安全、赴台自由行開通等熱門事件,也都進行詳盡合理深入報道,既說明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及結果,又引導普通受眾正確面對真相、合理訴求。
第四,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必須注重新聞節目合理有效的編排,以此來和新媒體輕松自由互動的新聞節目樣式抗衡,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和關注。節目編排其實是一項需要很高技術含量的工作,費時費力,可是如果編排不出新、不出彩,也就無法吸引受眾,導致自己辛苦採制的新聞只能事孤芳自賞。在節目編排上,《寧波新聞》進行了一些變化嘗試和革新。例如:根據黨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和群眾路線,整檔欄目更加關注民生,更加貼近群眾的距離,優先把社會民生主題的所有新聞編排頭版頭條播出。同時,圍繞一個主題策劃編排一組或幾組的專欄或板塊,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滾動報道播出。今年六月,其中一期《寧波新聞》推出「三思三創」專欄,不光報道三思三創督辦、視察、會議等活動,還結合安全月、平安建設等專項工作,重點編排各地「三改一拆」活動進程、海曙馬路菜市場整治、赴台個人游簽證受理、江北庄橋高鐵站「整容」等新聞,全面客觀深入展示三思三創「惠民惠利」的舉措,節目一經播出就得到百姓擁護和好評。
誠然,作為城市電視時政新聞欄目的代表之一寧波新聞綜合頻道《寧波新聞》面對新媒體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和努力,那就是最大限度發揮優勢,揚長避短。不過,面對新媒體強勢競爭,《寧波新聞》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值得在今後的日常工作中改進提高。那是什麼不足呢?我們知道在新媒體生態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已是必然趨勢,電視向網路媒體借力,網路平台對傳統電視而言,其互動率和反饋率會大大提高。《寧波新聞》這檔欄目缺乏必要的深謀遠慮,對於如何實質性與新媒體合作,僅僅停留在零敲碎打上,這是第一點不足;缺乏必需的溝通交流,沒有利用BBS論壇、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與新媒體有效互動,這是第二點不足;缺乏有效的技術保障,無法將自身採制的優勢內容傳送到網路、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設備,可能會失去相對的高學歷年輕觀眾,這是第三點不足;缺乏全面的品牌意識,沒有藉助網路傳播的人際傳播特性,拓展欄目網路品牌傳播空間,構建完善的網路傳播體系,這是第四點不足。
總而言之,包括《寧波新聞》在內的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只有發揮自身主流媒體的內容優勢,並與網路手機等新媒體迅速靈活互動性強的傳播特性結合,才能拓展生產空間,贏得兩者最終競爭的勝利。
3、廣播和電視在新媒體時代有何意義如何在現今立足
新媒體(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
新媒體時代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
對於新媒體時代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麼,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嚴格來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媒體。嚴格來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媒體。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4、新媒體時代為什麼紙媒比廣播電視行業衰落更快
新媒體不會衰落,隨著智能手機發展,越來越多的移動媒體興起
如今看電視或者通過移動APP來獲取信息的時代,怎麼可能會衰落
總結:可能你對新媒體的認知度不高,如今出門都不用帶現金的時代,新媒體暫時不會衰落的
新媒體講師鄧海舟
5、女生適合學習的專業有什麼?
女生適合報考哪些專業?還不知道的同學今天高頓ACCA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理科女生適合選擇的專業,供參考!
理科女生熱門專業有哪些
管理類適合理科女生的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國際文化貿易、外交學、教育學類、職業技術教育類、地礦類、儀器儀表類、能源動力類、電氣信息類(工科)、水利類、測繪類、交通運輸類、海洋工程類(工科)、航空航天類、農學類、醫學類、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廣告學、酒店管理、特許經營管理、連鎖經營管理等。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簡稱ACCA,成立於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專業會計師團體,也是國際學員眾多、學員規模發展迅速的專業會計師組織。
ACCA自1988年進入中國以來,經歷近30年快速發展,目前在國內學員和會員人數已分別超過10萬人和8000人(不包括香港),並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沈陽、青島、武漢、長沙、香港以及澳門設有共11個辦事處,ACCA總部位於110 Queen Street,Glasgow,United Kingdom。
在英國,立法許可ACCA會員從事審計、投資顧問和破產執行的工作。ACCA會員資格得到歐盟立法以及許多國家公司法的承認。ACCA在歐洲會計專家協會(FEE)、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和加勒比特許會計師協會(ICAC)等會計組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國際上,ACCA是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的創始成員,也是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的成員。
會計ACCA方向就是一個非常熱門的專業。還不清楚自己適不適合學習ACCA?ACCA學前評估,測一測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學習ACCA,自提,戳:學前評估
會計專業ACCA,簡單來講,就是專業培養ACCA對口方向的人才。
會計學ACCA方向是全日制方向班,方向班隸屬於學校會計學、審計、財務管理等專業,學制四年。大一入學即組班,全日制正常上課。
是大學本科教育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一種創新教育模式,通過把ACCA課程
大綱嵌入財會專業本科教學中,
學生不僅能學習本科教育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學習國外最先進的財會和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就讀會計學ACCA方向班的學生,
畢業時不僅可以獲得本科畢業證、學士學位證書,還能同時考取全球認可的ACCA資格證書。
一般來說,ACCA方向班由學校官方舉辦,並針對全校各專業新生統一招生、學籍轉換及管理,獨立成班、全日制正常行課,並採用量身定製的培養方案。
ACCA課程將被嵌入到會計學專業課程中,納入必修課的范疇,並實行學分制,學生只要通過各科目期末考試,即可獲得相應學分,順利畢業。
理科女生適合的服務型專業
社會工作、國際事務、教育學類、幼兒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類、儀器儀表類、能源動力類、電氣信息類(工科)、水利類、測繪類、交通運輸類、海洋工程類(工科)、航空航天類、武器類、農學類、醫學類、雷電防護、農學、醫學、護理學、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酒店管理、公共管理類、護理學、助產等。
理科女生藝術型專業
農藝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類)、園藝教育(職業教育類)、食品工藝(職業教育類)紡織工藝(職業教育類)、染整工藝(職業教育類)、化工工藝(職業教育類)、服裝設計與工藝教育、裝潢設計與工藝教育、漢語言文學類、外語類、藝術設計、舞蹈學、舞蹈編導、戲劇學、戲劇影視文學、景觀設計、動漫設計、工業設計、商業美術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園林、園藝、城市規劃等。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6、自媒體、新媒體、融媒體的區別是什麼?
一、概念不同
1、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
2、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
3、「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
二、內容不同
1、新媒體包括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手機網路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2、自媒體平台包括:百度貼吧、博客、微博、微信等網路平台。
3、融媒體對外是一個單位,一個聲音,一個價格。廣播、電視、網路同時變為共同為一個項目活動服務的三種形式、手段和方法,價格上也會比任何一個單媒體要高得多,客戶對這種活動的認可度也大大提高。
三、意義不同
1、新媒體的發展將是未來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單一形式的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而新媒體是集傳統意義的媒體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創意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加工以及新的詮釋的一種新的媒體概念。
2、自媒體通過「六度理論」和病毒式的傳播,將信息的傳遞速度和規模無限的放大,如果網站的品牌和商品是正向的,讓用戶使用後心理價值感受超過其預期值,則通過用戶自媒體的影響,自動會形成產品的口碑,有形的助推企業價值。
3、融媒體:理念的創新,除了擴展對媒介既有的狹義理解之外,還意味著對傳統媒介產業鏈的新認識。媒介的產業鏈不再僅局限於新聞生產、交換、消費等環節中,產業鏈的線條也會因新媒體的加入而有新的變化。
(6)新媒體時代下網路廣播的發展趨勢擴展資料:
1、自媒體的發展趨勢:
自媒體向傳統媒體發出挑戰。以播客為新興形式的自媒體使得原來處於新聞製造邊緣的受眾成為新聞信息傳播的中堅力量,傳統媒體受到自媒體的挑戰。
2、新媒體的教育影響:
現實交往世界因為主體性意識的壓迫,已然走向價值理性合理性的反面——工具理性的非理性。互聯網時代可謂加劇了人類理性的工具化,人類對待技術的態度總是在使用與適用這兩個層面上搖擺,並且帶有明顯工具特徵。
更為關鍵的是,在與技術的交往中,人類未能遵循一種可以脫離於規范的作用而以自覺力達成共識的交往標准,如何在合理的交往標准指導下實現網路空間交往意義上的再造正是選題的實踐層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