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乒乓球如何擺短擺的好
這個技術很難
首先要學會腳步移動和重心控制,這個太復雜了,一般的球友也用不到內,只要自容己跑的舒服就行了,我自己還有點迷迷糊糊的,不說了,免得誤導你,但是有些書上具體的寫過了這一點,我忘了名字了,以前掃過一眼
第二在於擊球時間的把握,看你是快擺短還是慢擺短,快擺短在球上升期,快速摩擦一板,過去的球不是很轉,但是很短,適合對付一些旋轉一般,速度不快的球。如果對方的來球旋轉比較強,保險起見還是搓回去
第三是手法控制。擺短手法有磕、搓、擦、撇
第四是落點控制,不能太近,也不能出台,看戰術選用出台不出台的擺短誘使對方拉起來之後自己反拉。擺的離網太近了,對方很容易擺回來,太遠了對方直接起球,因而擺短後球的第二落點應該是球台底線附近。
第五戰術應用。改變節奏的話,用快擺短;改變旋轉的話,用磕,邊磕邊磨擦,掌握好力度;改變方向的話,用撇,藉助對方的旋轉;結合對手特點,往對方兩個小三角擺或者往對方中間偏正手、偏反手擺,如對方喜歡用反手擰的、或者正反手挑球的,就像他中間偏正手擺,他擰也好、挑也好,都不容易發力。
2、乒乓球的擺短怎麼擺?
擺主要是擺線路,和搓明顯不同的.
如果對方側旋明顯很強烈用擺是很難擺到位甚版至吃發球權.一般都是立板快搓過去的.如不不強烈可以用擺,基本不會出事,只要做到快速出球,接觸恰當(記住是接觸哦),這是近網的情況.如果對方發到中間檯面附近就要適當脫球,而且這時候擺出旋轉即使對業余也很從容的.
3、乒乓球比賽中 擺短球和挑球如何打
對方擺短過來的球~處理不好容易冒高~可以採用加轉回擺~或者撇到對方反手內大三角~由於球線容路長~對方擺短之後動作尚未還原~即使球冒高也不會被一擊致命~
冒高後的近檯球會被對方挑打~這就要求在回擺後迅速退中台~准備反拉~挑打過來的球~一般旋轉不是很強~有一定速度~只要判斷對落點~一般都能拉回去~
4、打乒乓球的節奏應如何訓練和擺短的技巧?
首先要學會腳步移動和重心控制,這個太復雜了,一般的球友也用不版到,只要自己跑的舒服就權行了。
第二在於擊球時間的把握,看你是快擺短還是慢擺短,快擺短在球上升期,快速摩擦一板,過去的球不是很轉,但是很短,適合對付一些旋轉一般,速度不快的球。如果對方的來球旋轉比較強,保險起見還是搓回去
第三是手法控制。擺短手法有磕、搓、擦、撇
第四是落點控制,不能太近,也不能出台,看戰術選用出台不出台的擺短誘使對方拉起來之後自己反拉。擺的離網太近了,對方很容易擺回來,太遠了對方直接起球,因而擺短後球的第二落點應該是球台底線附近。
第五戰術應用。改變節奏的話,用快擺短;改變旋轉的話,用磕,邊磕邊磨擦,掌握好力度;改變方向的話,用撇,藉助對方的旋轉;結合對手特點,往對方兩個小三角擺或者往對方中間偏正手、偏反手擺,如對方喜歡用反手擰的、或者正反手挑球的,就像他中間偏正手擺,他擰也好、挑也好,都不容易發力。
5、乒乓球如何擺短
擺短的動作小,回球快,弧線低,落點近網,且球的前進力小,往往令對方很版難上手搶攻,權用以還擊近網下旋來球很有效,但對付長球或不轉球有一定難度。對於長球,一般應該首先搶攻,而不轉球可以選擇快推或者台內挑打以爭取主動。
擺短動作類似快搓,但是手臂往前的力量略小,應該利用來球的反彈力加強向下用力,手腕可有一定的側向摩擦動作,以緩沖前進的力量。
6、乒乓球如何擺短
擺短,這本來是為豎拍選手量身打造的一項近台得分技巧,但近些年隨著橫板回技術的不答斷成熟,很多打發也慢慢的「移植」到橫板上了。擺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手腕力量要大,爆發力要好,如果你是豎拍的話,會相對好很多,擺起來會覺得非常舒服。但是對於橫板來說,手腕力量本身不是很大,技術又不是很成熟的人來說,就更難了。
下面是擺短的要點:1,找准時機,即在球上升期達到最高點以前,揮拍做好動作,在剛到達最高點時,剛好擊球。
2,手腕要蓄勢,這樣才會有更大的爆發力。這就涉及到站位及重心的問題了。
3,拍擊球時的角度,一般來說,球拍要略擦球(主要是把球彈過去)
7、乒乓球橫拍如何推接好發球視頻
接發球是這項運動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有一個好的接發球可以轉被動為主動。接發球的目的不在於先上手,而是控制球,盡量不要讓別人上手。常用接發球以搓球過度為主,可以劈長也可擺短。有機會也可適當的搶攻(在保證命中率的情況下)接發球的關鍵在於判斷球的旋轉,落點,角度後做出反應。樓主需要多加練習。
8、乒乓球如何擺短擺的好
這個技術很難
首先要學會腳步移動和重心控制,這個太復雜了,一般的球內友也用不到,只容要自己跑的舒服就行了,我自己還有點迷迷糊糊的,不說了,免得誤導你,但是有些書上具體的寫過了這一點,我忘了名字了,以前掃過一眼
第二在於擊球時間的把握,看你是快擺短還是慢擺短,快擺短在球上升期,快速摩擦一板,過去的球不是很轉,但是很短,適合對付一些旋轉一般,速度不快的球。如果對方的來球旋轉比較強,保險起見還是搓回去
第三是手法控制。擺短手法有磕、搓、擦、撇
第四是落點控制,不能太近,也不能出台,看戰術選用出台不出台的擺短誘使對方拉起來之後自己反拉。擺的離網太近了,對方很容易擺回來,太遠了對方直接起球,因而擺短後球的第二落點應該是球台底線附近。
第五戰術應用。改變節奏的話,用快擺短;改變旋轉的話,用磕,邊磕邊磨擦,掌握好力度;改變方向的話,用撇,藉助對方的旋轉;結合對手特點,往對方兩個小三角擺或者往對方中間偏正手、偏反手擺,如對方喜歡用反手擰的、或者正反手挑球的,就像他中間偏正手擺,他擰也好、挑也好,都不容易發力。
9、乒乓球怎樣才能發好球
提高發球質量的秘訣
每個運動員都希望自己有幾套好的發球,但一些運動員練發球時急於求成,缺乏恆心,短時間內見不到效果或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不繼續鑽研了,這是很可惜的。
要練好發球,我認為首先要有恆心。這就需要我們在充分認識發球作用的基礎上,培養自己對發球的興趣,有了興趣,捨得花時間去鑽研它。我當運動員的時侯,訓練之餘,經常一個人在宿舍里練習發球,這對我提高發球技術大有幫助。如果運動員不喜歡練發球,靠教練員逼著練或陪著練時間再長也不會有理想的效果。
科學家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講的便是這個道理。我認為,練好發球的首要秘訣,是必須對發球有濃厚的、如魔一般的興趣。
有了興趣,還必須經常自覺地開動腦筋去琢磨,千方百計地去練。過去,我常在宿舍的床上鋪一塊塑料布,自己發的上旋、下旋或側旋以及旋轉的強弱在塑料布上都看得很清楚。能夠檢驗自己發球的質量。我在發球方面有許多竅門便是在宿舍里先體會出來的,然後上球台,很快就練出來了,空餘時間多比劃發球動作等於增加了很多發球訓練時間。我當初有一個習慣,無論在路上還是在宿舍、在食堂,一有空手就不停地比劃,琢磨發球動作,時間長了,發球動作也就熟練了。
我們再分析一下發球技術方面的問題。我認為,發球時應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持拍手在觸球前要放鬆,使手腕有較大的靈活性,以發揮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加快球拍碰球時的擺速。如果握拍太深、太死,就不利於發揮手腕的靈活性,這樣摩擦球就不能充分。
2、引拍時,手臂與身體要拉開一些,不要靠得很緊,使整個發球動作舒展些,以便充分發力摩擦球。
3、擊球位置也是有講究的。在球下降的不同時刻擊球,發出球的效果也不一樣。我在練習發球時體會到,擊球位置總有一個最佳點。在這點觸球。便能產生最大的合力,這個位置隨每個人的身高、力量和發球動作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但一般在腰部位置上下。只要能」吃」住球就行了。每個人多練習,多體會,才能把握其規律。
4、擊球部位。一組好的發球,不僅要求上旋、下旋或不轉球之間的差距要大而且發球動作要近似。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擊球部位上做文章,因為擊球部位相近,發球動作就可以類似,這樣發出不同旋轉性質的球,效果就好。所以。要盡量在球同一部位的左、右或上、下接觸球,並發出不同旋轉性質的球。這樣的發球就容易迷惑對方。如果發上旋時擊球上部,發下旋時擊球下部就很容易被對方識破。
一般來說,發不同旋轉的球,接觸球的中後部附近比較理想。練習發轉與不轉球時,先在中部左右觸球發出轉球,直到基本掌握為止,然後練習在同一部位觸球發不轉球,如觸球時推或裹球等。待球出手的一剎那,作出發轉球的隨後動作。動作熟練以後,再進一步提高要求,如在」吃」球程度、擊球聲音和發力的動作等方面不要有明顯差別,以增加對方判斷的難度,發側上、下旋球時,都需要摩擦球,摩擦部位也在球的中後部附近,只是觸球瞬間,動作一個往側或往上勾,一個往下切,隨後動作要力求近似。
5、球拍接觸球時,應注意兩條:一是發力、二是摩擦。其中,發力更為重要,光有摩擦而沒有足夠的爆發力。是發不出高質量球的,當然光有力量而缺少摩擦,球的旋轉程度就差。
發球時出手動作一定要快。因為發不同旋轉球,不管動作如何近似,總還是不一樣。如果出手較快,即使對方意識到有點不同,但心裡會猶豫。這樣,在接發球時就不會很從容。發上旋時,球的弧線要低。這樣與下旋球的弧線接近,既能迷惑對方,又能限制對方進攻。對方一旦察覺來球是上旋,由於弧線低,進攻起來也不容易。
發球時,身體、前臂、手腕和手指要協調配合,使發球動作既穩定又放鬆,發球的第一落點要准確、穩定。如發長球第一落點要靠近端線。發球力量要大;放鬆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手腕的靈活性,以加強對球的摩擦。有些運動員不敢用大力去發球,怕球發出界,其實不必有此顧慮。只要第一落點穩定,用力去摩擦球,就不易出現這種情況。另外,在手臂向後引拍時,最好配合身體重心向後移動,向前揮拍擊球時,身體也隨之前移,並在移動過程中加速揮拍擊球.
要想提高發球質量,還應注重手臂力量的訓練,提高手臂的爆發力。上文中所述都是些技巧性的內容,而手臂肌肉力量是實的東西,因此,要加強訓練。一般來說,做些引體向上、俯卧撐和跳繩等,對於發展手臂力量是有好處的。此外,還有一些其它的辦法能提高手臂肌肉力量。如以前我曾做過一個握力橡膠圈,彈性很大,握一會兒,前臂及手腕、手指的有關肌肉群就累了,天天練習,將有助於提高手腕、手指小肌群的力量,陳龍燦也採用過這種訓練方法來加強手腕、手指的力量。再如,在啞鈴上拴一根繩,繩上系一根很長的木棒,然後雙手轉動啞鈴,通過繩子在啞鈴上的纏繞,把木棒提上來,然後,再做反向動作,把木棒放下去。放時,手腕做伸的動作,更累。這樣做上幾組,手就酸脹得很厲害,但效果很好。
手腕柔韌性的好與差對於發球也是很重要的。以前我常做一些手腕柔韌性練習,以致手腕做伸的動作時與前臂的夾角可以小於90度。由於手腕的柔韌性較好,因此在發球時,手腕擺幅大,發力足。
1、多球訓練:這是發球最基礎的訓練方法。它對於摸索發球規律、提高發球質量是很有效的。運動應每天堅持這種練習20分鍾。練習時一定要結合自己比賽戰術的需要,不要為練而練。
2、單項戰術。練定點的發球搶攻,把發球與搶攻結合起來,這樣做,有利於發球和搶攻的配套,提高發球的效果。練習時,對接發球一方可以提出要求,比如,自己要練習發側下旋球與近網點球技術相結合,即要求對方擺短到近網接球為主,適當配合一些其它接發球技術(落點有時也可變化),自己發球後,即練習近網點球技術,這樣,既練了發球,也練了發球搶攻,即使定點練習,也要求有點判斷,是一種符合實戰需要,比較活的訓練方法。
3、實戰訓練在以上兩種練習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全面的實戰訓練,如記分練習、比賽等,以檢驗發球和發球搶攻的實效。進行這種訓練時,要求運動員大膽運用自己已經學會的發球和搶攻技術。
4、制定一些指標、數量。在發球或與搶攻結合練習時,還可以根據隊員的具體情況,規定一些指標或數量要求。如:練習單個發球時,要求隊員發球質量要高,命中率達80一90%。國家乒乓球隊對發球與搶攻結合性技術要求多一些,我們要求運動員要帶著實戰觀念練習發球及發球搶攻技術,不斷提高搶攻的命中率和落點的准確性,逐漸加大搶攻的力量,提高發球搶攻的威力。
10、乒乓球的握拍技巧(圖片)
介紹些實用的乒乓球的發球和握拍技巧,
[ 標簽:乒乓球發球技巧 ]把拍子立直了,引拍,拋起球,從側邊摩擦,一般能發出比較有迷惑性的側旋。 我有更好的回答左手扔球到一半快要掉下來的時候右手猛的一拍!!哼哼如果提高乒乓球技術,夯實基礎很關鍵。建議你在找一些相關視頻或網站,下點功夫。應該說提高會很快的,至少可以少走一些彎路。給你提供一篇這方面專業網站上的資料。希望有幫助。
一、判斷來球
判斷來球是打乒乓球首要的一個環節,它是確定移動步法和擊球技術的根據。
判斷來球主要包括判斷來球的路線、旋轉和落點。
(一)判斷來球路線的主要方法
1.從對方擊球時的拍面方向來判斷來球路線。一般說來,對方球拍觸球時,拍面所朝的方向,即為對方的擊球路線。例如,對方在正手一側擊球,球拍觸球時,拍面正對自己的右角,為斜線球;拍面正對自己的左角,為直線球。
2.從來球通過網頂的位置來判斷來球路線。例如,對方在正手一側山擊球,球從靠網的左邊飛來,多為直線球;球從網頂的中部飛來,多為斜線球。
3.根據自己打出球的旋轉性能,預先判斷來球路線。例如,自己發反手強烈右側上、下旋球,對方回球易飛向自已的右方;自己發正手強烈左側上,下旋球,對方回球易飛向自己的左方。
4.根據自己打出球的落點,預先判斷來球路線,例如:反手重壓對方反手斜線大角度球,對方很難回擊直線球,一般回球路線多在自己左半台或靠中間位置。
(二)判斷來球旋轉性質和旋轉強度的主要方法
1.根據對方擊球時實際的揮拍發力方向和摩擦球的部位來判斷來球的旋轉性質.如對方由上向下發力揮拍擊球,多為下旋球;由下向上發力揮拍擊球,多為上旋球;由左(右)上(下)向右(左)下(上)發力揮拍擊球,多為右(左)側下(上)旋球。
2.根據對方擊球時球拍「吃」球的「厚薄」和摩擦球的多寡來判斷來球的轉與不轉。如球拍觸球時「吃」球「薄」、摩擦多,則來球轉;如「吃」球「厚」、摩擦少,則來球不轉(相對而言)。
3.根據對方擊球時發力的大小來判斷來球的旋轉強度,對方揮拍擦擊球的動作幅度大,揮拍速度快,則來球旋轉強,反之則弱。
4.從來球的飛行和球著台後的反彈情況來判斷來球的旋轉性質。
(1)快攻球與加轉弧圈球相比,快攻球在空中飛行時和著台反彈後的速度變化不大,而加轉弧圈球在空中飛行時的速度較慢,著台反彈後的速度加快。
(2)加轉弧圈球與前沖弧圈球相比,前沖弧圈球的飛行弧線較低,速度較快。
(3)加轉下旋球與不轉球相比,加轉下旋球在空中飛行時的速度較快,著台反彈後下沉,前進速度較慢;不轉球在空中飛行時的速度較饅,著台反彈後往前沖。
(4)左、右側旋球,空中飛行時其弧線沿揮拍方向產生順向偏拐。
(三)判斷來球落點的主要方法
1.根據對方揮拍擊球時動作幅度的大小和力量的輕重來判斷來球落點的長短。例如,快推、加力推、減力擋等。這些技術動作差別較明顯,易判斷。
2.從來球飛行弧線最高點的位置來判斷來球的落點.來球飛行弧線的最高點在對方球台上空或靠近網前,相對來說,來球落點一般較短,反之則較長。
3.接發球時,從對方第一落點的位置來判斷來球落點的長短。對方發球的第一落點離端線近,來球多為長球,反之則多為短球。判斷來球的路線、旋轉和落點的方法雖有多種,但主要的是從對方球拍觸球時的瞬間動作來作判斷,在這一基礎上再輔以其他的判斷方法,對來球的性質也就能判斷得更為准確了。
二、擊球時間
擊球時間,指的是對方來球在本方檯面彈起後,球從著台點經上升至下降的這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可分成上升、高點和下降三個時期。而上升和下降則又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擊球時間要依各種類型打法、體型高矮、來球性能而有所不同。根據自己的特點,找好和固定擊球時間,有助於提高擊球的命中率。現就快攻、弧圈和削球等類型分別談談不同的擊球時間。
快攻類:正手攻球,在近台對攻時是擊球的上升期;在中遠台對攻時是擊球的下降期。拉球(對削球)是在下降期的前段。突擊(包括搓中突擊)是在高點期。扣殺機會球,對上旋機會球扣殺在上升期;對下旋機會球,尤其是近網球或中台的來球扣殺在下降期;對半高球扣殺在高點期。這是一般的情況,當然也有因特殊情況而變化的。推檔,根據不同的風格和體型,大致有以速度變化為主,站位近,出手快的推上升期;以速度力量為主,出手力量大的推高點期。反手攻球,按照不同的風格,大致有攻高點與上升期之間和下降期兩種。
弧圈類:正手拉加轉弧圈球,一股是在下降期的前段接近後段;前沖弧圈球,一般是在高點期或上升期的後段(有時也有在下降期)。反手拉弧圈球,一般是在下降期。
削球類:不論是以逼角為主還是以轉與不轉為主,一般都是在下降期去削球。不過逼角多在下降期的前段,轉與不轉多在下降期的後段。前面所談的擊球時間,應該是基本固定的。但有些優秀運動員用時快時慢的節奏擾亂對方也是常有的。
對付這種快、慢不同的來球,一般地說,人快我快,人慢我慢,例如,快攻對快攻、削球對快拉和突擊時,由於對方回球的節奏加快,出手回擊就要相對快一些;快攻對加轉弧圈球或削球和削球對加轉弧圈球時,由於對方回球節奏減慢,出手回擊就要相對慢一些。
以上說的是出手時間要隨對方回球節奏的快慢來決定,但在我方擊球時間上還是要求固定的。例如,對方拉加轉弧圈球,不管對方拉下降期前段還是後段,回球的節奏快與慢,我方回擊都要選在球的上升期。又如,快拉對付逼角和轉與不轉的削球,前者回球快,後者回球慢,而我方拉球均要求在下降期的前段;突擊則均是擊球的高點期。因此,出手時間和擊球時間應嚴格地區別開來。只有真正理解固定擊球時間和節奏變換之間的區別,才不會因對方節奏變換而擾亂我方的擊球時間,從而保持合理的回擊。
當前,乒乓球運動不斷朝著積極主動的方向發展,球的速度和旋轉大大加強,七十年代與六十年代的弧圈球相比。其擊球時間也加快了(加轉弧圈球從拉下降期後段到拉下降期前段,前沖弧圈球從拉球的高點期到拉球的上升期)。搓球過去都是搓下降期,而現在不少運動員轉為搓高點期甚至是上升期。
這些例證,反映出當前乒乓球運動發展的主流和方向。但是,快與慢是辯證的統一。「決」由於爭取了時間而能剋制慢,用旋轉慢的節奏也能使對方快不起來。所以,擊球時間和節奏的變換不僅在訓練上起作用,在戰術運用中也是不能忽視的。
三、擊球位置
合理的擊球位置,對提高擊球的准確性和動作的協調性很有幫助.擊球位置不對,不但會使動作變形,而且也容易擊球失誤。
合理的擊球位置,一般是指」身前擊球」.尤其是攻擊型選手,身前擊球顯得特別重要。身前擊球具體一點說,就是把擊球點選在身前,並在身前找好球與拍的距離(擊球距離)。不同的風格和類型打法,擊球距離是不同的。如以快速變化為主的人,回擊一般來球,球與拍的距離較短,由於球與拍距離近,不僅有利於加快擊球時間,而且動作也比較容易固定,以力量為主的人,球與拍的距離較長,有利於增大擊球力量.因此,各種類型打法的人,總是千方百計地找好擊球距離,特別是強調在身前找好擊球距離,這點是十分重要的。
要找好擊球距離
一是注意根據來球落點離身的遠近選好擊球位置。例如,站位離台較近,對方發一長球(急球)時,必須及時移步後退,才能找好擊球位置,站位離台較遠,對方發一短球時,應及時向前上步,否則會因身體距擊球點太遠而接不到球.
二是在對方突然加速或減速回球的情況下選好擊球位置。這一點往往容易出現問題。如削球時遇到對方突擊或拉前沖弧圈球,快攻過程中對方突然削一板,就很容易出現等球從台上跳起後才引拍(拉後手)的現象。由於引拍慢,拍與球的距離拉不開,常形成「球頂板」,使動作不協調。這看起來好象是由於動作錯誤造成的失誤,實質上是球與拍的距離問題。只要作到迅速引拍,拉開距離,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是身體來不及後移時怎樣去選擇擊球點.如兩面攻的人,反手發力進攻時,站位通常是右足稍前,左足在後,發力後重心由左足轉到右足上。此時如對方以不快不慢的推擋球(尤其是反貼帶一定上旋的來球)回擊中路或正手,就有可能發生由於重心前移,右足來不及後退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在身前找好擊球點,藉助腰部稍向右轉來拉開一點距離,迅速打一板快抽或滑一板來作過渡。正手攻球發力後,站位與上述相反,若對方以較快的速度將球回擊到反手,由於重心關系左足也會不及後退。這時也應在身前找好擊球點,以反手快撥或迎前推擋作過渡。在這些特殊條件下,必須靈活地選擇好擊球點,以保證回擊的協調性和准確性。
四、擊球力量的調節和運用
乒乓球技術,擊球力量的調節和運用甚為重要。它對保證擊球的准確性和戰術的變化有很大幫助。在一般情況下,要重視中等力量的擊球,因為它是力量運用的基礎。訓練中,力量調節分下列幾種:兩面攻,左推右攻的中等力量,加力(包括突擊和拍殺),借力和借力中發力、減力,弧圈球中的真假弧圈;削球和搓球中的加力(削,搓加轉球)、隱力或假用力(削,搓不轉球)等。戰術中力量的運用,基本分為五種。
(一)人輕我重 例如對攻球(包括弧圈球),以推擋或反手攻,拉弧圈或側身攻重壓對方,迫使對方後退或輕擋回擊.又如用加轉、前沖弧圈球、突擊球對付削球,使對方處於被動,搞不了旋轉變化,力爭主動。
(二)人重我輕兩面拉弧圈球對推攻,被推擋壓住反手,採取主動退後半步,以中,輕等力量的弧圈球「掛」住對方斜、直線,伺機反擊;對方側身發力硬打反手時,用輕巧的推擋變直線。推攻對兩面加力硬拉弧圈球,用輕巧的推擋斜、直線等方法化被動為主動。
(三)人輕我輕弧圈、快攻相互間的對壘,互相使用「擺短」。控制.削球對攻球遇到對方輕拉時,使用輕送不轉球回擊;對推中互相「快點」下旋球等。
(四)人重我重一方側身發力,另一方加力推擋回擊或是正手打回頭。削球接突擊時的加轉。加力對拉弧圈球......
(五)輕重結合弧圈球對削球的真假弧圈球的運用。快攻對削球的輕重力量拉球、拉中突擊、突擊後轉拉。推擋對弧圈球運用加力和減力。弧圈球對推擋或對弧圈球的「掛」中發力,發力後轉「掛」。削球轉與不轉的反復變化等。以上五種情況都是體現了力量調節在戰術中的運用。運用輕重力量應該注意不要因「重」而致發死力,也不要因」輕托」而不敢控制球以致造成無謂的失誤。五者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的。不僅在一場、一局比賽中,甚至在一分的爭奪過程中,力量輕重的交替運用也是常有的,因此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五,擊球時拍形的調節
乒乓球的旋轉性能基本上分上旋、下旋、側旋(側上、下旋)和不轉等。旋轉性能的變化,取決於球拍擦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向。要很好地研究觸球部位和用力方向的協調配合,才能提高擊球的准確性。但怎樣對付各種不同旋轉性能的來球呢?這就要本著對不同性質的來球採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
由於來球的旋轉性能、彈起的高低、距網的遠近,以及決定採取的回擊方法的不同,球拍觸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向常常是有變化的。這里提到的球拍觸球部位的變化,即是指擊球時拍形的調節。例如,推擋球大多數是用調節拍形回擊的,若推下旋的來球或推對方搓過來的球,拍形應稍仰,使球拍觸球的中下部,向前方用力.推加轉弧圈球,拍形應前傾,使球拍觸球的中上部,向前下方用力等。
直拍正手攻球的拍形基本有兩種:
一是固定拍形回擊,拍形與檯面夾角約成45一75度.這種拍形角度,常常是觸球的中上部,只要隨著來球上旋強度的大小向前或向前下方用力擊出即可,動作較為簡單,對對付攻球,弧圈球和不轉球較好,對付加轉削球和近網轉球同樣是觸球的中上部,向前上方用力摩擦(一般稱為小上旋拉球)。這種回球方法較穩健,常用來對付弧圈型發過來的下旋或近網短球,用拉起快攻的辦法來破弧圈球。
二是調節拍形擊球。拍形角度隨著不同旋轉的來球在擊球前加以調節。如對攻,對弧圈球,拍形角度要求同上,對加轉削球,拍形角度約為90一100度,觸球的中部或稍中下部,向前上方用力擦擊。對近網轉球,拍形角度約為100-110度,觸球的中下部,出手時以快速「兜翻」的動作擊出(稱為小突擊)。這種回擊方法速度快,力量也較大,有威脅力。但要求對旋轉的判斷能力強,反應快,手腕的靈活性較好。對不明旋轉的來球,拉一板小上旋也很有必要。正手弧圈球基本上是固定拍形稍前傾,以摩擦調節弧線為主。如對加轉削球,觸球的中上部,多向前上方擦擊;對不轉球,運用前沖弧圈球觸球的中上部,向前方擦擊。
削球和搓球,一般是以調節觸球部位和用力方向去回擊。如對付搓過來的不轉球,手提高些,拍形角度成90度左右,觸球的中部,向前下方用力;對付搓過來的加轉球則觸球的中下部或下部,向前或向前上方用力。削球對付加轉弧圈球,使用反貼膠皮的,要使拍形前傾些,觸球的中上部,向下前方用力;使用長膠的,拍形應稍仰,觸球的中下部,向前方削出。
此外,還有一種調節擊球的方法,就是固定拍形用加大摩擦力來調節回球.例如,一些以削球為生的人,不管遇到不轉或加轉球、側旋或一般上旋球(包括快拉和不太轉的弧圈球),均以較慢的出手,等球回落後,用加大削球的旋轉(加大切球力量)來抵消來球的旋轉變化,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乒乓交友我是用手握住球柄的不是拿橫拍這樣比較方便
就我個人而言,通常習慣轉於不轉以及側旋球相結合,大多數是左側旋,至於發球方法你可以參考書本以及教學視頻把球拍傾斜,拋起球,從球下邊摩擦,一般能發出下旋球多發下旋,握拍不要太死,腕子靈活些一般來講用下旋比較容易得分,也比較好學。只要把球拍放平,從球的正下方摩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