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全球新媒體與社會公益峰會北京論壇

全球新媒體與社會公益峰會北京論壇

發布時間:2020-10-30 11:25:25

1、如何面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差異

1、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差異: 
 ①市場的差異。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要有「准運證」。壟斷帶有保護性,能賺錢,能帶來高利潤。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②受眾的區別。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那裡,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③管理的不同。傳統媒體發展至今已經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機制和結構。編輯至上,輕視市場。而網路媒體的管理機制相對模糊。網站的老大是總經理而不是總編。對技術的重視也有區別。在網站決策層中技術人員的份量重,而傳統媒體則不然。 
 ④內容的不同。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編輯—總編輯,這樣一種「三審制」,沒辦法在網站上實行。總編把關的模式很難在網站實現,一天滾動發2000條新聞,你總編輯一個人哪裡看得過來。所以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⑤時效的不同。傳統媒體有明確的發布時效、時段。定時定量。這種傳播時效,決定了受眾的關注也有了時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關注。而網路媒體24小時在滾動,每天必須N次關注,才不會漏掉重要新聞。滾動新聞這種形式,對於習慣了每天一次性關注的受眾來說,很可能會漏掉重要新聞。 
 ⑥版面不同。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在網站上不存在。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⑦寫作的不同。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一弄就幾千字的新聞稿,在網上是行不通的。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什麼標題的對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沒人看的。 
 ⑧采訪。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一個特派記者,花多少多少費用寫回來的稿子,如果到網上一發,全給人抄走了。 2、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①新媒體(網路媒體)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網民到2010年,預計絕對數字將達到全球第一(當然相對數字還是小)。 
 ②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存在的關系。近年來,受網路沖擊最大的是電視。當然,電視的娛樂功能,服務功能不全受網路影響。我這兒有5月10日美國一家公司的調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電視了,20%少看雜志了,9%少聽廣播了,11%少看報紙了。電視觀眾的減少量最多。但是,我認為任何媒體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網路媒體會替代傳統媒體」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報紙、廣播、電視,三者能和平共處,現在也會是這樣。以前電視剛出現後,有人預言它會替代廣播,事實是和平共處。各種媒體有它的優勢,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報紙不要任何電子設備就能閱讀;廣播,可以邊干其他事邊接收。受眾在選擇媒體上不存在排他性、應有多種選擇。以後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新媒體還可以刺激傳統媒體的發展,相互融合,出現網路廣播、網上視頻等。 
 一個新媒體要超越一個傳統媒體,成為一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媒體,至少要經過一代人。2250萬,這是中國的網民數。這樣一個相對比例很小的數字,完全能說明:今天在中國,互聯網對傳統媒體遠不足以構成沖擊。 
3、新媒體的傳播特徵: 
 今天回顧網路媒體的歷史,要從1976年的網際網路協議說起。網際網路誕生於美國,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甚至更長的基礎發展時期。相對來說,網際網路在中國的年齡小得多。2000年,我們國內也興起網路熱,那是真正的泡沫。為什麼?與美國相比,我們的網路太沒有基礎了。在網際網路成為第四媒體之前,美國社會的基本的信息化工程已經做得很扎實了。大學、圖書館、政府部門的數據化工作差不多都做好了。大量的文本幾年前就錄入好了。所以美國人後來建信息高速公路,無非是把分散的數據合起來。網路上一下子就有很多信息、很多資料。而在中國,我們在建高速公路之前沒有一個充分的數據化過程。於是高速公路修完了,小區卻還沒有建好。缺少基礎的數據化建設,帶來的是網路的信息沙漠化。你在圖書館找得到的資料,什麼名著、檔案,有用的數據,在網上卻很難找到。因為圖書館還沒數據化呢。那麼大量的錄入,誰去做呢? 
 新媒體有什麼傳播特徵?第四媒體的傳播者和接受者都是基於網路的。這是最基本的。我總結了七點。 
 7種特徵: 
 ①「開放性」。網路是沒有邊界的,不受地域限制。報紙受地域限制的特徵很明顯。(美國的報紙基本上都是區域性的報紙,除了《今日美國》很少幾份報紙是面向全美國的。)但是,互聯網卻沒有限制。互聯網媒體的「開放性」帶來兩個問題:(1)加劇了媒體的競爭。網路媒體大家都使用平等的傳播方式,勢必加劇新聞的競爭。今天的新聞已經沒有第一新聞的概念。「東方網」去年剛開始時,每天夜裡1點、兩點,就將各報上網,可是一早卻發現其他新聞網全上了。後來只好推遲,改到7點才上。(2)開放性就有了一個疊加效應。一份地區報紙,小山村的新聞,當天就可以傳播到全國,這里就有一個放大效應。放大過程中就有新聞的失真。江西光明小學爆炸案,爆炸原因怎麼怎麼,一開始網上幾種說法。如果沒有互聯網,不會有這種現象。 
 ②「多元性」。在中國,新聞媒體應該是黨和政府是主控的,但在網路上,從技術上講,人人都可以發布信息。有兩個後果:一是打破了新聞機構才能發布新聞的局面,引發虛假新聞泛濫。「互聯網」成了互抄網;新聞要素不全的抄來的稿子到處都是。另外,色情新聞、無聊新聞也到處泛濫。 
 ③「實時性」。網路媒體無時間限制,隨時可以加工發布。與報紙、廣播、電視相比,只有網路媒體才真正具備可以隨時發布的可能。 
 ④「交互性」。網路溝通了傳播者與接收者的關系。 
 ⑤「大容量和易檢性」。報紙版面有限,廣播電視有時間性。而網路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於是,信息呈現出龐雜、雜亂無章的特徵。有效的信息被掩蓋在大量龐雜的無效的信息中。傳統媒體的報道是線性的,而互聯網的報道是網狀的。我可以通過做相關新聞、做專題、做資料,一步步地把一個新聞做深入。除了大容量之外,網路媒體還有「易檢性」的特點:查以前新聞、查相關新聞非常方便。 
 ⑥「多媒體化」。網路媒體可融文字、廣播、畫面為一體。 
 ⑦「個性化」。這是互聯網媒體的一個本質的特徵。由於技術的局限,以往所有的媒體都是大眾化的。而互聯網卻可以做到面向特定的受眾,可以面向個人。個人可以在網上訂制他需要的新聞。國外大的新聞網站都做到了這點。新浪、21CN做到了。東方網也已經開始做。 
 以上是新媒體的7個特徵。下面說說中國的網路媒體發展狀況。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報下午版通過計算機網傳輸上了網際網路,這是最早的媒體上網。94年後拉開大規模。95年chinanet正式對外開放。95年底,教育部辦的「神州巡禮」雜志上網。到99年底有個統計:全中國新聞機構建立700多個網站。 
 中國的網路媒體發展、網站建設,到今天經過了三個階段:①網路版階段:報紙是什麼,網上是什麼。把報紙上的東西照搬到網上,一版、二版……什麼也不做變動。②電子報階段。把本報的稿子重新安排,重新設計版面,搬到網上。③建立大型網站。中國的報界接受互聯網,受幾個重大事件的觸動。……5月9日北約炸大使館,新浪網當天訪問率到300多萬以上。在此以前,頂多不過幾十萬一天。網路傳播新聞的影響力是其它媒體不能比的。因此近年國內的網路媒體發展非常之快。 
 說說當前格局:①中央新聞機構加強網路建設。人民日報網站,去年8月20日更名「人民網」,目前有5個語種,每天發布新聞3000條,13頻道。新華社的「新華網」,每天2000條稿子。中青、中國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央視,網站規模都很大,投入也大,影響也大。②各地聯手建立大型新聞平台。「東方」是上海12家單位共同組建的;11家單位投資6個億。去年一年花掉二千多萬;每天2000多條新聞。這類網站,還有北京「千龍新聞網」,北京5家媒體聯合,資本3000多萬。天津有「北方網」。「南方網」目前在籌建,據說投入3個億。這都是一些大型的媒體網站。③各地其他一些已建或正在籌建的網站。但是投入規模有大有小。網站的投入沒有底。東方網的投入費用——機房一年68萬,通信費200萬。這種開支不是都能承受的。 
 在此之外,商業網站也在做新聞。新浪、搜狐、網易、天極、索易。索易的新聞頻道很細,7大類,600多萬訂戶。這些網站對我們有促進作用,但同時有很大的離心傾向。從資金上說,新浪網上市前融到資金600萬,上市後融到一億二;搜狐一億;網易3800萬。可以說這些公司其資本結構不是中方。盡管現在有規定,外資只能介入技術部分,不能幹預媒體運作,但很難說,一有重大變更時……。另外一個問題,現在規定非新聞網站只能發信息,不能發新聞,但新聞與信息的分別?很難說。再有,網上的BBS很難管理,也是目前媒體網站遇到的一個問題。從客觀上說,當前主流媒體網站的親和力和吸引力遠遠沒有趕上我們的商業網站媒體的吸引力。

2、虎撲 jr是什麼意思

虎撲jr是虎撲體育網站上網友之間的稱呼。在虎撲上,譯為家人們。因復數加s,即為JRs。

虎撲體育成立於2004年,是中國資源優勢及具有營銷實力的專業體育營銷公司。虎撲體育旗下擁有中國的體育網站——虎撲體育網。

經過十年的發展與積累,虎撲已成為集體育營銷策劃、賽事營銷與管理、活動管理、公關傳播、體育市場調研、新媒體運營、體育公益為一體的體育整合營銷機構,為各大企業、品牌與機構提供全方位體育營銷服務。

虎撲具備大型賽事的運維和營銷能力,在全國166個城市組織了164,843場籃球賽,有利地推動了全民健身事業發展。


(2)全球新媒體與社會公益峰會北京論壇擴展資料:

虎撲體育獲得的榮譽:

1、2010北京國際籃球季暨洲際俱樂部冠軍賽獨家體育社區網站合作夥伴;

2、虎撲體育論壇榮獲2010全球中文論壇100強體育社區組第1名;

3、虎撲體育榮獲CERTIFICATE 2010中國100最具價值體育品牌;

4、虎撲體育榮獲金瑞獎——2011年度最具互聯網成長力產品服務大獎;

5、2012 第三屆鳳凰網全球最具影響力中文論壇100強評選「中文論壇50強」;

6、2012 中國新媒體峰會「2012中國新媒體30強」體育類狀元。

3、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召開對中非關系及未來中國的國際地位有怎樣的影響?

中非有個穩定的交流渠道,中國在非洲的威望也提高了,國際地位嘛,其實就是發達國家看不看得起你的意思啊,在發展中國家威望當然會高,至於發達國家嘛,其實大家都懂

4、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中非峰會:「和諧世界」理念的成功實踐

親如兄弟,共敘友情,暢談合作,熱議發展——隆重熱烈且成果豐碩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圓滿地落下帷幕。這次峰會可以說是中非之間一次和諧的盛會,也是「和諧世界」理念的一次成功實踐。
正如一位衣索比亞記者所說:「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提出了建立和諧世界的理念。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就是一個建立和諧世界的歷史性的會議,北京峰會將開拓非洲和中國共同進步、繁榮的美好明天!」
建設和諧世界,需要國家及地區之間在和平與發展等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中國和非洲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都擁有相同或相近的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的血與火的奮斗歷程,都對「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身份予以認同,又都面臨著共同的發展目標和任務,以及共同的和平、發展、合作的利益訴求。所有這些,使得中非之間在很多涉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上,都能夠達成一致的立場。
在這次中非峰會上,中非領導人充分交換了意見,達成了許多重要共識。作為峰會兩項具體成果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07至2009年)》,則是「凝聚了雙方的共識」的「綱領性文件」。
建設和諧世界,需要國家及地區之間在交往中堅持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
中國歷來主張,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國家不分強弱,一律相互尊重。《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言》強調,要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所有倡導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國際准則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尊重和維護世界的多樣性,世界各國不分大小貧富強弱應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處;不同文明和發展模式應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和諧共存。在此基礎上,與會領導人鄭重宣示,建立和發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鑒」的「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系」。
建設和諧世界,還需要國家及地區之間始終堅持相互支持與相互幫助。
世界要實現和諧發展,離不開非洲以及中非關系的和諧發展;而非洲以及中非關系的和諧發展,也必將為世界的和諧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當今世界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南北發展的差距加大。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南北對話與合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增進南南合作,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一致、共謀發展。中國一向重視與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成功召開表明,中國願意與非洲國家共同努力,盡快擺脫貧困,共享發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正如葛摩總統桑比所說,中國和非洲之間的合作堪稱典範。
在北京峰會閉幕前夕,胡錦濤主席代表中國政府向非洲兄弟重申:中國永遠是「促進非洲和平穩定」「實現非洲發展繁榮」「支持非洲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可靠夥伴」。胡錦濤的講話受到了與會者的熱烈歡迎。尚比亞前總統卡翁達說:「中國以前是,現在仍然是非洲人民的好朋友。」埃及外長蓋特說,在過去50年,乃至在未來的500年中,中非都會保持和平、友好的關系。
友誼、和平、合作、發展是北京峰會的主題,也是推動中非和諧關系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北京峰會豐富了建設和諧世界的理論和實踐,從而必然地載入了中非關系乃至中國對外關系發展的史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與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非洲,發展和諧的友好合作關系,必將為建設和諧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5、世界經濟論壇的世界經濟論壇 全球議程峰會

2015年10月26日,世界經抄濟論壇全球議程第八屆峰會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扎比開幕,與會代表將在為期3天的會議中進行討論,尋求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應對全球經濟等領域面臨的主要挑戰。
峰會將著重研究探討當今世界面臨的熱點問題和主要挑戰,包括如何實現包容性增長、應對氣候變化、保護自然資源等。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說,全球正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革新與快速發展要求人們必須通過更密切的國際合作來應對挑戰。施瓦布將世界規則的變化形容為「不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他認為,當今世界的各種變化來勢洶洶,需要以靈活敏捷的創新精神制定出能夠適應發展變化的規則和標准。

6、楊狀振的學術交流與獲獎

1.復旦大學第七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上海,2007.11)
2.中國傳媒大學第二屆 「全國新聞學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北京,2008.4)
3.中國傳播學會、深圳大學傳播學院第十屆中國傳播學大會(深圳,2008.4)
4.中國(青海)·三江源世界山地紀錄片節高峰論壇(西寧,2008.9)
5.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重慶,2008.11)
6.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世新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新聞史學會「首屆兩岸三地媒介批評學術研討會」(北京,2008.11)
7.中國人民大學2008中國新媒體傳播學年會(北京,2008.11)
8.暨南大學第二屆國際媒介批評學術研討會(廣州,2008.12)
9.中國新聞史學會2009年會暨中國新聞傳播專題史研究研討會(南京,2008.12)
10.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 「全國新聞學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北京,2009.4)
11.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Chinese Media,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London, 2009.6)
12.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中外新聞傳播理論研究與方法暑期學校(上海,2009.7)
13.中國傳播學會、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第十一屆傳播學大會」(北京,2010.7)
14.國家廣電總局、吉林省政府、長春市政府第十屆長春電影節 暨電影產業高峰論壇 (長春,2010.8)
15.北京大學、騰訊網「互聯網與中國社會」國際會議高峰論壇(北京,2011.5)
16.四川動漫研究中心「中國(西部)動漫產業暨人才培養高端論壇」(成都,2011.11)
17.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新媒體與當代中國社會」傳播學年會 (上海,2011.11)
18.Gui-quan,Xu Zhuang-zhen Yang, Rethinking the Articulation of Communityand Society in Chinese New Media Audience Research,ICA 2012, (Phoenix, America)
19.2013中國農村電影創作研討會 暨優秀農村題材電影表彰典禮 (江蘇,2013.10)
1.四川大學「尊經論壇」傳播學分論壇第一名,2006
2.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學生獎,2008
3.人民日報社、中國青年報刊研究會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2008
4.台灣光華教育基金會優秀研究生光華獎,2009
5.第七屆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著作三等獎(執行主編),2011
6.2013·中國農村電影發展論壇優秀論文表彰,2013

7、蔡星的成績與榮耀

在大學期間帶領團隊獲得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二等獎、「第十四屆北京市大學生電影節短片大賽」優秀作品、首屆「動感地帶杯」校園創意大賽動畫組二等獎、 北京市文化局授予其「北京市市級品牌團隊」的稱號等。
2008年,作為大學生創業者創辦公司,公司項目獲得共青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的表彰與支持。
2008年10月,作為大學生,個人影視作品得到了美國電影協會的認可,受到時任美國大使館全權大使雷德先生的接見和表彰。
2010年1月,由蔡星發起的「青元素影投計劃」成為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全國金獎扶持項目。
2010年9月,蔡星得到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支持,「青元素」成為大興辦扶持的第一個文化創意項目。
2011年9月,獲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傑出青年(Global Shaper)殊榮。
2011年10月,作為中國的兩名青年企業家代表之一參加了在法國舉辦的G20青年企業家峰會(YOUNG ENTREPRENEUR SUMMIT)。在會議期間與各國青年代表交流了創業感想以及青元素希望通過微電影的形式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傳播企業社會責任的想法,並與多國青年企業家建立了良好的溝通關系。
2012年6月,蔡星應邀參加APEC青年創業家峰會論壇::新一代創業家屬於我們的機會。與現場嘉賓王樹彤、杜葵、王利芬等人一同探討新一代創業家成長的空間與機會。期間,與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會面並午餐,談到了企業的創新以及各方面的經濟環境的挑戰,也提及了中國青年創業家對於交流學習的期待。陸克文表達了他對新一代青年的信心和支持。
2012年10月,蔡星現身由壹基金攜手優酷等媒體聯合發起的「2012壹基金公益映像節」頒獎典禮,報送的影片《交易》包攬媒體聯合推薦大獎和最具人氣獎,公益打拐作品《尋找》喜獲最佳攝影獎,作為影片出品人的蔡星現場呼籲大家一起用影像力量傳播公益,並強調青元素會繼續在公益影像這條路上走下去。
2012年12月,參加在海南舉辦的APEC中小企業家峰會,圍繞「資本通道」、「實業」、「海外市場」、「品牌與文化」等焦點議題展開探討。蔡星獲得峰會頒發的中國成長企業價值榜年度青年創業獎。
2013年1月,帶領團隊參與2012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分行創富大賽,經過海選、初賽、復賽、決賽,青元素微電影項目從文化創意類主題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並獲得文創類「創富先鋒稱號和郵儲銀行2000萬授信融資機會。
2013年1月,由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頻道、鳳凰新媒體等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微電影創作發展論壇優秀作品評選表彰活動」在京舉辦,由蔡星出品的公益微電影《尋找》榮獲最佳微電影紀錄片大獎,青元素代表在現場呼籲重視公益和影像的力量以及人人公益的理念。
2013年9月,青元素微電影作品《尋找》斬獲英國國際視覺傳播協會(IVCA)號角獎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大獎,青元素創始人蔡星作為中國首個獲得該獎項的代表出席在英國倫敦舉辦的頒獎典禮並發表了獲獎感言,希望通過影像的方式去記錄、表達及傳播企業在公益事業以及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呼籲用影像方式傳播公益的正能量。

8、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有多少個國家參加?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參加的國家有: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回、蒲隆地、佛得答角、喀麥隆、中非、查德、葛摩、剛果(布)、象牙海岸、剛果(金)、吉布地、埃及、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索托、賴比瑞亞、利比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里、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摩洛哥、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席爾、獅子山、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坦尚尼亞、多哥、突尼西亞、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等。共五十多個國家。

9、北京中非論壇是什麼,什麼時候結束.?

中非合作論壇自2000年成立以來,已經成為雙方有效的對話機制和重要合作平台。峰會召開將有力地加深中非相互了解和友誼,推動中非友好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全面發展。
2006年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暨第三屆部長級會議,由中非共同舉辦和籌備。峰會主題為「友誼、和平、合作、發展」。峰會期間還將舉行一系列活動。
以下是峰會各項活動安排日程表:

活動名稱
活動地點
日期

峰會紀念郵票首發式、非洲藝術精品展和非洲國家錢幣和郵票展開幕式
國家博物館
11月2日

部長級會議開幕式
北京飯店
11月3日

中非合作論壇6周年成果展開幕式
人民大會堂
11月3日

胡錦濤主席迎接與會非洲國家領導人
人民大會堂
11月4日

峰會開幕式
人民大會堂
11月4日

中非領導人與工商界代表高層對話會暨第2屆中非企業家大會開幕式
人民大會堂
11月4日

歡迎晚宴
人民大會堂
11月4日

文藝晚會
人民大會堂
11月4日

峰會圓桌會議(第一階段)
人民大會堂
11月5日

領導人夫人活動(專場演出)
北展劇場
11月5日

企業家大會閉幕式
中國大飯店
11月5日

峰會圓桌會議(第二階段)
人民大會堂
11月5日

宣讀《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言》及中非領導人合影
人民大會堂
11月5日

中國、衣索比亞及論壇下屆部長級會議主辦國外長共見記者
人民大會堂
11月5日

與全球新媒體與社會公益峰會北京論壇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