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面對新媒體綜合實踐活動

面對新媒體綜合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0-10-30 10:05:00

1、綜合實踐活動

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是世界第2位,發病率為50%。其中,小學生近視率為22.78%,初中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大學生高達80%以上。我國中小學生患近視的人數占整個學生比例的60%,患者人數超過6000萬。居世界首位。看了這一則網訊,我心中不禁一顫,產生了疑雲:「為什麼小學生也有那麼多人近視呢?為什麼大學生近視人數那麼多呢?從小學生到大學生人數逐漸上升,近視和年齡有關嗎?」一切疑問,都在我心中產生。我又查找到了其他資料,猜測造成近視的原因是用眼習慣不良與學習任務加重。
近視的主要原因是
1、閱讀時間太長,注意力集中,視力工作時間長。
2、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和室外活動。
3、看書、寫字姿勢不端正。
4、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視力健康。
5、卧床、躺在車廂里看書。
6、在太強、太暗的燈光下看書、寫字。
7、近距離、長時間看電視、上網。
8、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9、營養結構不合理。
10、學習負擔重,心裡壓力大。
11、經常用臟手擦、揉眼睛。
12、發現遠視力不好,不及時檢查、治療。
建議:
1、認真做好眼保健操,保護視力。
2、注意眼睛的清潔衛生。
3,不要過度用眼。

2、為了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遵循的原則如下:實踐性原則、綜合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發展性原則。
遵循實踐性原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特別關注學生活動時的感受和體驗活動的過程。教學上要關注過程的充分程度、豐富程度、深刻程度,學生的親身體驗和主觀感受應成為學習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遵循綜合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所面對的是完整的生活世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著眼於學生的整體發展,是各學段學生文化課學習與非智力品質發展的綜合表現與應用,也應切合該學段學生的綜合發展水平。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和實施特別強調其主題性,主題的確定應充分考慮時代性、生活性、真實性。
遵循開放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開放的課程領域,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活動方式等都具有開放性。它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應在活動方式的選擇和教育資源的開發上充分體現開放性。
遵循發展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與學習方式立足於學生獨立自主、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依據學生主體意識與能力的發展程度,逐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習成為自己的事情,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

3、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戒除「網癮」 健康成長

!\PKb_i i0
J+uU,g*Wva0 丹江口市紅旗中學 孫濤

0F;p Ee K7e;\9y.w;cM;w0 教師工作室1k6E7x\$dc8rR H6UK
互聯網快速發展給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它改變著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是我們聯繫世界的門戶和窗口。你想查個資料,收個Mail,想看電影、讀小說,買東西,做生意,炒股票,玩游戲、聊聊天。只要on-line,你想幹嘛就幹嘛。在龐大的網民群體中,青少年佔了很大的比例,並且還在逐步增多。與此同時,未成年人上網成癮問題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創傷和困擾,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據《2005年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顯示,目前中國青少年患上網癮的比例達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網癮傾向。面對不可阻擋的青少年上網熱潮,如何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歸還青少年一片網上藍天,是全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每位中學生最關心的事情。教師工作室| \.T4\UCl(u-w

活動准備

6C(i3\}F5v0
1、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青少年與網路的資料。比一比,看誰收集的又快又多。將資料與同學們交流共享。或是走訪一些經常沉迷於網吧的同學,了解他們的學習、思想狀況。

k"|3gp a6@0
2、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及《青少年文明上網公約》等法律法規,自覺履行有關規定。文明上網,學會保護自已合法權益。

"R S2n&wOa-RFz_7C0
3、把你知道的網癮的危害例子講給同學們聽。教師工作室~9YG S]@NMk

4、試著幫助身過的某位網癮少年使他迷途知返。把你幫教的過程和體會寫成書面材料在全班交流。教師工作室ao-fW} S

5、圍繞「戒除網癮 拒絕沉迷」這一主題,尋找你感興趣的探究內容開展活動。並根據小組確定的活動主題,制訂詳細的活動方案,注意傾聽老師和同學們的意見後將方案進行優化修改。

pq6Ogf&Gm$`m1]0

[email protected].\*Fmb| h;P0
教師工作室"b1Bf-Iv1Z-Z J"^

活動建議教師工作室vX ??G$b~q c

警惕篇:認識網路利弊 調查網癮現狀教師工作室Q i4qkfe UpN

O5V'd yx+^0
活動1、網路的利與弊調查

;ymval)|2`k0
隨著網路的不斷發展,網路的雙面特徵已經凸現出來,它象一把雙刃劍,既有有益於人類發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類利益的一面。如果正確利用網路,會對進入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長、發展起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網路並不是一個純潔、健康的虛擬天地,它所傳輸的信息、一些網路主體的不良行為都會對青少年一代產生負面的影響。教師工作室"Tp!oO-I

你認為網路是有利不是有弊?就「大話網路」這個話題和同學們討論一下網路的雙面性。最好開個辯論會,或者辦個專題講座。在校園網上開個論壇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你選擇哪種形式呢?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吧。

L*v9n\$~K0

*mk"m!a}R0qy0 教師工作室c;VY a@Y
網路正面的積極因素

7CE!W(v,o0 網路負面的消極因素

;_ Y0tpinjx0

#M0OYT7X*N0

.V1g` U(?.F1r1z O7D0
教師工作室!v3tU-e_&Ok |^

教師工作室0\k0dBS+@c

活動2、我是否也「網癮」了?教師工作室5Ts;QT0Za

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簡稱 IA),又稱病態網路使用,是一種沖動性地過度使用網路,並因此導致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的現象。網路成癮是有一定的標準的,並不是喜歡使用電腦就是網路成癮。

R%vTn.BI9k0
A先自我檢測一下是否自己巳經網癮了。再請同學、老師、家長共同診斷。

d|0cM9g {9[\uh0
B把全班同學的檢測結果匯總後報告老師。

Y0|!}u+S-VY0
C假如自己真的患了「網癮」,該怎樣正確對待呢?請制訂一份誨改計劃,並請家長老師同學共同監督,盡快回到健康狀態。

/D w.A c?8~0
教師工作室,t&`1W` YX nc

小提示: 網癮自我檢測

Kv-K:Nv2ehl!q8A{0
6p6V5e T.d|#o_r(\F?0 1、是否全神貫注於網路活動,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的情景,網路使用成為生活的中心?
0J"k9dv-F0[i}kyQ\*{0 2、是否覺得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網路上才能獲得滿足?
o VQN L0 3、是否不能成功減少、控制、停止網路的使用?
8G$P5k&GY:_\7f0 4、是否在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時,會覺得沮喪、無聊、心情低落、抑鬱、氣憤或易發脾氣等?
6K @ aB!|0 5、是否花費在網上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久? 教師工作室D~b^-KF@+tc
6、是否為了上網,重要的人際關系、工作、職業機遇遭到破壞? 教師工作室*?R i`_
7、是否曾向家人或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程度? 教師工作室,pwKM8u;n)l V.Z[
8、是否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一些感覺,諸如無助、罪惡或焦慮、沮喪?
y&Ld#W$E"M.l}0 這8個問題中,如果前5個問題都回答了「是」,後3個問題有一個以上「是」,那麼基本可以判定你網路成癮了。

-L F!eaC)~0
@-n`6gPX+Z0活動3:對我校學生「網癮」現狀的調查

WT,wo'V5tECB0
7O}1N/[/Ce6`p0設計一個調查統計表,統計一下我校學生網路使用情況。看看學校「網癮少年「各屬於什麼類型。都有什麼特點。把結果用圖表法直觀地表示出來。並分析各類網癮的原因。

%o%n2r_ ded!I0
這是某小組同學設計的問卷調查表,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設計好需要完善呢?請你補充後再進行調查。教師工作室P y b h_*T

網路對青少年影響的調查問卷教師工作室+T1[oqraz

1. 你是否上網 是 否

#pS|JDKv0
2.上網對你哪些活動有影響 學習 體育活動 看電視,看報,讀書等 教師工作室6zY*R0Mzf\;A&F_'@
3.你覺得上網是否會影響到您的生活習慣 是 否
N+ZF s,g-_04. 您平時上網上多久(每天) 1小時以下 1-2小時 2小時以上
l:]P/H0y^05. 您平時上網是干什麼的 聊天 玩游戲 學習(查資料)無明確目的 其它: 教師工作室'}/s)HOpMa R
6. 您獲得信息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電視,廣播 網路 報紙,書籍,雜志 其他:
9jQ(We_Mo#d07. 你對哪些網站比較感興趣 綜合 游戲 動漫 購物 學習 其他:教師工作室3_O V{E)K

8.你通常都在哪裡上網:家裡、網吧、同學家、圖書館閱覽室、其它教師工作室@B1tB Ye6B`A

9.您的父母或師長對您上網持何態度? 禁止 監督 不管 支持 引導教師工作室Ts'`6l(v

10.……教師工作室0c?;eo _@*QLoDL

紀實篇:細數網癮罪狀 揭開網癮面紗教師工作室,f6X OR!_O"c XW1c

網癮影響青少年的學習、影響身體健康、影響人際關系、影響行為能力。因網癮而導致的各種慘劇正一幕幕地上演著。2003年6月15日,北京某縣17歲的初中學生李陽(化名),為籌集玩網路游戲的錢款深夜潛入叔叔家,將爺爺、奶奶、叔叔等一家五口殺害,其中一人身中60多刀;天津市塘沽區13歲男孩張瀟藝,因沉迷網路游戲不能自拔,從24層高的樓頂跳樓自盡,永遠地離開了人世……教師工作室 u-[4? g^

活動1:收集整理各種「網癮」案例。把你收集的案例講給同學、老師和家長聽。共同談談「網癮」的危害性。再對每個案例進行分析,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呢?把你的點子寫成書面材料或發布在博客中。

4、以90後如何對待新媒體為題,寫發言稿200字以內

一、新媒體帶來的變化
(一)改變了傳統師生信息交流模式
新媒體傳播方式靈活多樣,傳播的信息量也非常驚人,已經大大改變了傳統的師生信息交流模式。在傳統師生交互模式中,往往以單向交流為主,教師方占據主動地位,存在信息傳播不平衡的現象。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獲取變得相對簡單,學生群體可以利用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設備便捷的完成信息的採集和製作,而且網路的普及和使用成本的降低又為他們提供了廉價的傳播渠道,這就使任何擁有聯網信息終端的個人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發送者,真正實現了信息的雙向交流。【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二)消解了傳統時空觀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除了對傳統師生信息交流模式的改變,以數字技術為主的新媒體也徹底消解了傳統時空觀。可以說,新媒體技術創造了一個超越性別、年齡、區域的巨大虛擬空間,在這個空間中,信息交互可以穿越時間、空間和區域,交往雙方可以任意選擇自己中意的身份,就像有人說的:「你永遠都不知道和你聊天的是不是一條狗」。時空的穿越、身份的虛擬,都極大地改變著傳統社會的人際關系模式,消解了現實社會中許多難以逾越的界限。
(三)增加了信息管理困難
新媒體的便捷和使用成本的低廉,使得每個人都能共享信息盛宴,參與信息發布與傳播。年輕學生捕捉時尚潮流最為敏銳,熱衷於利用媒介來對外展示自我、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一方面而言,這對於提升他們的自主性和開拓其視野是有利的,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講,也大大增加了信息管理的困難。特別是在以年輕大學生為主的高校,新媒體時代對學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二)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
龍源期刊網 .cn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
作者:張婧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來源:《學園》2013年第28期
【摘 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推進,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被廣泛應用勢在必行,這是教育緊跟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基於新媒體的功能性,它的應用將給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嶄新的面貌,本文重點針對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034-01【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事物發展的同時總是伴隨著挑戰,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也不例外。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的思想及行為,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及影響。
一 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的作用
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思想教育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一定的戰略性意義。首先,新媒體的應用,能拓寬該工作的覆蓋面,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全面貫徹落實到學生中,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促進作用,也合理地彌補了傳統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其次,應用新媒體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諸多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主要採用兩種方式,分別是引導式與灌輸式,著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卻忽略了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新媒體的應用卻打破了這一局限,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及開放性等特點,讓學生之間共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以這樣的方式開展工作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再次,利用新媒體能快速及時地傳播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要傳達的思想理念及相關事實,保持學生學習與社會生活的緊密相連,有利於將來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
二 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用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後」,「90後」的主要特徵就是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判斷能力、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嘗試與探索等,「90後」的個性特點較為鮮明。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諸多大學生開始嘗試各種新媒體技術及信息資源。據調查了解所知,學生通過網路主要是進行網購、閱讀新聞、微博、交友聊天及搜索資料等相關操作,這些操作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三)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的實踐與探索【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摘要:本文從新媒體的概念及特徵入手,深入研究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的變化,結合從事多年學生工作的經驗,分析當前學生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就此探索高校學生工作的實踐。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學生工作;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6-0038-02
2012年7月19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佔39.9%。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超過台式電腦網民數3.8億。大專及其以上學歷人群中網民佔21.6%。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手機飛信、博客、微博、qq等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們正在逐步改變著當代大學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思維模式,影響著他們的政治思想、道德風貌和價值取向。在新媒體環境下,對學校如何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有效開展學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從事高校學生工作的體會,結合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積極探索高校學生工作的實踐,為新型的工作模式提出建設性思路。
一、新媒體的概念及特徵
1.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報刊、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互聯網路、桌面視窗、數字媒體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四)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學生黨員教育工作
摘 要 新媒體是繼報刊、廣播、電視、雜志等傳統媒體之後,基於網路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型媒介,它包括互聯網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它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是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對社會思潮、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影響不可低估,在此背景下,如何運用好新媒體,對提升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實效性至關重要。

關鍵詞 新媒體 學生黨員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1 新媒體對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有利驅動
1.1 實現了教育主客體間的良性互動
由於新媒體具有互動傳播的特性,能夠實現教育主客體之間的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而在過去,更多是以教師向學生黨員單向傳播的教育方式,使得黨課培訓方式單一乏味,影響了學生對學習黨課知識理論的興趣和理解,黨課質量也難以保證。利用新媒體進行信息溝通和資源交流,不僅為大學生黨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便利,也增強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使得黨員教育過程更自由、更主動,將傳統相對單向的受教育者僵化被動接收黨員教育的過程轉變為主動的思索,積極參與的自我教育的過程,不斷提升和強化大學生黨員教育的傳播效果。①在學生黨員教育過程中,充分融入新媒體教育的理念和手法,能夠使得黨員黨性教育相關活動的開展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給學生黨員更寬廣的思考空間和更寬松的語言氛圍,讓教育活動的滲透性得以提升。
1.2 豐富了教育載體
融合數字技術、移動通訊技術以及計算機網路技術於一體,新媒體造就了高效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信息能得到即時有效的發布傳播、突破了信息傳遞在時間、空間、地點上的各種桎梏,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開放性,工具的先進性,實現了信息交互的革命性跨越。黨務工作者通過各種新媒體終端設備,可搜集、整理、總結、發布各種教育資源信息,傳播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而學生黨員則可通過新媒體的各種終端去獲取相關信息資源,並能通過QQ、飛信、微信、BBS、微博等互聯網信息產品向身邊的朋友、同學實現二次傳播和發布,由點及面的傳播方式擴大了信息資源的散布范圍和受眾群體的覆蓋面,能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藉助新媒體技術,能豐富完善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為學生黨員教育提供全新的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平台。
1.3 提升了教育效果
3G時代各種信息技術的優勢,承載大容量的內容,集文字、圖片、音樂、多媒體、視頻、通話、遠程學習、交流、分享心得於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習熱情。學習模式從傳統的二元感官組合轉變為「視、聽、言、觸、感」等多元感官組合,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②由於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通過新媒體的各種終端,使用者可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和資源,隨時查閱、及時更新,一方面,讓教育內容的發布傳播效率得到極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克服了在傳統教育手段下,教育內容的單一繁冗和更新的滯後,有利於學生黨員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2 新媒體對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2.1 分化了傳統教育方式的集中性功能
傳統教育的方式包括課堂教育、會議、主題報告、談話等。傳統教育的優勢在於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強化性。通過時間空間上的集中,傳統教育以明晰化的教育主題培養濃厚的學習氛圍,並以此激發學生黨員之間以及學生黨員和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容易收到比較明顯的教育效果。而新媒體不具有傳統教育載體的集中性功能,它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具有極高的自由度和分散性,若傳統的教育方被新媒體手段完全取代,學生黨員過度依賴新媒體的新穎性、便捷性和自由性,則會極大地限制傳統教育手段對大學生黨員教育效果的發揮,逐漸形成學生黨員對課堂教育、會議、談話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漠視,甚至產生排斥和厭惡感,削弱了黨員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
2.2 影響了學生黨員價值觀的形成與鞏固
紛繁復雜的新媒體環境對學生黨員的價值觀的形成與鞏固造成了極大沖擊。一方面,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量大、傳播速度迅捷,然而這些信息真假難辨,一些消極的、負面的信息容易影響大學生黨員的獨立選擇和判斷,使一些大學生黨員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和世俗化。另一方面,新媒體具有虛擬性的特點,容易使大學生黨員脫離監督,產生自我放縱的傾向,忘卻社會責任和先鋒模範意識,內心的道德約束感和角色意識被弱化。③
2.3 加大了輿論監管和引導的難度
實際生活中,有些人會利用新媒體具有開放性、隱匿性和虛擬性的特點,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或侵犯他人名譽權,對他人進行侮辱和騷擾等,造成媒介行為和道德行為的失范;一些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差,過多使用和依賴新媒介,往往會偏離學習目標、降低學習效率,甚而影響到周圍的同學。④以互聯網為例,通過BBS,微博等可以自由分享發布一些信息,特別是在匿名制下,這些信息的發布更具隨意性,充斥著暴力、淫穢、乃至顛覆國家和政權等不良信息,這對社會思想道德建設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帶來極大的破壞,也對廣大學生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穩定形成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新媒體的開放性、自主性、自由性加大了輿論監管和引導的難度。
3 新媒體背景下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工作的完善
3.1 積極搭建新媒體黨建工作平台
新媒體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學生黨員教育的過程中積極搭建新媒體工作平台是順應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和鞏固傳統教育方式手段在學生黨員教育活動開展中的應用,另一方面,我們要充分審視新媒體作為傳播工具的優劣勢,並充分考慮大學生在信息媒介空前發達環境下的心理思想特點,積極探索利用新媒體工具做好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培養的新構思、新方法。在網站建設方面,加強黨章黨史、黨員風采、支部活動、黨建實務、時事熱點等板塊內容的建設,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紅色網站。推進電子黨報的建設,利用新媒體平台,將教育信息以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多形態呈現,提供豐富生動的學習資源,通過手機、電腦、移動電視等信息終端將資源信息充分集成整合,把黨員教育內容的政治屬性隱藏在新媒體發布的信息中,實現學生黨員教育潛移默化的最優效果。嘗試「紅色資源」搜索引擎的建設,方便廣大學生黨員通過輸入關鍵詞即可找到相應的學習課件、視頻、電子文檔等。 3.2 提升新媒體背景下的教育主體的溝通素養
新媒體黨建工作平台要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黨建工作隊伍。在社會思潮空前活躍以及利益訴求多元化的今天,必然會對高校學生的思想產生各種沖擊,這就要求黨建工作者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堅定的政治方向和鮮明的政治立場以及強烈的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在學生黨員中開展強有力的思想、組織和教育引導工作,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在學校得到貫徹落實。與此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黨建工作者要使掌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學習新媒體的使用技巧以及培養利用新媒體的開展工作的職業素養,學會使用得體合理的網路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及時掌握新媒體輿情動態和組織議題,在深刻把握新媒體溝通特徵和傳播規律的基礎上,准確地把握新媒體輿論的話語權提升輿情敏銳性和鑒別力,專業化地組織和引導新媒體輿論,讓宣傳教育工作佔領制高點。
3.3 注重利用新媒體打造黨建活動的文化品牌
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開展要不斷提高黨建活動的文化品牌。優秀的黨建文化品牌是一種潛在的隱性教育力量,對學生黨員具有強大的滲透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提升黨建活動的文化品牌,要充分把握黨建活動的文化內涵,發揮新媒體各種傳播介質作為文化載體的積極作用,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培養學生黨員對黨建活動文化品牌的信賴,有目的地將黨員教育工作的內容貫穿在黨建文化品牌建設中,讓學生黨員在良好的文化品牌氛圍中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
3.4 優化新媒體的信息傳播環境
新媒體手段作為傳統教育方式的拓展和延伸,有利於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學生黨員教育體系,然而新媒體在言論開放性、自由性方面的弊端,我們不能忽視。新媒體憑借發達的信息技術,讓信息傳播的門檻與成本不斷降低,從而導致話語權向大眾草根階層分散和下移,公眾在言論散布方面的失實、失范、失德乃至違法現象層出不窮。為此,輿情監管部門要加強公權力在大眾傳播領域的監管督導職能,完善相關立法,約束不合理的網路言論規則。作為學生黨員個人,要堅決抵制和反對網路上各種影響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危害言論和錯誤信息,要旗幟鮮明地秉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凈化網路環境,確保網路安全,積極營造文明、健康、綠色的信息傳播環境,真正適應和融入新媒體時代,發揮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拓寬了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優化了信息的傳播和流通,由此也讓虛擬社會的管理變得錯綜復雜,因此必須在新媒體的運營建設和輿情監管和引導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證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取得最終成效。

5、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實施案例

人生設計從現在開始

——關於高中生及大學生自我人生規劃問題的社會調查

一、調查研究背景

1.調查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著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要想在人生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事先規劃好自己的生涯。先做好人生規劃,有了清晰的認識和明確的目標之後再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科學,更經濟。

古語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都說明了這個道理。因此作為新世紀的高中生與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做好自我人生規劃是十分必要的。

對於大學生而言,人生規劃的意義不言而喻。通過事先的人生規劃,確定其最佳的奮斗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並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按照長期性、挑戰性、清晰性、可行性、適時性、適應性、持續性的原則,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使大學生在畢業後順利進入職場,實現自己的夢想。

而對於高中生,不少人專注於學習而沒有對自己的人生做出過規劃,這是不科學的。其實,做生涯規劃最合適的時間便是高中時代,因為這時人的個性已基本形成,馬上面臨的高考是決定一生的重要因素,高考實際上就是對未來職業的第一次定位,在職業定位之前,進行相關的測評,然後以此為據,做出職業生涯規劃,再根據規劃選定高考專業,這是最佳方案。相應的,做出全面的人生規劃為順利適應大學生活乃至社會生活都起到關鍵的作用。

2.調查內容的基本概念解釋

人生規劃主要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學習發展規劃、身心健康規劃、生活管理規劃及素質拓展規劃五個方面。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過去成長背景、目前資源條件和將來可能路徑的自身主觀和環境客觀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合理擬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為開發和獲得與職業相關因素而制定相應的教育、工作計劃,按照一定時間安排,採取行動以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一個有機逐步展開的過程。

學習發展規劃是根據個人自身情況,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科學安排學習任務,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身心健康規劃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它需要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健康及心理狀況,通過自我努力提高身心素質。

生活管理規劃包括時間規劃、理財規劃和情感規劃。而素質拓展規劃則容納了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科學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實踐素質和創新素質的內容。

二、方法與步驟

此次調查針對高中生及大學生,分為公共場所問卷調查與網上問卷調查兩個方式。 公共場所共發放問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回收率100%。網上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86份,有效回收率43%。合計有效問卷136份,有效回收率54.4%。調查對象中高中生79人,佔58.1%;大學生57人,佔41.9%。

三、調查結果分析

1.缺乏規劃意識,思想准備不足

選擇職業方向,拓展自身素質,確定未來的生活道路,是高中及大學時期生活的一個重要任務。然而調查表明,目前高中學生基本沒有接受生涯規劃教育,對自己的將來較為渺茫,相當部分學生在面臨人生重要選擇的時候,認識不足,准備不足。在回答「文理分科」的問題時,選擇「目標明確」的盡佔35%,其餘65%。

表1-1 文理分科時你的態度(高中生部分)

態度
人數
百分比

目標明確
28
35.4%

有一點拿不準
49
62.0%

十分困惑
2
2.5%

總計
79
100%

而在回答「將來所上的大學和專業」問題上,有明確目標的只有21.5%,近一半的高中生則處在徘徊的境地。

表1-2 將來打算上的大學及專業(高中生部分)

態度
人數
百分比

明確
17
21.5%

模糊
27
34.2%

不知道
35
44.3%

總計
79
100%

調查高中生的同時,我發現對於高中時期是否進行了合理的人生規劃對於大學生而言有很大的影響。在回答「是否滿意現在所學的專業」時,回答「滿意」的大學生僅有14.1%,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關繫到在這一專業上投入的熱情,更關繫到將來的職業發展。如果在高中時期就有了人生規劃的話,個人的發展定位更加准確,在選擇高考志願時更加理智與科學,那麼今後的學習道路就會更加順利。

表1-3 是否滿意現在所學的專業(大學生部分)

態度
人數
百分比

滿意
8
14.1%

一般
46
80.7%

不滿意
3
5.2%

總計
57
100%

2.學習能力有待提高,身心健康更需關注

學習是學生最重要的職責與使命。高中與大學是相當成熟的階段,學習要求、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都有了許多變化。不再依賴老師、全面的綜合素質、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深層次的理解、創造性的思維等都需要我們做好學習上的准備與規劃。在「學習自主性」問題上,仍有為數不少的同學缺少自己的方法,僅按老師說的做。

表1-4 學習自主性

學習自主性
人數
百分比

僅按老師說的做
60
44.1

大部分由自己安排
55
40.4

不願意主動學習
21
15.4

合計
136
100%

而在「制定學習計劃」這一問題上,缺乏學習計劃及執行力成為了現如今學生的普遍問題。

表1-5 學習計劃及執行力

計劃及執行力
人數
百分比

計劃詳細嚴格執行
16
11.8%

有計劃但不太執行
103
75.7%

從不制定計劃
17
12.5%

合計
136
100%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高中生要擠過千軍萬馬的獨木橋,大學生在大學校園則存在生活環境、心理環境和學習環境的轉變和適應。因而調整自己的身心素質才能不斷迎接新的挑戰。那麼,當代學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呢?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標准」上,健康狀況很好的僅佔16.2%,而大多數人的健康狀況則並不良好。

表1-6 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標准,你符合的項數

符合項數
人數
百分比

五項以下
27
19.9%

六到十項
87
64.0%

十項以上
22
16.2%

合計
136
100%

其中,在回答「進行體育鍛煉」的問題上,能夠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這一要求的僅占。

表1-7 鍛煉頻率

頻率
人數
百分比

每天
9
6.6%

一周一兩次
86
63.2%

幾周一次
23
16.9%

其他
18
13.2%

合計
136
100%

3.生活不夠科學,沒有條理

高中生、大學生需要合理的時間觀、理財觀和情感觀。有了正確的時間觀,你會游刃有餘的安排生活;有了正確的理財觀,你會量體裁衣,適度消費;有了正確的情感觀,你會收獲親情、友情和愛情。為了讓所有事情都在規定時間內按質按量完成,我們需要在行動之前制定一份詳細的時間計劃。在實際生活中,懂得科學管理自己的生活,最有意義地、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時間的人卻很少。

表1-8 你有科學的進度時間表和較高的做事效率

答案
人數
百分比


13
9.6%

馬馬虎虎
85
62.5%

不是
38
28.0%

合計
136
100%

而在消費問題上,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到月有盈餘(約佔88.6%),合理儲蓄(約佔79.1%)。

4.素質沒有從學校教育轉變為自我提高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和逐漸飽和的人才市場,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身個方面素質,是我們唯一的出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外部給我們的發展空間是廣泛的,素質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我們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科學的規劃、個性化培養和綜合性開發。但是,現在許多學生對素質拓展並沒有清晰的認識,更談不上合理的規劃,以為素質拓展是學校家長須操心的問題。以「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問題為例,各個學校都會在寒暑假開展各式各樣的素質實踐活動,調查表明大多數學生不是想辦法逃避,就是簡單應付,幾乎沒有認識到社會實踐對我們今後發展、走向社會的重要性。

表1-9 參加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方面

積極性
人數
百分比

非常積極,樂意去做
10
7.4%

積極性一般
31
22.8%

完成任務就行
42
30.9%

能不做就不做
53
39.1%

合計
136
100%

5.長遠規劃明顯不足

高中生面臨高考,大學生面臨求職,那麼今後幾年自己會做些什麼,需要哪些准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麼有多少人對自己有所設定呢?在回答「已經確定了未來多少年的發展目標」時,從未計劃過的佔36%,而有較長遠計劃的佔11% 。

表2-1 已經確定了未來多少年的發展目標

規劃年數
人數
百分比

從未計劃過
49
36.0%

近一兩年
72
53.0%

五年之內
15
11.0%

總計
136
100%

四、結論

1.高中生現在是有能力並有必要規劃好自己的人生的

高中生自我意識高度發展,自我意識成分分化成理想的自我和現實的自我,自我形象逐漸達到穩定,大部分高中生能進行適當的自我評價。因而高中生進行自我人生規劃是可能的。就高中生心理特徵而言,高中生較成熟而仍不穩定,善於吸收知識而受用,容易更改矯正與成長,需要經驗逐漸成熟。缺乏經驗,但是喜歡吸收知識並去運用,富有潛在的發展能力。因而在高中階段進行自我人生規劃也是非常恰當及必要的。

調查結果表明,高中生的人生目標很不清晰,對自身的個性特質、現在與潛在的資源優勢的認識很不到位,所以沒有辦法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也沒有辦法在現在的學習生活中做到事半功倍。進行自我思索與評價,確定目標和路線,繼而實施策略,是高中生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大學生重心不合理,規劃仍需深入

大學生相對高中生而言更加成熟與理智。他們沒有高考的壓力,學習更加自由,發展舞台更加寬闊。但是大學生面臨校園與社會的銜接,需要有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目標定位,搜索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在大學生活中不斷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為走進社會打好基礎。

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大學生還沒有走出一味學習的圈子,部分大學生則因為高考結束便將重心放在上網娛樂購物上。在我進行這次調查的過程中,許多大學生因不願耽誤網上游戲時間而拒絕接受調查,更有甚者寧可無聊也不願認真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發展,將我的調查看作是笑話。在國外大學生已經開始打工賺錢實現夢想的時候,國內大學生卻連對未來的思考都還沒有進行,這種對比是我們不願意見到卻不得不承認的。

3.規劃需要行動保證

成功就是事先樹立的,有價值的目標被循序漸進地變為現實的過程,這一過程因平衡而得以堅固,因信念而具有意義。人生規劃則是實現成功的需要。它不是客觀的逼迫而是主觀的要求,只要自己認識到了這一點,你的人生規劃才有存在的意義。規劃是一種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再好的規劃也是紙上談兵。

五、附錄

1.參考文獻

《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大學創新教育與創新人才的培養》、《把握你的職業發展方向》、《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理論與實踐》、《高中生心理教育》、《美國高中教育》

2.凋查問卷

人生設計從現在開始——關於高中生、大學生自我人生規劃問題的社會調查

調查問卷部分

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

1,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你考慮過將來的職業問題嗎? A仔細規劃過 B考慮過 C有考慮過

2,你滿意現在所學的專業么? A滿意 B一般 C不滿意

3,通過氣質性格能力等各方面,你知道自己適合的職業么?A明確 B模糊 C不知道

4,你了解自己現在在職業方面已具備的條件和所欠缺的條件嗎?A明確 B模糊 C不知道

5,你對職業前景有多了解?A清楚地了解 B知道一點 C不知道

6,你已經確定了未來多少年的發展目標和路線?A近一兩年 B五年之內 C從沒計劃過

高中生:

1,在文理分科時,你有過困惑么?A十分困惑 B有一點拿不準 C很明確

2,你明確自己將來上哪所大學和哪種專業么?A明確 B模糊 C不知道

3,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你會考慮將來的職業問題嗎? A會仔細規劃 B會考慮 C不必考慮

4,你對未來從事的職業有明確的方向么?A明確 B模糊 C不知道

5,你對職業類型,職業需求,職業能力等,有多了解?A清楚地了解 B知道一點 C不知道

6,你已經確定了未來多少年的發展目標和路線?A近一兩年 B五年之內 C從沒計劃過

學習發展規劃

1,你的學習目標:A明確 B模糊 C沒有

2,你的學習意志:A很強 B一般 C弱

3,你的學習自主性:A按老師說的做 B大部分由自己安排 C不願意主動學習

4,你在制定學習計劃時:A計劃詳細並執行 B有過計劃但不太執行 C從不制定計劃

5,你的學習方法:A行之有效 B一般 C說不清

6,你知道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助力和阻力嗎?A明確 B模糊 C不知道

身心健康規劃

1,你的身體健康檢查(醫院檢查和健康測評):A自己定期做 B偶爾做 C只做學校的體檢 D很少做

2,你多久進行一次鍛煉?A每天 B一周一兩次 C幾周一次 D其他

3,你的作息飲食習慣科學么?A科學 B一般 C不太科學 D不清楚

4,下列心理要求你具有幾項?(良好的適應能力 健康穩定的情緒 和諧的人際關系 健全的意志 正確的自我評價 合適的焦慮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A一兩項 B三到五項 C七項全有

5,你知道多少種積極的心理調控方法?A只有一種 B三種以下 C五六種 D很多

6,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標准,你符合多少項?

⑴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的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⑵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不挑剔事物的巨細。⑶善於休息,睡眠良好。⑷應變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⑸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⑹體重得當,身體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⑺眼睛明亮,反應敏銳。⑻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⑼頭發有光澤無頭皮屑。⑽肌肉皮膚有彈性,走路輕松。⑾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⑿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⒀有幸福感。⒁在學習和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A五項以下 B六到十項 C十項以上

生活管理規劃

1,你有科學的進度時間表,並且做事效率高:A是 B馬馬虎虎 C不是

2,你根據事情的重要性和時間緊迫程度進行處理:A從未這樣 B有時是 C經常這樣 D一向如此

3,你平均每月用去多少生活費?A 500以下 B 500~1000 C 1000以上

4,你的消費狀態?A月有盈餘 B恰好夠花 C常常超出計劃

5,你有進行儲蓄么? A有 B沒有

6,你與家人的關系是? A親密 B比較融洽 C一般 D冷淡

素質拓展規劃

1,你的愛國主義熱情:A高漲 B一般 C不重視

2,你對科學:A熱愛 B僅當作課程 C不喜歡 D其他

3,你的藝術特長:A沒有 B一樣 C兩樣以上

4,你在參加社會實踐,社團活動方面:A非常積極 B一般 C當作完成任務 D不願意

5,你會去做公益事業志願者嗎? A會 B看情況 C不會

6,你對自己的個人素質拓展有過規劃嗎? A有 B沒想過 C不重要

6、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解決「高分低能」的現象有什麼作用?

西方國家重視學生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的做法值得我們效仿,而其中必要的一環就是重視社會實踐。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經歷將記入學分,作為其升學資格的一個重要考量。這也是西方國家的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強的重要原因。社會實踐活動既是一種學校教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是實行素質教育客觀有效的途徑。社會實踐是從社會中獲取知識、發現問題的過程,也是探索和創新的源泉。社會實踐對當代中學生的意義究竟何在?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累許多的自然、社會知識,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另外,通過親身體驗,不僅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還能了解社會現狀,豐富人生閱歷。例如,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們游覽了石花水洞,洞內的奇特景觀讓我們在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的同時,也了解了海南的旅遊資源。在霸王嶺,我們認識了許多珍奇樹種,在享受遊玩的樂趣的同時,也感受著攀登所帶來的刺激與挑戰,和俯瞰群山、「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同時,我們也思考著海南旅遊產業面臨的一些問題。我們發現海南西部的這些旅遊景點並沒有被開發成一條旅遊產業鏈,每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都要幾個小時的車程,這對於正以旅遊業發展為重點的海南來說,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另外,海南西線旅遊還存在著旅遊資源開發不足、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二、有助於學生適應社會,鍛煉人際溝通的能力。當代的大學生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除了激烈的競爭和環境、機遇等社會因素外,無法適應社會也成為了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應該提前打好防疫針,逐漸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和積極健康的態度。三、有助於學生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培養團隊精神。綜合實踐活動基本形式是小組合作。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學生有機會進行人際間的交往與溝通,團隊間的合作能夠積累集體生活的經驗,特別是學會對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學會欣賞別人。這些都有助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例如,在登山的旅途中,互相關心和照顧,在遇到困難險阻時向隊友伸出援手;在吃、住、行的每一件小事上學會謙讓,也學會分工與合作。四、有助於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的能力。1、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當代社會,被動地接受知識只能落後於他人,在激烈的競爭潮流中被淘汰。而社會實踐考察了學生信息處理、邏輯思維、整體規劃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地去發現和思考。結果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段經歷、這個過程。2、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探究的興趣是與生俱來的,兒童在幼兒階段就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不斷的追問、好動腦,且在七、八歲之前就非常想上學,可一到了小學三年級就有些不喜歡上學了,為什麼?那就是學習無形之中產生壓力了,整天按著教師的要求去做,越來越感到不自由、不好玩了。隨著學生學習年限的增加、教師不斷地傳授知識,學生應對各科習題、作業的負擔不斷增加,以致學習興趣逐漸喪失。若學校能提供一門課程讓兒童保持這種自然興趣,延續到高中,讓他們終身受益,那就是課程的價值與意義所在。所以國家在基礎教育階段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別是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很有必要的。五、有助於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緩解學習壓力、調節情緒。高考的巨大壓力壓得同學們喘不過氣,經常疲憊不堪、情緒煩躁,有的甚至神經衰弱。特別是近年來不斷發生的中學生自殺事件,讓社會對這一現象感到恐慌。通過社會實踐,同學們有了一次放鬆身心的機會。這讓我們在暫時拋開課業的負擔、享受集體出遊的樂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比如我們這一次去參觀新王希望小學的時候,看著簡陋的教室、破舊的桌椅和孩子們黑黑的小手,心裡不由地一陣酸楚. 這樣的情景,給生活在優越環境中的我們以極大震撼,尤其讓我們住校的學生感到自愧不如!在此之前我們還抱怨過學校的住校條件差,在海南這么悶熱的夏天,學校竟然不給學生安裝空調,實在痛苦難忍!可是,當我們頂著烈日,被「希望小學」的小弟弟妹妹拉著走過曲折的、塵土飛揚的幾公里的沙道,來到一間間由稻草搭成的窮酸的小茅屋面前時,我們不禁感慨萬千。回來的時候,走在黃沙道上,每走一步,都讓我們感受到腳下沉甸甸的。當我們問起他們,是否喝過汽水時,他們搖搖頭告訴我們沒有,這樣天真的回答讓我們感到無比的驚訝!這讓我們這些住著高樓大廈、用多媒體上課、有著優越生活和學習環境的學生體會到了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殊不知有多少孩子還生活在貧困之中!然而,孩子們天真的笑容中充滿了對生活的希望,他們樂觀的生活態度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人。當我們牽著這些小弟弟、小妹妹的手,跟他們一起唱起《丟手絹》時,他們那清脆的歌聲中流露出的對生活的熱情,除了讓我們感動外,還有讓我們感到幸福。他們牽著我們的手、和我們玩,是因為他們信任我們、喜歡我們。無論是孩子們對我們,還是我們對他們,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使我們發現了自己新的價值,感受到了生命沉甸甸的重量,也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認識。於是我們調整了心態,以更加積極樂觀的狀態迎接新的挑戰.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希望,一個民族的未來。我們青少年身上背負著發展中國的偉大而光榮的任務。中國的發展需要創新,需要青少年,我們是青少年,我們要創新,所以我們需要社會實踐活動,因為社會實踐活動是創新的基礎,是創新的源泉,創新來自於社會實踐中的體驗。對於中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建議:一、學生可以自行安排活動路線,聯系旅行社、酒店等,並合理分配活動時間。通過這些前期准備工作,同樣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處理實際問題中得到成長。二、有條件的學校中學階段最好每年組織一次社會實踐,條件限制的學校至少初中、高中階段各組織一次。學校應採取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學生引向社會,引入生活,領學生們走進大自然。

7、綜合實踐活動怎麼寫?急!!!!!!!!!!!!!

可以上網找啊,比如說試種芽苗菜的,我的就是:先寫種菜的過程,再寫結論,有時可加些自己感受。 (老師不會查太嚴的~)

8、電視新聞該怎樣面對新媒體的挑戰

首先。中國有15億有線電視受眾。具調查在這個龐大受眾群體之中農村數量高於城市、低學歷受眾多、老年人佔比重大。而新媒體的使用者大多集中在年輕人、城市人、高學歷者。當然這些結論只是就事論事,根據事實說話。沒有任何歧。

與面對新媒體綜合實踐活動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