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評論教學任務

新媒體評論教學任務

發布時間:2020-10-30 03:58:56

1、如何使用新媒體提升網路輿情應對能力

要想提高官方的網路輿情應對能力,首先要做的是以下5大方面:

1、官方做好權威評論

由作為管理者的政府或相關組織機構直接發出來,其話語的權威性最強,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形成較強的輿論反響,對危機事件的輿論走向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官方評論可以在第一時間發布信息時一並加以表達,通過事實信息和一件引導的有機結合,形成傳播的強勢效應。

2、抓好新聞媒體評論

在我國現行媒介體制下,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咽喉、人民群眾的知音,所刊載的評論不僅是突出編輯部門的、媒體自身或主辦主管單位的意志與主張,而且也反應了黨和政府的執政理念、人民群眾的願望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選擇,其輿論主導作用十分突出。

3、培養網上意見領袖評論:

因為其評論的雙向性,政府要高度重視網上意見領袖的愛護和培養工作,將其作為開展輿論引導的一支重要力量,納入到網路軟力量的建設和管理中來,使之在充分發揮民意表達、批評監督作用的同時,成為正確網路輿論的引導者與和諧傳播生態的建設者。

4、進行網路跟帖評論:

樂思輿情認為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網路發言人和評論員要在第一時間與網民進行網上交流,主動了解網民的意見訴求,及時回應網民關注的問題,努力消除情緒對立和輿情隱患。

2、新媒體運營日常工作是怎樣的?

新媒體運營涉及的工作主要包括了三個目的拉新、留存、促活。新媒體運營,是相對傳統媒體而言的,運營的渠道是在新媒體上,像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等渠道,讓內容通過這些渠道傳播出去。

剛工作時,做過一段時間的微信運營,也屬於新媒體運營,具體說一下當時每天的工作。

3、新媒體運營是做什麼

一、你屬於那種類型的新媒體運營?

新媒體運營是互聯網發展帶來的職位,但身邊越來越多的傳統公司也增設了這個崗位。想弄清楚發展前景,不如先看看新媒體運營分別在傳統公司和互聯網公司都有哪些特點。

傳統公司特點

①通常一個人就是一整個部門,事實的背後是公司不會對這個職位投入很多資源。

②職責大多定義成:吸粉,追熱點,求關注,求曝光。

③通常要求有big idea,文筆優美,最好是個信手拈來的段子手。

④曾經有個HR很嚴肅的糾正我:新媒體就是「微博,微信!」

⑤把公眾號變成「硬到沒朋友」的廣告位。

寫到這里,突然聽到傳統公司的人說:「我們不是這樣子的呀,這個黑鍋我們不背」。簡要說明一下,這個劃分只是以整體趨勢偏向來說明,並無絕對。當然也有存在想轉型互聯網的傳統公司,在新媒體方面的表現直接秒殺某些到處刷數據騙人的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公司特點

①職位有所屬部門,一般是運營部,不是獨立個體。

②微博、微信只是新媒體渠道的一個分支。

③公司對崗位投入更多人力,財力資源。

④績效考核不僅局限於曝光,還有留存,轉化,活躍粉絲等等。

從崗位特點看出,新媒體運營在互聯網公司的工作范圍更廣,范圍廣就說明要會的多,會的多就意味著更有價值。

4、傳統紙媒如何在新媒體時代擴大自身傳播影響

「做傳媒,就像坐快鐵,慢下來,就會被淘汰」,正如一位傳媒界專家所言,在當今全媒體時代,隨著網路、3G、微博等技術的發展普及,「新媒體」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傳播力量。傳統平面紙媒如何發揮自身特長,並能夠與新媒體「化敵為友」、優勢互補,共促傳媒產業繁榮,如今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筆者認為,傳統紙媒要想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突出重圍,可以抓住以下五大著力點。
一.把握好「警而不驚」的「第二落點」
1.提升權威性:網路有無可比擬的傳播時效,但同時受制於權威性的缺失,受眾需要多元化信息,更需要真實信息。也就是說,面對網路傳言,受眾需要一個「再確認」機制,以斷定信息真偽。這正是傳統媒體的優勢,通過再確認機制——采訪,發布權威信息。傳統紙媒能否更好地打造並樹立其公信力和權威性,是與網路媒體競爭的關鍵。如果說網路媒體出現假新聞是見怪不怪的話,平面媒體如果出現假新聞,則無異於「自掘墳墓」。
2.引領深度閱讀:傳統媒體不僅可以通過再確認機制發布權威信息,還可以自覺、系統地運用解釋權,對事件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探因和前瞻,這也是紙媒長處所在。紙媒所擁有的成熟專業新聞從業人員隊伍,一代代媒體人傳承的新聞理念,都是網路在短期內難以企及的。因此,把握好「第二落點」,用深度報道引領深度閱讀,贏得深度讀者,是紙媒存在的最大價值之一。
二.近水樓台,打好「差異牌」
網路時代的新聞傳播呈現出一個重要特徵——越是重大新聞受眾了解得越早越詳細,越是身邊事反倒不甚了了。紙媒應怎樣與網路新聞抗衡?就是挖掘地方新聞,做深做細做足身邊的新聞。
1.地方新聞是重中之重:「新聞興趣與距離成反比」。網路的無地域性是其優勢,但同時使其在對地方新聞的介入上力有未逮。面對網路競爭,紙媒應該細分市場,收縮報道範圍,增加報紙不可替代的地方影響力。如《貴州都市報》、《貴陽晚報》等,在地方新聞的經營上,不僅力求做足做細做深做透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政策性報道、突發事件報道,還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做足服務性新聞。從每天要看的天氣預報,到本地衣食住行各類資訊等等,力求讓讀者形成閱讀習慣。《勞動時報》堅持深入一線,貼近職工、貼近群眾的原則,打好自身特色牌,立足「勞動者自己的報紙」這一落腳點,關注本地企業發展情況、職工生產生活以及農民工權益保護等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牢牢抓住專屬於自己的這部分受眾群體。
2.增強社區影響力:地方影響力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社區影響力。以社區居民普遍關心的事情為報道對象滿足了人們對心理距離接近的興趣要求。《勞動時報》在經營社區新聞中進行了許多嘗試。如去年推出的社區專版,緊緊圍繞社區居民關注的熱點、焦點,好人好事等進行探訪、刊載。在社區新聞的寫法上,也不斷探索更為生動、更貼近讀者的敘述方式。
三.強化評論功能
評論是一張報紙的旗幟,在網路時代的今天,報紙更應強化評論功能,樹立「觀點競爭」意識。
網路的「草根」精神使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評論者。但因為網路評論的「低門檻」和開放性,使得公眾在獲得話語權的同時也在濫用話語權。大多數網民發表言論時,更多地注重率性和痛快,而不屑於或者不能夠以建設性、創造性的態度和架構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恰恰是報紙評論的最大優勢。
報紙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形成了重視觀點、思想傳播的傳統。報紙的評論能夠站在理性和公平正義的制高點上,用相關法律法規和主流民意的基本要求,評判優劣,揭示美醜,引導人們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看本質,透過層層迷霧見真知。與網路評論相比,報紙評論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的嚴肅、理性、可信賴性。而這也正是大眾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時所需要的。
四.做好「加、減法」
報紙有限的版面,迫使編輯要精選出最精要、最深刻、最有針對性和公信力的內容展示給讀者,這反倒成為應對網路海量信息競爭的利器。
一方面,必須發現和綜合真正對目標讀者有用的信息,這是「做減法」,發現信息中的「真金白銀」,並且篩除大量垃圾信息;另一方面,必須對信息具有較強的分析解讀能力,從而使讀者從中得到更多的附加值,這是「做加法」。通過整合使各類有效信息變得更豐滿、更全面深入。通過編輯的「加減法」,讓受眾在更短時間內閱讀更多有價值的新聞,反過來會使越來越多的讀者捨得「花錢買信息」,成為報紙的消費群體。
五.實現媒體融合,強化傳播效果
由於媒介渠道的增多,紙媒包打天下的神話早已被打破。媒體需要打造多平台組合產品,將被媒介市場的「碎片化」所分散了的社會注意力資源重新聚攏。目前許多國家的傳統媒體面對新媒體沖擊,改變了原來的運作方式,不但推出了相關的新聞網站,還將網路視頻、博客、播客的內容納入新聞信息來源系統中,強化了傳播效果。
如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一直都在密切合作,在媒體融合上已經做到彼此嵌入,又互有分工、各有側重。網路編輯每天都和傳統媒體編輯保持聯系,兩個團隊合作報道新聞。為了使印刷版和網路版兩個平台更緊密地整合在一起,《華爾街日報》在其網站上不間斷地對重大突發新聞進行更新,並且在次日的報紙上刊載較長的相關分析文章。由於截稿壓力來不及在報紙上完整刊載的新聞故事,可以登載新聞標題並引導讀者參閱網站,而網站也可以預先介紹報紙即將刊載的一些內容。
廣州日報社在考察了美國幾家主流大報的網站後,於2007年在傳統編輯部內成立滾動新聞部,其職能是建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溝通的橋梁,使新媒體可以利用傳統媒體強大的采編力量,克服平面媒體時效性和互動性不足的這一缺陷。 2007年6月15日佛山九江大橋塌橋事件,廣州日報滾動新聞正式開始運作。早上5點多事故發生後,廣州日報一方面派滾動新聞記者與大洋網編輯到前線采訪拍攝視頻,另一方面則通過與廣州日報前線記者進行聯系,得到更多的即時新聞,不斷在網路上和手機上發布更新。廣州日報將傳統媒體的品牌欄目和品牌版面延伸到網路上,不僅擴大了網路點擊量,也把平面媒體變成了多媒體平台,吸引了更多年輕讀者。

5、新媒體運營工作主要是做什麼?

1、負責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平台(微信、微博、手機終端為主)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負責能夠獨立運營微信公眾號,為粉絲策劃與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
3、負責策劃並執行微信營銷線日常活動及跟蹤維護,根據項目發送各種微信內容;
4、負責增加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5、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緊跟微信發展趨勢,廣泛關注標桿性公眾號,積極探索微信運營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6、論新媒體時代如何提高新聞評論選題的質量?

新媒體時代提高新聞評論選題的質量就是真實性和實效性新聞,他主要的特點就是應該真實,不應該胡編亂造,就是質量問題第二個就是時間上新聞新聞,強調的就是時間。

與新媒體評論教學任務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