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素養百度百科

新媒體素養百度百科

發布時間:2020-10-29 12:22:35

1、新媒體運營是做什麼

一、你屬於那種類型的新媒體運營?

新媒體運營是互聯網發展帶來的職位,但身邊越來越多的傳統公司也增設了這個崗位。想弄清楚發展前景,不如先看看新媒體運營分別在傳統公司和互聯網公司都有哪些特點。

傳統公司特點

①通常一個人就是一整個部門,事實的背後是公司不會對這個職位投入很多資源。

②職責大多定義成:吸粉,追熱點,求關注,求曝光。

③通常要求有big idea,文筆優美,最好是個信手拈來的段子手。

④曾經有個HR很嚴肅的糾正我:新媒體就是「微博,微信!」

⑤把公眾號變成「硬到沒朋友」的廣告位。

寫到這里,突然聽到傳統公司的人說:「我們不是這樣子的呀,這個黑鍋我們不背」。簡要說明一下,這個劃分只是以整體趨勢偏向來說明,並無絕對。當然也有存在想轉型互聯網的傳統公司,在新媒體方面的表現直接秒殺某些到處刷數據騙人的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公司特點

①職位有所屬部門,一般是運營部,不是獨立個體。

②微博、微信只是新媒體渠道的一個分支。

③公司對崗位投入更多人力,財力資源。

④績效考核不僅局限於曝光,還有留存,轉化,活躍粉絲等等。

從崗位特點看出,新媒體運營在互聯網公司的工作范圍更廣,范圍廣就說明要會的多,會的多就意味著更有價值。

2、新媒體運營工作主要是做什麼?

1、負責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平台(微信、微博、手機終端為主)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負責能夠獨立運營微信公眾號,為粉絲策劃與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
3、負責策劃並執行微信營銷線日常活動及跟蹤維護,根據項目發送各種微信內容;
4、負責增加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5、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緊跟微信發展趨勢,廣泛關注標桿性公眾號,積極探索微信運營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3、新媒體語言藝術 百度百科

百科上沒有這個詞條,你可以去其他搜索資料去了解,但是如果想創建,可以去百科首頁創建
,點擊【創建詞條】進入編輯器,按照編輯規則編寫即可,提交後等待審核。規則如下:
1.詞條應該簡要寫出概述
2.圖片不能有水印和網站網址。
3.需要有基本信息欄,是對詞條有關數據或者屬性的描述
4.正文一定要有目錄,2個或4個字最佳。
5.正文一定要有參考資料,這是詞條內容的憑證和依據

4、我是新媒體運營怎麼和優粉吧合作

直接網速搜這公司聯系下就行了

5、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發展規劃書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培養目標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現代化建設需要, 具備本專業的文化藝術修養,對中西方媒體藝術有較全面的認識;能將科技與藝術相結合,增強媒體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能在各種傳統媒體機構、黨政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從事記者、編輯、編導、策劃、攝像(影)、製作、網路與新媒體技術開發等傳播技術類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網路傳播概論、互聯網新聞實務、網頁設計、網站策劃、網站跟蹤、vb、flash、電子商務概論等;在學專業課程之前會學習,傳播學、新聞學、廣告、公共關系等課程。
就業前景和方向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很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也能從事與新媒體相關的網站策劃、網路推廣以及網站建設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廣播電台、電視台從事記者、編輯、以及各類節目的策劃、編導、節目製作等工作;還可以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行業從事商業開發、活動創意、媒體策劃等工作;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稿寫作、視頻節目策劃、編導、製作工作和整合營銷、媒體公關等工作。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就業走向介紹
1、從事新聞出版行業書刊、雜志、報紙的數字化出版與傳播工作
2、.從事媒介傳播公司的媒體內容管理、策劃、受眾與媒介策略分析工作
3、.從事新媒體、網路與電子商務企業信息的採集、組織與印製工作
4、.從事政府機構、大中型企業的媒體策劃與傳播工作
5、.從事媒介教育與科研機構的新媒體研究工作
專業點評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
開設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院校(部分)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河北傳媒學院、廣西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合肥師范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師范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西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誕生背景
1、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傳統媒介的生存格局,傳統媒體逐漸向新媒體方向轉型,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搶手貨」。
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媒體的生產方式和生存形態,報紙逐漸向網路版、手機版轉型,甚至出現了「報紙消亡」的趨勢,廣播、電視也不再固守在傳統的頻率和頻道內,而是開創了網路廣播、網路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和製作已經完全進入了網路時代,由媒體技術帶動的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媒介的每一根神經,網路逐漸成為採集、傳播和消費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融合傳統媒體的先進成分同時用現代傳播技術推動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和傳播哲學,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時代新寵。
2、新媒體傳播人才是信息時代各級機關的緊缺人才,市場缺口很大。
信息也是生產力,信息傳播是任何機關維持正常運轉,建構政府形象、擴大自身知名度,拓展業務范圍的關鍵策略。原有的宣傳部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信息傳播的需要,宣傳部靠原有的瞞、騙、堵、壓不僅沒有封鎖信息,相反影響了本單位的社會形象。但是現有的宣傳、公關機關大多是停留在傳統媒體的觀念里,缺少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技術的新媒體人才。由於高校專業設置與經濟發展、市場變化的不同步,導致了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滯後。現在開設新媒體專業是根據人才市場結構調整的明智之舉。
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深入推動,綜合信息的准確、快速、全面傳播在公司中的經濟價值體現得日益突出,對綜合信息人才的需求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新媒體人才已成為公司企業的「生產要素」,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廣告和宣傳,而是涉及到對公司產品、服務、消費人群的組織結構、社會環境等綜合要素的考量,利用現代傳播技術,調查、分析、研究,為公司的未來提出科學規劃已成為公司企業競爭的「無形資產」。
4、高等學校傳統的新聞傳播學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社會發展的新需求,調整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培養模式已是大勢所趨。
中國的新聞傳播學教育起步較晚,培養方式參差不齊,跟風、模仿、粗放型的多,創新、有特色、集約型的少,導致了我國新聞傳播學人才人培養模式和格局的嚴重失衡,特別是一些中等規模高校「組裝型」的培養模式,導致了新聞傳播人才的「拔苗助長」式生產,在滿足當時新聞傳播人才需求的同時也為新聞傳播學人才的深入發展埋下了隱患。如何調整和整合原有新聞傳播專業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使學校培養的新聞傳播學人才能夠適應和滿足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高校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新聞傳播學是這種變化最為顯著的學科之一。新媒體傳播學,盡管在大的方向上依然屬於新聞傳播學的范疇,但是其學科設置的主要框架、培養人才的方式、課程包含的新技術成分,與以往相比卻大相徑庭。新媒體傳播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

與新媒體素養百度百科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