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新聞傳播現狀

新媒體新聞傳播現狀

發布時間:2020-10-26 12:24:33

1、大學里的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和 新聞傳播學類(含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有什麼區別???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傳播模式的變化。事實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最大的變革在於傳播方式的改變。區別如下: 1、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及新環境下的悖論。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是「傳者——內容、渠道——受眾」的經典模式。在這個模式里,傳者是清晰、居於控制者地位的,內容由傳者生產;而受眾是被動的,是基於統計學的、大量的、相對統一的,模糊的、難以辨認的群體。 2、在工業社會,大眾媒介的興起,使得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現在的新環境下,面對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的模式產生了悖論:為了在信息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囊括更多的受眾,媒體只能加大內容和渠道的投入;而越發增多的內容和渠道反而使得信息越來越難以影響受眾,信息價值降低,成為冗餘的信息。基於工業社會價值觀的傳播模式必將有不可以自身解決的悖論。在中國,傳者很少消失或減少,信息正處於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 3、新媒體的傳播模式與特點。與傳統媒體的傳者中心不同,新媒體傳播模式下,傳者逐漸隱去身份,成為一個平台。大量的組織、圈層形成一個個內容聚集地,在這個聚集地里,受眾自己生產內容。受眾在一個個圈子內交往,可以不通過傳者,直接傳播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傳者要贏得受眾,必須要成為受眾生產內容的編輯者。

2、網路與新媒體專業與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等專業的異同是什麼??

異: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是針對所有媒體而言,包括紙媒,TV,廣播,戶外廣告,互聯網,移動手機等媒體。網路與新媒體專業,主要指互聯網新興媒體這一塊。專業本身學的內容差不多,著重點有所不同,你如果勤快一點,無論是學這裡面的哪一個專業,把其他專業的學籍多看一些就可以了。
不要想什麼都學完,你腦子裝不完的,在一個領域學精就行!
給分會有更多詳細的回答哦

3、新媒體對我國新聞傳播的特殊意義

科技文化傳播中媒體的重要作用「所謂科技文化傳播是指科技文化知識信息通過跨越時空的擴散而使不同個體間實現知識共享的過程,即傳統意義上的科學普及」,也可以簡稱為科學傳播或科技傳播。作為一種面向普通民眾的傳播過程,它的主要功能是使公眾理解科學技術,掌握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提高公眾的科學技術素養,具備參與科學技術發展與應用政策討論的知識基礎。如今,科技文化傳播的理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的社會功能和公眾形象的不斷變化而隨之變化。正如著名媒介思想家麥克盧漢提出的理論——媒介即信息,媒介的滲透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種科學傳播的行為。過去我們傳統的科學普及方式是線性的居高臨下的單向傳播,現在已經逐步變成公眾與科學家之間雙向的交流互動,隨著新媒體的介入,這種交流使得科技文化傳播的運作方式發生了重要變革。新媒體必然會成為科技文化傳播的主力軍,因為它是一種科技含量較高的信息載體,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空前的影響力。

一、新媒體的概論及分類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己有它自己的特點。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和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邊界等等。新媒體可以與受眾真正的建立關系,同時他還具有交互性和跨時空的特點,同時,新媒體給媒體行業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節目的專業化越來越強,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等。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信息與意義無關,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加強,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有研究者表明:新媒體近乎於零費用的信息發布,對受眾多為免費,這對傳統媒體的新聞製作造成挑戰,例如倫敦爆炸案為個案提出了新媒體的多媒體整合態勢。市民用手機拍攝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於圖片直播的方式報道了這場災難的現場。這些照片很快流入了各大電視網的新聞頭條。在這次報道中,手機,博客,互聯網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將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權利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體形式和媒體工具的結合,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首先新媒體具有隱蔽性,新媒體的形式隱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空間,物體中,它最低限度的減少了與受眾的抵觸性,讓廣告同娛樂結合的更為緊密。
其次是它的分眾性,可以更有效的針對產品的消費群,加上一些新媒體屬於主流媒體,信息傳播率高,所以它能夠很好的找到每個人的單獨時間,通過這些零碎的時間,得到傳統廣告難以獲取的好環境。
最後是它的高科性,使新媒體具有鮮明的時代個性,與廣泛的應用性,適合於不同場所,產生更好的視覺效果。具有生動性和真實感。
二、新媒體環境影響下的廣告受眾變革
在新媒體時代的今天,受眾在廣告傳播中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因此,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研究新媒體時代的廣告受眾,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營銷傳播策略。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廣告受眾的影響,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 廣告受眾行廣為的轉變
隨著新媒體技術作為支撐,尤其是諸如百度、谷歌之類的搜索引擎發展,使得受眾對廣告信息的索取也更加便捷,更加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他們可以自由地利用RSS技術進行個性化的信息定製,利用搜索關鍵詞進行信息的精確篩選。豆瓣網、youtube之類的web2.0網站,一些商品的論壇、官網、QQ群也將會成為他們獲取商品信息的渠道。總之,他們對於廣告信息的認知度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
像以往億萬人民同看一張報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受眾根據各自的利益與興趣選擇了不同的媒介, 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關系。受眾的興趣多元化表現除了與自己利益切身相關之外,
還有一種就是喜愛和情感的需要。

例如, 為什麼一些社會新聞、體育新聞、文藝新聞等並不十分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內容同樣也有一定的受眾群呢? 其中的原因莫過於如此。這里就出現了「窄」受眾分類。他們也具有分散性、多樣性和匿名性, 但同時在某一方面顯示出共同的接受傾向, 即選擇信息的某種共性。如歌迷、球迷、收藏愛好者、經紀人、政治家等, 對信息的關注和追逐, 無不與各自群體特定的興趣、需求有關。中央電視台就根據其受眾服務對象一下就整合了十個專業頻道。各家電視台對電視內容進行不斷的細分, 從頻道到欄目到單個節目, 實現單純化、風格化、個性化, 使觀眾快速識別, 以形成分類收視群體的社會意識。報紙出現了數千種專門報紙, 體育的、音樂的、電腦的、娛樂的等等, 種類越分越細, 供受眾各取所需之外, 還有一種就是喜愛和情感的需要。
三、網路新媒體的發展及對社會的影響
互聯網路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上飆升,並被譽為21世紀最耀眼的傳播媒體。聯合國新聞委員會召開的年會正式宣布,互聯網被稱為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之後新興的第四媒體。新媒體不但集文字、聲音、影像等多種形式於一體,而且又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首先,從傳播技術來看,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各種高新技術孕育了網路媒體的誕生,並伴隨其成長。沒有全球范圍的互聯網,沒有高速運轉的晶元,沒有迅速擴展的寬頻,沒有成熟的數字壓縮技術和存儲、檢索技術,便沒有第四媒體;
其次,從傳播方式看,第四媒體不僅融合了以往各種大眾傳媒的優勢,能從文字、圖像、聲音同時發送信息,而且還具有了各種大眾傳媒所不具備的特點:如跨時空性、可檢索性、超文本性、和交互性等。過去,人們只能讀報紙、聽廣播、看電視;現如今在電腦面前人們既可以讀,也可以聽,還可以看;特別感興趣的信息,點擊滑鼠,就可以下載、錄音、錄像,還可以進行存儲、整理、評說、復制、裁剪;並可以自由地調用和發送信息,更加接近自然的人際傳播,使傳播傳媒帶來的傳播距離感大大減小。從第四媒體傳播的功能看,它能使信息傳播具有高速、高質、超量、多樣化、超時空、超文本的特徵,既可同步傳輸,也可非同步傳輸,由於它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傳媒受時空限制的因素,變得隨時隨地都可以接收。網民可以通過網上大量的超文本鏈接,對閱讀的進程方向和結果進行選擇,也可以從網上存儲的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查詢,從而徹底改變傳統的閱讀方式。這些是傳統傳播傳媒無法比擬的。從傳播的方向和機制看,第四媒體突破了以往大眾傳媒單向傳播的模式,能使信息傳播具有雙向傳播的特性。傳統的三大媒體,無論形式如何多樣,與受眾之間也只是一種單向聯系,受眾只能看、聽,最多可以通過電話交流,而網民則可以上網交流,發表意見,看法。這種被稱為「交互性」是第四媒體最獨特的特點之一。
除此,第四媒體還突破了大眾傳媒使受眾被動接受收信的局限,實現了受眾驅動式傳播,網民將在信息傳播系統中逐漸佔主導地位,網路多媒體必須千方百計地圍繞網民的需求,因此有人自豪地說,第四媒體給予網民前所未有的主動權。縱觀我們面前的網路發展,盡管還處於一種早期的發展雛形階段,技術的完善、普及與發展等都需要時間,在它剛剛起步的時候對生活的影響遠不如成熟以後大。
總結:媒體既擁有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優點:完全個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時送達幾乎無數的人;每個參與者,不論是出版者、傳播者、還是消費者,對內容擁有對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缺點:當傳播者想向每個接受者個性化地交流獨特的信息時,不再受一次只能針對一人的限制;當傳播者想向大眾同時交流時,不再不能針對每個接受者提供個性化內容。同時他指出新媒體完全依賴於技術,不是人類先天自然擁有的技能。新媒體的輻射影響,已經幾乎涵蓋了人群的生活和工作的所有環節,其形式眾多,有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移動電視、寬頻電視IPTV、動畫、網路游戲、博客、戶外新媒體等等。隨著新技術的創新應用和廣告人的創意開發,新媒體產品形式還將層出不窮地不斷發展。

4、網路與新媒體能報考新聞傳播類公務員嗎?

根據《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研究生、本科、高職高專專業目錄》整理知,本科專業目錄(2012版:

本科,「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屬於新聞傳播學類。

即,公務員考試報考時,若某崗位面向「新聞傳播學類」相關專業招錄,網路與新媒體符合該專業要求。

以2018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為例,面向「網路與新媒體」或「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招錄的崗位,比如:

[若報考國考,或參考國家公務員考試招考信息、報考指導、復習資料(整理)]

5、新媒體對新聞傳播的沖擊有哪些方面

新媒體的定義比較廣泛,但現如今電子媒體對新聞傳播的沖擊有:
1、雖然新聞的核心不變,傳統新聞傳播知識體系得重新架構,特別是傳統新聞傳播的知識結構與新興的媒體語言、寫法和用詞有較大區別。
2、新聞傳播的主體的專門崗位性受到沖擊,特別是傳統紙媒受到時效性、人為因素等影響,在受眾群體中地位式微。因為新媒體實時刊發的新聞紙媒第二天刊發,讀者興趣大為下降。
3、新聞傳播的途徑發生變化,有傳統紙媒、電視向移動終端轉移,特別是手機、電腦的高速普及,新聞傳播向小終端轉移,且傳播速度有了較大提升。
新媒體對新聞傳播的沖擊還得經受時間的考驗,近三年的變化開始明顯,但這是不是一個過渡,亦或者這是對傳統新聞傳播的一次促進,還得再看未來3年的發展。

6、以後想做一個新媒體編輯,請問我考研考新聞傳播學專碩好還是什麼專業方向好?

一、不知道你是畢業生還是大三學生,如果是畢業生的話,建議考專碩,學碩很難。如果是大三學生的話,學校如果有保研資格,可以保研到復旦的話,可以考慮學碩。
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招生科目及人數:
050301

新聞學

11

050302

傳播學

6

0503Z1

廣告學

5

0503Z2

廣播電視學

4

0503Z3

媒介管理學

2
其中,055200(專業學位)新聞與傳播有分以下方向:
01 新聞與傳播
02 新聞與傳播(財經新聞)
03 新聞與傳播(新媒體傳播)
04
新聞與傳播(全球媒介與傳播國際雙學位項目)03方向僅招收推免生

三、畢業後想做新媒體編輯,肯定是055200(專業學位)新聞與傳播中03 新聞與傳播(新媒體傳播),可是專碩中03、04方向都是招收推免生,如果你是大三學生或者更小,好好讀書,把gpa拿高點,學校如果有保研資格,這樣就能保研到復旦了,如果不是,那就選01方向。

7、新媒體的發展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新媒體的發展
有利於新聞聯播的
擴大傳播領域

8、新媒體是如何進行新聞傳播的,它們具有怎樣的傳播特徵

新媒體時代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嚴格來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媒體。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1.新媒體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的基礎上。新媒體主要是以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衛星網路、移動通訊等作為運作平台的媒體形態,它包括使用有線與無線通道的傳送方式,比如互聯網、手機媒體、移動電視、電子報紙等、如果說傳統媒體是工業社會的產物,那麼新媒體就是信息社會的產物。
2.新媒體在信息的呈現方式上是多媒體。新媒體的信息往往以聲音、文字、圖形、影像等復合形式呈現,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進行寬媒體、跨時空的信息傳播,還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互動性等特徵。
3.新媒體具有全天候和全覆蓋的特徵。受眾接收新媒體信息,大多不受時間、地點場所的制約,受眾可以隨時通過新媒體在電子信息覆蓋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信息。
4.新媒體在技術、運營、產品、服務等商業模式上具有創新性。新媒體不僅是技術平台,也是媒體機構。與傳統媒體相比,變化的不僅僅是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更有商業模式的創新。
5.新媒體的邊界不斷變化呈現出媒介融合的趨勢。
傳播特徵:

1.全時傳播。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有四個發展階段:定時、即時、實時、全時,全時傳播指的是信息隨時可以進行發布。
2.全域傳播。地域和空間限制越來越少,只需要設備和傳輸信號,就可以發布信息。
3.全民傳播。傳播不再是機構、媒體單位的事情,每一位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誰都可能是記者、編輯。
4.全速傳播。傳播速度比舊媒體快,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
5.全媒體傳播。傳播信息不單是文字或者圖片,還附有音頻、視頻等多觸覺通道。
6.全渠道傳播。客戶端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簡訊等都可以進行信息發布。
7.全互動傳播。新聞的線索搜集、采訪、發行等一系列活動,所有用戶都有機會參與進去,並且在事後可以發表評論。
8.去中心化傳播。不存在類似於「頭版頭條」這樣的狀況,不同受眾可以選擇出很多主題進行討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新媒體使新聞多元化。
9.去議程設置傳播。信息傳播不再是比較固定的用詞模式,不同的消息發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語言的習慣進行傳播。
10.自凈化傳播。雖然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會有相關人員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誤會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9、如何向新媒體學習新聞生產

新媒體種類很多,主要有門戶網站、電子郵箱、搜索引擎、虛擬社區、網路游戲、博客、維客、播客、手機簡訊、手機電視、網路電視、數字電視、手機報、網路雜志等等。它們之中有的屬於新的媒體形態、有的屬於新的媒體軟體、新的媒體硬體和新的媒體服務方式。
新媒體的十個傳播特徵,分別是:1.全時傳播。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有四個發展階段:定時、即時、實時、全時,全時傳播指的是信息隨時可以進行發布。2.全域傳播。地域和空間限制越來越少,只需要設備和傳輸信號,就可以發布信息。3.全民傳播。傳播不再是機構、媒體單位的事情,每一位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誰都可能是記者、編輯。4.全速傳播。傳播速度比舊媒體快,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5.全媒體傳播。傳播信息不單是文字或者圖片,還附有音頻、視頻等多觸覺通道。6.全渠道傳播。客戶端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簡訊等都可以進行信息發布。7.全互動傳播。新聞的線索搜集、采訪、發行等一系列活動,所有用戶都有機會參與進去,並且在事後可以發表評論。8.去中心化傳播。不存在類似於「頭版頭條」這樣的狀況,不同受眾可以選擇出很多主題進行討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新媒體使新聞多元化。9.去議程設置傳播。信息傳播不再是比較固定的用詞模式,不同的消息發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語言的習慣進行傳播。10.自凈化傳播。雖然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會有相關人員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誤會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與新媒體新聞傳播現狀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