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記者道德修養

新媒體記者道德修養

發布時間:2020-10-25 12:55:58

1、如何加強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的思考

1、記者要認識到:新聞工作是一項光榮的工作,新聞記者是一種神聖的職業。選擇了記者這一職業,就要無愧於記者的光榮稱號。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牢記新聞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經濟建設中心工作服務的宗旨,愛崗敬業,求實創新,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2、身為記者,有義務,也有責任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將自己所看到的新聞事實第一時間傳遞給受眾。斷不能以製造虛假新聞、炒作新聞、搞有償新聞來謀取私利。從而誤導大眾,給新聞事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3、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權,這既是記者的職業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在采訪中,記者當擺正自己與采訪對象的關系,不能高人一等,應以誠待人,虛心請教。更不能因為自己工作的緣故而給他人的生活帶來困擾與不便。
4、作為記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重大使命——作黨和人民喉舌的使命。因此,要做一名好記者,就必須學會體察民情,真正為民鼓與呼。時刻關心廣大群眾的疾苦,及時反映他們的呼聲與要求,這樣才能不負人民的厚望。
5、同行之間應學會互相學習、平等競爭,從而彌補自身的不足,為新聞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2、要防止虛假新聞,新聞工作者應注意哪些道德修養

隨著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導向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為新聞傳媒,如何更好地傳達社情民意,服務社會大眾?筆者認為,注重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是重中之重。加強新聞職業道德修養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深入學習《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提高恪守職業道德的自覺性。要利用學習日、業務會等,組織新聞工作者深入學習,將思想和活動都置於職業道德的約束之下,並在深入學習中不斷加深對職業道德的理解,提高執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真正做到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經常檢查恪守職業道德的情況,築牢恪守職業道德的防線。新聞工作者在具體工作中經常遇到來自不同方面和不同層面的侵蝕,一個有效的防禦和抵制措施,就是以《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為鏡子,經常對自己恪守職業道德情況進行對照檢查,發現不足,及時彌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真正牢牢加固思想道德防線,在任何情況下都恪守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做到不為權所懼,不為利所誘,不為色所迷,不為名所惑,讓職業道德的旗幟在自己心靈的天空高高飄揚。

密切聯系群眾,將恪守職業道德的行為置於群眾監督之下。新聞工作者在工作中是否恪守職業道德,群眾看得最清楚,心中最有數。因此,在加強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修養上,要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傳統,採取調查表、座談會、群眾評議等多種形式,徵求群眾的意見,聽取群眾的呼聲,接受群眾的評判。金獎銀獎不如群眾誇獎,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只有在接受群眾評價中才能真正得到檢驗。

實施嚴格考核,建立優上劣汰的用人機制。新聞單位可以結合幹部考核和年終評比,將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狀況分成幾個項目,每項設定若干分值,作為重點嚴格考核,並將考核成績同入黨提干、職稱評定、評先獎勵等聯系在一起,通過優上劣汰的方式,保持新聞工作者隊伍的強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

3、作為一名記者的基本素養是什麼?

政治修養、理論修養、知識修養、專業修養、道德修養、技能修養

4、《記者的職業道德修養》論文怎麼寫啊

淺談記者職業道德2007年08月23日 星期四 15:15記者,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與其他人相比,他們更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為社會大眾服務的目的。可是近年來,隨著一些虛假新聞和新聞官司的出現,記者的職業道德修養也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我們究竟該如何在應對新形勢、新任務的同時提升記者的職業道德修養已經成為了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邵飄萍前輩說過:「中國的進步,不能脫離新聞的繁榮,不能沒有記者擔當。」記者是新聞界戰斗的壯士,必須要有一定的素質,記者活躍在社會最顯眼的地方,與各方人士周旋,也最易的一般社會之信仰,亦最易流為墮落。所以品性乃記者精神上的要素,其包含人格操守,狹義,誠實,勤勉,忍耐以及種種新聞記者應守之道德。品性,是記者資格的第一要素,新聞職業道德包括的具體范圍和基本內容有:

1、 堅持真理,忠於事實

2、 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3、 深入實際,體察民情

4、 互敬互學,積極競爭

5、 擺正位置,不牟私利

6、 甘為人梯,嚴禁剽竊

記者是社會大眾的傳聲筒,因此,它理應為受眾傳遞最為真實和准確的信息,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原則,這是對黨的事業負責,也是稟承對受眾負責的原則,更是新聞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但近幾年來,許多記者都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新聞的真實性於不顧,連連製造出多起虛假新聞,從而誤導大眾,給社會帶來了極為不良的影響。同時,也嚴重損壞了記者在公眾前的形象,給以後的采訪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

除了製造虛假新聞,還有一些記者為了自己工作的方便,不顧別人的困難與處境,揭他人隱私,或逼人談不願意說出來的事。為了能挖到「爆炸」性消息,更是不惜採取騙、哄、詐、恐嚇等手段采訪。英國王妃黛安娜遭遇車禍的悲劇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如果此風不剎,清正,廉潔的記者形象如果不重塑,還侈談什麼「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鳥翼綁上了黃金,鳥還能飛得遠嗎?吸油水的筆是流不出墨水的。

記者本應是人們心中最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的人,不過在黛安娜的車禍事件中,卻扮演了一個極為不光彩的角色。雖然這是絕大多數記者都不願見到的,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這個群體中,仍有一小部分人對於這樣的角色樂此不疲。他們除了挖空心思製造「猛料」,還利用記者手中所掌握的輿論權來謀取私利,搞有償新聞,助長了社會中的一些不良風氣。

面對以上種種情形,作為記者,究竟該如何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真正擔負起社會大眾所賦予的使命呢?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新聞工作是一項光榮的工作,新聞記者是一種神聖的職業。選擇了記者這一職業,就要無愧於記者的光榮稱號。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牢記新聞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經濟建設中心工作服務的宗旨,愛崗敬業,求實創新,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其次,身為記者,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將我們所看到的新聞事實第一時間傳遞給受眾。斷不能以製造虛假新聞、炒作新聞、搞有償新聞來謀取私利。從而誤導大眾,給新聞事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再次,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權,這既是記者的職業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在采訪中,記者當擺正自己與采訪對象的關系,不能高人一等,應以誠待人,虛心請教。更不能因為自己工作的緣故而給他人的生活帶來困擾與不便。

然後,作為記者,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重大使命——作黨和人民喉舌的使命。因此,要做一名好記者,就必須學會體察民情,真正為民鼓與呼。時刻關心廣大群眾的疾苦,及時反映他們的呼聲與要求,這樣才能不負人民的厚望。

最後,同行之間應學會互相學習、平等競爭,從而彌補自身的不足,為新聞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近年來,對於記者職業道德修養的爭論與思考,不僅限於社會各界人士,同時也包括眾多新聞工作者。他們一直在探討著人性道德與記者職業道德中孰輕孰重的問題,可卻一直沒有得到過一個明確的答案。就像是對凱文

5、你認為一名優秀的記者應具備哪些素養?記者的社會責任是什麼?請結合凱文卡特

記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包括:
不斷學習的習慣;追求真相的執著;客觀公正的態度;准確朴實的文風;甘於吃苦的精神;豐富廣博的學識;寬容善良的情懷;尚儉守德的品格。
第一章 記者的社會責任有哪些
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是指從事新聞職業活動的人員對其職業行為所產生的社會作用和社會意義所應承擔的責任。張曉峰在《新聞職業精神論》中提出社會責任是構成新聞傳播活動的基礎,它是新聞工作者基於一定的政治立場、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業務水平,在內心信念和道德責任感的驅使下,自覺履行的對事實、受眾和社會應盡的職責、使命和任務。在很多情況下,報道本身的技巧並不重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神聖的職業道德感,在采訪和寫作時,才會擺脫狹隘眼界的束縛,跳出就事論事的藩籬,站在縱觀社會全局和歷史發展的高度上,把握和反映奔騰向前的時代精神。綜合古今中外廣大新聞學者和新聞實踐者對記者社會責任的諸多理解,筆者認為記者的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新聞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反映黨和國家的政治立場、政治主張和政治觀點。新聞媒體的報道所產生的影響,往往涉及到民族乃至國家的利益,因此,記者要堅持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有利於社會發展、人類進步、世界和平為社會責任,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全心全意服務於黨和人民。
二、講究真實性。真實是新聞報道的生命,堅持真實報道,反映事實真相,這是對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新聞工作者要遵守的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新聞本質在於真實,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自身要坦盪誠實,不說假話,不捕風捉影,不扭曲事實,不編造新聞,不誇大報道,新聞的真實性是取信於民的必備條件,如果新聞虛假,新聞媒體就會失去民眾的信任,導致新聞媒體公信力的下降,從而新聞媒體就會失去生存發展的基礎。
三、貼近群眾,反映民聲。新聞報道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始終和群眾保持親密的聯系,傾聽群眾的心聲,以他們的關注為切入點,尋找富有魅力的新聞素材,發掘生活中的亮點。生活中的熱點,往往是公眾的聚焦點,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應該貼近群眾生活,直面生活熱點,正確引導輿論,體現民心之聲。
第二章 國內記者的現狀

第三章 記者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
1、在思想上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劉惠文、魏超在《新聞學傳播學導論》是提出「輿論反映著國家的形象和社會的精神風貌。」輿論導向正確與否,對於我們黨的成長、壯大,對於人民的政權建立、鞏固,對於人民的團結和國家的繁榮富強,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在采訪中要遵守「三貼近」原則
光是輿論導向正確,並不能自然而然地起到引導人的作用。還必須使我們采寫的文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才能真正使正確的輿論入耳、入腦、入心,使廣大群眾欣然接受,產生應有的積極效果。有了「三貼近」這個正確的方針,還要靠我們在實踐中身體力行,在具體操作中把它貫徹下去,推廣開來,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實踐證明, 「三貼近」方針雖然簡明易懂,真正做起來,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容易。
3、在操守上要遵守職業道德
吳建在《新聞攝影學》關於此點提出:記者的職業道德是指記者應遵循的行為規范。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是在長期的新聞工作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廣大新聞從業人員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准則。對於記者而言,總的方面看是堅持無產階級黨性原則,敬職敬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廣大讀者提供豐富的新聞。
第四章 對記者社會責任的觀點及見解
新聞媒體是我國黨和人民的喉舌,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而新聞記者是公眾的代言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新聞傳播媒體迅速增長,新聞記者隊伍不斷擴大,面對傳媒市場的激烈競爭,新聞媒體及記者也承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壓力,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記者與其他職業相比,更加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最高獎。在1994年4月公布的獲獎名單中,共有14個獎項,「特寫性新聞攝影」(Feature Photography)獎項獲得者是南非「自由記者」(freelancer)凱文·卡特拍攝的一張蘇丹小女孩的照片。然而,就在普利策頒獎儀式結束3個月後,即1994年7月27日夜裡,警察在南非東北部城市約翰內斯堡發現凱文·卡特用一氧化碳自殺身亡。【此段引自百度文庫】

上述文字均來自網路,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6、新聞從業者職業道德修養

一、加強新聞從業人員的素質教育
為了從根本上遏制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出現偏差,必須解決新聞從業人員的思想意識問題和職業道德觀念。新聞工作者要通過思想道德建設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新聞工作當作為人民服務的崗位,而不是為個人牟取私利的職業。
新聞從業人員,包括采編人員,經營管理人員,都必須學習一些基本的新聞理論,樹立馬克思注意新聞觀,能夠識別並抵制西方錯誤的新聞觀的侵蝕,從而堅持新聞工作者的無產階級黨性原則,當好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二、加強新聞立法,增強法制觀念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人必須恪守的職業倫理底線,對肆意妄為、挑戰底線的造假者進行再嚴厲的道德譴責都不過分。假新聞之所以出籠,固然受到了當下新聞界追逐眼球經濟,淡化社會責任流弊的激勵。但造假者也是瞅准了新聞立法滯後、對虛假新聞法律懲治偏軟乃至違法成本過低的氣候。單憑職業道德的軟約束,恐怕是圈不住離經叛道的記者們的,從這個角度說,立法阻擊惡意炒作虛假新聞的行為,不失為一種選擇。
三、加強社會監督和媒體相互監督
社會監督在此是指政府,社會團體以及受眾通過社會輿論或行動對新聞媒介形成壓力,比如拒買,拒賣等手段,對媒介及從業人員進行外在的強制性管理。

7、新媒體下怎樣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

首先是抓學習。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習黨中央對新聞隊伍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牢記新聞工作的宗旨和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職業道德。新聞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自覺加強和學習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只有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才會有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才會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在工作中樹立良好的作風,才能在個人的正當利益與集體、社會利益發生沖突時,服從集體利益,在新聞工作中,杜絕以職謀私的行為,服從社會利益。
其次是抓制度。新聞單位的各級領導機關和行業自律組織,要幫助新聞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新聞道德觀。各級領導機構要高度重視加強對本單位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的教育。當前,我們有些新聞單位對記者的職業道德和思想教育還不夠重視,平時基本上不抓,等出了事才猛抓一陣。為了加強新聞職業道德修養,早在1991年,全國記協就正式頒布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1993年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又聯合發出了《關於加強新聞隊伍職業道德建設,禁止「有償新聞」的通知》,各級新聞單位要認真組織學習這些文件,並在平時的工作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去抓落實,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建設。
第三是抓監督。新聞工作者的自律和新聞行業道德自律,始終是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最重要的內容。全社會對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單位的職業道德建設情況都應該進行有效的監督。新聞單位作為掌握輿論陣地和宣傳報道權力的要害部門,只有處於全社會的監督之下,新聞報道才能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8、如何加強記者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修養,就是從業人員在道德意識和道德行動方面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後所構成的職業道德品質。職業道德修養是1種自律行動,關鍵在於「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任何1個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1方面靠社會的培養和組織的教育;另外一方面就取決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兩個方面是缺1不可的,而且後者更加重要。怎樣通過主觀的努力來提升自己呢?要學會尊重。這里的尊重不光是下級對上級的尊重,還有同事間的尊重,上級對下屬的尊重,和對本職業的尊重。

9、新聞工作者在避免假新聞方面應當注意哪些道德修養

新聞自律是指新聞工作者及新聞媒介機構對所從事的信息傳播活動進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約束的一種行為。所謂自律,是指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按一定道德標准來要求自己、約束自己。新聞自律的目的:對自己負責(成為有道德的新聞人);對新聞報道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受眾負責。各新聞單位會制定新聞自律規范。

與新媒體記者道德修養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