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與受眾互動傳播模式

新媒體與受眾互動傳播模式

發布時間:2020-10-24 21:45:09

1、數字發行模式用於新媒體終端傳播什麼意思

數字發行,是將傳統的紙質,電台,電視台,電影等媒體產品數字化後,通過國際互聯網系統發行,傳播,新媒體終端包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數字電視等各種新型數字終端,可連接互聯網接收數字媒體產品。這種數字媒體體系,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有利於點播等特點。

2、新媒體可以做哪些內容形式?

1、手機媒體

手機媒體真正跨越了地域和電腦終端的限制,擁有聲音和振動的提示,能夠做到與新聞同步;接受方式由靜態向動態演變,受眾的自主地位得到提高,可以自主選擇和發布信息,信息的及時互動或暫時延宕得以自主實現;使得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完滿結合。

2、數字電視

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信號或對該系統所有的信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和1數字串所構成的數字流來傳播的電視類型。數字信號的傳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位元組,如此大的數據流的傳遞保證了數字電視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擬電視的先天不足。

3、互聯網新媒體

互聯網新媒體包括:網路電視、博客、播客、視頻、電子雜志等。

4、戶外新媒體

戶外新媒體以液晶電視為載體,如樓宇電視、公交電視、地鐵電視、列車電視、航空電視、大型LED屏等,主要是新材料、新技術、新媒體、新設備的應用,或與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的相結合,使得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有質的提升。



(2)新媒體與受眾互動傳播模式擴展資料

新媒體傳播特點

1、傳播方式雙向化

新媒體傳播方式為雙向的,每個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樣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進而互動性強,傳播效果明顯。

2、接收方式從固定到移動

無線移動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媒體具備移動性的特點,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用手機瀏覽網頁、看電視等等實現動態化,不僅僅局限於固定場所。

3、傳播行為更加個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傳播方式使得每一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個性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傳播自己關注的信息。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盤我做主。個性化的傳播方式一方面讓眾人體會著發布信息,影響他人的快感。

4、傳播速度實時化

相對於傳統傳播媒介的傳播方式,新媒體的傳播藉助互聯網技術,信息傳播變得更加迅速,實時接收信息,實時做出相應反饋已不再困難。

5、傳播內容多元化

從傳統媒介到新媒體,最大的變化同時體現在傳播內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傳統紙質媒體通過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圖片信息,而如今,藉助新媒體形式,同時傳播帶有文字、圖片、聲音等等於一身的信息已成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廣度。

6、便於企業宣傳

以往的企業宣傳僅僅錄制企業宣傳片或宣傳頁上傳到官網,不利於小型企業的發展。而在新媒體的平台協助下小企業也可以簡單便捷實現公司自我宣傳的目的。

3、新媒體的含義是什麼?新媒體的傳播特點不同於傳統媒體的地方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傳播模式的變化。事實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最大的變革在於傳播方式的改變。區別如下: 1、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及新環境下的悖論。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是「傳者——內容、渠道——受眾」的經典模式。在這個模式里,傳者是清晰、居於控制者地位的,內容由傳者生產;而受眾是被動的,是基於統計學的、大量的、相對統一的,模糊的、難以辨認的群體。 2、在工業社會,大眾媒介的興起,使得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現在的新環境下,面對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的模式產生了悖論:為了在信息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囊括更多的受眾,媒體只能加大內容和渠道的投入;而越發增多的內容和渠道反而使得信息越來越難以影響受眾,信息價值降低,成為冗餘的信息。基於工業社會價值觀的傳播模式必將有不可以自身解決的悖論。在中國,傳者很少消失或減少,信息正處於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 3、新媒體的傳播模式與特點。與傳統媒體的傳者中心不同,新媒體傳播模式下,傳者逐漸隱去身份,成為一個平台。大量的組織、圈層形成一個個內容聚集地,在這個聚集地里,受眾自己生產內容。受眾在一個個圈子內交往,可以不通過傳者,直接傳播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傳者要贏得受眾,必須要成為受眾生產內容的編輯者。

4、網路傳播與傳統傳播有何不同?提出一種網路傳播的新模式

網路傳播是指以電腦為主體、以多媒體為輔助的能提供網路方式來處理包括捕捉、操作、編輯、存貯、交換、放映、列印等多種功能的信息傳播活動。由於它是把各種數據和文字、圖示、動畫、音樂、語言、圖像、電影和視頻信息組合在電腦上,並以此互動,所以我們以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製成功的世界第一台電腦主機「埃尼阿克」的誕生年,作為第五次傳播革命的紀元。

網路傳播與傳統的印刷傳播、電訊傳播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是在電話高度網路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它除了具有其他傳播的特點之外,還具有自己的主動性、參與性、交談性和操作性的特點。以往,人們只是被動地閱讀、收聽和觀看他們所「不討厭的內容」,傳播者積極地將信息推向受眾,受眾則消極地打開「開關」等待信息的來臨,而互動傳播中的人則必須自己主動地去尋找信息、追逐信息,向資料庫、電子圖書館、影視中心索要信息。以往,受眾對傳播的參與和交流程度極低,網路傳播則要求人們有很高的個人參與性,即不僅要主動地選擇、尋找、索要信息,而且要積極地向「信息高速公路」輸送信息,或者通過「電子信箱」交流信息,或者通過網際網路召開會議、遠程會診、合作攻關,甚至可以遠距萬里而在網路上談情說愛、對同一文件進行共同修改。網路傳播和信息革命正在進入一種「臨界狀態」,一個嶄新的社會即將到來,每一種傳播科技的出現與發展都在縮短著時間和空間,消除著文化差異,擴展著思想觀念。

5、好萊塢影視製作人員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第一,產品。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影視製作人員應積極導人新的產品,主動審視自身擁有的資源,了解時尚風潮,調和理性與感性,提升美的概念及素養,熟悉新媒體環境下影視國面的編排.發揮現有資料的優勢,用生動的影像吸引大種的目光。針對不同的節目內容進行策劃,這是跨媒體平台的新媒體傳播市場應該做的創新策略,需要提升產品的能見度。

    第二,形式。影視製作人員應了解傳播理論的演進,了解信息時代傳播的行為模式,了解網路影響傳播的模式,了解媒體與傳播的互動關系。當前影視受眾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電影院、電視機等,手機.手錶、眼鏡等也可以成為接收節目的途徑,影視製作人員應熟悉相關網路通信設備的原理,熟悉應用軟體和硬體的安裝與操作,並需要針對新載體製作合適的節目內容。

    第三,市場。數字媒體的傳播- -日千里,在全球市場化的環境下,影視受眾對於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如何配置行銷資源樹立自身品牌和特色才能從全球市場獲利,開拓市場也是影視製作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素質。熟悉市場分析、能夠完成產品及消費者調查、具有一-定的創意才能、擁有影視產品營銷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才能夠正確擬定市場銷售的正確方向.內容與發展,並評判其優劣。

    第四,組織。在數字媒體技術的沖擊下,現有的組織、制度也需要創新改革。為了適應新的要求,新媒體相關部門的成立、新媒體資料庫的成立、跨平台合作部門等都體現了組織部門的創新.影視製作專業人員如何適應這些創新也是--種挑戰,對新媒體知識掌握得越多,競爭力就越強,溝通協調能力與管理能力也是必不可缺的,具體表現為熟悉影視製作業務計劃內容與程序.具備評估管理制度與生產效率的能力、能夠協助辦公室或作業現場正常運作等。

    第五,數字媒體技術。影視製作人員應具有電腦基本素養,除了會使用常見的軟體外,圖像處理.電腦繪圖、2D動畫製作、3D動畫製作、版面編排以及影像編輯軟體都要了解並會應用。

 

 結語

    影視製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應從不同專業的角度來探討,不同的職業應具有不同的專業能力。但是高職院校學生應適應數字媒體發展的需求,以便在影視製作行業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6、大學里的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和 新聞傳播學類(含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有什麼區別???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傳播模式的變化。事實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最大的變革在於傳播方式的改變。區別如下: 1、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及新環境下的悖論。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是「傳者——內容、渠道——受眾」的經典模式。在這個模式里,傳者是清晰、居於控制者地位的,內容由傳者生產;而受眾是被動的,是基於統計學的、大量的、相對統一的,模糊的、難以辨認的群體。 2、在工業社會,大眾媒介的興起,使得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現在的新環境下,面對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的模式產生了悖論:為了在信息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囊括更多的受眾,媒體只能加大內容和渠道的投入;而越發增多的內容和渠道反而使得信息越來越難以影響受眾,信息價值降低,成為冗餘的信息。基於工業社會價值觀的傳播模式必將有不可以自身解決的悖論。在中國,傳者很少消失或減少,信息正處於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 3、新媒體的傳播模式與特點。與傳統媒體的傳者中心不同,新媒體傳播模式下,傳者逐漸隱去身份,成為一個平台。大量的組織、圈層形成一個個內容聚集地,在這個聚集地里,受眾自己生產內容。受眾在一個個圈子內交往,可以不通過傳者,直接傳播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傳者要贏得受眾,必須要成為受眾生產內容的編輯者。

與新媒體與受眾互動傳播模式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