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使用新媒體提升網路輿情應對能力
要想提高官方的網路輿情應對能力,首先要做的是以下5大方面:
1、官方做好權威評論
由作為管理者的政府或相關組織機構直接發出來,其話語的權威性最強,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形成較強的輿論反響,對危機事件的輿論走向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官方評論可以在第一時間發布信息時一並加以表達,通過事實信息和一件引導的有機結合,形成傳播的強勢效應。
2、抓好新聞媒體評論
在我國現行媒介體制下,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咽喉、人民群眾的知音,所刊載的評論不僅是突出編輯部門的、媒體自身或主辦主管單位的意志與主張,而且也反應了黨和政府的執政理念、人民群眾的願望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選擇,其輿論主導作用十分突出。
3、培養網上意見領袖評論:
因為其評論的雙向性,政府要高度重視網上意見領袖的愛護和培養工作,將其作為開展輿論引導的一支重要力量,納入到網路軟力量的建設和管理中來,使之在充分發揮民意表達、批評監督作用的同時,成為正確網路輿論的引導者與和諧傳播生態的建設者。
4、進行網路跟帖評論:
樂思輿情認為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網路發言人和評論員要在第一時間與網民進行網上交流,主動了解網民的意見訴求,及時回應網民關注的問題,努力消除情緒對立和輿情隱患。
2、如何做好新互聯網時代的輿情應對與新媒體傳播?
首先,這是兩個問題,這個兩個問題都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回答的,互聯網的輿情應對呀,有專門的軟體和這種積極的應對態度和,在公司應該成立相應的輿情監控和公關小組,出現問題,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回饋給用戶,一個非常正確有說服力的回復和反饋,現在傳播速度太快了,你沒有來得及時公關與溝通的時候,你的正面的或者負面新聞已經傳遍了整個互聯網,必須做到出現問題,積極面對,並不是要躲避問題和躲避回答,給客戶一個滿意的交代,新媒體的傳播現在與頭條為最新的和最有效的演算法和推薦演算法,去了解一下頭條的推薦演算法,它要比微信公眾號要好的都得多,也就是說一個新手,他會寫一篇文章也可以達到10萬+或者上百萬的傳播量, 這個就是頭條優於公眾號的自身產品的優點,未來這種說法會普及到每一個新聞客戶端的裡面
3、輿情危機處理的方法是什麼?
1.做好網路輿情分析預警
互聯網時代,網路是信息獲取與發布的重要渠道,大眾的日常所見與心中所想,或者有何疑問都會藉助到網路。因此,作為各級政府單位和企業就可以通過應用像識微商情這樣的輿情監測軟體,收集不同的網路輿論聲音,掌握網路輿論動態,當識別出敏感或者負面輿情時可以快速向用戶發出告警,將危機扼殺在萌芽階段,即便遭遇輿情危機,也能夠快速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
2.建立網路輿情處置預案
網路輿情信息的傳播與擴散十分快捷,且多變,因此這也給輿情應對工作帶來了困難。因此,各級政府單位和企業可以建立一套網路輿情處置預案,預先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加以判斷和預設分析,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以求危機來臨時能坦誠從容的應對。
3.明確網路輿情處置流程
(1)快速反應,立足於事實,採取回應、疏導、說理的方法;
(2)保持統一口徑,以防出現因表態偏差激化矛盾;
(3)結合公眾的訴求,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謀求積極的輿論共鳴;
(4)加強與網路媒體的溝通,學會藉助網路媒體的力量。
4.強化網路媒體溝通協調
因為負面信息內容只有依託瀏覽量大的、有影響力的各類大型網站才能被廣泛傳播,形成輿情危機,為此各級政府單位和企業尤其可以加強與傳播影響力大的網站的溝通,一方面有助於控制和防範各種失實、有害信息的傳播,另外一方面也能為輿情引導以及輿情危機解決減少阻力。
5.組織網路輿論有效引導
最後,即是利用輿情監測軟體對輿情事件發展演變分析出的趨勢進行有主題、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網路輿論有效引導,從根本上化解輿情危機。識微商情監測系統,一個專業的大數據監測工具,能夠根據用戶需求對輿情事件的重要傳播節點、傳播平台、情感、趨勢等進行全面綜合分析,便於各級政府單位和企業掌握輿情發展的脈絡,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
4、怎樣有效應對處置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
對於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要注意有效的遏制和有力的引導。要積極倡導正能量。
5、怎樣應對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應對處置
1.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制度
受互聯網特性的影響,企業輿情危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為避免危機爆發時企業處於被動地位,所以輿情管控工作的第一要務是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制度。通過藉助一些第三方輿情監測軟體,可為企業輿情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全網監測服務,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通知相關人員處置,有效避免危機來臨時的自亂陣腳,錯失危機處置良機。
2.利用新媒體,發揮媒介宣傳作用
面對輿情危機,一些企業仍不能主動、及時、權威地發布新聞,引導媒體傳播有利於企業的信息,而是用對付傳統媒體的方式來進行新媒體時代的輿情事件處理其實並不能夠發揮企業媒體資源的作用。在這里建議企業方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宣傳力,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
3.建立快速反應的輿情應對機制
企業在輿情危機發生後,如果過了黃金24小時後才回復,時效性太差,這個時效在輿情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負面輿情產生,就很容易擴散到全網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因此,建議企業可以利用專業的輿情監測軟體,通過設置一些與行業、領域、產品、領導人等標簽相關的關鍵詞,進行實時全網監測,但凡出現了一絲絲的危機苗頭快速發布處理進展,及時回復大眾的問題,做好問題的解釋工作。
4.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完善善後工作
很多企業錯誤地認為輿情事件結束後,輿情應對工作就完成了,其實不然。例如,此前發生的順豐快遞員私拆包裹事件,順豐雖在前期的應對處理中通過「絕不姑息、縱容任何違反法律法規和企業行為准則的不當行為」的表態巧妙地化解了一場輿論危機,但是事後僅對快遞員作出調離崗位處理,不符合部分網友的預想,使得回落的輿情再次升溫,掀起新一輪輿論風向。
因此,企業一定要多在自身管理和監督,以及事後形象恢復上多花時間,完善善後工作。比如危機處理過程中的舉措是否有嚴格執行、有沒有對相關部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健全相關機制建設、是否有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或者贊助活動恢復企業形象等等,來自識微科技商情知識欄目。
6、如何做好新媒體運用及輿情監控管理
如何做好新媒體運用及輿情監控管理;1.背景:新媒體發展下的輿情監控管理形勢;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媒體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2.分析:新媒體及輿情信息主要特點;2.1新時代下新興媒體呈現的鮮明特徵;①新媒體的開放性:擴展宣傳的覆蓋范圍,增強工作的;②新媒體的無界性:新興媒體的出現改變了時間和空間;提高了工作覆蓋的廣度和深度;③新媒體的互動性:新興媒體具有雙
如何做好新媒體運用及輿情監控管理
1.背景:新媒體發展下的輿情監控管理形勢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媒體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形式,已深入人們的口常生活。大學生作為網路媒體的主要參與者,在網路輿情的產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學生網友言論活躍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種促成媒體間融合發展的新興媒體技術和媒介傳播形態——「全媒體」(omnimedia,也稱「新媒體」)開始出現雛形。這種新興媒體逐步鑲嵌於社會結構和社會互動關系中,對社會輿情信息的生成與傳播產生了重大影響。前瞻性地探討全媒體的性質、特點及其發展態勢,全面把握新形勢下輿情工作的新特點,對於認識傳統輿情工作模式中存在的局限性,找到順應媒體發展要求並符合信息傳播一般規律的工作思路,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好全媒體語境下的輿情信息和輿論引導工作,實現社會管理創新具有重大意義。
2.分析:新媒體及輿情信息主要特點
2.1新時代下新興媒體呈現的鮮明特徵
①新媒體的開放性:擴展宣傳的覆蓋范圍,增強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拓展信息收集渠道,使大眾的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呈現出多元化、復雜性的發展趨勢。隨著大眾思想活動的自主性、思維方式的個性化明顯增強,在價值觀上更加註重自我、講求實效,價值取向多元、行為靈活務實。
②新媒體的無界性:新興媒體的出現改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方面豐富了工作手段,實現了工作的地域無界、身份無界、領域無界,
提高了工作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由於網路等新興媒體的無界性,相對於傳統媒體,信息來源的不確定性、信息傳播的不可控性等大大增強,對加強信息傳播、擴散的有效管理和及時掌控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出現了一些懷有不良企圖的人傳播虛假信息,散布非法言論危害社會穩定。
③新媒體的互動性:新興媒體具有雙向、多向、即時、互動的數字化傳播特點,使意見溝通、整合、反饋的效率大幅提升。
④新媒體的多樣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比較熱門的新興媒體不下 30多種,主要有電子郵箱、手機報、博客( Blog )、微信、微博、對話鏈(Chatwords)虛擬社區、搜索引擎、簡易聚合(RSS)、門戶網站等。新興媒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豐富工作形式,增強工作吸引力。 ⑤新媒體的隱蔽性:由於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虛擬性,使得屏蔽了真實身份的交流者脫離了自我約束和社會監督。他們利用虛擬網路空間來發表自己的觀點,意圖以自己的聲音來達到危害社會的目的。
2.2輿情信息生成與傳播的主要特點
①易感性:如同一個具有「自組織」性質的復雜系統(如氣象系統),輿情信息在其生成與擴散、發布與接收過程中,往往一個微小的「擾動」(如一條新聞、一則爆料、一張圖片、一個「段子」),就有可能釀成重大輿情熱點事件,從而產生廣泛而持續的影響。
②不可控性:全媒體語境下,輿情信息傳播沒有固定中心或中心不明確,沒有輿論集散地,沒有固定的「關口」或「渠道」,傳播渠道和終端分散,傳播主體多元,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受眾」。同時,輿情
信息呈海量增長,熱點事件層出不窮且瞬息萬變,人們很難從中確切把握輿情信息的類型、發生方式及走向。
③復雜性:由於高新技術的介入,輿情信息的形成與傳播不再局限於口口相傳和書信傳遞,也不再局限於主流媒體相對單一的機構與渠道之中,而是呈現在由大眾媒體與個體媒介所構成的媒體生態系中。系統里隱匿的不同階層的人群與個體,和交織的各種利益、權力、慾望、目的和情感,常常使輿情的樣態及趨勢呈現紛繁復雜的局面。
④弱導向性:全媒體語境下,由於媒體間的融合,傳統意義上單個媒體傳播的空間限制被逐漸打破,主流媒體與非主流媒體的界限在不斷地被模糊。信息傳播的主動權被分散到廣大受眾手中,而受眾進入媒體的通道是有選擇性的。現在能夠通過各種形式的自媒體、全媒體記者發出自己的聲音。顯然,這些都將大大減弱輿情信息傳播的導向性功能。
3.思考:新媒體運用及輿情監控管理的對策
3.1確立與新媒體形態發展相適應的輿情工作新理念
確立媒體與信息產業發展並重的理念,要求我們從發展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產業的角度認識新興媒體,以開放的心態主動認識和把握新技術發展的基本規律,堅持做到「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
3.2消除不利於新媒體形態與輿情工作良性互動的體制性障礙
由於管理與運營的過度行政化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的商業性網路組織和傳媒集團難以形成,市場機制與計劃機制難以真正對接。
在媒體與輿情層面上,作為媒體傳播內容的輿情也存在多頭管理、職能交叉的問題,難以形成輿情聯動與整合的機制。對於這些體制性問題,必須加大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體制性障礙。
3.3建立既充滿活力又協調有序的工作機制
在創新制度的同時重點和熱點相關部門應當圍繞輿情工作的目激活系統要素的組合及有機構並以制度固化的方式形成穩定的工作流程及組標成織形式。
3.4探索新形勢下輿情信息和輿論引導工作的新方法
應當順應全媒體的發展趨勢,遵循當代信息傳播和輿情發展的客觀規律,改進我們的工作方法。當前應當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作用,加強主流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使主流媒體能夠在第一時間搶佔新聞和輿情制高點,增強其正面引導輿論的能力。
3.5完善與新媒體技術相匹配的輿情監控新技術
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
加強相關監測軟體的開發,建立一套自動化的網路輿情分析系統。基於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實踐,著力開發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技術、搜索引擎優化和屏蔽技術、事件信息特定對象發布技術等;加快發展政府應急管理預警電子政務,綜合應用Internet技術等,整合多部門、多行業、多層次的已有系統和信息資源,實現對突發事件網路輿情的實時響應和調度指揮;通過技術革新探索建立覆蓋廣播、電視、論壇、博客、微博、手機、視頻等媒介的內容監測系統,凈化網路環境。
7、新媒體環境下遭遇「執法輿情危機」如何應對?
提高輿情危機應對意識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政府公職人員的法治思維、法治意識和行政執法能力,盡量以合法合 理站在人民群眾利益的角度處理事情。在輿情危機發生以後,要積極作為,重視與媒介、公眾和當事人的溝通,做好輿 情危機公關工作,利用各種媒介和渠道發布權威信息,合理引導輿論,通過學習依法行政中面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規 避執法過程中可能遇見的風險,正確管理新媒體環境下的突發輿情、應對和化解危機,在執法過程中運用法治思維,全 面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能力。
8、政府面對輿情如何處置
第一,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建設,搭建突發事件信息公開的主渠道傳播平台,使網路媒體更好地服務於突發事件信息公開。以應急管理政務內網、應急管理政務外網、應急管理公眾服務網及電子信息資源庫為基本架構,基本形成應急管理統一的電子政務平台,實現電子化、網路化的應急管理系統,完善電子政務內部和外部的辦公環境。
第二,及時公開突發事件信息,減少信息溝通環節和信息噪音。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利用網路新聞、電子公告、網路論壇等形式及時、准確地發布突發事件的最新、最真實的消息,以此占據輿論的制高點,對公眾進行正確引導。同時利用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確定謠言的爆發點,遏制謠言存在的空間,幫助公眾正確認識網路輿情突發事件及其危害程度,提高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第三,提高政府善用網路新媒體的技能,避免「瓦釜效應」。各級政府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新媒體的特點和規律,主動接近和善用新媒體,藉助輿情監控系統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主動觀察網路輿情和民意的變化,加強運用新媒體管理危機的能力。同時,應充分警惕它可能造成的「瓦釜效應」。所謂「朝議無黃鍾,遂使街談盡瓦釜」,即在缺乏富有意義的重大議程時,由於商業利益驅使或某些不良趣味的誘因,一些卑微、瑣細的議題可能造成巨大影響,最終導致大眾輕信盲從和廣泛傳播。應該建立和完善網民舉報受理制度、網路新聞信息公眾評議制度,對網路新媒體傳播加以監督。 充分發揮微博的突發事件網路輿情引導功能微博的出現,使得個人成為信息發布與社交網路的個體終端,微博的傳播衍生出裂變性、主動性、即時性的特徵。微博開辟了政府發布信息的新通道。近年來,政府開設微博已蔚然成風,網路新聞發布會和網路新聞發言人也遍地開花,微博成為應急輿論引導的一線陣地。政府要善用微博,與時俱進,構建多渠道、多層次的信息溝通系統,重視微博的突發事件網路輿情引導功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