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發展戰略城市台

新媒體發展戰略城市台

發布時間:2020-10-23 05:05:45

1、急求:浙江城市之聲(私家車107)有多少種新媒體收聽方式?如微電台等?

城市之聲是flash格式,微電台上沒有,可以去最愛視聽在線收聽
你目前的位置>>最愛視聽>>國內廣播>>浙江省>>浙江城市之聲(私家車電台FM107)

2、三四線城市的新媒體的發展怎麼樣,應該如何發展呢?

還是有前景的,不過要看具體的地方和情況關鍵是地方政府的傾向。

3、試論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怎樣應對新媒體時代的競爭

目前,我國的城市電視台主要包括省會城市電視台、副省級城市電視台、計劃單列城市電視台以及地級城市電視台。可以說,這些電視台占據了全國各類電視台總數量的大多數。但是,面對央視和省級衛視等電視台在資金、技術、人才、設備和可以獲得的新聞資源等方面的巨大優勢的競爭,特別是面對科學技術不斷完善和成熟的網路、手機等新媒體的競爭,所有的城市電視台都必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危機。
這壓力和危機表現最明顯的是城市電視台的時政新聞欄目。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很多城市台時政新聞欄目的收視率不斷下滑,帶來直接的結果就是引導影響社會輿論的能力降低和宣傳教育普通受眾的作用弱化。隨之而來便是惡性循環,收視率下滑導致內容同質化;同質化又導致收視率下降,廣告收入銳減;廣告收入銳減又導致大量人才流失;而人才流失又導致城市電視台欄目創新能力缺乏枯竭;最終導致收視率不斷下滑無法提升。
面對如此危急境地,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該怎樣擺脫困境、應對新媒體的競爭呢?這里,筆者想先讓大家明白新媒體的競爭力體現在什麼地方,然後再論述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如何應對的具體方法措施。新媒體主要指互聯網和手機等為代表的「第四媒體」、「第五媒體」,互聯網和手機不僅僅可以實現電視媒體的所有功能,而且還具有電視媒體所不具備的一些特性,例如交互性、傳播的及時性、非線性傳播和傳播空間的無限性。這些獨特的競爭優勢極大分流了電視媒體的受眾人數和收視時間,也極大擠佔了電視媒體尤其是城市電視台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筆者可以通過一組數據來說明新媒體對地方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的沖擊是多麼迅猛。中國互聯網網路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報告》披露,截至2012年12月底,全中國網民人數規模達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手機網民數量有4.2億,微博用戶規模為3.09億,網路視頻用戶規模超過3.72億。單就數量來看,全國互聯網和手機網民已經遠遠超過日常電視受眾;而就層次來看,全國網民具有學歷高、收入中等偏高以及年齡相當年輕化等顯著的特點,而擁有者類特點的廣大受眾群體恰好是城市電視台最主要的和極力爭取的中高端受眾群體。
因而,在目前這樣一種全新的媒介生態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殘酷競爭便會日益激烈。其中,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如果不順應形勢,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則會逐漸勢微,最終可能喪失輿論話語引導權。這絕不是什麼危言聳聽,更不是什麼臆想杜撰,而是筆者經過客觀分析後得出的結論。如果說,從前的傳統電視時政新聞依靠的是干澀生硬式宣教進行新聞采編報道。那麼,現在這種新聞報道方式就顯出它的缺陷和不足了。畢竟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提高,網路和手機逐漸步入千家萬戶;隨著電視受眾接受教育程度提升和眼界思路開拓,對於時政新聞的理解和喜好趨向深度和廣度的多元化。簡單地概括出就是現在的電視受眾已經不再滿足時政新聞簡單說教宣傳,而是要求平民化的敘述和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溝通。
自然這些是新媒體的優勢和特點,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只有揚長避短去融合才能重新贏得和掌握輿論引導權,才能更好地發揮時政新聞主流地位的作用。其實,早在2004年,美國傳播學家丹·吉摩爾在自己撰寫的《草根媒體》中提出:新媒體時代里,新聞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傳統意義上的受眾現在越來越多地成為新聞的參與者。對於這樣即使新聞消費者又是新聞生產者的新興龐大群體,城市電視台必須把他們當作參與節目製作傳播的一份子,而不可以依舊當作被動的節目接受方。
我們每家城市電視檯面對新媒體競爭既不必表現很惶恐畏懼,也不必表現很無關緊要。那麼,到底該如何做才算是正確應對競爭呢?筆者認為,任何一種媒體自從它產生以來,就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機遇挑戰壓力。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轉移壓力才能在目前多元化媒體時代真正立足。首先,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務必要端正思想態度,理解「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樣新聞工作才能真正獲得最可靠最牢固的電視受眾支持和力量源泉。筆者所在的寧波廣電集團下屬新聞綜合頻道面對網路手機分流年輕電視受眾的困境,時政新聞欄目《寧波新聞》開始讓新聞回歸本位,貼近生活。尤其是黨的十八大後,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過程中,《寧波新聞》大篇幅建設市縣級一般性的領導會議活動報道,根據新聞價值、社會效果,大篇幅增加百姓關注和鮮活話題的新聞,表達方式更加註重生活味和口語化。例如:2013年6月初,寧波舉辦「兩會一壇」重要活動,其中各級領導出席活動項目有60多個,《寧波新聞》根據新聞傳播價值,果斷舍棄了領導多數無關緊要的視察、會見、參觀報道,僅僅保留開幕式上領導出席的新聞,其餘重點放在「兩會一壇」中的寧波元素挖掘和展現,推出了「記者探訪兩會展館」、「今年活動更加專業化」生動形象的系列報道。《家門口看看進口貨》從普通市民角度,反映進口商品對自身的影響;《浙洽會搭台邀請「洋和尚」》從國際化視角,反映參會客商變化,折射寧波市場的拓展,這些報道總數達六十餘篇,因為注重寧波地氣銜接,所以深受市民的關注。
其次,城市電視台時政欄目一定要樹立主流媒體的問題意識,這體現出合格媒體的天職和社會責任感。因為只有樹立問題意識,才能更好地進行輿論監督,所以主流媒體客觀理性的新聞報道和對新聞事實真相的深度探索使得媒體自身的公信力大打提高,也使得在和新媒體新聞競爭中發揮優勢,揚長避短。例如:目前,全國各地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中心和焦點。那麼,寧波廣電集團新聞綜合頻道經過大量走訪畢業生了解就業實際情況後,從6月份開始,《寧波新聞》推出「大學生畢業季」連續報道三篇,以學校引導、學生就業觀轉變、藍領學校遇冷應該理性擇校三個方面,既不迴避就業形勢嚴峻的現狀,也不一味放大大學生就業難的心態,而是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從不同畢業生心理、就業策略、成功經驗等角度引導合適的擇業觀、價值觀,迎接就業挑戰。緊隨聯系報道,《寧波新聞》又推出紀實報道《大學生賣菜記》和《80後農場主黃凱》,通過真人真事現身說法,給處於畢業季的大學生們以更多的啟示和信心。
第三,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一定要善於利用自身主流媒體的地位,積極傳遞客觀聲音,凝聚主流民意,引導社會輿論,做好新媒體時代的過濾器和緩釋器。具體來說,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可以多採制一些鮮活新聞、少一些應景報道;多吸取一些百姓話題,少一些官樣文章;多使用一些朴實表達,少一些空泛之談。只有這樣,主流媒體才能與新媒體競爭中,重新取得優勢,提升自身公信力。例如:《寧波新聞》圍繞社會關注度高的熱點事件和重點問題,加強策劃引導,以新聞事件為切點,推出系列多主題的報道。記者利用明察暗訪的手段調查了市區各家銀行對冒用別人身份證開戶的情況,播發稿件《拿他人身份證可到銀行開戶嗎?》,揭露了銀行存在違規甚至違法的行為,同時也對廣大群眾進行了警示。此外,《寧波新聞》第一時間對新美心的食物中毒、電梯安全、後禽流感時期衛生安全、赴台自由行開通等熱門事件,也都進行詳盡合理深入報道,既說明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及結果,又引導普通受眾正確面對真相、合理訴求。
第四,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必須注重新聞節目合理有效的編排,以此來和新媒體輕松自由互動的新聞節目樣式抗衡,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和關注。節目編排其實是一項需要很高技術含量的工作,費時費力,可是如果編排不出新、不出彩,也就無法吸引受眾,導致自己辛苦採制的新聞只能事孤芳自賞。在節目編排上,《寧波新聞》進行了一些變化嘗試和革新。例如:根據黨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和群眾路線,整檔欄目更加關注民生,更加貼近群眾的距離,優先把社會民生主題的所有新聞編排頭版頭條播出。同時,圍繞一個主題策劃編排一組或幾組的專欄或板塊,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滾動報道播出。今年六月,其中一期《寧波新聞》推出「三思三創」專欄,不光報道三思三創督辦、視察、會議等活動,還結合安全月、平安建設等專項工作,重點編排各地「三改一拆」活動進程、海曙馬路菜市場整治、赴台個人游簽證受理、江北庄橋高鐵站「整容」等新聞,全面客觀深入展示三思三創「惠民惠利」的舉措,節目一經播出就得到百姓擁護和好評。
誠然,作為城市電視時政新聞欄目的代表之一寧波新聞綜合頻道《寧波新聞》面對新媒體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和努力,那就是最大限度發揮優勢,揚長避短。不過,面對新媒體強勢競爭,《寧波新聞》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值得在今後的日常工作中改進提高。那是什麼不足呢?我們知道在新媒體生態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已是必然趨勢,電視向網路媒體借力,網路平台對傳統電視而言,其互動率和反饋率會大大提高。《寧波新聞》這檔欄目缺乏必要的深謀遠慮,對於如何實質性與新媒體合作,僅僅停留在零敲碎打上,這是第一點不足;缺乏必需的溝通交流,沒有利用BBS論壇、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與新媒體有效互動,這是第二點不足;缺乏有效的技術保障,無法將自身採制的優勢內容傳送到網路、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設備,可能會失去相對的高學歷年輕觀眾,這是第三點不足;缺乏全面的品牌意識,沒有藉助網路傳播的人際傳播特性,拓展欄目網路品牌傳播空間,構建完善的網路傳播體系,這是第四點不足。
總而言之,包括《寧波新聞》在內的城市電視台時政新聞欄目只有發揮自身主流媒體的內容優勢,並與網路手機等新媒體迅速靈活互動性強的傳播特性結合,才能拓展生產空間,贏得兩者最終競爭的勝利。

4、新媒體推廣應該怎樣做?

現在的新媒體是指微博 ,微信,直播 ,短視頻之類的網路媒體 。 因此構 建於這些渠道的廣告推廣就是新媒體廣告推廣 。
一、定位明確我是誰,我的核心產品是什麼,核心賣點是什麼,有何資源。據此鎖定用戶群體,確定內容標簽策劃針對性的傳播內容。
二、明確渠道(平台)做飯不光要有米還得有口鍋,唱戲不但要有演員也得有戲台,搞新媒體當然缺不了渠道。
三、搭建新媒體團隊在任何一個組織的自媒體運營部門,以下幾個角色較為重要
➀新媒體運營官主要負責策劃和戰略角度思考企業的自媒體運營。
➁小編大家知道在互聯網的傳播尤其是自媒體的傳播,無外乎是文字、圖片和視頻。
➂最後建議設立一個帶有PR和BD職能的崗位,媒介經理。就是公共關系和商務合作,這個角色也相當重要。
四、確定輸出內容
1, 選介質文字、視頻,音頻文字自不必說,需要強調的是視頻這一傳播介質對很多行業(如VR)有獨特的效用,使用得當可以獲得引爆效果。
2,定格調專業極客范、文藝小清新、逗比、嚴謹、細致……根據具體傳播情景因地制宜
3,確立內容生產方式主要手段:原創,轉載,改編,翻譯。初期做內容鋪墊必原創,翻譯也是一種原創,搜索引擎無法識別不同語言之間的文字含義,改編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也是常用手段,賬號初期單純轉載不建議(否則你憑什麼拿原創)。

5、新媒體運營去哪個城市

各個城市的崗位需求量來看,可以將各個地區的新媒體發展情況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北京獨樹一幟,在整個新媒體浪潮中一直都走在前面;
第二梯隊:深圳、上海、杭州、廣州緊隨其後,深圳與上海的發展情況會稍好於杭州和廣州。傳統四大一線城市中的廣州在新媒體方面的發展已經開始被北京、深圳和上海拉開距離,甚至已經被杭州趕超了。
第三梯隊:這個梯隊則由成都領銜,還包括武漢、廈門、南京、長沙、蘇州等幾個城市。

6、城市電視台採取哪些措施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機融合發展

一、藉助社交媒體,全方位提升城市台媒體形象城市台在以往的競爭中,往往因為渠道、經費等因素,自動退讓了很多外部宣傳陣地,加上覆蓋范圍的限制,在大眾中的「曝光率」越來越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關系模型的重新定義,社交媒體廣受關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被大眾所熟知,利用社交平台是擴大自身媒體影響力很好的一個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覆蓋范圍的限制。當然,開通微博、微信十分簡單,但是怎樣來達到預期的目的,這就需要有專門的策劃和統籌,以及配套的工作流程。在組織上,設立專門的部門做新媒體宣傳推廣,從微信微博的開通,到某個欄目的推廣,粉絲的管理,演播室與社交平台的實時互動等等,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規劃和策劃,在這一點上,城市電視台很有優勢,不像大台,欄目眾多,頻道多,部門之間利益關系復雜,很難統籌起來,像有些電視台每個欄目、主持人自己建自己的微博,頻道還有官方微博,大型活動還有大型活動的微博,缺少統一管理,在推廣時也十分無序。
雖然城市台覆蓋面小,但在實際中,應更多地把自己定位為更大眾的公眾媒體來看待,即所謂的「大台風范」,因為社交媒體其無限的傳播力蘊藏了巨大的潛力。把社交平台作為一項優質資源來運作,把優質的節目資源預告式地、宣傳式地第一時間共享到社交平台上,吸引大眾,製造輿論熱點,不僅可達到良好的收視率,同時也可提升城市台網路知名度。比如,一條實時新聞,記者在執行采訪任務的進程中,在確認其真實性後,首先是發微博,官方微博同時進行轉發,記者進一步了解詳細信息後,回到台內,如節目播出時間尚早,首先撰寫稿件發在頻道官方網站上或本土網站上,在視頻內容剪輯完畢後,再在本地電視台進行播出。
二、節目生產注重本地化、與新媒體形成互動
現在瀏覽各任何一個大的新聞網站,各類新聞舊聞撲面而來,可謂是面面俱到,但這類新聞大都是一些大事件新聞,很少能看到一些小事件新聞或者發生在讀者身邊的小新聞,像社區新聞,而城市台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此:生產的內容接地氣。在城市台自辦的民生新聞中就有兩個經典案例,山東齊魯電視台的《拉呱》和杭州台西湖明珠頻道的《阿六頭說新聞》,都是長久不衰的優質本土節目。同時在節目上要挖掘本地草根文化,使節目內容既具有傳統媒體專業性把關,又具備草根時代的原創個性,通過社交平台或手機APP與大眾進行互動,從這些互動反饋中,分析觀眾的喜好,並把這種喜好融合到節目製作中,形成良性循環。
以往在傳統廣播電視上播出的節目往往是結構完整的「巨內容」,但隨著社會階層的各種利益訴求的充分表達,受眾個性化的信息需求更加強烈,媒介傳播環境日益呈現出細分化、碎片化的發展傾向。節目剪輯也需要考慮「微內容」的創作特點和「碎片化」的媒介消費習慣,在電視上播出後,稍加剪輯,即可再次被發布在社交平台或手機APP上。
三、利用新媒體技術,開拓互聯網新領域有了合理的新媒體運營模式,離不開技術手段的支持。推動各媒體平台充分的融合,達到現實意義上的全媒體高效運作,須將電視台內采編播各個平台的單打獨斗向集約式的采編流程方式轉變,構建融合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文字、圖片等多種傳播媒介的全新內容管理系統,實現跨媒體整合,多平台共享,減少重復性,降低復雜性。有條件的城市台,與第三方合作,可以開通APP移動客戶端,通過這一平台傳送本土新聞及生活資訊,在手機上實現聽廣播、看電視、讀報紙。
新媒體時代下,城市電視台只有張開雙臂擁抱新媒體,在接受「它」的同時,重新定製、重新定位、重新包裝自己,把滿足觀眾(聽眾、讀者)的需求作為執行媒介融合戰略的最大推動力,才能在日益復雜艱難的環境下開拓出屬於自己的媒體版圖。

與新媒體發展戰略城市台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