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趨勢下如何加強財務管理
(一)加強信息管理規范化、精細化。資金是媒體行業進行一切經濟活動以及經營運作活動所必須的最基本物質保障,面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大融合,我們要看到資金管理及使用的新變化,從而在管理手段方面進行調整與加強。首先,要切實建立一套完善的網路化財務管理體系,這不僅僅代表了需要基本的硬體設備與操作軟體,而是要根據媒體行業的運作特點進行管理軟體的深入開發與應用,要加強各個伺服器、數據傳輸埠的統一,提升數據收集整理工作的高效、快速。同時還要針對新媒體傳播在財務會計數據方面存在的數據形式多樣性特點,提升財會數據儲存、使用形式的多元化研究,如圖片數據、音頻數據、視頻數據等都要納入數據收集管理網路當中,這樣才能夠提升財務管理部門的資料庫完備性,確保其工作能夠在更為完善、詳盡的資料庫依託之上有效開展。
(二)提升管理意識。要從被動管理意識向主動管理過度,從實務性操作向決策支持方向過度,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與創新性。在意識樹立方面不僅要加強具體財務管理人員的現代財務管理理論及實踐經驗學習力度,同時也要加強中層管理乃至最高決策層在這些方面的大力學習,同時還要緊扣新傳媒財務管理工作特點加強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夠確保財務管理有效執行。
(三)加強網路數據安全管理。首先要切實加強軟體設計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監控功能,同時還要提升管理人員在軟體操作及數據分析方面的專業技能,此外還要在各控制關鍵點設置專門的數據監控點,確保在數據出現異常時候能夠快速有效的做出反應,從而實現財會數據的精細化管理。
(四)加強監督約束機制建設。首先要加強財務管理風險監督機制建設,風險監督機制要包括數據監督與風險預警兩個方面,首先要進行財務資料庫建設,資料庫不僅要包括傳統傳媒所遭遇過的以及可能遭遇過的風險,同時還要研究新傳媒的財務風險類型以及在轉型融合過程中兩種傳媒形式交叉所可能產生的風險,然後制定數據安全等級並研究相應的應對措施。在內外監督約束方面,首先要加強內部審計機制建設,審計工作人員不僅應該包括財務管理專門人員、同時還要包括傳媒專業人員,以便讓審計工作能夠適應傳媒行業的具體發展特點。在外部監督方面要發揮傳媒行業的自身優勢,提升社會大眾在輿論監督權履行方面的自覺意識,幫助企業及行業營造一個更加科學嚴謹的外部監督環境,促進管理工作水平提升。
2、如何把握社會宣傳的新發展和新趨勢
一、充分認識借力新媒體推動人防宣傳教育融合創新的必要性
地鐵站、公交車、咖啡館、餐廳里……低頭瀏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動作,占據了人們的碎片化時間。方寸屏幕之上,是最新鮮的信息資訊、最生動的影像表達,背後則是新媒體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借力新媒體推動人防宣傳教育融合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防宣傳教育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是優化人防發展環境的絕對主力。傳道,即宣傳人防建設成就和工作價值,增強群眾防空戰備意識;授業,即傳授防空防災知識技能,提高群眾自救互就本領;解惑,即大力宣傳人防法律法規政策,讓群眾知法守法護法。「欲善其事,必利其器」。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是開展人防宣傳教育的可用之「器」、可借之力。因此,做好新形勢下人防宣傳教育工作,要善於運用新媒體平台,充分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切實發揮好媒體傳播的「杠桿」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好「傳道、授業、解惑」功能,不斷優化人防發展環境。
二、把握新媒體特點,找准推動人防宣傳教育融合創新的著力點
利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的特點,著力在宣傳人防建設成果上下功夫。人民防空是全民性的防護工作和利國利民的公益事業。當前,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人防建設特別是人防工程建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地下停車場、地下過街道、地下商業街、地下商場超市、地下綜合管廊等形態各異的人防設施層出不窮,與群眾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但是由於宣傳不夠及時到位,很多群眾不知道這些設施屬於人防工程,是人防服務經濟社會的具體表現。這就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的特點,第一時間將人防的聲音傳播出去,大力宣傳人防建設成果,進一步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努力形成了解人防、關注人防、支持人防建設的良好氛圍。
利用新媒體受眾范圍廣的特點,著力在宣傳人防法律法規上下功夫。
三、提升素質、加快轉型,積極構建新媒體宣傳教育新格局
思想要再解放。觀念引領行動,認識推動實踐。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滯後認識和觀念偏差。有的滿足現狀,認為藉助新媒體開展宣傳教育沒有必要;有的對運用新媒體缺乏信心,不願試不願闖。這些問題和現象的根源,就是沒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沒有跳出傳統思維。在新媒體時代開展行之有效的人防宣傳教育必須要解放思想,破除陳舊觀念的束縛,努力形成一體化觀念、互聯網思維、借力發展意識和攻堅克難精神。
1、素質要再提升。
2、平台要再融合。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教育並不意味著放棄傳統宣傳平台,而是要各取所長,互補共融,相濟共長。
3、服務要再深化。大數據和雲計算是當前具有代表性的兩種信息技術,深刻影響著社會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