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營人才怎麼招?
求職者正在填寫崗位申請表
200餘家企業提供超過7000個崗位,近4000人入場求職,約三成求職者與企業達成求職意向……4月14日,湖南省民營企業大型人才交流會在湖南人才市場舉行。湖南高橋大市場、步步高集團、世邦通信、雅城新材等200餘家湖南知名民營企業進駐招聘會,提供零售、計算機軟體、外貿營銷、機械設計、建築施工、財務會計、行政文員等7000餘個崗位,行業覆蓋商貿物流、軟體通信、機械製造、生物醫葯、金融房產、文化傳媒等。
然而,根據這次招聘會的數據,民營企業人力資源市場供需都有增長,但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比率仍大於1,民營企業招工用工緊張。
求人倍率最高3:1民營企業招工難
記者在招聘會現場走訪時發現,提供的7000多個崗位中,銷售崗位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據湖南人才市場負責人湯良興介紹,銷售崗位的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比率(即求人倍率)已經高達3:1,這意味著平均每三個銷售崗位爭搶一名求職者。
湖南高橋大市場招工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這次提供了十個崗位,人數不限定,卻暫時連一份簡歷都沒收到。在她看來,作為大型綜合性批發市場,他們公司提供的崗位與求職者的專業匹配度不高,而現在的90後大多很看重自身的上升空間與自我價值的實現。
「民營企業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中南大學的洪老師帶著兒子來到湖南人才市場,她這次過來既是陪兒子應聘,也是為了了解社會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她在現場詢問了部分招聘企業,發現有些企業在「五險一金」方面不完善,有三、四家公司在回答是否給員工繳納社保時,說法含糊其辭。「根據長沙的9·23樓市調控政策,外來人口在長沙沒有社保,很可能就沒有買房資格。」洪老師說,有的企業認為要等員工在公司穩定下來,再去給員工買社保,但實際上邏輯反了,「應該是先給員工提供穩定保障,才可能讓員工安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下去。」
除了穩定保障,企業內部的培訓機制是否完善,也是求職者對招聘單位的考量因素之一。去年本科畢業的求職者劉暢對記者說,他認為與國企相比,民營企業內部的培訓機制不完善。
然而,中國平安集團湖南分公司的招聘負責人鄧雅雲,對此有著不一樣的看法。據她介紹,他們企業內部會定期給員工培訓,「新員工都有人帶,有人教,有人輔導。」在鄧雅雲看來,民營企業人員流動大,招工難,與求職者本身也有關系。她以銷售工作為例,告訴記者,做銷售必須要有服務意識,要能靜下來充分聽取客戶的訴求,然而很多年輕人都太急功近利,恨不得三言兩語就把產品銷售出去,這樣肯定出不了業績,因此,這些年輕人會認為在民營企業做銷售很難。
求職者:最看重上升空間
記者在招聘會隨機采訪了10名求職者,發現年輕人在職業生涯方面,最看重的是上升空間。
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的羅先生是一名85後,已在國企工作5年以上。他是一名結構工程師,擁有工程師證、一級建造師證與二級結構工程師證等多個職業資格證書。但他認為在國企還是安逸了點,決定去外面尋找更好更大的平台,做更具挑戰、上升空間更大的工作。他這次來到湖南民營企業大型人才交流會,目標是尋找一份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地產企業的工作,進入地產行業。
從美國回來的唐女士,這次來到人才市場,想找一份服務行業的工作。她畢業後在美國皇家加勒比國際郵輪工作了三年以上,英語口語水平非常不錯。此次求職,她希望能在新的單位能發揮自己的英語特長,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年輕人越來越越看重自身在企業的發展,這一現象得到了人力專家的肯定。中國人民大學碩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邱智軍此次應邀來到人才市場,給求職者們做免費的一對一指導。「年輕人要多學習多沉澱。」在邱智軍看來,對於年輕人來說,工作的平台、企業的培訓機制與自身的發展方向是最重要的。
專家:搭建求職者與用人單位信息溝通橋梁
中國人民大學碩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邱智軍認為,人力資源市場上,用人單位招工壓力大,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部分求職者心思沒有沉澱下來,不了解自己,沒有給自己正確定位,頻繁跳槽;二是求職者與招人單位之間信息不對稱,企業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而符合企業招聘條件的人卻沒看到相應企業的招聘信息。因此,搭建雙方信息溝通橋梁很重要。
事實上,政府層面也一直致力於搭建這樣的橋梁。由湖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主管負責的湖南人才市場,今年春節以來,已經舉辦了16場招聘會(不含單獨的企業專場)。全省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以 「春風行動」「第五屆全國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春季畢業生專場招聘會」「2018年春季大型人才交流會」等活動為契機,以大學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和返鄉人才為重點,通過現場招聘和網路招聘、新媒體等渠道,大力搭建就業平台,把崗位送到了鄉村、社區、廣場,送到求職者手中,推動勞動者就業、創業,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的問題。
根據湖南省人才市場做出的《湖南省2018年一季度人力資源市場動態與分析》,在各性質用人單位需求比重方面,民營企業提供空缺崗位為68.67萬個,占需求比重為88.46%。但是較去年同期(89.19%)下降了0.73個百分點。
2、女生學什麼專業就業前景好?
現在女孩學汽車美容,汽車營銷非常不錯哦,女生的話學汽車技術性的專業,出來後還是非常有優勢的,本來從事汽車行業的女生就少,你在具備一些專業知識,將來找工作也是會非常搶手的
3、新媒體有什麽文化意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使用新媒體的受眾將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新媒體也將隨之成為傳統媒體,更新的傳媒方式也將會產生。新媒體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傳統媒體平台與新媒體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動,產生更為可觀的價值和更長的產業鏈
在新媒體熱度持續攀高的市場氛圍中,中國電視業的龍頭老大—央視再也按捺不住,宣布了其征戰新媒體的雄心。「中央電視台不僅僅是一個電視媒體,現在也是一個網路媒體。」日前,央視高調宣稱,「我們要像打造電視品牌一樣打造網路品牌。」
央視入場的消息,為5月本已熱焰逼人的新媒體市場又添一把旺火。
而在這之前的幾個月內,上海文廣在「IPTV試驗地方遇阻」、「手機電視即將開通」、「高價購得2006世界盃網路報道權」等一系列事件中頻頻曝光,似乎預示著上海文廣的新媒體戰車已全線啟動,並且正在高速推進。鳳凰衛視則在去年11月底就成立了鳳凰新媒體公司,試圖建造一個無線增值業務的跨媒體平台。
傳統媒體排兵布陣
有新媒體專家指出,明晰戰略定位是新央視國際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新的CCTV.COM急需擺脫「央視網路版」模式的桎梏,採取全新的定位,獲得網民全方位多角度的關注。4月28日全新亮相的CCTV.COM,在此方向上做出了努力,用央視網路傳播中心主任汪文斌的話說,就是「回歸到互聯網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形態中去」。新網站推出了手機電視MP4、網路電視、視頻搜索引擎等功能。將來,網站將依託央視的電視節目資源,以「電視指南」為切入點,藉助新技術,逐步建立視頻搜索中心。據悉,更多的新業務也正在規劃與建設之中,包括網路增值業務、主持人博客等。另外有媒體稱,樓宇電視也將是新央視國際下一個目標之一。
電信增值服務的收益讓業界咂舌,新央視國際則瞄準了電視的增值服務。而這一利潤鏈的核心就是央視的品牌節目。「央視有那麼多的電視節目,利用這些資源進行二度創作,我相信會出來很多原創性的作品。」汪文斌認為,有了全業務運營牌照,新央視國際就能做其他網路媒體做不到的事情。「未來我們的節目不僅僅在電視上看,還可以在手機、PC終端上看到,絕對是多終端、多覆蓋的新媒體服務。」同時,他認為,互動平台的搭建,將會「反哺」央視節目,增加節目對觀眾的「黏度」,最終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與央視轟轟烈烈的開局聲勢相比,鳳凰衛視在新媒體方面的排兵布陣則顯得相當低調。
2005年11月底,鳳凰網進行了重組,正式更名為鳳凰新媒體。與新央視國際最大的不同就是,鳳凰網沒有先天政策和平台優勢。在采訪中,當記者談到有關牌照的問題時,鳳凰衛視副總裁兼鳳凰網CEO劉爽的語氣顯得有些激動,但同時他也表示:「牌照問題,我很樂觀。我國的新媒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在主管部門有效的疏導下,會有一個長足的發展。」
目前鳳凰新媒體的首要任務是門戶網站的改版,其次是深挖傳統無線增值業務,同時探索3G時代的流媒體之路。改版後的鳳凰網分為門戶、無線增值、流媒體等業務板塊,加入WEB2.0色彩,如增加了博客等線上互動新手段。「我們要借力鳳凰網的品牌,建造一個無線增值業務的跨媒體平台。下一步我們的主力將放在兩個方面,一是鳳凰無線,一是鳳凰寬頻超市。」劉爽介紹特別強調,「3G將是下一個內容的殺手級應用,我相信會重復彩鈴的傳奇,傳統電視媒體一定要在此戰略卡位。」
今年下半年鳳凰新媒體將會加入風險投資的資金,「不是因為缺錢,而是為了搭好公司治理的架構。」劉爽稱。
鳳凰衛視是一個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電視品牌,有著豐富的內容資源。作為以鳳凰衛視為依託的網站,鳳凰網一不小心就會淪為一個企業網站。對於鳳凰網的定位,劉爽表示,互聯網相較於傳統媒體,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互動性以及「去中心化」的草根文化,這與電視極為不同。傳統媒體自有其權威性,不可能被輕易取代。
但目前的情況是,新媒體的發展速度快到令人難以忽視,越來越多的人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網路、手機上,這勢必會對傳統媒體造成利益分流。能夠更有效地針對分眾的新媒體廣告,目前已經分流了部分傳統媒體的廣告。蛋糕就那麼大,如何才能多分到一些呢?
「我們要做的是使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達到共贏。」劉爽表示,新媒體使傳統媒體的內容多了一個新的跑道,這其實等於多提供了一種收入來源。「目前,很多在鳳凰衛視上不能播出的內容,如片花、幕後花絮等內容,我們都可以拿到網站上來播出。」劉爽說,這其實是利用原有節目資源加以整合,達到新的盈利目的。目前鳳凰網將鳳凰衛視的視頻、文字等內容重新編輯整合,成為這些內容展示的新平台。「傳統媒體的內容是血管,不可或缺。」劉爽說,「鳳凰新媒體不是技術驅動型公司。作為媒體公司,媒體的創新、經營思路一定要領跑於技術。」
製作公司各立山頭
索尼公司—這家發明了Walkman隨身聽的電子巨頭,現在不得不在蘋果公司後面亦步亦趨—在數字音樂播放器和音樂下載市場,蘋果iPod的份額已達到三分之二。而這一令索尼扼腕的結果,源於該公司的一個決策失誤:因擔心盜版問題影響其唱片業務,索尼不願生產能播放MP3格式的音樂播放器,因而把搶占市場的機會拱手讓給了蘋果公司。
在新技術日新月異、風險投資競相湧入的今天,只有搶先起步,成為行業領跑者,才能獲得最大化的利益—這已經成為新媒體從業者的座右銘,國外的「索尼」和國內的「分眾」的經歷,正是這一格言的最佳註解。
「今年是新媒體的進入年。」其欣然傳播機構總裁王瑋分析認為,如果說去年各傳統媒體都在觀望、按兵不動的話,那麼今年可以說是全行業都在向新媒體進軍,其發展形勢蔚為壯觀。
「解決傳統媒體的固有問題,新媒體是一個最好的切入點。」易凱資本CEO王冉對《中國廣播影視》記者表達了這樣的看法。他表示,新媒體是傳統媒體體制改善的突破口,傳統媒體走向新媒體是必然的,「走與不走,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問題。」
2006年3月9日,號稱中國「新媒體動漫原創基地」的天維源創成立,該公司宣稱將專門為新媒體平台提供3D動畫內容。
實華開創始人曾強、華旗資訊創始人馮軍、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軍、著名移動IT企業家張醒生、中星微電子公司創始人鄧中翰、老虎基金創始人David&Bill、西山晴雪永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崔雪峰—這家公司的股東名頭頗為響亮。總裁馮旭介紹說,大家的共同理念就是要提前做未來的事情,等新媒體發展時機成熟之時便可搶灘佔位。
有著同樣想法的人還不在少數,大大小小各股勢力「跑馬圈地」是目前新媒體內容市場的現狀。在此浪潮的沖卷下,原本專注於傳統媒體內容製作的公司,也紛紛進行戰略調整。
「為電視台做節目的收益空間已經很小了。」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之下,各民營公司紛紛尋求新的出路,新媒體這一新興的行當似乎更能吸引內容製作企業的眼光。
早在今年1月,歡樂傳媒就已經得到了軟銀亞洲信息基礎基金的風險投資2000萬美元。這筆資金專門用於歡樂傳媒發展其新媒體相關內容。
國際風險投資的關注,對中國新媒體的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盛大、太合麥田等都曾經獲得過軟銀的大筆投資。按照國際「風投」市場規律來看,風險投資的熱點基本反映了科技發展的最新趨勢。「廣電技術的快速發展是風險投資大筆湧入的原因。」王瑋表示,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文化形態一定要跟隨技術發生相應的巨變。在目前,伴隨著3G、WEB2.0等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新媒體成為了風險投資追逐的對象。同時,「平台的增加是更多資本希望進入的原因之一。」王冉分析說。
「軟銀提供給我們的不只是資金,」董朝暉表示,軟銀不只是一個投資機構,更是一個研究機構,「他給了我們很多產業鏈上的經驗和支持。」他指出,軟銀的投資范圍包括了整個新媒體產業鏈的上下游,在技術、盈利模式、發展前景等方面,歡樂傳媒都能享受到這個大平台的便利。在以500萬美元的金額收購原創文學網站「榕樹下」之後,歡樂傳媒目前正在計劃收購一些有技術能力的流媒體公司。「目前的SP,最大的瓶頸在於沒有好的內容提供,他們需要的是緊密的合作夥伴。」董朝暉的計劃是,利用這些公司成熟的技術手段,根據節目內容來做技術上的改良,方便用戶對於新技術手段的使用。
相對於歡樂傳媒的大張旗鼓,國內同樣具有內容生產實力的慈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則務實得多,慈文影視也正在積極備戰新媒體,目前一系列的談判正在進行中。
早在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宣傳過程中,慈文影視就已經與TOM就進行了IVR業務的相關合作;電影《七劍》更是與新媒體聯動推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慈文影視總裁馬中駿告訴記者,目前在新媒體上的收益雖然不多,但已經有了進賬。為電影《七劍》專門製作的適合手機媒體播放的短片在日本、韓國等地的下載率還很不錯,「我相信3G推行後,國內的這塊市場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新媒體這塊我們已經跟蹤了好幾年,現在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發展方向、盈利模式等也越來越清晰。」馬中駿告訴記者,目前慈文影視正在醞釀一個大動作。「新媒體現在已經從紙媒的收益份額中拿走了很多,接下來就會是聲音媒體,最後電視媒體也逃不過。」
3月底,博瑞傳播與其欣然傳播機構在京宣布雙方將組建新公司投資手機電視項目。「我們是在去年底確定雙方的這次合作的。」王瑋向記者透露,對於新媒體,其欣然同樣經過了長時間的准備。去年春天,其欣然就已經為公司全體員工進行了關於新媒體業務的全面學習。
王瑋告訴記者,這兩年年參觀CCBN給了他很大的震撼,「以後的媒體將會是數字化的生存方式。」做手機電視只是其欣然進入新媒體的一個切入點。手機作為一個私人的隨身媒體,即時通訊是它最大的特點,也提供了不同於傳統媒體廣播式的傳播方法;所以,新公司將會為手機媒體定製獨有的節目內容。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派格太合環球傳媒也開始了對於打造新媒體盈利模式的准備工作。「這些年我們一直在關注光線、歡樂他們在新媒體方面所做的工作。」該公司副總裁郝軍告訴記者,派格太合在這方面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僅僅是把傳統媒體上的內容平移到新媒體沒有任何意義。」派格太合不僅有很強的電視節目製作經驗,還有13年的大型活動經驗,但對於新媒體,由於介入較晚,因此力量顯得有些薄弱。
「我們對新媒體抱有很強的熱情。」同樣作為傳統媒體的內容提供商,唐龍國際傳媒集團總裁陸興東告訴記者,新媒體具有廣闊的市場前瞻力。他表示,以前新媒體的收益主要被電信拿走,作為新媒體代表的電信小平台網路,主要都是外資控股的背景,「這存在一個內容運營的安全隱患。」而廣電對於其內容的監管也就顯得格外重要,「所以,廣電和電信之間的門檻何時能被打破,何時便會有一個新媒體市場大發展的到來。」
與其他製作公司一樣,唐龍國際目前也在備戰過程之中,「今年6月,我們將啟動一個與十幾個衛視平台合作的互動電視項目。」陸興東告訴記者,平台建立之後,這些內容將會被平移到新媒體之中。
渠道與內容
傳統媒體還在進行著「渠道為王」還是「內容為王」的爭論,而在新媒體領域,這已成為了一個「偽命題」。在這里,渠道已不再是稀缺資源,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之上,誰擁有最優質的內容,誰就能獲得最多的關注。
新媒體內容產生的方式之一便是「用戶生產內容」。目前,歡樂傳媒已經收購了「榕樹下」網站過去三年點擊率最高的100部小說中66部的版權,這些作品全部影像化後,會拍攝成電視電影、短劇等。「今年將會誕生20部電視電影,以及9分鍾一段的10部短片。」董朝暉介紹說。網站上的內容來源於網民,所以它具有相當高的群體黏度。「我們會在製作過程中便形成觀眾的關注度,拍攝完成後進行完整的營銷,當作工程來做。」對此,陸興東也有相似的觀點,他認為,「新媒體需要好的內容產品,以往那種撈一筆就走的『圈錢』行為已不太可能出現。」
在董朝暉的新媒體布局中,不僅要生產內容,同時還要建立起自己的新媒體互動平台。5月,歡樂傳媒旗下的「樂動網」全面運營,「這是一個視頻的互動社區。」董朝暉說,「這不僅對節目的收視有幫助,能創造更多的盈利模式,並且有利於培養觀眾對於品牌的忠實度。」董朝暉進一步介紹道,「上半年我們將著重鋪設新的渠道,下半年將全面開發新媒體內容。」
今年,派格太合將推出一檔全新的欄目《情智九段》,「這是一個全民測情商、智商的一個大型的活動。對於派格太合來說,這是一個他們一直在尋找的、能夠結合「天地online」的活動。在近期派格太合的內部會議上,總裁孫健君對「天、地、online」做了如下解釋:天,即電視播出;地,即地面的路演活動;online,即與網路的合作,合作夥伴包括騰訊等大型網路社區。
《十二生肖》和《水果部落》等3D動畫產品是目前天維源創為包括手機、MP4、PDA在內的終端平台定製的內容。在大山子的一間大而舊的廠房內,馮旭為記者展示了該公司的3D動畫產品。馮旭表示,選擇動物和水果作為其動畫形象,是因為這些形象沒有膚色、語言等限制,是為國際市場打造的產品。以《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為原型的一系列表達節日問候等內容的手機視頻短片,「風格以幽默、活潑為主。」馮旭說,目前,《十二生肖》系列短片在歐洲已經開始有了部分收益。同時他表示,在去年浙江移動進行的3G測試中,700萬用戶中有400萬表示對這樣的產品感興趣。
近期,其欣然將推出針對手機電視的新節目《我看見》,「這將是一個真正個性化、能發揮手機即時通訊功能的現場節目。」王瑋介紹說,目前風聲水起的博客正是因為提供了一個完全個性化的平台,才有可能形成目前「全民博客」的熱潮。他表示,在視頻的個性化表達方面,目前的網路尚不足以支持其廣泛展開,然而手機便存在這樣的可能。
但目前對於手機電視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3G網路的問題。王瑋表示,3G牌照一天不發,政策一天不清晰,任何人都是在試水。「膽小的叫試,膽大的叫賭。」王瑋自嘲說:「我就是試的那一個,不想成為先烈。」但他同時表示,盡管如此,對於新媒體仍然要做好准備。為了規避政策風險,他們選擇的平台是擁有手機電視運營牌照的上海東方龍。在此之前,其欣然就已經與東方龍有過合作,其欣然旗下的版權作品經過改編在東方龍的平台上提供點播。
「做好電視的內容庫,研究不同內容下的老百姓的消費心態,是現在我們要做的工作。」陸興東說,唐龍國際目前要做的是理性研究與思考,並且會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研發新媒體背景下的節目形態,整合國際、國內的互動、直播節目等。「多做出些成績來比較現實。」
跨媒體:新媒體的來世
去年,國際傳媒大鱷新聞集團收購MySpace、IGN,維亞康姆收購Midway,迪斯尼聯手iPod、微軟加大其在IPTV等業務上的投入、康卡斯特和索尼公司聯合創建全新視頻點播頻道……這些跨國傳媒巨頭的大動作似乎都在昭示一個道理:跨媒體時代已經來臨。
有專家預言,新媒體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傳統媒體平台與新媒體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動,產生更為可觀的價值和更長的產業鏈。
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則指出,新媒體對廣告和受眾進行雙重分流,而且年輕一代在資訊獲取方面越來越倚重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傳統媒體受眾呈現明顯的老齡化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使用新媒體的受眾將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新媒體也將隨之成為傳統媒體,更新的傳媒方式也將會產生。
王冉斷言,目前全球媒體都在向跨媒體轉型。這一點體現在內容上,便是需要節目製作商製作大量適合跨媒體互動運營的全新節目類型。
4月10日,美國廣播公司宣布將四部黃金劇集《絕望主婦》、《迷失》、《三軍統帥》及《化名》免費放在網上播出,這是美國的主要電視公司首次將自己的主打電視劇免費放在網上播放。同時,NBC、FOX、CBS等美國主要聯播網也設立了相關部門,將其新聞、電視劇等內容製作成符合新媒體收視習慣的節目。
王冉介紹說, ABC電視網在去年推出的電視連續劇《迷失》便是跨媒體內容製作的先導,該劇也成為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除了電視劇之外,製作方還通過網站、雜志、報紙等多種媒體發布各種同這個神秘小島和劇中人物相關的線索,吸引了大批觀眾全方位跨媒體追蹤劇情的發展。前不久,製作方又宣布要專門製作一部手機版的《迷失》,共20集,每集只有幾分鍾。手機版的主要人物沒有在電視版出現過,但是又和電視版的人物和情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4月24日,ABC電視網正式宣布推出一個多平台尋寶游戲——「迷失體驗」。這個游戲基於《迷失》里的一條關鍵線索,要求玩家檢查電子郵件、接聽電話、查看電視廣告和網站,並且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擁躉密切交流以收集必要的線索。據稱美國觀眾將得到的第一個線索是在5月3日播出的《迷失》中顯示的一個免費電話號碼,而英國和澳大利亞的觀眾將會分別在5月2日和5月6日播出的劇集中得到不同的電話號碼。因此,可以說《迷失》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視節目了,而是一檔以電視為先導和主要載體的徹頭徹尾的跨媒體節目。
在這方面,鳳凰網啟動較早,他們將於近期推出一個《大話世界盃》的互動欄目。「我們將會在我們的網路上徵集節目話題、通過鳳凰網的博客徵集嘉賓、在欄目中為無線增值設置新的環節,同時還會把節目錄制過程中的有趣片花放在網路上,把博客上的精彩留言、播客上的評論等在電視上播出。」劉爽表示,《大話世界盃》只是目前跨媒體節目的一個開始,之後鳳凰網將推出《戈輝夢工廠》等節目,更徹底地實踐跨媒體傳播。「更多的流媒體業務我們還在籌備之中,關於如何打造鳳凰網自身有特色的內容我們也還在探討之中,不久將會有答案。」劉爽介紹道。
「我們今年有四個大型的項目要做。」郝軍告訴記者,這種整合新舊媒體的節目,一直被派格太合看好,「幾年前我們就做了一檔跟「超女」同質的節目樣帶送到北京電視台,因為種種原因未被採用。」郝軍認為,現在跟幾年前的形勢已經大不一樣,現在跨媒體的盈利模式已經逐漸成熟,「傳統媒體上的內容其實是一種精英文化,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草根文化之間需要一個合適的結合點。」她認為,新媒體只是跨媒體的一環,「我們要走的是跨媒體的盈利模式,這種盈利模式是三合一的。」
新舊媒體合作融合這一現象在其欣然和成都博瑞的合作中似乎可以看得更清楚。其欣然是一家傳統媒體的內容提供商和廣告代理商,成都博瑞是國內知名的紙媒上市公司。二者的合作則可看作是傳統媒體積極向新媒體靠攏的典型。
「通過手機平台,博瑞可以將其在紙媒上的優勢資源有機地整合到其中。」王瑋說,擁有資本實力的博瑞負責投資,專於製作的其欣然負責節目生產,手機電視平台東方龍負責節目播出,這就達到了一個新的整合效果。「我們也在考慮建立一個網路平台來整合我們現有的節目資源。」
相對於其他公司目前已有的大舉動,國內電影製作界的「大腕」華誼兄弟似乎還在觀望,當記者問起其投資天維源創的相關事宜時,王中磊表示並不知情,而該公司的副總經理徐立也表示不清楚具體情況。但是對於華誼兄弟在新媒體方面的規劃,徐立表示,華誼兄弟要成為全面的、有影響力的製作公司,傳統媒體集團只是一個殼,新媒體也將成為其發展的一個方向。尤其是與SP的合作,也使其產生了收益。但同時她也表示,華誼兄弟在短期內不會涉足新媒體內容的製作。
4、一個民辦二本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新媒體方向,想考南師大的新聞學第二學位,有必要嗎?怎麼報名?
想要提高自己的學歷報考研究生是很有必要的,有了研究生學歷,你就可以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5、那裡能找到民營企業利用新媒體(互聯網、微博、微信、等等)方式,獲得成功的案例?要帶實際數據,謝謝!
cnki中文資料庫!
6、民營生產型企業做新媒體推廣都包括什麼內容
新媒體營銷是指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營銷的模式,更加註重體驗性、溝通性、差異性、創造性、關聯性的互聯網2.0時代,主要包括但不限於:門戶、網路雜志、搜索引擎、微博、微信、SNS、博客、播客、BBS、RSS、WIKI、手機、移動設備、APP等;新媒體營銷中鵬概念並不是單一地通過上面的渠道中的一種進行營銷,而是需要多種渠道整合營銷,甚至在營銷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可以與傳統媒介營銷相結合,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營銷。
7、重慶淘珠教育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淘珠教育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教育文化傳媒機構。公司致力於中小學生習作教育,為少年兒童提供寫作、成長的系統教育解決方案,出版、發行兒童書刊,運營新媒體。主要產品為:生產、製作和少年兒童習作、成長相關的音頻、視頻、圖書、報刊等產品。
法定代表人:張君
成立時間:2016-12-30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500929278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重慶市江北區望海花園5號7-6
8、急!急!急!
商場現代化雜志2013年第21期目錄
時間:2013-11-10 來源:商場現代化 作者:
目錄
豐田皇太子的救贖 ,
傳統零售拿起新武器新媒體是店商福音嗎 田宏,
信息動態 ,
百佳超市出售傳聞引發的蝴蝶效應 陳岳峰,
一隻餃子引發的冷戰 路勝貞,
挖掘櫥窗的營銷功能eBay實驗可購物櫥窗 ,
蘭蔻中國首家獨立旗艦店落戶南京德基廣場 ,
人物介紹及作品欣賞 ,
非關稅措施對我國貿易的影響和應對措施 邊龍龍,
國際金融服務貿易壁壘比較研究 竇博儀,
基於跨文化視野探討中美文化差異 張美荻,
中國技術貿易比例國際比較及建議 李瑞,
關於優化沈陽市出口貿易結構的對策建議 朱傑,
華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許真珍,
中國消費函數的計量分析 趙迪,
變化與展望:技術創新背景下的文化生產與消費 胡洪斌,楊傳張,於良楠,
關於大學生網路消費問題分析 鄭丹丹,
淺析加強食品鋁殘留量檢驗的重要性和對檢驗方法修改意見 曹艷秋,張瑞,
論糧食產業化發展方向 劉桂濤,陳暉,
基於營銷新形勢的電話營銷策略研究 許林立,
基於凱勒模型的電信品牌形象研究 李靜,金永生,
淺議口碑營銷 梁金華,
關系營銷在我國大型零售企業的應用研究 張世新,李振東,
西藏農產品物流體系分析——以白朗縣現代農業示範園為例 楊玉美,
我國中小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現狀及思考 吳凡,
企業信息化系統應用與集成的探索 鄧曉芳,
對企業環境衛生與後勤管理的若干問題思考 馬西銅,
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思考 王薇,
從管理理論演進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趨勢 宋恆飛,
多管齊下推動煙草企業廉政文化建設 楊曉臣,
論述集團化管理效率的提高 何皓宇,
淺議如何扶持縣域中小企業發展 李娜,
如何在企業文化發展中發揮音樂的獨特優勢 龔佩燕,
如何利用戰略聯盟思想促進三星酒店整體發展——以上海地區三星級酒店為例 陳家瑞,
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扶持政策的建議研究 顧德文,
網路關系強度、組織學習與技術創新績效的關系研究 徐婷,
以人為本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商桂珍,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 王小麗,
淺議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創新問題 郭健,
公允價值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孟美琳,
關於企業主輔分離的戰略思考 曹黃宗,
調動私營企業員工積極性的探討 梅佳佳,
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內部溝通 趙麗麗,
優化企業物資采購招標管理的探討 顏愛華,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合資企業的黨建工作 劉曉輝,
對強化國有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 孫學林,
淺談質量管理體系下企業培訓工作的標准化實踐 李勁,
論企業如何培塑員工高尚品德 王高,
淺談跨文化企業管理分析 蘇磊,
試論公司內部規章制度的效力研究 張燁,
現代企業物資采購模式探討 劉艷,
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機會與制約因素分析 李凌,
中小企業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林弘,
基於管理經濟學視角的淘寶商城「雙十一」案例分析 顧秀秀,
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發展戰略分析 張霞,
國際商務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探索 高浩,宮萌,
將行動導向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應用於物流教學的實踐探索 耿如花,
試分析基於音頻和文本融合的廣告單元分割 趙曉燕,
微信成功的原因探究——以微信5.0版為例 張林欣,
轉型升級推進「微創新整體競爭戰略」的實踐初探 馬勇,
天然物飼料添加劑與常規飼料添加劑在畜禽養殖中的優勢淺析 張穩卿,
商業空間設計與市場導向的關系探究 安從工,
區域分工背景下的安徽淮北市經濟轉型初探 汪悅,
區域服務業發展差異性因素研究 柳青玲,
人力資源管理評價與公司績效之間的博弈分析 常承鑫,
短板理論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 孫劍,
人力資源與績效考核管理 陳洪,
「智豬博弈」對公司績效管理的啟示 翟志芳,
試論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李春霞,
企業勞資關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雲真,
加強科級後備幹部隊伍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唐婭晶,
人力資源開發中的薪酬戰略設計 張勇健,
人力資源現代化管理體系建設對策 路風濤,
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分析 何佳,
關於激勵機制保障措施幾點建議 郭宏亮,
國有企業績效考核體系中的問題分析及改進建議 鄒本強,
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探析 張承星,
以降成本增效益為戰略導向的企業績效評價系統 韓莉莉,
獨立董事特徵對我國上市公司CFO薪酬的影響 黃明珍,
組織中自我領導對個體創新行為的影響研究 劉碧輝,
飼料企業關鍵性人才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王姝明,
財務風險與內部控制解析 姜志東,
企業財務會計目標成本的管理模式探析 姚素娟,
芻議企業如何做好稅務籌劃工作的幾點原則 馮淵博,
企業會計監督的現狀及對策探討 許欣,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常見問題及改進措施 周小會,
淺議企業財務管理遇到的問題及加強財務管理的措施 王猛,
企業財務管理的前景分析與討論 周小會,
網路時代企業財務風險與控制探析 王瑞蓮,
關於會計誠信的思考 郭淑雲,
談會計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中的作用 楊宏英,
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對策 齊素紅,
企業並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分析及控制思路——以我國企業「走出去」為例 郭華敏,
談職業養成教育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實現 李秀美,
試論高職教育中的會計教學 苗翠萍,
企業財務會計外包風險與分析 潘洋,
綠色會計問題分析 王春紅,
論企業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孫宇,
企業應收賬款風險化解對策 孫巍巍,
捐贈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分析 肖珊,
淺談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 石立娜,
新會計准則下盈餘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 梁志賢,
合同效力認定視野下的稅收風險規范——以學科交叉研究為視角 王東強,
淺析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研究 謝一璐,
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陸勇,
高職會計專業創業平台課程體系開發研究——以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為例 孔榮華,
論製造業物流成本會計核算模式的選擇 魏波,謝合明,
芻議中小企業利用應收賬款質押解決融資問題 周光琪,
企業兼並與債權人利益之保護模式的分析 劉丹萍,
海南省外商投資環境對策建議 白雲峰,
表內外因素對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影響 徐美玲,
企業物資風險管控的頂層設計 蔣華南,范旭,
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舉措 張帥,
對新形勢下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相關探討 班楨,楊豐肅,
供應鏈金融在安徽民營中小企業融資中的應用研究 張誠,
我國儲蓄、投資與近期經常賬戶順差的關系研究 趙晶,
淺析行為公司金融的最新發展與現實意義 畢國輝,
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選擇與轉換途徑 孟凡超,
基於農地流轉的農村經濟發展研究 於立泳,
從農業看我國經濟市場化的原因 劉麗薇,
堅持科學創新機制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朱麗麗,
經濟發展與政治趨向的關系——一個經濟學的分析思路 劉俊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