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綜藝節目如何跟新媒體合作

綜藝節目如何跟新媒體合作

發布時間:2020-10-22 16:21:27

1、如何推廣網路綜藝節目 網路綜藝節目推廣怎麼做

第一點:互動式營銷
各大平台利用得天獨厚的平台技術優勢,大膽加入跨屏、直播等元素,強化網路綜藝的互動參與功能,並把粉絲的互動需求放在第一位,滿足粉絲們的情感需求,提升他們的娛樂體驗。互動式的營銷方式可以吸引廣大網友的注意力,參與感提升,對節目的黏性也會增強,從而保證一批忠實的粉絲觀眾。

第二點:微博營銷
建立節目的官方微博,發布話題,微博紅人和明星大V進行宣傳轉發,引發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發布有趣的節目話題,培養觀眾對節目的興趣度。
互動類真人秀《約吧!大明星》,是金牌製作人謝滌葵首部網綜之作,突出網友的參與程度和偶像的拉動作用。截至7月14日,其播放量已達4.9億,微博話題#約吧大明星#閱讀量達14.7億,百度熱搜指數也是持續暴漲,多次登頂各排行榜榜首位置,成為網綜界的「榜霸」。微博已經成為節目宣傳造勢的重要陣地。
第三點:新聞營銷
網路新聞發稿是互聯網時代熱門的宣傳工具,最容易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在每期節目播放前可以在各大門戶網站上發布新聞稿,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讓節目保持熱度。同時針對節目的內容進行話題宣傳,讓受眾對節目產生期待。

第四點:自媒體、論壇推廣
自媒體是以個人為中心,進行信息傳播的載體。自媒體的興起標志著個性化時代的到來,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等熱門自媒體聚集了無數的獨立撰稿人和用戶,由於發布文章的門檻較低,且自由度大,近年來廣受網友歡迎,發展極為迅速。節目可通過多個自媒體平台,傳播有趣有態度的節目理念,加深受眾對節目的記憶。高端營銷推廣平台鹿豹座擁有多個自媒體平台資源,與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搜狐自媒體等長期合作,可為節目提供最便捷有效的傳播途徑。
論壇的影響力雖然大不如前,但仍然是人們獲取信息以及輿論的聚集地。通過論壇發布節目相關軟文,吸引網友關注和討論。高端營銷推廣平台鹿豹座擁有眾多論壇貼吧資源,可進行論壇貼吧置頂,將節目軟文置頂於熱門論壇相關板塊首頁,位置顯著。

2、如何把節目打造成媒體平台

7月2日,由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與新浪微博合力打造的微博電視指數Beta版宣告上線,成為國內首個基於社交媒體評估電視節目影響力的大數據分析系統。
智能手機、社交網路、視頻網站等新媒體在全球范圍內的快速普及,逐漸打破了電視等傳統媒體主宰信息傳播的局面。在網路用戶流量日益增長的趨勢下,傳統電視媒體越來越注重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擴大其節目影響力。
截至2014年1月,來自新浪微博的官方數據顯示:微博平台上已有超過7000個經過認證的與電視相關的官方微博,其中電視台官微510個、電視頻道官微712個、電視欄目官微6107個,電視行業已經自動開啟與社交媒體主動合作的模式。
當電視遇到微博
對於中國人來說,除夕晚上觀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早已成為一種習慣。近幾年來,在新媒體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人們看春晚的方式也悄然發生了變化——一邊看春晚,一邊刷微博吐槽似乎成為另一種習慣或時尚。其實,這是央視與新浪微博攜手開展台網聯動,藉助微博對晚會全程圖文播報,為觀眾增添一個參與春晚的機會,既滿足觀眾「看、聊、玩」的需求,也彌補以往電視節目在形式和渠道上的不足。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喻國明把電視比作一種客廳文化。他認為,既然電視是人們的文化生活享受,那麼它需要有一種較為安逸的狀態。過去的視頻終端沒法給人這種東西,所以對電視的主流功能沒有產生撼動,但是基單撣廁趕丿非搽石敞將於互聯網的智能大屏電視出現後,沖擊就大了。因此,對於傳統廣電行業來說,更應該考慮如何把自己的傳統價值經營好。
當電視遇到了微博,後者作為社交媒體的屬性就被充分激發出來,成為電視內容預告與宣傳中強有力的信息推手。海量的微博討論內容既增加了電視節目的曝光率,又為電視節目的改進提供了足夠多的反饋意見。央視-索福瑞與新浪微博聯合發布的《2013電視綜藝節目收視與微博討論研究》白皮書顯示:以一周7天為周期來看,微博提及電視節目的人數與電視到達人數基本一致——這充分說明,社交媒體已然成為電視節目實時互動的有效陣地。
「微博電視指數」應運而生
2012年底,美國市場研究機構尼爾森公司和推特(Twitter)達成戰略合作,從2013年秋開始在美國電視市場推出基於推特聊天內容的收視率標准——「尼爾森-Twitter收視率」。此舉說明尼爾森已經認識到社交網路推特與收視率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歐洲,Kantar市場研究集團也與推特進行了類似合作,「電視 微博」成為電視與互聯網業界的合作指南。在中國,近年來電視與微博也開始開展深度合作,並在業界創立了一種新的評價體系與標准——「微博電視指數」,為電視欄目提供多維度、更公正的社交媒體傳播影響力評價數據。
「作為收視率數據的重要補充,該指數在媒體融合的時代從多維度提供了受眾的關注習慣。」據新浪微博運營總監董文俊介紹,「微博電視指數」以微博上電視節目的討論為基礎,重點考察口碑影響力和受眾覆蓋情況,再經過大數據運算和關鍵詞的系統優化,計算出相關電視節目在微博上的閱讀量、提及的人數和次數;同時,深入的數據解讀分析將進一步展現微博上討論該檔電視節目的熱度和人群特徵。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燕南認為,在媒介融合時代,無論注意力商品還是影響力商品,無論是廣告主還是電視台,對數據的市場需求都已萌芽。劉燕南舉了個例子:在美國,大數據已經運用到電視節目製作中,其中最為典型的是美劇《紙牌屋》的拍攝與製作完全依靠大數據展開。「《紙牌屋》的資料庫包含了3000萬用戶的收視選擇、400萬條評論、300萬次主題搜索

3、如何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融合

下面引用湖州廣播電視台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面對新的形勢,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在感到危機與緊迫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在當前這個大背景下,如何積極勇敢地進行轉型,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媒體應對挑戰、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面對融合新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

4、我有一種新媒體,如何和品牌公司合作啊?

總的來說,你們要開展的業務不外乎2種方式,直接與大的品牌公司合作及間接(全部/部分)與品牌公司合作。

但是,到底該怎樣做還需要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判斷,如進行SWOT分析:如果你們的人、財、物極為豐富,短期內通過大量的、廣泛的品牌推廣並讓大眾所接受,自然容易直接與品牌公司合作而無需通過第三方;反之,亦然。

這只是很小的方面,要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最終確定本企業的發展策略。
以上請參考。

5、怎麼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

 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面對新的形勢,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在感到危機與緊迫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在當前這個大背景下,如何積極勇敢地進行轉型,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媒體應對挑戰、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面對融合新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

6、怎樣編寫一篇綜藝節目的流程

不知道你籌備在那個階段。
一般來說,首先確定晚會主題,其次節目的確定,其三工作內人員的確定,如容果要有拉贊助的話,還要確定接待人員。
編寫的話,主要的分幾個方面:
一、指導思想(目的)
二、晚會主題
三、預選節目(類型:曲藝類幾個、聲樂類幾個、舞蹈類幾個等)
四、人員設計(主持人、燈光、舞台監督、音響、串場、後台監督等),盡量細化
五、場地(場地確定、費用、布置)
六、經費(演員、場地、布置、工作人員)
大致就是這些,你可以根據你們的具體情況設計其他的項目。

7、新媒體,和電視媒體如何融合

第一,聯合發展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力量的強大,以及我們在互聯網運營方面的嚴重經驗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廣電系的新媒體應確保自身的資源優勢,以此或可抵擋一陣,爭取學習的時間。

各家電視台單打獨斗是很危險的,建議大家聯合起來,按現代企業機制共同打造形成幾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內容集成平台與視頻傳播平台,整合各自的優勢內容和運營人才。當然,這需要打破本位主義,放下各自背後的電視台當前激烈競爭的敵意。

第二,立體傳播

廣電的優勢在於擁有有線、地面、衛星等多種傳播手段,面對互聯網的挑戰,應充分利用自身的渠道優勢,整合上述多種傳播渠道與互聯網一起形成立體傳播。

尤其重要的是有線電視網路。網台分離之後,有線網面臨三網融合的嚴峻挑戰;同時,有線電視網龐大的用戶群,雙向改造、NGB之後將具備不錯的內容呈現能力。在各省陸續完成網路整合,甚至下一步形成全國性公司之後,與上述幾家內容集成平台進行對接,將為用戶打造同時在有線電視、互聯網、手機電視等多個渠道進行無縫切換的三屏體驗及一致性服務。

在美國,TV EveryWhere就是台網聯動、立體傳播的典型案例。無論是內容還是網路,我們都需要進行各自的整合,然後二者再進行融合。

第三,重視智能終端

大洋彼岸的CES2011盛大落幕,去年的主題是3D,今年的最大亮點則是智能電視和Pad產品。且不說蘋果、谷歌、微軟等巨頭,國內多家電視機廠商也紛紛展出了智能電視產品。

8、有沒有能直接對接合作的新媒體社群啊?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2 8 推精英會,真的還比較獨特。

據我所知,其它的社 群 都是很多錢,但是這個不一樣,特別接地氣,而且是真的有大咖,比如十點讀書林少,視覺志沙小皮都在裡面的,可以跟大咖交流。
他們每個人都有專屬標簽,如果你想直接對接合作,是件很簡單的事情。
真的是太激動了,幸運~

9、新媒體如何和短視頻結合,促進企業的發展呢?

驚艷傳媒對短視頻有深度的研究,我們將企業和短視頻相結合,打開品牌和消費者鏈接的新路徑,賦能企業資源,上下游通路合作
模式來進行合計,制定招商政策,引進招商計劃等等措施。

與綜藝節目如何跟新媒體合作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