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20個中國攝影師以及他們的風格。
20位中國攝影師看外國攝影師
1.你最喜愛哪個外國攝影師的作品?為什麼?
2.你看過外國攝影師拍的中國作品嗎?你覺得它們客觀嗎?
3.你與外國攝影師的聯系多嗎?你覺得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如何?
4.你是否拍過模仿外國攝影師的作品或看過中國攝影師模仿外國攝影師的作品?你覺得這是一個必經階段嗎?
5.你覺得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水平相比如何?
6.你覺得中國攝影師要走向世界的當務之急是什麼?
李振盛
我最早喜歡的外國攝影師首推亨利·卡蒂埃—布勒松。47年前的1960年8月,中國文化界把他當成「資產階級新現實主義攝影流派的總代表」嚴加批判,我從「逆向思維」中秘而不宣地把他視為我心中的導師與偶像,他的「決定性瞬間」成為指導我幾十年攝影實踐的理論基礎。假如真正能拋開狹隘民族主義情緒讓人說實話,我認為外國攝影師拍的中國作品大多都是客觀的,只是有的攝影師接觸中國不夠深入,不夠廣泛,不熟悉中國生活方式,所拍的照片難免有偏頗與片面之嫌。隨著信息的全球化,我認為外國攝影師對中國的印象總體是良好的,而且會越來越好。中國攝影可比中國足球強多了!很多中國攝影師早就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了,我覺得中國攝影師一點也不比外國攝影師差。
司蘇實
外國攝影界普遍對中國攝影關注,阿蘭·朱利安、馬志安、普雷基等已經開始按自己的觀點來組織中國的作品。美國休斯頓的鮑德溫夫婦近期十分下功夫逐一了解各地、各種不同體系中國攝影人的風格。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水平各有千秋。年輕一代相對西方同行而言要幼稚些,但中國人骨血中獨到的美學觀念(詩言志,含蓄、內在、深刻、繞梁三日)很快會發揮出獨特的作用。就現行作品而言,像吳家林那類自然流露鄉情的作品更容易體現民情、國風;觀念類藝術攝影的主流目前仍處於模仿階段,也是較生硬的階段。無論哪一類攝影,攝影人只有盡快恢復個性,還原自我,並在此基礎上提高文化素質、思想認識能力,以及藝術表達的品位才能早日脫去「黃口」,走向成熟。
顧錚
外國也有一般般的攝影家,中國也有非常好的攝影家。我與外國攝影師有接觸,但我不關心人家對中國的印象如何,也沒有興趣要求人家改變什麼,即使他有所謂的「負面印象」。要知道,社會有太多「負面」,要人家不負面也不行。中國攝影師要走向世界的當務之急是什麼?這種大國「撅」起式的問題沒有太多意思。最要緊的是行業標准通用,敬業,遵守信用,當然還有才華。張海兒就是模範。
楊小彥
不少西方的攝影風格對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首先攝影術就是從西方傳進來的。在中國可能是我最早介紹馬克·呂布的。當時看他的《中國所見》,選擇了約50來幅作品,刊登在《攝影》叢刊上。現在我和攝影家劉博智來往很多,他在美國肯薩斯大學藝術學院任教。中國攝影師「走向世界」這個說法不好。首先,已經有不少中國攝影師參加了國際性的攝影展覽了,這算不算「走向世界」?其次,中國攝影不是要「走向世界」,而是「走向自己」。中國攝影要以本土為基礎,尤其是今天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本土才更重要。
鮑昆
外國攝影師拍的中國作品好壞參半吧。特別了解中國和完全不了解中國的都是少數。中國攝影師模仿外國攝影師的作品,不是一個必經的階段,是一個永遠躲不開的夢魘。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相比?比一般技術,稍稍差點;比嚴肅的工作態度,十萬八千里;比深入的文化觀,看在哪。和商業攝影師比創意根本比不上,技術有一比。和大師比沒意義,大師都是過去時。和記者比,首先沒有敬業精神,別的沒法比。中國攝影師的當務之急是好好關注自己這片土地。
江融
在紐約生活,我有幸經常能到攝影藝廊和博物館看攝影展。我最喜歡Robert
Mapplethorpe的作品,還有Andre
Kertesz。我所了解的大部分外國攝影師都訓練有素,十分敬業和獨立,具有專業素養,職業道德。他們對中國更多是好奇。通常對中國都有好感。中國是攝影的金礦,許多國外攝影家均意識到這一點,中國攝影家更應當把握時機,尋找適合自己拍攝的題材。
劉樹勇
當代外國攝影師看待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營造的景觀――比如像奧運會、現代都市這樣的景觀,與他們看待中國邊遠地區或者低層平民的生活有著不同的想法。他們更喜歡了解後者,並把這種了解和探究看作是在接近一個真實的中國。從我關心的攝影介入社會批判和作為個人內在表達的角度來說,中國這部分攝影作品更有為直接有力、亦更富於悲憫情懷和誠實的姿態。「走向世界」是不存在的,你自己就是「世界」本身。
那日松
當代拍攝中國最優秀的幾個外國攝影師——閻雷、羅伯特·凡德·休斯特等都是我的朋友。他們對中國的了解都比較深入和透徹。其他一些來中國旅行式拍照的攝影師(包括一些大腕兒)給我的感覺很可笑,看他們拍照,你有時候甚至會懷疑他們是不是那個你曾經敬仰的「大師」。個別中國攝影師已經達到與國外頂級攝影師相當的水準,總體上我們的攝影師還是一群烏合之眾。我們的根基太差,目前我們連一個像樣的「中國攝影史」都沒有,沒有像樣的「攝影評論」,沒有「攝影博物館」,沒有「攝影藝術基金」……當代中國攝影有一個全世界獨有的現象,就是業余的比專業的還「火」,業余乾的活比專業幹得還「專業」。
王文瀾
我經常從世界各地買一些外國攝影師的紀實攝影畫冊,看他們如何拍攝自己的國家以及如何拍攝中國。最喜歡尤金·史密斯,以及布勒松和馬克·呂布關於中國的圖片。我經常接觸一些外國攝影師,他們都認為中國是最能找到攝影敏感的地方。中國攝影師只要拍好眼前的東西就會有國際水平。
盧廣
最愛尤金·史密斯的《水俁》,做一個攝影師就要做有責任的攝影師。我主要看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作品。德國攝影師邁克爾·沃爾夫的《中國――世界工廠》獲得過荷賽當代熱點類組照一等獎。亞歷山德羅·迪蓋塔諾的《上海民工》獲得過荷賽當代熱點類組照三等獎。韓國攝影師對中國題材拍攝很感興趣,他們經常會獨自一人在中國的東北、西北進行拍攝。
主要是中國體制問題,使很多有水平的中國攝影師沒有發揮出來,束縛在圈子裡,沒有辦法參與世界性的題材去競爭。所以世界重大題材上看不到中國攝影師的照片。信息不靈通,攝影師英文水平差,英文翻譯有困難,這些都成為中國攝影師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吳家林
1996年以後,我到休斯頓、紐約、巴黎等地辦影展,每次都呆一兩個月。最愛寇德卡的作品。他是個天才的影像藝術家,畫面構成極嚴謹而不做作。卡蒂埃·布勒松和馬克·呂布拍的中國作品有深度的客觀,是那個年代中國社會人文狀態的縮影,非常珍貴。他們都很喜歡中國,特別對中國五千年文明史肅然起敬,對當今中國的發展變化十分欣喜。
中國攝影師重內容,輕形式;重拍什麼,輕怎麼拍。作品往往流於「照相」、「記錄」,缺乏藝術表現力。外國攝影師內容與形式並重,追求個性化視覺。中國攝影師的當務之急,是用個性化的視覺方式去拍自己熟悉而感動的東西。
曾璜
亞當斯、布勒松、薩爾加多、尤金·理查德、James Nathway、Joe
McNally……他們的作品會以某種形式擊中你,讓你感到:哦,照片可以這樣拍呀。中國攝影師還沒有走向世界嗎?在我看來,中國已有很多世界級的攝影家了,在世界上到處飛了。
林路
我每年從網上購買的國外攝影師的作品專集多達五六十本,摺合人民幣一兩萬元。拍攝風光時喜歡亞當斯,拍攝人體時喜歡牛頓,轉向批評後喜歡攝影批評家薩考夫斯基。由於策展,這兩年一直和國外攝影師頻繁接觸,他們的作品參加了平遙國際攝影展以及他們親臨現場看到中國國際攝影展的盛況之後,常常激動不已。中國攝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遠遠沒有達到預想中的空間。美國攝影家斯泰肯的《月光池塘》,2006年成交價格為292.8萬美元,而這一年轟動全國的華辰影像拍賣,參加拍賣的中國攝影家132幅照片,最終成交84件,成交總額為245.597萬人民幣,還不及斯泰肯的一幅作品的1/8。中國攝影師要走向世界的當務之急是人文精神的建立,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以及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任悅
瑪格南攝影師的作品整體上不錯,代表了攝影領域的最高水平,並且風格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外國的報道攝影師對中國的關注已經從老少邊窮轉移開,轉向中國的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國發展變化太快了,你所記錄的一切都會迅速成為歷史——這是一個報道攝影師夢寐以求的工作。中國最好的報道攝影師和國外沒有差別。整體的攝影教育水平還是存在差距。在攝影前途上,我們要反問自己:為什麼要走向世界?
孫京濤
老一輩的外國攝影師,我喜歡約瑟夫·寇德卡、黛安·阿勃絲;新一輩的喜歡馬丁·帕爾。前者知行合一,後者有層出不窮的揶揄和對攝影本體語言的拓展。無論從哪個角度說,中國都是攝影的樂土——這里有無窮的題材,也是一個未經開發的巨大市場。中國攝影師很多地方不如外國同行,很多地方也超越了他們,很多地方沒有可比性。中國攝影師的當務之急是知道怎樣成為一名真正的「中國攝影師」,而不是成為一名世界攝影師。有一個荷蘭的圖片編輯問我「怎樣才能拍好中國題材的照片?」我說在懂漢語的情況下在中國生活十年以上吧。
王慶松
最愛托馬斯·迪曼,一個住在倫敦的德國攝影師,他的作品對生活有一種荒誕的表達。個人的態度對攝影來說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外國攝影師對中國都很有興趣,因為中國式的變化對於他們來說在西方是很難見到的,所以他們總是在中國獵奇,但也有一些外國攝影師喜歡上中國並住在中國好些年了。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沒有可比性,因為所處的社會與生活環境都截然不同,表達方式都有區別。目前來說,中國的攝影師拍的東西更有意思一些,作品的視覺沖擊力也更大一些。中國攝影師不用走向世界,因為藝術是相通的。
姜緯
最喜愛的外國攝影師不止一個,各有各的好處。我認為大多數的外國攝影師不了解中國,對中國的印象實際上僅限於對於東方的想像。就最近一二十年以來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相比較,差別在於精神狀態。很多中國人大概覺得自己游離在「世界」之外吧,所以非常急著要走向「世界」。其實一個真正的攝影師,他自己就是世界,他應該走向內心,問一問自己:我,為什麼拍照片?
唐師曾
最愛羅伯特·卡帕、尤金·史密斯,都是美國人。布勒松的中國作品,客觀。我與西方職業攝影記者有聯系,他們認為中國多變,沒有規律可循,必然有大事情發生。我的攝影模仿過卡帕、喬治·羅傑等瑪格南攝影師,還有他們的好友喬治·奧威爾、海明威。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的差距很大,不在技法,而是思想。
劉香成
我年輕的時候比較喜歡Henri
Lartigue的作品,他把人的生活的趣味描述得特別到位。關於外國人拍的中國我基本上全部都看了,他們看到的是法國人的中國,瑞士人的中國,美國人的中國。在國外攝影師拍中國的作品中,我比較喜歡雷內·布里的作品,他拍的地方、背景和人結合得比較好。馬克·呂布也不錯,但是後期作品不太好。布勒松拍的中國不是他最好的作品。攝影是一回事,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對中國的認識是另一回事。如有的攝影集,請漢學家寫前言,圖片拍得很美,但圖片並不反映中國。我還沒見到太多有中國攝影師個人觀點的作品,達到這一點需要有人文素養、關心程度、理解程度。不是說中國的攝影師沒有觀點,而是觀點要有一系列的作品證明,要貫穿自己一直以來對社會的解讀。
宿志剛
我喜歡通過不斷變化著的新出現的攝影家的作品,來了解西方攝影家對當代社會的詮釋。有很多西方攝影家還帶著「救苦救難」的責任來拍攝亞洲的影像,挺沉重的。模仿西方是必要的,但最後要堅持自己的文化立場,才是最可貴的。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水平沒有可比性。如果中國攝影師要走向世界,那麼他要愛國,要有國家尊嚴。
2、攝影師和攝像師的區別是什麼?
攝影師和攝像師主要在工作內容、職業定義、就業方向方面存在區別。
1、工作內容的區別
攝影師的工作內容為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
攝像師的工作內容為:控制拍攝景別和畫面的構圖、合理運用鏡頭和設置機位、調整畫面的色度和對比度、控制運動鏡頭的速度。
2、職業定義的不同
攝影師的職業定義為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的人員。
攝像師電視圖像藝術的主要創作者。
3、就業方向的區別
攝影師的就業方向主要為影樓、工作室、廣告公司、平面媒體和自由攝影師。
攝像師的就業方向主要為影樓、報社、電視台、劇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攝影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攝像師
3、自由攝影師可以在哪些平台上接單子?
看你想怎麼做了,可以去豆瓣小組發發帖子,友幫APP上發個攝影服務信息,流量也還可以,平常可以接幾單,也可以自己去當地的影樓談談,看看能不能做個兼職攝影師,固定時間去拍攝就行,平常的單子可以維護好老顧客,老顧客可以幫你介紹幾個新顧客,希望可以幫到您~
4、求攝影師崗位職業說明!
一 攝影師的工作職責
1 嚴格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
2 服從主管安排,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3 應參加每天早操及周一例會.
4 每天做好自己分擔區的清潔衛生.
5 每天提前10分鍾到崗,整理好自己的儀容,包括:頭發,面部,制服,胸卡,襯衫,鞋子.
6 上崗好保持良好的心情,做好微笑服務.
7 認真做好每一對顧客的接待工作,接待顧客要遵照行為規范及語言規范.
8 工作時間不準串崗,不準喧嘩打鬧.
9 不得空崗,吃飯時應輪流值守.
10 午餐時間不準超過30分鍾,工作時間不準吃有異味的食物,包括口香糖.
11 要愛惜制服,保持制服整潔.
12 必須按照排班表上班,不得隨意休息,遲到,早退.串班須親自請示主管.
13 病,事假須親自請示店長.
14 隨時與同事進行交流,加強自己的的技術培訓,及時了解最新流行的化妝手法及化妝用品,並依據顧客實際情況應用於自己的工作中.
15 積極向公司和部門提供搞好本職工作的建議.
16 攝影師要穿攝影背心,無背心的男生可以穿馬甲,女生可以穿毛衣或襯衫.
17 要求攝影師及助理的服裝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要表現自我的個性美及時尚.
18 攝影師要愛護公司的攝影器材及用品,並作好攝影器材的日常保養.
19 攝影師應及時了解攝影行業的最新情報,並根據實際情況應用於自己的工作中.
二 攝影師的行為規范
1 認真做好每對顧客的接待工作,請顧客進入攝影場後,要進行我介紹,再介紹大概的拍照程序,拍照 前要迅速安排好道具,燈光,再請顧
客上坐,並與顧客進行溝通.
2 拍攝時,仔細檢查小姐,先生的頭,臉,胸,腰和婚紗拖尾等,同時啟發表情時要有耐心.待神態進入最佳狀態時迅速進行拍攝,切忌馬虎拍照.
3 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師有責任向助理明確工作意圖,並多關心助理工作,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將助理扔在一邊,各行其事.
4 拍照結束後要先將顧客手中的花拿下,再請顧客離座,如是小姐坐在地上,則用手將小姐扶起來,將閃光燈關掉,並把燈具,相機,道具歸回原位,再安排下一個場地.
5 每到一個新場地都要檢查閃燈是否同步,相機,光圈,快門是否正常.
6 操作相機時要輕,切忌用重力進行操作.
7 在拍攝中,攝影師都應顧全大局,互相幫助,全身心把攝影工作搞好。
8 及時安排卡內圖象轉存電腦內,並做到初選汰片。
三 攝影師的語言規范
正確的問候應該是雙目正視客人的眼睛,微笑點頭問候(對店內上司及外部人員也都一樣)
1 顧客進入攝影場
"**先生,**小姐,二位早上(下午)好,我叫**,是攝影師,現在由我們幾位為你們服務,在拍攝過程中有什麼要求或想法可直接告訴我"
2 在拍攝過程中
"先生(小姐)下來休息,小姐(先生)單拍一張"
"好,現在放鬆,准備拍下一個姿勢"
"請在這邊休息以下吧!"
"感覺怎麼樣,累不累?"
3 拍攝完成後
"好了,二位拍攝完了,請稍等,等我們核對一下張數"
"恭祝二位早生貴子,永欲愛河"
"兩位請到禮服部把頭花,耳環取下後,就可以換自己的衣服了.
結束語
攝影師應認真閱讀此工作說明書,公司保留增改權及解釋權.望各位攝影師遵照執行.
5、中國現代的著名紀實攝影師有誰啊?希望說一下作品和特點,謝謝!
中國工人出版社曾經出過一套「中國攝影家系列叢書」,裡面的攝影家都是紀實攝影家。他們作品共同的特色就是紀實,通常使用黑白膠片進行拍攝,(幾乎)不幹擾拍攝對象,而是通過抓拍來捕捉拍攝對象最自然最真實的一面。如果要說每個攝影家的特色,只能從他們的拍攝題材的不同來說了。以下簡要介紹一下其中我比較熟悉的幾個攝影家及其作品特點:
1)黎朗。以拍攝涼山彝人而著名,這個系列曾經刊載於台灣阮義忠主編的《攝影家》雜志上,從而走向海外,獲得了一些世界聲譽。黎朗也因為這個系列獲得了美國的瓊斯母親獎。黎朗拍攝的彝人盡管生活條件艱苦,但有他們自己美麗美麗和尊嚴。我很喜歡這個系列。
2)侯登科。已故的知名攝影家。代表作品有《麥客》(另外一個陝西攝影家胡武功也拍過麥客)。侯登科拍攝麥客是充滿感情,全身心投入的。他長期跟拍他們,和他們一起遷徙爬火車,一起吃一起住,完全成為了麥客的一員。這種拍攝方式使得他很好地深入了麥客的生活,因此才能拍出那麼多全面揭示麥客生活的圖片。侯登科逝世後,他的朋友設立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來紀念他,該獎兩年頒發一次,獎勵在紀實攝影方面展露頭角的新人。
3)於德水。侯登科的好朋友,河南攝影家,作品主要拍攝河南、陝西的鄉村和民俗,有黃土地上的史詩感。
4)彭祥傑。以拍攝流浪的人群而著名,比如拍攝買花兒童、流浪馬戲團、大篷車等。
5)楊延康。拍攝過麻風村、天主教等,也是好多年來比較活躍的攝影家。
6)王征。以拍攝家鄉西海固著名。
7)劉雷。以拍攝黃土高原上的環境人像著名。
8)周海。以拍攝中國的工業、工人而有名。
等等。
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年輕的紀實攝影家,這些攝影家不再拘泥於用黑白膠片進行拍攝,而是彩色膠片、holga、甚至數碼等都在使用。這些攝影家也是各大攝影節頻頻獲獎的攝影家,包括:嚴明、張曉、駱丹、木格、馮立等。
以上只是一些簡要的線索,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你要想知道更多的信息,歡迎百度。
6、攝影行業做推廣,做信息流好還是競價好,投放那個渠道?
主要是要看行業針對的客戶群體,如果是針對C端的,例如婚紗照拍攝,個人形象照拍攝,建議投信息流會更好;如果是針對B端的,例如企業宣傳視頻,產品視頻等,建議投競價。
至於要投哪些平台,具體得其實得看預算的,你打算用多少錢,期望獲得多少資源等等,都有區別的。
7、世界著名攝影大師有哪些?
世界著名攝影大師有多羅西婭·蘭格、塞西爾·比頓、哈爾斯曼、安格斯•麥克比、伊芙•阿諾德、歐文•佩恩、弗朗切斯科•斯卡烏洛等等。
1、塞西爾·比頓
塞西爾·比頓(1904-1980),著名攝影師、服裝設計師,曾憑借《琪琪》(1958)獲得第31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憑借彩色片《窈窕淑女》(1964)獲得第37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英國攝影家之一。
2、多羅西婭·蘭格
多羅西婭·蘭格(1895—1965),女,是20世紀美國傑出的紀實攝影家,代表作有《移居的母親》、《等待救濟的人》等。多羅西婭·蘭格在大蕭條時期拍攝了街頭游盪的失業者。她所拍攝的流動民工的照片反映了他們苦難生活的狀況,表達了他們的心聲。她於1965年死於食道癌。
3、哈爾斯曼
哈爾斯曼Halsman(1906—1979)美國攝影大師。他的黑白肖像攝影,達到攝影藝術的高峰,成為世界攝影的典範。1930年,他居住巴黎,開始從事攝影工作。1940年,納粹侵佔巴黎的前夕,他在愛因斯坦的幫助下,帶著一隻箱子、一架照相機,逃難到了美國。此後一直定居在紐約,直到1979年6月逝世,享年73歲。
4、尤素福·卡什
尤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美籍加拿大人,尤素福·卡什出生於土耳其的阿美尼亞的馬爾丁,是一位享譽國際的肖像攝影家,卡什的肖像照片風格獨特,自成一家,成為後來者必須學習的範本。。1924年卡什因躲避民族仇殺移居加拿大,隨後到美國波士頓學習攝影。
5、伊芙·阿諾德
伊芙·阿諾德,第一女成員。伊芙·阿諾德是第一個加盟瑪格南的女攝影師。在50年代拍攝的女性系列頗有影響, 其中包括了社會各個不同階層的女性角色, 她試圖要呈現出現實主義風格的影像。在眾多痴迷於夢露的攝影師中,阿諾德的友好贏得了夢露的信任和友情,在她餘下的生命歷程中,阿諾德成為她最為喜愛的攝影家。2012年1月4日伊芙·阿諾德在倫敦一家養老院去世,享年99歲。
8、有哪些以紀實攝影聞名的攝影師
中國工人出版社曾經出過一套「中國攝影家系列叢書」,裡面的攝影家都是紀實攝影家。他們作品共同的特色就是紀實,通常使用黑白膠片進行拍攝,(幾乎)不幹擾拍攝對象,而是通過抓拍來捕捉拍攝對象最自然最真實的一面。如果要說每個攝影家的特色,只能從他們的拍攝題材的不同來說了。以下簡要介紹一下其中我比較熟悉的幾個攝影家及其作品特點:
1)黎朗。以拍攝涼山彝人而著名,這個系列曾經刊載於台灣阮義忠主編的《攝影家》雜志上,從而走向海外,獲得了一些世界聲譽。黎朗也因為這個系列獲得了美國的瓊斯母親獎。黎朗拍攝的彝人盡管生活條件艱苦,但有他們自己美麗美麗和尊嚴。我很喜歡這個系列。
2)侯登科。已故的知名攝影家。代表作品有《麥客》(另外一個陝西攝影家胡武功也拍過麥客)。侯登科拍攝麥客是充滿感情,全身心投入的。他長期跟拍他們,和他們一起遷徙爬火車,一起吃一起住,完全成為了麥客的一員。這種拍攝方式使得他很好地深入了麥客的生活,因此才能拍出那麼多全面揭示麥客生活的圖片。侯登科逝世後,他的朋友設立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來紀念他,該獎兩年頒發一次,獎勵在紀實攝影方面展露頭角的新人。
3)於德水。侯登科的好朋友,河南攝影家,作品主要拍攝河南、陝西的鄉村和民俗,有黃土地上的史詩感。
4)彭祥傑。以拍攝流浪的人群而著名,比如拍攝買花兒童、流浪馬戲團、大篷車等。
5)楊延康。拍攝過麻風村、天主教等,也是好多年來比較活躍的攝影家。
6)王征。以拍攝家鄉西海固著名。
7)劉雷。以拍攝黃土高原上的環境人像著名。
8)周海。以拍攝中國的工業、工人而有名。
等等。
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年輕的紀實攝影家,這些攝影家不再拘泥於用黑白膠片進行拍攝,而是彩色膠片、holga、甚至數碼等都在使用。這些攝影家也是各大攝影節頻頻獲獎的攝影家,包括:嚴明、張曉、駱丹、木格、馮立等。
以上只是一些簡要的線索,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你要想知道更多的信息,歡迎百度。
9、攝像師和攝影師有什麼區別
攝像師和攝影copy師在使用的工具、工作任務和職業技能要求上有所不同,具體介紹如下:
1、使用的工具不同。攝像師使用的是攝像機,同時需要攝像助理、錄像員、技術員等人員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拍攝任務。攝影師使用的是照相機、三角架、外拍燈等輔助器材。
2、工作任務不同。攝像師的工作是控制攝像機拍攝劇情要求的鏡頭,將分鏡頭腳本的內容運用電視畫面藝術,形象的表達出來。攝影師的工作是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
3、職業技能要求不同。攝像師需要掌握拍攝景別、畫面的構圖、鏡頭運用、機位設置、畫面的色度、對比度以及運動鏡頭的速度等。攝影師需要掌握光度、光位、光質、光型、光比和光色等技能。
10、中國最有名的攝影師是誰?
馮海,娟子,陳曼,郭三省,栗子,張悅,梅遠貴 等等這些都是雜志的熟客!每人有每人的特點!
馮海,公司馮氏兄弟,好像現在學校整的挺好,但學費很貴。獲1999-2001年度「中國最佳時裝攝影師」稱號
娟子大雅風尚藝術總監。被評為1999/2000中國最佳時裝攝影師
陳曼的後期據說很牛。
栗子,瞳孔國際時尚品牌服務機構。「全國人像十傑攝影師」
張悅聽過,具體不太清楚,
這幾人的片子基本都在國內一線雜志。每期基本都有。
有個中國攝影師,這個網站上面有推薦的,一般無名小輩是不會出現在上面的,你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