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政務新媒體 如何開展政務新媒體
1.政務新媒體矩陣建設提速 協調一致共同發聲
在高新技術的有力支撐下,政務新媒體矩陣建設明顯提速,通過新媒體矩陣中各單位的聯動發聲、相互監督,能夠有效擴大信息張力,提高政府「網路問政」的工作效率,增強信息監管力度,促進政務新媒體健康運轉。建立政務新媒體矩陣,一是要以提高各直屬單位開通政務新媒體賬號的覆蓋度為基礎,為發揮矩陣作用提供組織保證;二是要健全政務新媒體管理制度規范和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制度約束和必要的技術手段,保證政務新媒體聯動有效,監管有力。
2.「雙微」融合對接推進政務新媒體綜合發展
微博是淺社交、泛傳播、弱關系的平台,微信是深社交、精傳播、強關系的平台,根據微博、微信的自身特點,二者相互協作、互為補充的模式將成為政務新媒體發展的新趨勢。特別是政務微信平台可通過二次開發方式疊加整合各類應用,能夠實現行政辦事等便民服務功能,以政務微博為發布平台,政務微信為應用平台,政府網站、政務APP相互促進,更加豐富政務新媒體功能作用。
3.平台整合能力提升「政務O2O」時代開啟
一方面,通過政務新媒體整合信息發布資源,有利於及時准確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群眾關切,營造有利的輿論環境;另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相互促進,有利於密切政府部門與網民關系,擴大政務新媒體自身的群眾基礎,樹立政府良好形象,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文化協調發展。
2、新媒體運營需要必備的技能是什麼?
新媒體運營這個詞已經火了兩年多了,有公眾號開始,這個詞就開始火了,火到現在依然還是很吃香的原因在於它的新、它的變。微博運營可以說是新媒體運營的前身,也可以說是新媒體運營的一部分,到後面有了微信,人們便開始叫它為雙微運營,後來為了職業化,不知道是誰開始稱呼這個崗位為新媒體運營。
新媒體運營的「新」體現在哪?隨著時代的變遷,新媒體運營負責的內容也在變化。從雙微到全網,從片面到掌握全局,越來越多的公司重視新媒體的發展。
自媒體平台多渠道發布,雙微是個過去式,全網才是現在時。目前新媒體主要的平台有微信、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搜狐新聞、鳳凰新聞、企鵝媒體平台、一點資訊、UC雲觀、網易新聞等,一個渠道單一發展已經構成不了對網路的影響,在內容app割據的局面,也要從多方面入手,一篇文章,多個渠道發布才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流量。此外,新媒體在於將廣告植入於軟文之中,不能硬廣,也不能單一地推自己產品,要從產品所屬行業去寫文章,帶來一定用戶量後,再來發布廣告,效果肯定有過之而無不及;
搜索引擎站外優化,這個時候新媒體的作用也是不錯的,效果比較好的是簡書和知乎、搜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這幾個平台,另外公眾號也可以對接一些第三方平台,像愛微幫、微信啦等,都是能夠快速被搜索引擎收錄的平台,此外也要在分類信息網站、問答平台上發布,這些也是容易被收錄的平台。常見的分類信息網站有58同城、趕集網等,問答平台有知乎、百度知道等;
信息流廣告,信息流廣告現在已經成為廣告的主打,現在流量比較大的信息流廣告平台有今日頭條、百度競價、廣點通這些,當然每個自媒體平台都有自己的流量主和廣告主功能,具體的就不一一介紹,但是信息流廣告主要注重於B端用戶,對於C端用戶而言並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會策劃、耍文案,策劃是新媒體人必備的技能,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一個好的策劃能夠給品牌帶來巨大的利益,當然策劃也有犯錯的時候,不能因為失敗就不做活動了,而是因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多看一些策劃類型的書籍,而文案,重點在於耍字,什麼文案在自己心中都能夠信手拈來,即便只是一般,那也是成功了一大半;
會用工具,像要作圖,不一定要ps,可以創客貼,也可以美圖秀秀。要設計游戲,不一定要開發,可以用24好玩、ih5等,要刷量不一定要買,可以用流量寶等等;
投放pr稿,這些都可以在某寶上購買即可完成發布,像比如央視網、鳳凰網、地方資訊平台、南方網等等,都可以在上面購買發布,價格也不貴,一篇也就幾十塊到一百來塊不等,可以給自己做好品牌優化的作用。
3、新媒體運營的薪資范圍是多少?
這是職友集上面新媒體運營的相關工作內容以及工資水平介紹,還是比較接近我個人接觸的現實,高工資地區基本上都是一線城市,一個是基本工資的線比較高,然後再加上個人能力,拿到6-8K很正常,如果有銷售或者業績提成那就不封頂了,二三線城市3-4.5K是非常普遍的基本工資了,大部分新媒體還是處於這個層次的,剩下的2-3K基本上都是一些剛入行以及一些工作能力一般的剛入門者,因為新媒體的入行門檻低的因素導致,大量人員湧入湧入這個行業,拉低了新媒體運營的水平線。底層的新媒體其實做的還主要是編輯的工作,雙微基本上就是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加上一些其他的零散的內容,就構成了基層新媒體的工作內容。統計的數據基本還是偏高的,我想要一下你的原圖可以嗎?
4、請問北京有哪些做雙微運營比較好的新媒體公司?求推薦!
傳意互動的新媒體公司
5、"雙微一抖"成營銷主陣地,數字營銷怎麼做
六年前發明了「雙微」(微博、微信),現在又發明了「雙微一抖」(微博、微信、抖音),除此各大社交平台都希望品牌策劃官方來開設賬號,包括知乎,豆瓣,B站等等。品牌策劃在雙微一抖的日常運營傳播,有多大價值呢?
絕大部分品牌官方賬號,都不能起到正面作用,很大一部分甚至是起到了負面作用。
我們認為日常不是積累,是消耗。你製造的到底是廣告內容還是社交垃圾,你做的事情是消耗品牌,還積累品牌?不管任何品牌策劃人,超躍角色本身的戲份,就是消耗,到最後只能適得其反,會讓人們更加厭惡。而品牌做日常的初心是積累,希望把自己的用戶聚攏到某一個社群,好集中管理和互動。這個初心是對的,但以超越角色的戲份刷存在感,就是錯的。
第一消耗資源,對於公司來說,消耗人力資源與金錢資源,要招人,要發工資,要付月費,然後生產一堆早安晚安的社交垃圾。如果甲方足夠自信,完全可以拿這些資源,去做更具價值感與成就感的事情,而不是別人都做你不做就虧了的感覺。
第二消耗人生,據說中國有2000萬新媒體小編,而這些人里有20人是杜蕾斯的小編。這2000萬人的出路是什麼?換工作寫簡歷的時候寫曾是某某品牌官方賬號的主編,微信閱讀量最多一千三,微博轉發最多15次?作品展示里截圖幾條微博段子?還是放一篇微信文章?我勸現在還在從事品牌官方賬號日常運營的小編們,趕緊辭職吧,做點有價值的事情,別一天天的生產垃圾,為五六千塊錢工資惡心自己。
第三消耗熱情,這會消耗掉消費者對品牌的熱情,大量的日常博關注求互動,會讓消費者厭惡。所以日常內容的運營,會消耗消費者的熱情,會影響重點戰役的傳播。
我的建議是,「雙微一抖」的官方賬號還是要有,但不要做日常運營,不要每天都更新。把它們當成官方網站,有值得消費者知道的信息或內容時再更新,有硬邦邦的內容時再更新。積累用戶打開品牌內容的勇氣,而不是消耗關注的熱情。
不做日常傳播,品牌如何做社交媒體傳播?我從3個方面來解讀一下。
一是傳播戰役化,官方傳播出手就是做品牌戰役,在能力范圍內做到極致,盡可能做大。
二是品牌內容ICON化,在注意力分散的時代,盡可能讓品牌內容成為完整的整體,品牌策劃內容不要過於分散,用戶沒時間也沒心情八卦你。
三是口碑公關化,大多沒有自來水的品牌,需要主動製造這種公關化的口碑,為品牌創造更多談資。
6、新媒體現在怎麼玩,哪些平台是著重方向
新媒體玩法眾多,目前看新媒體主要玩法是矩陣運營、抱團互動,雙微仍然是很多企業以及個人特別看重的平台,而且效果較好,不過這兩年短視頻的興起,也讓某些短視頻平台開始初露頭角;
未來還會發生更多變化,內容風格以及形式也在發生一些變現,目前還是把雙微以及快抖作為重點比較好。
7、新媒體代運營,一般找哪家公司?
這個你要從兩個方面考慮
1、是否同你的行業匹配
2、是否做過同行業項目
我們公司因為規模小,所以就讓別人運營新媒體,而不是自己運營。當時選擇的時候,就是基於這兩點。
不過目前市面上我認為做的好的一般不會給小企業做,做的不好的,估計你也看不上。
我們當時找了有十幾家,只有 河南孚格 在很多方面符合,其他基本都可以忽略。
8、廣州新媒體公司多不多,就業前景怎麼樣?
廣州新媒體已抄經火了好幾年襲了,打開招聘網站,看看招聘新媒體運營崗位的多不多,薪資待遇好不好,可以說招聘新媒體運營崗位比程序員的崗位還要多。因為許多企業現在都開始轉型做新媒體營銷,所以發展前途當然好。
不過想找到薪資高的新媒體運營崗,還是要系統學學,建議去看看黑馬程序員的新媒體運營課程,我朋友就是那兒畢業的學生,一個月工資10K。
9、北京做雙微運營的新媒體公司哪家比較好?
傳意互動吧,現在的蒙牛真果粒和優益C就是他們在做,另外他們做事件營銷和話題營銷也很牛,聽說火星情報局第二季的推廣就是他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