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記者是什麼意思

新媒體時代記者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0-10-21 16:02:29

1、有哪些表面光鮮,實際苦逼的職業?

如今最火的例子——李佳琦為代表的直播帶貨。

很多人不斷在直播帶貨這一行業躍躍欲試,就是因為看到了這一行業所帶來的紅利,也想分一杯羹。我們經常看到有新聞爆料李佳琦又買了一套房怎樣怎樣,確實,和許多大牌合作,一晚直播帶貨上千萬,背後帶來的必定是名利雙收。代言找上門,資產逐漸豐厚,出席各大場合,和明顯面對面互動,甚至得到了央視爸爸的寵愛,我們都認為鏡頭前的李佳琦是人生贏家了。

可是,很多采訪和紀錄片再現了我們看不到的心酸與努力。每晚大家工作完之後才有閑暇時間去看娛樂直播,所以帶貨主播要在晚上0點左右結束當天的直播立馬去選第二天的貨。也許主播說『每樣物品都親自試過』包含水分,但第二天晚上直播翻車是他們要規避和忌憚的風險,所以熟悉產品性能是絕對的。

李佳琦曾在采訪中提到:一年幾乎每一天都要做直播,怕不做就會面臨失業。他口紅試色曾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每一次看到卸了塗,塗了卸,都感覺嘴巴疼得厲害。且不說最初他做口紅試色時受到多少冷落和偏見。

因此,正如張愛玲所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萬事萬物相生相剋,路燈下才是最黑的地方。

2、如何理解「網路時代,人人面前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新聞發言人,人人都有話語權,人人都是新聞記者。」

這句話說的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途徑,微博,微信社交軟體,百家號,頭條號,公眾號這樣的自媒體平台,讓每個人都有表達觀點的話語權,都可以隨時隨地發布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以人人都成了新聞記者,人人都是新聞發言人,人人都有話語權。這是和傳統大眾傳媒時期最大的不同,傳統大眾傳媒時期主要的傳媒是報紙、電視、廣播,人們只能被動的接受外部的信息,沒有表達自己觀點的平台,也沒有自己信息發布的渠道。

3、新聞工作的職能在新媒體時代有哪些變化?

新聞工作者當下的三大困惑:
1.內容生產的獨立性困惑: 在社交媒體環境下,記者不再是獨立於受訪者和受眾的個體。他們有可能在受眾的期待下,產生參與事件的沖動。記者在新聞報道中難以保持中立性,甚至自己成為新聞事件的主角,參與、介入、影響新聞事件的發展進程。
2.媒介的管理者和生產者困惑: 在新媒體環境下記者的管理者和生產者身份開始合一,記者不僅關注內容生產還要關注內容推廣和受眾反饋,部分媒體也以量化考核指標作為記者的指揮棒。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記者為了更好的傳播效果討好受眾,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判斷。
3.移動平台的碎片化困惑: 由於其便捷性,移動平台已成為許多人獲取內容的第一來源。然而,移動媒體本身的碎片化、娛樂化特徵會影響內容的完整性,社交平台更有利於突發事件的告知和短評論,而不利於嚴肅、冷靜的思考。
三大矛盾:
1.快速與准確的矛盾 ,動搖著新聞記者獲取信息、發布信息的權威感,最終可能導致這種權威感帶來的對新聞職業應有的神聖感不復存在。
2.信息的量與質的矛盾 ,讓新聞記者感到傳播專業化受到空前擠壓,這種擠壓最終可能讓新聞記者感到關注度的喪失,由這種喪失帶來對新聞職業本身應有的傳播機制喪失信心。
3.信息題材的專與雜的矛盾 ,記者感到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專攻某一領域的可能性不復存在,讓一人身兼采寫編播等數職,但專業水平沒有了,新聞稿件粗製濫造,新聞產品的質量下降,職業神聖感漸行漸遠。
對MJC和新聞學同學而言,這三個知識點太重要了,為什麼?因為最近幾年考新聞大題,大都是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理論、新聞實踐變遷。

這是比較專業性質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

感謝採納

4、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和編輯人員針對行業發展能做到哪些方面的創新呢?

金融
回答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和編輯人員針對行業發展能做到哪些方面的創新呢?
新媒體 新聞 記者 媒體

5、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專業的人有什麼優勢,困境與選擇

新媒體時代傳統記者可能的轉型
尋空

先來看一個事件,3月18日,某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了一條微博,內容為:「這酒是給犯人喝的嗎?還『五糧液』?如此人性化。」微博下面配了圖,圖片中有兩箱酒,其中一箱為五糧液提供的「四川監獄系統定製酒」。

此微博發布後立即快速擴散,很快便被轉發幾千次(原微博已刪除,因此具體數字無法統計)。這一事件也引起傳統媒體的注意,19日上午開始有大批傳統媒體對此事進行報道,20日上午此話題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熱門話題榜。

不對此話題的內容進行評價,我們試著分析一下此話題的擴散路徑。這條微博是一位網友首發於18日上午,由於此話題較為敏感且網友本身擁有8萬多的粉絲,因而很快得到了大面積傳播,但18日的傳播基本僅限於網上,直到19日才有傳統媒體跟進此話題進行了報道。傳統媒體的報道擴大了此話題的傳播范圍,並再一次反饋到網路,使此話題得到了「二次發酵」。
此話題的傳播路徑我們已經看的比較清楚了,那就是首發於新媒體(微博),爆發於傳統媒體,然後又反饋至新媒體(微博)導致二次爆發。
多年來,媒體記者所報道的新聞一直是民眾打開雙眼看世界的第一選擇,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顯然終止了這一局面。上述那則新聞不是由傳統媒體記者而是由網友首發於新媒體上然後得到傳播的。
從此事件也可以看出,面對新媒體快速發現新聞線索,快速發布新聞並傳播的局面,傳統媒體顯得遲鈍而緩慢,傳統媒體在年輕、輕盈的新媒體面前似乎顯得垂垂老矣。同樣,傳統媒體的內容提供者——記者雖然具有專業、深度等優勢,但他們同樣具有死板(固定模版,固定字數)、反映速度慢等缺陷。而新媒體的內容提供者——我們稱之為新媒體記者,雖然沒有傳統媒體記者的專業度,卻有傳統記者沒有的靈活、速度、迅速爆發等優勢。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使信息更加碎片化,人們關注事件很多時候關注的是事件的最新進展,而非事件的深度解讀,比如美國大選的最新票數統計,敘利亞戰爭的最新戰況等等,這時新媒體記者的存在就顯得無比重要。當然,新媒體記者未來也可能不只涉及淺報道,也可能有更廣闊的空間。但不論怎樣都可以預見,新媒體記者在未來的新聞報道格局中將會擁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從公民記者到新媒體記者
公民記者的概念,到目前大概只有20多年的歷史,但影響卻不可謂不深遠。早在博客時代,公民記者便已出現,2007年,一個沒有念過大學的業余記者周曙光遠赴重慶報道「重慶最牛釘子戶」事件,他采訪了著名的「釘子戶」吳蘋夫婦,並將采寫的新聞發表到博客上,這為他的博客帶來了巨大的點擊量。隨後,他的行動受到全世界媒體的關注。南方都市報,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英國廣播公司等大型媒體機構都報道了周曙光的行動。他也逐漸地被稱為中國公民記者第一人。
博客的出現造就了公民記者,而新媒體的出現同樣造就了新媒體記者。但與公民記者相比,新媒體記者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如果說博客時代的公民記者還需要寫一篇文章的話,那麼在微博時代新媒體記者只需要寫不超過140字的消息加一張獨家圖片或一段視頻就可以了,而這一切的實現只需要一個智能手機而已(別忘了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尋找小糖人》很大部分是用iphone拍攝的)。
2009年一架美利堅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車A-320班機因故迫降於紐約哈德孫河面上。在首批到達的一艘救生艇上,一位救援人員賈尼斯·克魯姆斯用自己的iPhone手機拍攝下當時的一幕,並上傳到Twitter,成為了飛機迫降後首張現場照片。雖然隨後CNN等媒體也公布了現場圖片,但影響力竟遠不如那張業余圖片。
2012年,年僅13歲小傳旺被高壓氣泵誤傷,隨後他被緊急送往北京接受治療,途中一名隨行人員通過微博發布小傳旺病情的最新動態,讓眾多關注小傳旺的人的心跟這些消息緊緊連在一起。
新媒體時代傳統記者可能的轉型
與傳統記者相比,新媒體記者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力量,但作為一種非正式記者,也存在許多問題。
1.個人傾向性較重。作為業余記者,新媒體記者可能缺乏較為職業的素養,因此有可能使報道傾向性比較強,不能做到中立。
2.難以深度報道。新媒體記者可能沒有完善的知識體系,因此可能寫不出較為深度的報道。
3.難辨真假。一些無法辨認身份的新媒體記者發布的消息來源不明,難辨真假,很可能造成假消息大面積傳播。
與新媒體記者相比,以上缺陷卻正好是傳統記者的優勢。傳統記者由於有記者的職業素養和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自身又多出身於報社、雜志社等權威媒體,因而一般不存在上述問題。因此新媒體時代的來臨,顯然是傳統記者轉變為新媒體記者的的好時機。
那麼傳統記者如何轉變為新媒體記者?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在傳統媒體中轉型為新媒體記者。目前,大多數傳統媒體都開設了新媒體賬號(主要為微博),但內容多為將傳統媒體內容轉到新媒體上,較少有突發新聞的第一時間報道,這便完全沒有發揮出新媒體的優勢。在遇到較為重大或重要新聞時,記者應該成為媒體賬號的運營者,在最接近新聞前線的地方進行采訪報道,並第一時間將新聞報道發於新媒體上。在這方面一些老媒體比如新京報、京華時報等應該像36氪、愛范兒等新晉媒體學習,後兩者經常在奔波於各種科技產品發布會上,並在第一時間將消息通過微博傳播出去。順便說一下,英國天空電視台有一位Twitter 記者,其任務就是在個人 twitter 上發布突發新聞,追蹤實時動態。
2.直接投奔新媒體。能在傳統媒體中轉為新媒體記者固然是好的,但這卻未必行得通,畢竟傳統媒體思想僵化,不一定能適應新形勢。這時候就可以考慮投奔新媒體機構。在這方面@潘越飛老師做出了典範,他的心路歷程是這樣的:C,小記者,數月前開始在網上寫文章,情緒強烈,觀點鮮明,反響不錯。於是一發不可收拾,網友對他的內容給出觀點、分析和線索補充,其他媒體人進行解讀和反駁,C得到了信息的完善和是否要寫下去的判斷,這一個全新的流程讓他擺脫了傳統媒體閉門造車的困境,爽快至極。近日,C選擇了去新媒體機構。(C即潘越飛老師)
3.開辟自媒體。在傳統媒體浸淫多年的記者,往往會擁有一批忠實的讀者或粉絲。此時在新媒體上開辟自媒體,持續地提供優秀的內容,適時地與讀者或粉絲保持互動,時間一久,便可以塑造較強的品牌力。有了品牌力,再想做點什麼便不難了。在這方面成功的有@李海鵬,@互聯網信徒王冠雄 @黑馬良駒等。
新媒體時代已經來臨,面對席捲而來的浪潮,需要思考改變的不只是傳統媒體的事,也是傳統媒體記者的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新形勢下,傳統媒體記者只有積極做出改變,才可能處於「浪潮之巔」。
「世界是你們的,世界是我們的,世界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6、記者在新媒體時代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1、編程和數據分析。
2、在社交媒體收集和核實信息。
3、學習剪輯音頻和視頻。
4、直播和VR

7、如何當好新媒體時代的記者

一是必須以先進技術創新為支撐,緊盯技術前沿,瞄準發展趨勢,不斷以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
從傳播技術角度看,媒體的發展總是與技術的創新緊密聯系在一起。新興媒體誕生和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網路技術和信息內容相互結合與發展的過程。技術與內容互為支撐、相互融合,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共同構成核心競爭力。傳統媒體要生存發展,必須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趨勢,積極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推進新聞生產,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超越,利用微博微信技術拓寬社會化傳播渠道,把當今可用的技術都囊括到我們視野中來,進入到我們的項目設計,把長期積累起來的內容生產優勢、傳播公信力優勢與新興媒體的數字技術、多媒體傳播、多元交互等技術優勢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二是必須以內容建設為根本,進一步增強媒體信息內容的核心競爭力。
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內容永遠是根本,是決定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在強調技術引領和驅動的同時,要始終把內容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要在品質上追求專業權威。傳統媒體在信息採集核實、分析解讀等方面,有著新興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必須最大限度地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延伸和拓展到新興媒體。要在傳播上注重快捷精簡,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得先機。要在服務上注重分眾化互動化,認真研究用戶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生產特色信息產品,點對點推送到用戶手中,做到量身定做、精準傳播,提高新聞宣傳的實效性。同時,加強媒體與用戶間的互動交流,吸引用戶提供新聞線索、報道素材和意見建議,提高用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在互動中參與,在參與中傳播。要在展示上實現多媒體化,以多樣化的展示、多介質的推送,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使我們的新聞報道動起來、活起來。
三是必須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為融合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8、新媒體營銷推廣方案,如何全面來做

其一、微信營銷。微信平台是一個新興的社交平台,其特點在於即時互動性強、可見度高以及影響力高,因此,這一平台特別適合進行病毒式營銷。企業通過微信平台,能夠使企業的營銷視頻、圖片等等,得到最大化的廣泛傳播。同時,企業還能夠以二維碼的形式,向自己的客戶推送優惠信息,效果好,成本還低。具體的方式有以下幾種:漂流瓶、位置簽名、二維碼、開放平台、語音信息、公眾平台以及小程序等等。
其二、微博營銷。微博這一平台,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人流量。而通過微博營銷,企業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一平台上的人流量,通過優質的內容,為自己增加更多的粉絲,進而產生粉絲效應。隨著粉絲的增多,能夠讓企業的品牌與產品宣傳信息,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雖然說,微博營銷在轉化率方面,比不上其他的營銷手段暴力,但是,對於企業形象的塑造而言,微博營銷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其三、搜索引擎營銷。所謂搜索引擎營銷,實際上,是利用搜索引擎平台,以及平台上的各種工具,去進行企業的品牌與產品信息的宣傳。就拿百度來說,除了可以通過百度搜索引擎進行自己官網在平台上的關鍵詞進行優化,提高網站排名之外,還能夠利用百度系的工具,比如網路、百度知道、百度圖片、百度文庫等等,去宣傳企業的信息。另外,還可以通過百度競價,進行付費推廣。
其四、營銷策劃。在互聯網發展的最初的那個時間段,營銷策劃就已經開始流行了。而至今為止,網路廣告對於企業而言,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引流的營銷手段。營銷策劃的最大優勢,在營銷策劃公司看來,就在於其廣泛的目標受眾群體。而企業通過營銷策劃,能夠有效的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與新媒體時代記者是什麼意思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