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短視頻抄襲

短視頻抄襲

發布時間:2020-08-01 07:40:50

1、按照別人的短視頻內容自己拍攝違法嗎?

按照別人的短視頻內容自己拍攝違法嗎?這些東西多少有點兒侵權了,我認為還是拍攝屬於你自己的內容吧。

2、將短視頻切成小段再打亂,算不算重復視頻?這樣是不是抄襲啊?

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算「搬運」,如果平台對視頻內容重復度的審查比較嚴的話,可能會不予通過。你自己重新加一個新的背景音樂或者你自己的解讀配音這些,或許過審的概率更大。

3、微視頻製作的內容如果剪輯的是新聞里的視頻前段屬於抄襲嗎?

那視頻新聞里有很多抄襲的呀

4、我做短視頻用別人用過的背景音樂算不算侵權?

那得看別人的音樂是不是原聲。
如果是,那你就侵權了。
如果不是,那恭喜你,沒侵權。
當然了,如果音樂的原主人不同意,那你還是侵權了。

5、為什麼短視頻總面臨抄與被抄?

B站和快視頻之間的版權糾紛在春節假期就打響了短視頻新年維權第一炮。有大量的B站用戶發現,可以直接使用B站的賬號密碼登錄360快視頻。目前B站已發出律師函,要求快視頻停止侵權。近年來短視頻在互聯網行業中異軍突起,但在巨大市場潛力的另一面,內容侵權的陰影卻揮之不去。

侵權「性價比」高、企業與用戶版權意識薄弱、制度不完善是短視頻市場侵權事件高發的影響因素。

在目前市場環境下,侵權的「高性價比」是侵權頻發的影響因素。對於侵權方而言,訴訟所產生的成本與賠償不一定會高於盜用他人作品所帶來的收益,而在此過程中的曝光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成為侵權者的收益。北京印刷學院碩士生導師張聰表示:「對於短視頻而言,在市場比較飽和情況下,想要突破重圍佔領受眾是比較難的。所以這些平台也有可能是在以這種侵權行為為它打開市場,即使是被告了也就相當於做了個廣告。」

對於「性價比」的考量限制了短視頻作者的維權行為,而企業與用戶的版權意識缺失導致了更多侵權事件的發生。洋蔥視頻聯合創始人聶陽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內企業版權保護意識普遍不足,於是有了『移花接木』、『掐頭去尾』的偽原創作品,隨著平台補貼不斷加大,滋生出許多靠搬運、復制賺取補貼的地下產業。」 而從用戶方來看,上述短視頻APP相關負責人表示:「短視頻大都是UGC內容,用戶沒有那麼強的版權意識,認為其他平台轉了也是幫他出名了。也有少數用戶認為自己與短視頻平台簽了注冊協議,視頻未經同意就被轉載就是被侵權。」

一方面,侵權「性價比」與版權意識為侵權者提供了侵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版權登記的效率與短視頻傳播周期不匹配也為短視頻維權提出了難題。

進行版權登記是保護短視頻版權的重要手段,在製作者遭遇侵權時,登記過版權的作品也更加便於舉證。2017年2月界面旗下團隊箭廠視頻作品《川普背後神秘華人助選團長的一天》,申請到了全國第一張短視頻版權登記書,證明為短視頻登記版權是可行的。然而現實情況是,為短視頻登記版權的維權方式仍然難以普及。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法律部主任孫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短視頻傳播周期短,決定了它的保護需求是短時間內的,傳統版權登記的受理審查周期不能完全滿足短視頻快速上線的需求。」

短視頻行業的活力源於更多創作者積極參與、貢獻智慧。然而侵權行為會影響作品的流量和內容變現,這對短視頻行業的創作者來說是很大的打擊。聶陽德表示:「隨著短視頻的版權越來越受到重視,更多優秀的創作者才會願意加入進來。」由此可見,版權保護是短視頻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6、短視頻軟體是否正在毀掉中國部分的年輕人?

短視頻軟體確實正在毀掉中國部分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沉浸在這樣的世界裡面,無法自拔

7、模仿原有視頻重新拍攝製作的視頻算不算侵犯知識產權

模仿是創新的一種,只要不是為了營利目的復制該短片,都很難說是侵犯知識產權。法律是鼓勵其他人用於研究和再創作的。

應聘時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以營利為目的,只要不是簡單的抄襲和復制,能夠體現自己的創意,就是你自己的好作品。

不過,有的招聘官根本不了解知識產權法,自己隨意認定你侵權,那就是你太倒霉了。離開他那個鬼地方就好了。

8、隨意詆毀大學算是侵權嗎?在某短視頻平台發布詆毀大學的短視頻

詆毀哪所大學?你可以錄下或者下載那個視頻,評論等等證據,與那個大學聯系聯系,告知其有人詆毀。大學方面有人會出來澄清,並追究相關責任的。

9、短視頻為何叫好不叫座?

內容創作同質化嚴重,玩模仿、秀萌寵、拼搞笑的老把戲新意匱乏;平台只顧短期盈利,長期規劃不足;監管不力、版權保護缺位,低俗內容和創意抄襲大行其道。所以短視頻都是叫好不叫座!

「當一個現象級的短視頻作品出現後,基於吸引流量的目的,同類型產品的數量會在一段時間內激增。市場飽和後會重新啟動競爭機制,優質內容的短視頻會留下,而單純模仿的劣質短視頻將被淘汰。」

有一些短視頻作者為了奪人眼目,不惜用低級趣味作為噱頭,迎合觀眾的獵奇心理。據報道,一個網路女主播,通過某款軟體上傳了大量「異食類」短視頻,如吞活金魚、燈泡,吃麵包蟲、仙人掌等。此外,暴飲暴食、自我傷害等怪異行為也一度成為短視頻低俗內容的素材來源。為了吸引用戶,有的甚至還通過重點推送、置頂顯示等方式。

也有 一些短視頻平台藉助具有話題性和關注度的公眾人物炒作營銷,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用戶關注,但由於缺乏長期發展規劃,無法將人氣轉化為持續盈利的「賣點」,「叫好不叫座」。

以剛剛被騰訊宣布關閉的微視為例。2014年春節期間,微視通過邀請大量明星錄制拜年視頻,下載量迅速升至蘋果APP商店免費榜前五。據統計,僅在除夕和大年初一兩天,就有數百萬人通過該平台發布或觀看這些拜年視頻,視頻總播放量達上億次。然而明星效應轉瞬即逝。秒拍、快手等平台用戶數量相繼過億,微視的用戶量卻在5000萬以下停滯不前。

10、陳翔六點半的短視頻大多都是用網路上的段子翻拍的,不是原創的,這不就是抄襲嗎?

如果是原創段子你們未經授權翻拍且用於商業用途的話,可能產生侵權責任!如果對方追究相關責任的話,會牽涉到相關法律責任

與短視頻抄襲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