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數學蘇教版下冊二年級課堂教學視頻 <角的認識>
你可以到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上去找。
2、哪有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套視頻教學
我這里有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套視頻教學 免費試用2小時。消息了解請網路搜索 學海知心小站
3、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哪一課適合講公開課
我們網站有,你去下載吧
[小學數學 ] 認識周長課件 [原創] 2010-10-13 43 787 KB
認識周長課件。。。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新人教版 資源年份:2010 文件類型: 資源上傳:自由萬歲
2. [小學數學 ] 小學數學公開課-認識周長視頻課堂實錄 [原創] 2010-07-03 1 509 MB
《認識周長》,西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
資源級別:精品資源 資源版本:西師版 資源年份:2010 文件類型: 資源上傳:天涯共此時
3. [小學數學 ] 認識周長課件 [原創] 2010-06-19 20 10.72 MB
市級優質課賽講一等獎課件。。。
資源級別:普通資源 資源版本:西師版 資源年份:2010 文件類型: 資源上傳:天涯共此時
4. [小學數學 ] 認識周長課件 2010-04-10 15 2.76 MB
優質課件。。。。。
資源級別:普通資源 資源版本:人教版 資源年份:2010 文件類型: 資源上傳:笑眯眯
5. [小學數學 ] 公開課教案-周長的認識教案 [原創] 2010-01-23 0 13 KB
公開課教案-周長的認識教案
資源級別:精品資源 資源版本:未知 資源年份:2010 文件類型: 資源上傳:因為有你
6. [小學數學 ] 認識周長教案 [整理] 2009-12-08 31 45 KB
小三周長認識案。 【教學內容】。 西南師大版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86-87頁的例1、例2、例3,以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事物或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物體表面及圖形的周長,會用測量的方法算出長方形..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西師版 資源年份:2009 文件類型: 資源上傳:水上漂流
7. [小學數學 ] 提供漁場 讓其學漁-《周長的認識》聽課後反思與感想 [原創] 2009-10-19 21 7 KB
提供漁場 讓其學漁-《周長的認識》聽課後反思與感想。不久前,筆者有幸聆聽了省著名特級教師劉永寬老師上的「周長的認識」一課,深有感悟。劉永寬老師上的「周長的認識」一課,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精神。他從學生熟悉的簡單的圖形入手,激發學生..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新標准 資源年份:2009 文件類型: 資源上傳:lfm2238
4、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識字4評課
來媽媽,是個親切源的詞彙,媽媽,在我們身邊演義著必不可少的角色,為我們的生活塑造著點點滴滴.如果我們是茶,媽媽是一個茶杯;如果我們是風箏,媽媽將是那條線,牽著我們飛到夢想的天地,如果我們是船,媽媽是照耀在那黑暗的大海中的燈塔,引導我們逃過那險惡的深海.而我的媽媽一直引導我前進.
「39號85分」聽著老師宣布第三單元數學成績時,內心中期待的喜悅如同璀璨的流星般,消失在無邊無垠的黑暗中.心情也如同那窗外的雨一樣糟糕,我獨自坐在教室里,望著那鮮紅而又刺目的分數,眼裡的淚水如斷了線的珠子「啪,啪,啪,」地滾落到試卷上.我哭泣,我自責,我一遍又一遍地盤問著自己,為什麼會考這么差,難道付出的努力就要付之東流嗎?
我邁著無奈,悲傷的步伐,沉重地走出了校門,投入我眼簾的竟是我那媽媽慈祥的身影.我走了過去.媽媽看見我揉的舯紅的雙眼.
媽媽心痛地問:「怎麼了?」
「考試考砸了.」我絕望地說.
5、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生字組詞有哪些
秋(秋天)(鞦韆)(秋遊)(秋分)(秋色)(金秋)(立秋)(春秋)版
煙(煙台)(權煙草)(煙火)(煙霧)(煙波)(香煙)(吸煙)(抽煙)
蘆(蘆葦)(蘆柴)(蘆席)(蘆笛)(蘆薈)(蘆筍)(葫蘆)
夕(夕陽)(夕照)(前夕)(夕煙)(夕幕)
歸(歸來)(歸家)(歸還)(歸隊)(歸國)(歸航)(歸公)(回歸)
歌(歌唱)(歌聲)(歌星)(歌手)(歌廳)(歌詞)(歌曲)(唱歌)
燈(燈光)(燈火)(燈台)(燈具)(燈泡)(燈謎)(燈塔)(點燈)
6、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誰的本領大教學實錄
一復習。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誰的本領大》。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課文講了誰和誰比本領比了幾次?第一次比什麼?誰贏了?第二次比什麼?誰贏了?
二、指導第一次比本領。
師:書不僅要讀懂,更好讀好。怎樣把書讀好呢?記得老師以前講過,讀書時要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放電影。讀到了什麼,要像放電影似的在頭腦中放出來。
(出示:有一天風和太陽碰到了一起,都說自己的本領大。)
讀了這一句話,你腦海中浮現出什麼畫面,又聽到了什麼聲音。
生:我看到了風和太陽遇到一起,還握了手。
生:我還聽到他們都說自己的本領大。
師:那誰願上台來與老師一起演一演。
(一生上來,要演太陽,師演風)。
師:你好,太陽先生。
生:你好,風先生。
(兩人握手)
師:太陽先生,你說咱倆誰的本領大?
生:我的本領大。
師:我說我的本領大。
生:我的本領大。
師:我的本領大。
(學生大笑,掌聲。師請學生回位。)
師:剛才我們演的一段,用一句話說就是:
生讀:都說自己的本領大。
師:我們演的很具體,文中說的很概括,同一個意思有時可以說的細一些,有時也可以說的粗一些。我們讀書的時候,遇到粗說的,能像我們剛才演的一樣在腦海中放出來,就做到了心到,就叫會讀書。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所以在學會放電影的同時,還要學會讀人物的對話。
(出示:風說:「那還不容易!」)
師:當太陽提出要比脫下那孩子的外衣時,風說了這一句話,想一想,該如何讀。
一生讀,讀得很輕松。
師:聽到他讀,你覺得容易不容易?(容易)是啊,對於我風來說,脫下那孩子的衣服還不是小菜一碟嗎?簡單得不得了嗎?誰再來讀一讀。
(一生讀。沒讀好,再讀,好一些。師又范讀,加上表情與動作讀。)
師:老師讀得怎麼樣。
(一生說讀得不輕松,一生說老師讀得輕松,還加上了動作,表情也不錯。師再讀,學生說讀得好。)
師:看來讀書確實是需要練習的,你看,老師第二遍就比第一遍讀得好。同學們也學著老師練一練。
(學生加上表情與動作再讀。生讀得較好。)
出示:太陽對風說:「看我的吧。」
師:看到風沒能脫下孩子的衣服,太陽說話了,這句話該如何讀呢?
生練讀。師請一讀的較好的上來讀,該生拍著自己的胸脯讀,讀得很好。
師:聽他這一讀一拍,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驕傲,了不起,得意。
師:你看像他這樣讀就真正做到了會讀書,真不簡單!同學們像他那樣讀一讀。
生練讀。
師:請同學用剛才學到的讀書的方法,來讀一讀第一至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入電影,遇到人物說的話時,要想一想說話時的語氣、表情,還有哪些動作。
生讀。
(師生分角色朗讀。師請三生:太陽、風、孩子,師讀旁白。)
評析:
朗讀貴在得法。此處採取了教讀(授法)——悟讀(悟法)——演讀(表達)的思路,意在教學生如何去讀書,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悟得讀書的方法。授學生朗讀之「漁」。
三、指導讀第二次比本領。
師:剛才我們讀的是太陽和風第一次比本領。四至八自然段寫的是太陽和風第二次比本領。這部分怎麼讀呢?剛才有些同學想讀沒有機會,那讀好這一部分你不就有機會了嗎?下面請同學們分角色來讀四至八自然段。既然是分角色,就要弄清有幾個角色,分別是哪幾個角色?(三個角色一個旁白),那下面就請小組四個人分分工。(生分工)分配好角色之後我們就要把書讀好,把角色演好。一個同學在讀在演的時候,其他同學該做什麼?對,其他同學要做參謀,提出好的讀書建議,讓這位同學把書讀得更好。
(生分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
評析:
學生讀書能力的形成有一個反復歷練的過程,在學生初步悟得讀書之法的基礎之上,放手讓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運用讀書之法,必將漸能形成讀書能力。此處採取小組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在共同研讀如何讀好書的過程中,對於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合作的意識也是大有裨益的。
反思:
從學生練習的效果上看存在幾點不足:一是有的小組角色分配不能自主完成,出現爭讀同一個角色的現象,相持不下,最後由教師來解決。顯示了小組的組織性渙散,學生的合作意識淡薄,這必須認真反思平時的課堂教學。二是學生在練習中不能很好地發揮團體的優勢,雖然教師提出互相評議、共同讀好的要求,但學生大多不能做到讀完後評一評,再練一練,只是分角色把課文讀完了!沒有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效果呢?一是可能與教師提出的要求不細致有關,學生還沒有懂得如何去操作;二是與平時課堂中此種訓練偏少或者不到位有關。
(師請四位同學上來分角色朗讀表演。師相機指導。)
旁白讀:第二天,風和太陽又碰到了一起。太陽得意地對風說:
太陽:風先生,你敢同我比本領嗎?
(讀得很得意,但有一處斷句。師表揚該生讀得有感情,同時指出學生不足,師讓生再讀,生再讀,漏了一個「還」字,再讀,讀得很好。)
師插話:這次讀得真棒。(問該生)你很得意,想一想人得意時會是什麼神情會有什麼動作?(生仰起臉,用手拍著自己的胸脯讀:「風先生,你還敢同我比本領嗎?)
師:這臉一仰,手一拍,了不起得意的味道都出來了,讀得真好!同學們也來讀一讀。
生練讀這句話。
旁白讀:風看見河裡來了一條船,就說:
風讀:誰能讓那條船走得快些,就算誰的本領大。
(師讓該生手指著船再讀,好了一些。)
旁白讀:太陽說
太陽:這有什麼難的!(該生讀得很有感情,生讓其他學生也練習讀這一句。)
旁白:於是,它又發出強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搖船。
(師插話:太陽該怎麼做?太陽五指叉開,作發光狀,生笑。)
旁白:可是,太陽光越強,船夫越是熱得難受,他哪兒再有力氣搖船呢!
(師插話:此時我想采訪一下船夫。)
師:(對船夫),此時你有什麼感受?(難受)哪兒難受?(船夫:頭暈眼花,熱得不得了。)此時你最想做什麼?(睡覺,洗澡,避陰)還想不想搖船?(不想)有沒有力氣搖船?(沒有)。我的采訪完了,謝謝船夫!
師:(對旁白)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船夫的感受讀出來。(生再讀,讀得較慢。)
旁白:這時,風呼呼地吹了起來。
(風對著課本吹氣。師插話:該對著誰吹?生又對著船夫在的地方吹去。生笑。)
船夫高興地喊:
船夫讀:(跳起來,很興奮)起風了!快掛帆吧!(師表揚)
旁白讀:只見風推著帆,帆帶著船像箭一樣飛快地前進!(讀得急,較快,很有感情。師讓其他同學也跟著練習。)
旁白讀:太陽驚訝地說:
太陽:(伸出大拇指,奇怪地,誇贊地)「風先生,你的本領也不小哇!」
評析::以評促讀,以演促讀。
反思:
在教學的指導下學生能逐步把書讀好,體現朗讀訓練的過程,學生的感悟也逐步深入。但出現的問題也不少。第一是學生讀書的效果不甚理想,上來讀的是幾個讀書能力不錯的同學,但在沒指導的情況下多有不到位的遺憾。這與剛才練習不到位有關。第二是在評議朗讀的過程中出現了教師一言堂的現象,學生評議很少,顯然沒進入角色,出現了純觀眾的冷場感。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與教師的不放手有關,都是教師引導更多是指導學生怎麼讀,怎麼演,沒有留給下面學生更多的發言機會。二是與學生剛才練習不到位,對課文感悟膚淺,確實沒有達到指導台上同學的水平。
(師讓生在下面練讀自己喜歡的角色的話,後又讓四生上台來讀。讀後評議。)
評析:在指導學生讀過之後,再讓全體學生練讀,是一種面的訓練,是關注全體的一種體現。這是更深一層次的朗讀。
反思:
第二次上台讀書的同學在讀書效果上並不理想,並沒有第一次指導時四位同學讀的好,一是這四名同學的讀書能力明顯不如第一次四生強,二是學生練習太少,還沒練好。(在第一課時學生的讀書就有不過關的可能)。教師在這里也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有走馬觀花之感。
四、讀文悟法。
出示:第二天,風和太陽又碰到了一起。(「又」變紅)
師:老師在讀書時有個習慣,就是讀到後面時會想到前面的內容。比如老師讀到這一句,(指屏幕)老師看到這個又字就想到了前面的一句話。
生讀:有一天,風和太陽碰到了一起。
師:前面說過了,這次又出現了,是第二次了,所以用了一個「又」字。這叫前後呼映。
(接著出示:太陽說:「這有什麼難的!」)
讀了這句話,老師又想到了前面一句話。(生讀:風說:「那還不容易!」)這兩句話的意思一樣,但是說法不一樣。這樣語言就不會重復,就更生動了。
因為這個故事寫了兩次比賽,兩次比賽中有許多話,都有相似的地方,有好多前後呼映的地方,我們在讀書時要前後聯系起來想,讀讀後面想想前面,讀讀前面也看看後面,這樣書就能讀活了。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讓你這樣想了!
評析:
讀書要注意前後聯系,要注意品味語言,這種意識是一節課一節課練出來。正如特級教師高萬同老師所說的那樣,既要讀進去,又能走出來。
五、小結。
出示填空:
本文寫了()和()比本領,第一次比(),()贏了。第二次比(),()贏了。
師:到底是誰的本領大呢?
六、對比閱讀。
出示:
誰的本領大
公雞和鴨子比誰的本領大。它們比賽跑步。公雞連飛帶跑,把鴨子落下了一大段路。鴨子一搖一擺,怎麼也趕不上。公雞得意地對鴨子說:「你可相信我的本領大了吧!」
它們又比游泳。鴨子游得又快又穩。公雞渾身是水,差點淹死。鴨子也得意地對公雞說:「到底誰的本領大?」
師:讀了這篇課文,使我想起了期中考試試卷上的一篇閱讀短文,題目也是誰的本領大。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想想兩篇文章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生讀,思考,交流。)
師:你喜歡哪篇文章?說說理由。
(生交流。)
師;想聽聽老師的想法嗎?我喜歡寫風和太陽比本領那一篇,讀了其中的對話,我就能看出太陽和風的性格。我也喜歡這一篇,因為這一篇中用了許多的成語,寫得非常精彩。同學們我們學習文章要注意從不同的文章中汲取妙詞佳句,學習其中精彩的地方,這樣我們寫起東西來就會得心應手了。說話也能顯示出水平來。
評析:
期中考試試卷中的閱讀題《誰的本領大》是與本文在主旨及寫法上有諸多相同之處,根據相似理論的相關原理,對新知的建構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的,在這里讓學生對比閱讀,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而且能讓學生在對比兩文異同的過程中培養其思維能力,發展其鑒賞能力,更能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形成類的概念,領悟這一類主題文的寫法。
七、拓展寫點。
師:關於誰的本領大的故事,還有很多,課外時間我們可以去讀一讀。同時這類故事也很簡單。讀了課文,老師就有一種我也要寫一篇故事的沖動。這樣簡單的故事,我也能寫啊。你們有這種沖動嗎?要寫這一類故事,老師給你三個建議:
一、故事中太陽和風的本領遠不止書上所寫的那點,他們可比的還有很多,如果你願意,不妨把書上的比賽內容給改一下,爭取超過編書的人。
二、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另外寫一寫其他的事物比本領的故事。來個創編。
三、書中故事還沒有完成,如果,第三天,風和太陽又碰到了一起,他們還會比嗎?要比,還會比什麼呢?要不比,他們會做些什麼呢?
評析:
編故事、改故事、續寫故事,是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的一項更好層次的表達訓練,是溶讀書與練筆於一體的訓練,是溶語言表達與思維訓練於一體的訓練,學生要想寫好故事,就要認真領悟課本寄寓的道理,就要認真學習課文的寫法,就要借鑒課本中一些好詞佳句,就要進行一番細致的創造,真可謂一舉多得。
反思:
古人雲情動辭發,此時情已動,而又沒機會發,作為一項作業布置下去,等課後去寫,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較為勉強,表達的慾望就不是那麼的強了,實屬一種遺憾!若是放在第三課時來專門來進行寫、編,可能效果要好!
7、蘇教版,小學二年級識字7,詩人為什麼要側耳聽?為什麼看不見鳥,只聽到鳥聲?
詩人停下腳步去側耳聽,肯定是隱約聽見了什麼聲響,側耳 ,是為了讓耳朵更接近聲音;看不見鳥是因為樹木茂密,鳥被枝葉擋住了,但樹木阻擋視線卻阻隔不了聲音的傳遞,所以能聽見鳥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