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知識科普,究竟什麼叫新媒體
筆者認為應該從三個角度理解「新媒體」:即Time(時間),Technology(技術),Society(社會)。
Time:從時間角度上,更近的可以被叫做較「新奇」的媒體:網路 相對於 電視 是新媒體;電視 相對於 報紙 是新媒體;so 相對於 傳統媒體就叫做 新媒體。
Technology:相對於傳統媒體,傳播廣,價格低廉,應用更普遍,技術更易於大眾的接受等等技術上的媒體都可以被認為是新媒體;
Society:在社會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新媒體人,對社會也是一種革新。
首先聲明:新媒體作為本身並不具有改變社會的能力的一項技術,反而是社會變革的一部分。。作為某一項slogan:微博改變一切。將微博作為主語,是錯誤的,改變一切的是使用的新媒體人們。
那麼,以下三點可以作為標准,從社會作用上來區分新舊媒體
一. 是否可以被更多的人便利的使用
這個命題包含了兩個要素:大多數人,便於利用。
大多數人:當更多的人使用較「新」的媒體,以及使用較「新」媒體的人變的越來越多時。例如,當智能手機的使用量越來越多的時候,甚至已經有些超過了電視的使用量。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使用手機,而手機與電視相比較就是 新媒體
便於利用,使用成本降低也是新媒體取代傳統媒體的重要原因。網路的普及性,使大眾利用閑暇時間,無論是天南海北 亦或是不同國度的人們鏈接起來。無論是我們茶餘飯後還是睡前閱讀,我們都更喜歡拿出手機,刷微博,刷知乎,聊QQ等。
二. 是否有助於更加公開和公正的討論和傳播
這個命題包含了兩個要素:公開和公正,討論和傳播
公開和公正:傳統媒體(報紙,電視)新聞的製作需要從審題,到采編,再到審閱的過程。只有媒體從業人員可以決定什麼需要讓受眾看,以及從什麼角度看。。信息也可以被更廣泛的搜索和傳播;
討論和傳播:網路,特別是Web 2.0的編寫權在用戶手中,用戶就是內容的製造者。網路時代,用戶,而不是編輯,可以決定在哪個平台,從什麼角度,說些什麼,說給誰聽。
三. 是否有助於人們更好的社交
媒體的兩大功能:信息 + 社交。
在信息不對稱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信息被大眾接受,傳統媒體是由行業內的專業人員網路傳播,但是由於網路的普及性,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覆蓋面更廣,在廣度上擴大了人們交友的可能,中國人可以和美國人交朋友,盡管這兩國人既不在一個地區,又不出於同樣的時間;人們同時可以隨時利用網路進行社交,只要拿出你的手機,點開你的APP;在Web2.0 時代,人們更可以形成一對一的,一對多的,多對一的,多對多的交流。通過交流傳播的不單是信息,還有感知,對擁有和自己共同興趣的一批人的感受。
在一對一的線上交流中(QQ, Email,微信)人們可以自由維護個人與個人的關系;
在一對多的線上交流中(微博,人人,Facebook,Twitter,微信朋友圈) 人們通過特定的網路環境建構自己的線上身份
在多對一的線上交流中(微博留言,**愛你)人們得以(將集體的狂歡與個人表達相結合)尋找集體歸屬感;
在多對多的交流中(線上游戲)人們得以通過區分你我,劃定群組之間的界限,從而在特定族群/組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這種多層次的社交中,傳統媒體是永遠也不可以達到的。
2、什麼是OTT平台,網路視頻是怎麼運營管理的呢,怎麼提高新媒體行業的背景知識呢
OTT安卓盒子系統,是指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這種應用和目前運營商所提供的通信業務不同,它僅利用運營商的網路,而服務由運營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目前,典型的OTT業務有互聯網電視業務,蘋果應用商店等。在電視行業就是指利用互聯網上的資源,跳過運營商直接像用戶提供服務。目前我們觀看視頻常用的一些軟體,比如電視貓、泰捷、VST全聚合等等基本上都是這樣的代表。
OTT 網路電視系統方案,可拓展行業和功能模塊比較豐富。其可實現的部分功能列舉如下:
1、支持電視盒、Android手機端使用,支持Android 4.2以上手機;支持IOS 9.0以上手機和iPad使用。兼容遙控器、觸屏等操作體驗。
2、完整支持視頻直播、視頻點播方案:不止是一款播放器,還包括完整的自建直播頻道的後台系統(採集、發布、流媒體伺服器)、點播管理系統;
3、完整的視頻加密安全支持:基於點量視頻加密內核,支持視頻的加密防盜鏈;可以防止其他播放器盜用自建的直播、點播視頻
4、支持MP4/FLV/M3U8/MKV/RMVB/AVI/MPG等大部分常見視頻格式,以及自定義加密視頻;支持HLS(M3U8)、RTMP、HTTP、RTSP等大部分常見視頻協議;
5、完善的廣告解決方案:APP首屏廣告、直播換台廣告、點播片頭廣告、暫停廣告、台標廣告、走馬燈廣告、主界面網頁廣告區域等;
6、點量可提供P2P點播加速分發傳輸技術支持
7、除國內客戶,還有紐西蘭、東南亞、北美等海外多國地區豐富案例
8、具備OTT IPTV系統平台搭建大並發支撐的集群部署能力
9、可拓展應用環境:監獄、醫院、小區、酒店、部隊、傳播等區域網環境對OTT IPTV電視系統的需求。可拓展版本:類似各種客戶端需求機頂盒橫版影音軟體,或者類似於主流手機視頻軟體的IOS手機APP、安卓手機APP等。
3、新媒體運營崗位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知識
1. 內容編輯
2. 數據分析
3. 運營策劃
4. 行業內容深入了解
其他
1. 溝通
2. 人才管理培養
4、新媒體運營要學習哪些知識?
新媒體運營雖然不像編程開發類的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新媒體運營里需要學習的內容也非常廣泛,需要了解不同平台之間的差異以及一些行業動態,並且熟練的運用各類操作工具,更好的實現運營的效果。
新媒體運營人員需要掌握的知識還是很多的,首先需要具備的是內容原創能力,新媒體運營人員需要自己產出高質量的原創文章,而不僅僅是將一些已有文章拼湊而來的「偽原創」,需要具備一定的行業見解,如果只是
Ctrl+C 和 Ctrl+V就沒有太大意義了。
其次另外一項重要的是活動策劃能力,新媒體運營人員不僅僅是撰寫文章,擁有一定的活動策劃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活動策劃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活動的整個流程,並且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對於內容創作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另外擁有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也會對運營工作產生更有利的幫助,新媒體行業本身更多的是依靠數據來體現工作結果,合理正確的利用數據所反饋出的問題,並且及時的糾正解決也是新媒體運營人員需要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
其實想要成為優秀的新媒體運營人員需要具備的知識遠遠不止於此,上面所介紹的是一些基本的技能,隨著工作的不斷積累,需要運營人員對於行業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
5、新媒體新技術中的知識點指什麼
第一周:新媒體導論
1.1什麼是新媒體
1、技術說:可以使用戶之間,或者用戶與信息之間進行互動的技術
2、行為說:帶給人們無窮盡的知識,收獲對信息進行再加工,能夠使人類的行為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
3、組織說:《新媒體與社會》新媒體創造了一個新的知識空間和傳播空間,使人們脫離了原來的線性的 等級的僵化的的本土關系,形成了復雜靈活的知識體系
4、三合一:以上三種觀點結合在一起,媒介技術、人類行為和社會結構整合在一起,信息和傳媒技術及 其相關的社會環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擴展我們傳播能力的技術和設備(2)我們開發、利用這些 技術的傳播活動和實踐 (3) 圍繞這些技術和實踐形成的社會組織和結構
綜上定義:不同於傳統大眾媒體的包含特定技術、實踐和社會組織的信息與傳播系統
1.2 前新媒體時代:傳播技術經歷的幾個時代
語言:勞動產生了語言
文字:新時代誕生
造紙:蔡倫
印刷:北宋民間,畢升;金活字印刷術,德國古登堡
攝影: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銀版攝影法,《巴黎寺院街》
電報:義大利人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將傳播和交通分離開來
電影:1895年 盧米埃兄弟 電影的開元年
廣播:1920 匹茲堡
電視:世界上第一個電視台 1936年BBC開播
第二周:新媒體與社會的關系
2.1 技術決定論
本堂重點:媒介和社會之間關系的一個層面:媒介技術如何影響社會變遷
媒介決定論,核心觀點:媒介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變遷
媒介偏向論:加拿大Harold Innis「媒介總會在時間或空間上的一種偏向」,不同的媒介要麼偏向時間,要麼偏向空間
時間偏向媒介:雕塑石窟、墓碑、寺廟,難以移動可以經受很長時間而不受太大的影響
空間偏向媒介:在空間上方便傳輸易於移動的,紙張印刷電視等……
媒介偏向的社會影響,空間偏向媒介讓社會更注重歷史、宗教、等級關系,如中國,相對傳統封閉的社會 形態;
空間偏向媒介:更注重現在、未來,地理的擴張,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科學和技術,呈現出活力的社會形態
2.2 社會決定論
技術決定論的反思:①簡華論:技術決定論傾向於把社會變遷歸結於媒介 ②單向輪,技術決定論認為技 術對於社會的影響是單向的 ,技術是雞,社會是蛋 啊哈哈哈哈 ③機械論,技術的發展像鍾表一樣是 自治的,技術必然的概念 ④中立論,大部分技術決定論認為技術是中立的,不會偏向於任何人任何階級 ,比如老年人無法從網路技術中受益
弱技術決定論:技術並不是所有的原因,還有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交互的影響,但技術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推動社會發展的
2.3 技術社會互動論
互動演進模式,三個階段,1、誕生期:社會決定;2、成熟期:技術決定;3、過時期:社會決定
互動論:社會因素和技術因素的互動
6、作為一名新媒體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
自我學習能力(直白一點 就是在網路上找資料的能力)
把握行業動態,不僅僅是行業裡面的主要內容,也要了解到最近最熱門的熱點是啥。這樣才能提高閱讀量
牛逼的取標題能力!相比於前面兩點,取個好題目能更快速的提高您的閱讀量
一定的繪畫ps技術(其實……不會也沒有關系)
7、學新媒體運營需要了解哪些知識
一、網路敏感度:作為新媒體運營,無論是新媒體公司,還是企業的新媒體部門,都需要對網路有一定的敏感度,善於發現網路熱點,有抓熱點、搜集信息、熟悉數據分析等能力,將熱點成功地與自己的調性相結合,形成自己的趨勢,切記不要人雲亦雲,要保留自己的風格,堅持自己的取向。
二、材料利用:每一個新媒體運營者所面對的材料是一樣的,那麼寫出來的文案會有高下之分,關鍵在於如何整合材料。面對浩瀚如海的資料,要學會辨別材料的真假,甄選有用的、具有關聯性的材料,將這些材料整合串聯起來,會產生不一樣的價值。
三、邏輯的重要性:適當的修飾語可以增加文案的文采,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文案要有條理,思路清晰,更重要的是要有邏輯性。
四、理解產品:任何新媒體運營都脫離不了產品,無論是自己的公司的產品,還是客戶的產品。如果與產品無關,那麼即使再多的人評論、轉發、點贊,也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成功的新媒體運營,要時刻想著如何讓粉絲在理解的情況下,接受你的廣告植入。這就要求,新媒體運營一定要徹底的了解產品,熟悉產品的每一個功能、理解用戶的使用場景、產品最大的賣點在哪裡、能快速定位並解決用戶提出的所有問題,對產品最好要有自己的理解。
五、用戶至上:這就需要新媒體運營長期接觸用戶,與用戶打成一片,了解用戶的需求、喜好等,進而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六、懂得傳播:什麼樣的微博內容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種方式能夠引爆朋友圈、什麼樣的H5頁面能夠讓粉絲願意擴散,所有這些都要求掌握傳播的邏輯,掌握引爆點、傳播節點、傳播形式三個要素。
掌握了這些技能,不管是服務於自身品牌還是外接客戶的品牌,都可以有效地去抓住整個企劃的重心,做出令受眾願意接受的文案,既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又升華了媒體圈。並不是靠牛皮癬一樣的小廣告轟炸就能打造品牌的知名度,真正的企業是要的口碑而不是所謂的民眾間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