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路新聞的多媒體整合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方式有哪些,及其特點(希望能客觀化點啊,)跪求~~
回答這個問題前,給您梳理一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具體定義。傳統媒體:一般為三個,報紙、電視台、電台;新媒體:第四媒體(網路)、第五媒體(手機等移動通訊);而多媒體整合涉及到多種媒體的運用(除了傳統和新媒外,還涉及到許多傳媒技術),您問的應該是兩個相關的問題。答案如下:
1.融合方式
(1)印刷媒體網路版;
(2)網路廣播;
(3)網路電視;
2.融合特點
(1)信息更新快,內容豐富;
(2)信息傳播范圍更廣;
(3)信息表現形式更多樣;
(4)信息傳播中互動性更強;
(5)信息獲取更符合人們對個性化的渴求。(原創答案,請詳細考慮)
2、新聞選擇的把關人理論」,思考在新媒體時代把關人理論有沒有失去 價值?請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
豈止沒有失去價值,反而還吸取了一大波市場投資價值。
在具有自主性、開放性的自媒體平台中 ,自媒 體主體極易忽視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一些自媒體 為了吸引受眾眼球 ,提高閱讀量 ,甚至傳播暴力、 色情內容 ,污染了網路生態環境。在傳統媒體「把 關人」身份受到極大沖擊的自媒體時代 ,如何對自 媒體傳播進行有效把關 ,如何提高網民媒介素養是 一個現實的問題——亟待重新定義「把關人」角色 , 並強調其作用 ,以構建和諧有序的網路傳播生態。
政府 :從法律制度、監測機制、網路文化建 設等方面加強監管與引導 我國在社會文化建設進程中 ,提倡大眾積極表 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自媒體平 台的發展。但是 ,鼓勵自由不能監管鬆懈 ,政府應 當進一步在法制建設、監測機制、網路文化建設等 方面加強監管和引導 ,做好互聯網新聞和信息傳播 的第一個「把關人」。
平台 :從主體認證、內容審核、監督舉報等 方面加強管理 ,當好「管家」 在自媒體傳播中 ,流量和熱度是平台價值的重 要指標 ,由於博取眼球的信息往往能提升流量與熱 度 ,因而導致了大量博人眼球的非真實信息 ,甚至 欺詐信息、非法信息出現在受眾視野。2018 年初 , 微信就曾被兩部門約談 ,騰訊公司也於 2018 年 4 ~ 10 月份封禁及處理了發送色情暴力類、低俗 類、誇大誤導及標題黨類的賬號 124 951 個 ,刪除 不良及違規違法文章共計 219 186 篇 [1]。因此 ,自 媒體平台應當意識到 ,規范化的管理流程和良好的 傳播環境 ,不僅對於社會網路文化發展有促進作用 , 也有利於降低自身業務發展過程中的多種風險。
自媒體主體「我」:不斷提升自我把關水平 , 從源頭把握傳播質量 自媒體主體「我」是信息組織者、傳播者 ,其 承擔著直接「把關人」的角色。在當前「唯流量論」 的新媒體傳播生態下 ,眾多自媒體主體過度關注閱 讀量、點贊量、轉發量等客觀指標 ,在內容的把關 上不嚴謹 ,傳播了大量「噱頭大於內容」「標題重 於內涵」的文章 ,引起了社會廣泛爭論。
受眾 :提升信息素養水平 ,正當行使公民舉 報權 ,防止違規內容持續擴散。受眾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鑒別 能力 ,防範可能出現的傳播隱患。廣大自媒體 受眾應增強明辨內容的真實性和正當性的能力。對 於新聞事件 ,應持續關注其真實性 ,盡可能從源頭 求證 ,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媒體所發布的新聞 內容。同時 ,受眾應當站在社會公序良俗和法制建 設的角度 ,理性轉發、評論、點贊 ,不盲從 ,不被 消極負面情緒影響 ;不傳謠 ,防範自媒體藉助非真 實事件煽動受眾情緒。
3、新聞的特點是什麼?
新聞的特點是公開性、真實性、針對性、時效性、准確性、顯著性、接近性、開放性、廣泛性、變動性。
新聞的要素 從表達方式上看,新聞以記敘為主,十分講究真實性。 新聞六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即五個「W」和一個「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時)、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1、如果對新聞的傳播模式進行簡化,那就是信息從傳者經處理後到受者的過程。新媒體新聞的傳播卻是開放性的,也就是說,這樣的傳播模式隨時可能被打破。
開放性包含著兩層意思:傳受關系的開放和信息處理權的開放,傳播主體的交互性及其引發的「把關人」缺失是新媒體開放性新聞的形成原因。
2、新媒體的存在改變了我們對環境的認識。我們看到了肉眼所看不到的東西,如衛星轉播的身歷其境、細菌影像以電子顯微鏡拍攝。麥克盧漢認為,
經驗是由無數不同的感覺材料組成,信息媒體的聲、色、形、光等多種的知覺刺激,透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與運動感覺等全身的感覺去感受外物。
3、新媒體對新聞的海量存儲不僅體現在信息數量上,也體現在以多少篇幅或數字容量去表現一個新聞事件上。不像報紙只有印刷的文字和圖片,電視只有聲音和圖像,新媒體的信息傳遞是集成性的。
微博新聞報道作為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信息傳播方式是典型的例子,它使新聞內容的表達由圖文並茂的二維平面轉向視音頻多媒同行的三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