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新媒體的環境中,你有哪些收獲?
?
2、能夠在中國傳媒大學就讀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在中傳生活了兩年,不由得深深愛上了這里。
中傳是全國最包容、開放的院校之一。他包容性極強,有很多不同個性,充滿獨特思想的老師和同學,所以,作為一個個性獨特的人,不用害怕會顯得格格不入。如果你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人,傳媒大學一定是最適合你的地方,這里會給你充分展示的平台。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非常多,這里有最好的晚會舞美,一年一度的廣院之春、舞動中傳都會吸引眾多高校同學前來觀看。每隔一段時間會邀請一些明星來做客宣傳,因此也有「中國追星大學」的別稱。
學校的老師也都是高水平高素質的。同時你的同學也都是各省經選拔的優秀同學。所以如果好好利用資源,在大學的4年,你會度過非常有收獲的學習時光。
中傳的校園環境更是沒的說。不得不說小小的中傳校園真的很美哦。清晨總能聽到播本同學優美練聲的蝴蝶泉、明德湖,寧靜卻愜意的核桃林,傍晚很多孩子嬉戲玩耍的淺淺的鋼琴湖……中傳校園里的每一處都能給你驚喜。
教學方面,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傳媒學校,中國傳媒大學的教學設備、師資力量以及其他的教學資源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們學院會經常邀請一些行業大咖和企業高管給我們上課,之前有羅振宇、馬薇薇、36氪副總裁、微博副總裁、京東副總裁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哦。
3、如何做自媒體
做自媒體的內容其實是不固定的,沒有統一的標准,也沒有相應的規范。自媒體內容是由自媒體人自行決定的。而目前的自媒體的特點是平民化,由於移動智能手機終端的普及,使自媒體的入門門檻越來越低,導致一些內容變得越來越低俗,信息泛濫也變得越來越嚴重。
自媒體內容的主要表現形式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這使得自媒體內容的呈現形式豐富多樣。運營自媒體的核心和關鍵在於優質內容,只有品質優良的內容才會受到人群的追捧、關注及轉載,而流量變現也就變得更加容易。
每一個人的能力大小不一樣、學歷不一樣、道德水準也不一樣,在創作內容時也會體現出領域和專業的區別。比如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後往往都是找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或通過轉行找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同樣的道理,在自媒體的內容運營上,也一定要找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或者最感興趣的領域——這是動力的來源。
做自媒體運營中要遵循以下原則:多樣性、真實性、趣味性、持續性等。具體是
1、多樣性
自媒體平台類型眾多且不斷推陳出新,這邊剛剛熟悉了官方微博的運營,那邊微信公眾平台又粉墨登場了。面對多樣化的自媒體形式,需要保持對新媒體的敏感度,勇於探索嘗試,一旦有新的自媒體平台出現,就積極響應加入其中。
2、真實性
在通過自媒體平台發布信息時要力求准確,與網友溝通時要客觀真誠,面對網友質疑時要實事求是。
3、趣味性
內容的真實並不影響在自媒體平台上體現一定的趣味性,包括發布趣味性的內容和策劃趣味性的活動。
4、持續性
自媒體的本質是媒體,需要獲得越來越多的媒體受眾。自媒體用戶的增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依靠高質量且持續更新的內容,依靠不斷組織的有創意的活動,才能不斷積累,獲得用戶的穩定增長,保持自媒體影響力不斷擴大。
(3)新媒體實踐收獲擴展資料:
自媒體的商業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純線上經營,即自媒體所有人通過媒體內容經營聚集了一定數量的粉絲之後,尋找合適的廣告主在平台上做廣告,實現廣告收益。
另一類是效仿明星、名人、大公司CEO等人的做法,依託於前期在自媒體上積累的人氣和個人影響力,通過線下渠道變現。線下變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出書、演講培訓、企業咨詢,甚至可以考慮開個網店賣書等等。相比,後者對媒體創辦人的要求會高些。
另外,線下變現若要發展成常規穩定的經營項目,一般需要媒體創辦人具備一定的社會身份,例如暢銷書作家、大學教授、媒體記者等等,由此才能將線上線下資源有機對接,實現經濟收益最大化。
4、習慣讓生活更美好作文?
為進一步激發小記者的采訪與寫作興趣,豐富小記者文化生活,內蒙古小記者微信公眾平台特開設了辣筆生花專欄。希望孩子們發揮創意,大膽構思,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充分地展現出來。
輔導老師申明:「小記者不要把寫作當成一件苦惱的事,我們的專欄是一個創造快樂的地方。通過寫作,可以讓人懂得珍惜生活,觀察生活,認真感受生活的美好,發現生活每一點滴小事之間的感動和對心的抨擊;通過寫作,可以記錄身邊的小事情,從而引發自己深深的思考;通過寫作,可以鼓勵自己更加認真的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讓自己養成勤思考的好習慣......寫作,可以讓生活更美好,讓自己更快樂。」
優秀作品選登
吃 「糖」 記
內蒙古小記者 閆策
小時候,有一次媽媽給我一塊糖,我開心地吃起來。這是我第一次吃糖,還不知道糖有多少種口味呢!
此後的一天下午,媽媽囑咐我說:「豆豆,媽媽要去上班了,你自己在家乖乖待著,不要太調皮啊!」
媽媽出門後,我先看了一會兒電視,又吃了一會兒零食,慢慢地就覺得好沒意思,轉悠來轉悠去,就跑到書房玩起玩具來。突然,我發現一塊「糖」孤零零地待在書架一角的隔板上,抓起它就往嘴裡塞,「咦?」這塊「糖」居然沒有味道!我一邊好奇地嚼著,一邊想著第一次吃糖時的香甜,口水禁不住流在了「糖」上,心想:「這塊糖也許就是這個味道!」
好不容易把這塊「糖」咽下去,我又發現在一摞書上放著一塊「糖」,「啊嗚」一口,我就將「糖」咬了一半,心裡一個勁兒地怪怨媽媽小氣,怪怨她為什麼要把『糖』藏起來不給我吃......
就在這時,媽媽回來了,她看到我口含半塊糖後,驚慌地喊道:「豆豆,這不是糖,是橡皮,你可不能吃啊!」
當媽媽得知我已經吃進肚子里一塊「糖」後,慌忙帶我跑了趟醫院,幸虧我肚子沒出什麼毛病,這次吃「糖」真的是有驚無險啊!
(作者系內蒙古小記者協會《實創作文+閱讀理解+文學素養》班學員、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學小學部三年級學生)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1.徵稿對象:內蒙古小記者協會在籍小記者佳作(文圖均可)優先選登,未加入小記者協會的學生優秀作品也會視具體情況選用。
2.字數要求:來稿字數300~2000字(個別情況如中長篇小說,字數不限,可以連載)。雖然好稿不嫌字多,但新媒體節奏快,字數太多影響閱讀效果。
3. 投稿文圖必須為原創,一旦發現文章有抄襲或者洗稿等行為,一切法律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並且本平台將永不錄用。
4.投稿要求:主題積極向上,思想內容健康,無錯別字、標點符號准確、語句通順。
5.投稿格式:投稿內容編輯成文檔形式並註明自己的姓名、學校及班級發送到指定郵箱即可,文稿格式為Word或WPS形式,照片格式為jpg形式。
6.投稿內容:為校內外實踐活動、校園培訓活動、小記者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等,小記者可用筆寫下校園活動及社會實踐的報道;校園美景及老師、同學間的生動故事;成長過程中的成功、挫折及其感悟的作文;閱讀名著、經典等課外書的讀後感、書評;觀察鄰里、同學、親人間的「寫生畫面」;對恩師、親情和同學友愛的所思所感;描寫家庭生活和親子關系及家鄉風土人情的美文;原創的童話、寓言、科幻故事;批評假丑惡的「吐槽」以及寒暑假出外游學的所見所聞和心得體會等文章,攝影作品也可以。請根據以上主題進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