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廣播電視新聞與新媒體融合論文

廣播電視新聞與新媒體融合論文

發布時間:2020-10-19 05:49:12

1、網路新聞的多媒體整合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方式有哪些,及其特點(希望能客觀化點啊,)跪求~~

回答這個問題前,給您梳理一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具體定義。傳統媒體:一般為三個,報紙、電視台、電台;新媒體:第四媒體(網路)、第五媒體(手機等移動通訊);而多媒體整合涉及到多種媒體的運用(除了傳統和新媒外,還涉及到許多傳媒技術),您問的應該是兩個相關的問題。答案如下:
1.融合方式
(1)印刷媒體網路版;
(2)網路廣播;
(3)網路電視;
2.融合特點
(1)信息更新快,內容豐富;
(2)信息傳播范圍更廣;
(3)信息表現形式更多樣;
(4)信息傳播中互動性更強;
(5)信息獲取更符合人們對個性化的渴求。(原創答案,請詳細考慮)

2、新技術與新媒體的出現對新聞事業的影響

首先是新技術和新媒體的特點分析
其次是對傳統條件下的新聞事業所具有的局限有什麼促進,這種促進帶來的正反兩面的影響是什麼
短期內的影響,長期內的影響,對新聞事業報道的客體的影響 已經對新聞媒體本身的影響。

例如網路的出現,信息量大,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可以相對自由的選擇所想要看的內容,這些特點都極大的區別與傳統的媒體的被動與弱勢地位,從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變成了人們來選擇閱讀的內容。

第一,突破了原有的限制,更加具有時效性,更加廣泛的傳播,不受時間空間約束;
第二,傳播的主題從傳統的大的新聞機構和有話語權的名人,變成了每個人都有話語權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各類新聞內容的分析和對比,必須更有吸引力和駭人聽聞才能獲取眼球。
第三,大量的冗餘和無序信息和行為的出現,一夜爆紅的等,網路監管和新聞自由等等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東西。
第四,傳統媒體的地位受到嚴重削弱,平面媒體顯然頂不住新技術的攻勢,傳統媒體何去何從,新媒體是不是不可戰勝。

總的來說,新的技術迫使新聞機構更加註重受眾的需求,從收視率到點擊率,人們從被動的選擇到主動的挑選,更大的選擇空間,迫使新聞媒體必須更貼近社會的熱點和關注點。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更會期待更多的信息;
同時新的技術也使得更多的人獲取了話語權,從單純的受眾成為了一個傳播者的角色,每個人都可以說話,這在傳統媒體時代是不可能的,而那些草根也能通過新技術成為明星。這一點是傳統媒體把持者所不能控制的。

3、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

 1. 繼續保持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同層出不窮的新媒體相比,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獨特憂勢或者說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職業化、系統化採集和發布新聞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長期積累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實際上,媒體的權威性最終還是來源於它的公信力。《現代漢語詞典》對公信力的解釋是:使公眾信任的力量。我國新聞傳播學界較早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是黃曉芳的《公信力與媒介的權威性》(1999),她將「公信力」定義為「媒介在長期的發展中日積月累而成的,在社會中有廣泛的權威性和信譽度,在受眾中有深遠影響的媒介自身魅力。」她在文章中進一步指出了衡量公信力大小的指標,筆者自己概括起來,認為「公信力」應該從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發現重大選題的敏銳度、分析問題的深刻性、時事評論的全面性等方面來衡量。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由於「把關人」制度的相對寬松,信息傳播的過度開放,導致充斥其間的新聞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作為公信力第一指標的真實性都無法得到保證。除此之外,目前各類門戶網站、手機報、博客等新媒體在新聞傳播的內容上更多來源於傳統媒體,自身沒有專業
的新聞采訪隊伍也沒有新聞采訪權,導致新聞信息的傳播暴露出「無序化」、「碎片化」、「淺薄化」等先天缺陷,而電視新聞媒體恰恰在報道的真實性、敏銳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自身十分明顯的優勢,這也將成為未來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在新聞報道方面相抗衡的重要砝碼。

2. 加速媒介融合,擴展傳播渠道,豐富報道形式
新媒體的興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電視新聞觀眾,但傳統電視媒體只要善於抓住機遇,充分藉助網路等新興媒體的優勢,加速媒介融合,綜合利用網路、手機、電視等多種傳播渠道進行全方面、立體化、多層次的信息傳遞,電視新聞仍將有自己的受眾市場。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一個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這種關於媒介融合的想像更多的集中於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可以為電視新聞報道建立起即時、順暢、互動的播出渠道。電視曾被人批評為單向傳播的媒介。而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電視媒介可以將網路、手機等不同形態的媒介整合起來,充分發揮整合傳播的優勢。
另外,媒介融合也可以使電視媒體獲得更多的新聞素材,使新聞報道更全面、更生動、更豐滿。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指出,「你可以把超媒體想像成為一系列可隨讀者的行動而延伸或縮減的收放自如的信息,各種觀念都可以被打開,從多種不同的層面予以詳盡分析。」電視媒介在新聞報道中可以充分利用公民用手機、相機、DV等設備拍攝的畫面或網路上發布的視頻,豐富新聞素材,彌補電視台新聞記者無法拍攝到的一些現場畫面,利用其民間視角,從而獲得更多受眾的認同。

 3. 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
目前,直播報道可以說是電視新聞媒體最能有效抵禦網路競爭的模式,它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弱化「後續整理型」的對發生過的新聞進行報道的方式,倡導「實時直播型」的對正在發生的新聞進行報道的理念。一個直播常態化、不問斷播出的新聞頻道其實就像一個內容不斷更新的網路。雖然網路也可以進行直播,但它的內容資源遠不及傳統電視豐富。當前,我國各級電視台的新聞頻道在直播常態化方面,由於思想意識、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仍然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全天候新聞頻道實際上只有其名而無其實,新聞重播率非常高。在目前新聞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電視新聞要守住自己的一方陣地,推進直播常態化也許是必需之舉。
在推進直播常態化,加速新聞傳輸時效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窘境,盡管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一直在努力提高信息傳播速度,但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時效優勢已受到了極大挑戰,例如手機報、網路信息彈出窗口等形式各異的新聞傳播方式,其傳播時效性、接受便利性遠遠超過了傳統電視媒體。因此,更權威、深人、客觀和全面的報道,成了電視新聞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手機短訊、網路信息大都是簡單化的、碎片式的、表象性的,尚不能滿足公眾深人了解事實的需求,而電視台的職業化新聞團隊正可以在深度挖掘上有所作為。鳳凰衛視執行台長劉春認為,受眾對新聞需求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這就導致了傳統媒體因為「時效性」而輸給新媒體,卻因為「深度性」而成為眾多媒體類型中的佼佼者。可見,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就必須在報道形式上下足功夫,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是可施之計。

4、我本科學的是廣播電視新聞學,如果想往網路與媒體這個方向發展,應該選擇考什麼專業的研究生?

應該是新聞方面的會比較好。
中傳的廣播電視新聞學是電視系,不太適合這個,如果是作為記者,應該選擇新聞、國際新聞、國際政治相關的專業就讀。你可以看下和新聞、啟道教育提供個。國際新聞相關的研究生專業。國際政治這個專業比較廣泛,就讀這個專業,在各大新聞媒體的招聘中還是比較吃香的。

作為一名記者,一定的新聞知識是必須的,但對政治、經濟、西方經濟史、國際政治史、國際關系史等等都要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完成采訪、寫稿的任務。

參考書的問題:
建議查看北大國際政治專業本科階段的教材,或者各大高校研究生考試相關專業所列舉的參考書目。

希望有幫助。

5、傳統新聞媒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應該如何發展???

報紙 、廣播、電視是公認的傳統媒體,他們屬於大眾性傳播媒體,近來炒的很熱的所謂新媒體包括INTENET,路牌、燈箱交通工具等戶外媒體以及樓宇電視、電梯廣告等社區媒體,另外人們竭盡所能地開發一切可以開發的注意力,POP、包裝物、電話黃頁、產品目錄等也成為了廣告載體,甚至人體、廁所牆壁也被納入了可供利用的廣告資源。
分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點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所面對的廣告對象來分析:電視,廣播這兩類傳統媒體,其某一時段節目或某一欄目可能是針對特定消費者的,但就整個媒體而言,其對象幾乎是全民性的,包括了各個年齡,各個文化水平,各個收入標准,各個生活層次的消費者。報紙的傳播范圍比較明確,既有國際性的,又有全國性的和地區性的,既有綜合性的又有專業性的,不同的報紙有不同的發行區域,即不同種類的報紙的覆蓋范圍各有不同,報紙之間有了不同的區域劃分,另外在同類的報紙中,不同的內容和讀者定位也使得各個媒體具備了不同的品牌形象,這為廣告主選擇不同的報紙作為廣告投放對象提供了方便。網路現在已經成為名正言順的第四媒體,由於其對操作者物質設備的要求,其對操作者文化水平的要求,其對操作者經濟收入的要求,天然的對廣大消費者做了第一層次的市場細分,從全體消費者中分離出了"網民"這一具有某些共同特質的消費者群。
對於戶外媒體而言,因為其本身就是廣告,在具體投放的時候,可根據不同的廣告目標,選擇不同的方式,如果目標是要樹立或加強品牌形象那麼在特定的城市內,戶外廣告往往選擇人流眾多、視野開闊、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商業區域或區域游覽投放戶外廣告,在這種戶外投放過程中,往往針對泛目標人群;如果目標僅在於短期內銷售的提升,那麼就可以選擇在公車、候車亭、加油站、醫院、葯店、健身房甚至定位準確的一系列餐飲場所投放戶外廣告等,這些地方的特點是具有數量眾多、定義明確的目標受眾,具有產生良好的廣告效果的基礎。對於樓宇電視、電梯廣告等社區媒體而言,作為市場細分化了的住宅生活小區住戶在很多方面的消費特徵都有共性,如:收入狀況(樓盤售價決定)教育水平、消費特徵(和小區開發商倡導的文化品位,名人入住的領導效應有關)。因而社區媒體在有效到達和針對目標人群方面是最優的。綜上所述,在第一輪的比拼中,傳統媒體除了報紙之外在覆蓋的廣度方面幾乎可以達到全民性,但是在針對廣告主的目標消費者傳播方面輸於新媒體。
在廣告運營方面主要要根據產品的產品特性、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和目標消費群體對不同媒體的關注習慣等,採取最適合本產品的媒體進行廣告投放。

6、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有哪些建議

加強西安市傳統輿論陣地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話語權,涉及到文化事業體制機制改革,涉及到媒體政策的創新與完善,也涉及到傳統媒體的戰略轉型與媒體融合,涉及到傳統媒體自身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能力、傳播能力的改革與創新等。
(一)深化改革,理順傳統媒體轉型的體制機制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通過構建統籌協調、責任明確、功能互補、覆蓋廣泛、富有效率的輿論引導格局,必須以黨報黨刊、通訊社、電台電視台為主,整合都市類媒體、網路媒體等宣傳資源,當然這也包括傳統媒體開辦的網路媒體。傳統媒體轉型中的體制機制建設要體現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特點,始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乾的基本原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基本文化需求。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要重點解決國有體制僵化、信息不暢、冗員過多、職責不清、決策緩慢、墨守成規等流弊。我市應對傳統媒體體制機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項調研,深化改革,大膽破局。在改革中,要創新媒體政策,為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創造政策環境。
(二)推進媒體融合,創建西安新聞信息發布平台
媒體融合是傳媒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媒體融合可以選擇不同的路徑,但融合是核心要素。上海、廣州、煙台等地在這方面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如煙台日報傳媒集團在全國率先實施全媒體戰略,組建全媒體新聞中心。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彰顯傳統媒體的權威性,發揮媒體間的交互性,實現獲取信息的即時性和發布信息的多樣性。建議在西安籌建立足西部、面向全國的西安新聞信息發布中心,在這個平台上,包括紙質媒體、電視廣播媒體和新媒體可以做到信息資源共享,新聞信息一次製作,綜合利用,多次發布,降低新聞采編、製作成本,擴大新聞媒體的覆蓋面、影響力和傳播力。
(三)加大投入,支持傳統媒體轉型發展
傳統媒體的政治教化功能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性質決定了政府必須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媒體融合和戰略升級需要前期的基礎資金投入,僅靠傳統媒體自身經營目前是難以加大投入的。相比較而言,西安市對傳統媒體的資金投入還比較少。如:蘭州市財政每年給予蘭州日報社固定補貼,報社編輯部門、行政部門、蘭州新聞網等在崗事業編制人員工資由財政全額撥款,報社離退休人員生活補貼也由財政供給,這為報社解除了很大負擔。《銀川日報》《西寧晚報》《烏魯木齊晚報》等報社所有運營費用全由市財政供養。《太原晚報》從2009年起,就享受市財政1000多萬元的資金支持,2012年起,財政補貼已增加至2000萬元。
(四)科學規劃,構建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輿論引導新格局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要放下曾經獨大獨尊的身架,肯定新媒體的影響和作用,與新媒體實現融合,增強輿論引導力。要把握媒體分眾化、對象化的新趨勢,積極探索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利用新媒體的即時性、便捷性和多元化特點,將傳統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不斷延伸、聚焦和放大,實現由「報」到「媒」的轉變。這種轉變包括新聞生產方式的轉變,新聞傳播方式的轉變,如拓寬新聞傳播渠道,在傳統傳播渠道的基礎上,嘗試和開發網路、手機、博客、微信、LED、移動客戶端等新興傳播渠道,使新聞信息一次生成,實現多次傳播。此外,還可以實現與網路的互動,有效增加輿論受眾的參與度,通過及時反饋使輿論的引導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准確性。目前,浙報集團和山東大眾集團已在這方面先期做出了嘗試,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值得我市學習和借鑒。
(五)做好宣傳策劃,搶占輿論制高點
—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做好重點宣傳策劃。在信息碎片化時代,應該樹立全市一體的大宣傳理念,各新聞媒體一定要加強戰略合作,形成強大持久的宣傳攻勢。近年來,西安市傳統媒體在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方面,已有多起成功的宣傳策劃,如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期間,圍繞「綠色引領時尚」的宣傳理念,我市報業傳媒集團和西安廣播電視台精心策劃,相互聯動,共同發力,向世人推介了西安,推介了世園會。西安市委、市政府目前主抓的五項重點工作深得民心,傳統媒體應在這方面精心做好宣傳策劃,聚集社會正能量,激發市民認識西安、了解西安、熱愛西安、建設西安的熱情。
—對於重大突發事件要敢於發聲引導。發生突發事件時,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體現在面對社會輿論的嘈雜紛繁時發揮主流影響,體現正確的輿論導向,將事實及時告知受眾。要按照「及時准確、公開透明、有序開放、有效管理、正確引導」的20字方針,做到重大問題不缺位,關鍵時刻不失語,要准確把握事件報道的度和量,不捕風捉影,不專注負面,不坐山觀望,不蓄意炒作,對事件始終保持追蹤狀態,做到不瞞報、不斷報、不淺報、不亂報、不漏報,讓群眾能第一時間得到最新信息,為輿論引導贏得主動。另外,對於網路熱炒、市民熱議,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事件,傳統媒體要善於參與,要堅守法律底線,要忠於事實,要堅持傳播社會正能量,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和促進社會和諧。
—充分發揮傳統輿論陣地輿論監督功能。傳統媒體要做好輿論監督職能,敢於觸及熱點、難點問題,敢於為人民群眾利益鼓與呼,敢於揭露和鞭撻丑惡現象。傳統媒體要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把正面宣傳為主與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統一起來,努力做到科學監督、准確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要旗幟鮮明地亮出觀點,疏導社會情緒,啟發公眾思考,佔領輿論引導制高點。通過輿論監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六)堅持「三貼近」原則,打造精品欄目
傳統媒體要贏得受眾,獲得話語權,提升公信力,必須在宣傳報道內容上狠下功夫。宣傳報道一定要接地氣,一定要堅持走平民化路線,把受眾是不是能接受、樂不樂意接受作為業績考核的基本標准。傳統媒體要深入基層,走進城鄉社區,從老百姓的視角去宣傳報道西安的新形象、新變化,使新聞宣傳接地氣,體現鮮、活、實的特點。比如說,以養老保險、高齡補貼等為主要內容的我市農村社會養老政策深得農村老年人擁戴。農村老人談起此政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諸如此類的政策成就應該進行鮮活的正面報道,用老百姓的語言來訴說西安的改革成就,關鍵是媒體要能深入群眾,發現宣傳亮點,強化正面引導。

(七)堅持以人為本,加快培育復合型的新聞專業人才
在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媒體面臨一個緊迫的課題,就是人員素質結構的戰略轉型,通過制定媒體從業人員培養激勵政策,使優秀人才能夠出得來、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另外,要通過培訓等辦法,促進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從單一技能型向復合型技能轉變,即除了會寫、編、評,還須有設計、整合營銷、全媒體報道等綜合能力。同時,還要借鑒我市獎勵科技人員的做法,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西安市吸引和獎勵優秀媒體工作人員的暫行辦法》,調動媒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

7、中傳考研廣播電視學,708新聞傳播史論818廣播電視與新媒體業務

您可以使用百度的搜索引擎功能,查詢專門的考研網站或論壇,咨詢和溝通考研的各種問題。
您在百度的搜索引擎的關鍵欄位框內,輸入「考研網站或論壇」,然後點擊「百度一下」,或點擊回車鍵,即可查詢到大量的相關網站和網頁。

8、廣播電視新聞與廣播電視新媒體有什麼不同

?

與廣播電視新聞與新媒體融合論文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