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西利亞的城市規劃出現了什麼弊端
巴西利亞的主要問題在於其基本設計理念。單獨設立的政治首都限制了現有城市區域的政治影響力。這座人造首都的建築宏偉壯觀,但卻幾乎沒人想在它那毫無生氣的街道上漫步。政界人士在結束工作後往往立即離開巴西利亞,回到那些不太美觀、卻更富有生氣的巴西城市。
2、巴西利亞解決城市病的措施有哪些
1.引導人口向內陸遷移(比如巴西把原臨海首都里約熱內盧變成了位於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亞)
2.縮小城市規模,把一些工業轉移到其他地區發展
3、巴西利亞城市規劃圖在整體形狀上有何特點
巴西抄利亞規劃特色頗具特色。襲城市布局骨架由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條功能迥異的軸線相交構成。從空中鳥瞰,巴西利亞的城市布局像一架巨大的噴氣式飛機。 東西向的主軸線長6公里,東段布置巴西中央政府各部的辦公大樓,嚴整地排列在大道兩側。主軸線東端是三權廣場廣場平面基本呈三角形,議會大廈、最高法院和總統府鼎足而立;在布局構圖上、建築空間上都是視線集中的地方。主軸線西段主要布置市政機關,西端是城市的鐵路客運站。 南北向軸線呈弧形的翼狀,兩翼各長5公里許,有一條主幹道貫穿其間,與公路連接。主幹道兩旁布置著長方形的居住街區。每一街區內有高層、多層的公寓以及商店等設施,布置格式基本統一。城市兩條主軸線的交匯處,有一座 4層的大平台,在不同層次上形成立體交叉道口,以疏導各個方向的交通。在這里設立全市的商業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公共客運也大多在這里轉站換乘。稍西有體育場。東西軸線的南北兩片地段分設動物園和植物園。城市的北、東、南三面有人工湖圍繞,人工湖附近散布著若乾片獨戶住宅區。城市有少數小型工廠,布置在火車站的一側(見百度)
4、概括巴西利亞城市的特點
巴西利亞的設計靈感來自「科布森」(Corbusian)規則,城市的功能經過合理的組織與規劃。整體形態由垂直交叉的兩條軸線貫通整個城市,看上去就象一架飛機或者一隻大鳥向著西南方向飛行。主軸線長六公里,寬350米,主要做行政用途;商業區與住宅區以教堂和學校為中心分布在四個扇型區里,沿著20公里長的橫軸線拓展。兩條軸線的交叉點寬度是其他地方的兩倍以確保高效的交通管理。
巴西利亞包括新區、老區和工人「住宅區」三部分。位於人工湖半島上風格獨特的新區,酷似一隻大鳥或一架噴氣式飛機。「鳥頭-飛機頭」 是由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機構駐地組成的三權廣場,是巴西總統府、聯邦最高法院和國會政府政府首腦機關(政府各部大樓)所在地;「鳥身-飛機身」是城市的交通主軸,是一條長約8千米、寬250米的大道;大道上有乳白色的政府大樓、教堂、國家劇院、公園、會議中心、商業中心等建築;向南北伸展長達16公里的「兩翼」是平坦寬闊的立體公路,沿路排列著規劃整齊的居民區、商業網點、旅館區等;「機艙」後部是運動區、文化區;「機尾」是長途汽車站和儀器加工、汽車修配等工業區;「柵尾」是為首都服務的工業和印刷出版區。巴西利亞被建成飛機形狀,是為了充分展現蓬勃發展的時代精神,隱喻著巴西正在起飛——飛速朝前發展。老區最著名的建築是位於衛星城的普拉納爾迪納歷史中心,它是聯邦區內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築群。
主軸線東端是三權廣場,廣場平面基本呈三角形,議會大廈、最高法院和總統府鼎足而立;在布局構圖上、建築空間上都是視線集中的地方。主軸線西段主要布置市政機關,西端是城市的鐵路客運站。
5、深圳短視頻運營好不好做?
深圳短視頻運營這個好不好做,主要是看你們有沒有好的思路好的,呃能夠抓住觀眾眼球的視頻唄。
6、巴西利亞十分注重城市布局的每個細節如修建什麼?
巴西利亞十分注重城市布局的每個細節,比如說修建的,排水系統
7、巴西利亞在交通和環境保護方面有何值得我們借鑒?
將現代城市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保留原生態景觀環境,實現城市環境的自然化是巴西城市建設的突出之處。
巴西利亞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建都至今,城市的規劃者和管理者都在市區綠化中刻意保留和營造這種疏林草地的生物群落,使許多熱帶叢林和巨樹秀木得以融入城市景觀,兼顧了生活多樣性保護與美學效果的和諧統一。且在市區及城市周邊規劃了一系列國家公園、生物保護區和環境保護區。在公共綠地與私家花園之中,遍植香蕉、芒果、菠蘿蜜、檸檬、油梨等眾多水果植物供野生動物取食。正因為如此,巴西利亞也是鳥類樂園,種群數量繁多,即使是鶴、鸛和天鵝之類的大型珍禽,也隨處可見,並不時光顧私人宅第和公共場所。
庫里蒂巴人均綠地面積581平米,是世界上綠化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市內保存有無數大樹,它們是百年前就在這里土生土長的,有的年齡比城市還古老。庫里蒂巴的草地除了天然的就是鄉土草種種植的,因此生命力與適應力很強,不怕踐踏,不需過多的人工維護,可供市民休閑,運動和娛樂時使用。庫里蒂巴的園林工作者甚至將它用來放牧,以減少使用除草機割草造成的雜訊和污染。
相比之下,我國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就很值得反思和改進了。
如,大量引入外來樹種進行綠化美化,甚至不惜重金讓「大樹進城」。其結果是,既損害了鄉村或山野的生態又不利於城市生態,因為只有本地的鄉土樹種才能重建最適宜的生物鏈。正如德國景觀建築設計專家譚瑪麗所言:中國城市往往只注重城市形象外觀的設計,對於城市動植物保護的知識知之甚少,野生動植物因城市擴張而消失。
又如,大量鏟除野花野草和大面積鋪設人工草坪。人工草坪,特別是引進的國外草籽種植和人工草坪,成本高,耗水量大而實用性差,佔用城市的寶貴空間,限制人們的活動。鄉土的野花野草自然生長,靠江水自養,是最符合當地生態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也是許多昆蟲、鳥類和一些小型動物的棲息地。
所以說,一座真正令人嚮往的城市,應該是自然化與現代化共存的和諧家園。
(節選自:沈孝輝,巴西城市建設給我們的啟示,《知識就是力量》2008年03期)
8、你對巴西利亞城市規劃的典範性有什麼深刻印象
巴西利亞——面向自然的人工傑作
1巴西利亞簡介
巴西利亞(英語:Brasilia)是巴西的首都,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同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面積5814平方千米。地處高原,氣候溫和宜人。[1]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里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現首都巴西利亞始建於1956年。當時,以發展主義著稱的總統儒塞利諾·庫比契克·德奧利韋拉(JuscelinoKubitschek de Oliveira)力圖帶動內陸地區發展及加強對各州的控制,遂耗費巨資,僅用41個月的時間就把海拔1200米、一片荒涼的中部高原建成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市。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遷都巴西利亞,新都落成時只有十幾萬居民,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而今已變成一座近240萬人口的大都市,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2]
2現代主義的偉大嘗試
巴西利亞在建都之前,政府在全國舉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城市設計比賽」,盧西奧·科斯塔(L.Costa)的作品獲得第一名並被採用。科斯塔是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忠實追隨者,在他規劃中不折不扣地實現著柯布西耶的思想:追求理性、高效、秩序和象徵意義;注重功能分區和機動車交通的組織;採用高密度、立體化的居住模式;把地面讓出來作為開放空間;柯布西耶所欣賞的宏偉尺度和紀念性在此也得到了明確的反應。[3]
與此同時,多年來巴西利亞也同現代主義一道,在有失人性等方面遭受了許多批判。盡管如此,著名的城市設計大師埃德蒙·培根(EdmondBacon)在游歷巴西利亞之後卻說:「若不實地感受,巴西利亞不可能被理解。……只有聯系巴西利亞天空中不斷飛逝的流雲,投在建築形體上瞬息萬變的斑斑光影,才能理解這個城市。不變的建築與瞬息萬變的因素,以及噴泉中水花飛濺、彩旗飄舞等細部之間的對比,已成為城市設計的原則。巴西利亞的變化因素是由雲彩提供的,它們經常縈繞整個城市上空,成為它動態設計的一部分。……在我親自察看基地之後,我才理解空間包含在環抱城市的碗狀群山延伸的范圍內。一切建築實體都是雕塑形體,而這又在前所未有的廣闊規模上把整個空間設計處理得層次分明。」
3崇尚自然的城市設計
極度追求功能分區和平面構圖、由雕塑性建築群組成的首都並沒有形成明確的市中心,看起來的確不像是一座城市。從沒去過巴西利亞的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它尺度巨大、缺乏人性。然而,最初的設計卻是以尊重自然為前提的。
巴西是天主教國家,在新首都選址的這片荒原上,科斯塔從代表人民信仰的十字架上得到靈感。城市主軸和兩翼成十字交叉,為符合自然地形,他把十字中的一條變成彎彎的弧線,城市總平面因此變成了一架飛機的形象——機頭為三權廣場(國會、總統府和最高法院),昂向東方,寓示朝氣蓬勃;機身長約8公里,是城市交通的主軸,其前部為寬250米的紀念大道,兩旁配有高樓群;兩翼為沿著湖畔展開的長約13公里的弓形橫軸,布局為商業區、住宅區、使館區;飛機尾部是文化區和體育活動區,其末端是為首都服務的工業區、印刷出版區;城市中的交通完全是現代化、立體化的。寄託著巴西人民的期盼:希望首都能夠引領巴西騰飛、鵬程萬里。
巴西利亞的城市格局在世界上獨一無二,但它的美麗主要還不在於此,而是在於它的崇尚自然,在於它與大自然的和諧統一。它開闊、大氣,遠遠望去,像一片草原。藍天白雲下,是一片遼闊無垠的綠地,上面生長著一片片蔥籠的樹木,綠地與樹木中間,鑲嵌著一些風格各異的建築。置身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僅沒有和自然的隔絕感,而且讓人覺得自己和大自然融為了一體。它不單純是讓人們偷空去領略一下大自然的旖旎風光,偶爾藉助休假才能遠離城市去觀望、鑒賞大自然的美,而是讓城市居民時時刻刻生活在自然之中。這才是巴西利亞的真正特色與魅力,是巴西人在首都規劃與建設上的追求與創新。正如培根其著作《城市設計》(DESIGNOF CITIES)一書中所言:「科斯塔清楚表明,巴西利亞從來不想成為典型城市的一種模式,它要成為一個偉大國家的獨一無二的首都。」
4城市規劃管理
巴西利亞的發展一直受到嚴格的規劃控制,城內各行各業均有自己的「安置區」,銀行區、旅館區、商業區、游樂區、住宅區,甚至修車都有固定的區位。為保護「飛機」形狀不被破壞,城內不準建新住宅區,居民盡量分布在城外的衛星城裡居住。城建法律規定,沒有綠化設計的工程不得施工,周圍裸露的空地必須有綠色覆蓋方能驗收。因此,建築物落成之日,草坪、花圃、樹木已經出現在你面前。每個「方街」都由一條由灌木牆、小花園和草坪組成的綠化帶環繞;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廣場、建築物門前、私人庭院,到處是花草樹木。整個城市就是一座大園林。市政府有一支龐大的專業管理隊伍,負責公共綠化的培植和澆灌,這方面的預算占市政開支的第一位。政府明文規定,只許建設無污染的小工業,住宅不許建在辦公區內,大商場只能建在商業區,公寓樓不得超過6層,湖濱只許建兩層以下的別墅式住宅。這些規定,貫徹始終,從而保持了城市風格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1]來源:網路http://ke.baidu.com/view/26657.htm
[2]來源: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5/17/content_1474059.htm
[3]洪亮平.城市設計歷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聲明:全文摘自《轉型時期城市中心區規劃研究》
9、巴西利亞城市布局及建築方面具有怎樣的特色
該城坐落於人工湖帕拉諾阿湖半島上,形如一架朝向東南方的飛機。「機頭」為突出於半島尖端的三權廣場,周圍建有總統府、最高法院和議會大廈 。「機身」為一條長8千米、寬250米的東西向大道。
巴西利亞衛星雲圖
「前艙」是政府各部大廈、廣場和大教堂;「後艙」是文教區、體育城、電視塔等;「機尾」是火車站和向南北伸去的鐵路。是工業區和印刷出版區;再向後是小型工廠。「 機翼 」為住宅區 ,設有托兒所、學校、運動場、影劇院、醫院、商場、餐館等。「機翼」和「機身」的連接處為中央商業區,設有超級商場、銀行、郵電大廈、國家劇院、大飯店等商業服務設施。生活區之間隔著綠地,或者花圃和叢林,四季常青,使人感到雖身處高樓群內,卻不乏大自然的情趣。人工湖面積44平方千米 ,蓄水 5億立方米,分南湖和北湖。附近有動物園和植物園。湖濱為使館區和私人住宅區,湖中島上是稱作水晶宮的外交部。綠地面積占市區面積的60%。市區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有傳統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歐洲巴洛克式建築,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
10、巴西利亞的城市職能是什麼
巴西遷都原因:促進該國內陸地區經濟文化發展;便於對內地的管理和開發;分散城市職能;高原上氣候四季如春,適宜人類居住;國防安全 巴西利亞
【英文名稱】Brasilia
【類別】世界遺產
【批准年號】1987年
【遺產原屬】巴西利亞是1965年在巴西中部平地上規劃新建的首都
【遺產現狀】巴西新興城市
巴西首都,現代化新興城市 。 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地處高原 ,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 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 巴西首都原為里約熱內盧。為了國防安全及內地的發展,很早就有遷都內地的設想。1891年巴西第一部憲法就規定在內地興建新都。直至1956 年選定現址。由巴西設計師L.科斯塔設計,1956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4月21日,巴西宣布首都及大部分政府機構遷至該城。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
該城坐落於人工湖帕拉諾阿湖半島上,形如一架朝向東方的飛機。「機頭」為突出於半島尖端的三權廣場,周圍建有總統府、最高法院和議會大廈 。「機身」為一條長8千米、寬250米的東西向大道 。「前艙」是政府各部大廈、廣場和大教堂;「後艙」是文教區、體育城、電視塔等;「機尾」是工業區和印刷出版區;「 機翼 」為住宅區 ,設有托兒所、學校、運動場、影劇院、醫院、商場、餐館等。「機翼」和「機身」的連接處為中央商業區,設有超級商場、銀行、郵電大廈、國家劇院、大飯店等商業服務設施。人工湖面積44平方千米 ,蓄水 5億立方米,分南湖和北湖。附近有動物園和植物園。湖濱為使館區和私人住宅區,湖中島上是稱作水晶宮的外交部。綠地面積占市區面積的60%。市區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有傳統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歐洲巴洛克式建築,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
工業以無污染的輕工業為主,服裝、食品、電力、電子、汽車、印刷 、建築材料等工業發展較快 。為全國交通中心,公路呈放射狀通各州首府和沿海各大城市。鐵路通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等城市。南郊設有國際機場,郊區各城鎮主要分布在人工湖以北。郊外有1970年修建的迴音壁,每年 8月在此地舉行閱兵式。
巴西利亞是巴西的第三個首都。歷史上,巴西曾經定都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兩個臨海城市。1956年,總統庫比契克做出遷都巴西利亞的決定以加快內地開發。1957年巴西利亞開始興建,於1960年4月21日最終建成。
巴西利業別具一格的建築有伊塔瑪拉蒂宮、巴西利亞大教堂、電視塔等。
伊塔瑪拉蒂宮為外交部所在地,整座大樓是玻璃外結構。大樓四周水池環繞,白雲、藍天、水、高樓群構成—幅美麗非凡的圖景。
巴西利亞大教堂的建築風格超群。建築物的主要部分在地下,露出地面的是一隻狀若荊冠、覆蓋玻璃的金屬頂蓋。頂蓋下是懸在空中的神像。基督和聖徒們猶如身在藍天白雲中。
電視塔高218米,是巴西利亞的最高點。登塔俯瞰,飛機型都市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