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短視頻低俗內容調查

短視頻低俗內容調查

發布時間:2020-10-18 21:48:42

1、你是怎樣看待短視頻上的低俗文化的?

對於那些低俗文化,我們應該加以管制不讓它們流入到社會,這一方面,市場上的一些軟體都是有責任的。

2、為什麼像快手這些短視頻直播平台裡面東三省的人特別多?在裡面曬豪車,拍低俗段子。

不過確實蠻搞笑的,東北人很擅長拍搞笑視頻。

3、抖音現在很低俗,低級趣味,對嗎?

嗯,我也這么認為的,抖音有一些確實對我們的生活有幫助有借鑒,但是我覺得像抖音,快手這些短視頻啊什麼的裡面的搞笑的,炫富的,甚至還有什麼小哥哥小姐姐的啦,各種演,讓人覺得很無聊,很低俗,感覺很多的視頻里的人連一點根本的價值觀都沒有,容易誤導未成年人,希望國家什麼時候能著手治理一下現在的這種社會風氣!!!

4、這男的總在快手上發短視頻,內容不是黑化有錢人的就是貶低女性的低俗的視頻,仇富,歧視女性,為什麼啊?

因為他活得不如意,發表些什麼表達他的想法,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認同和支持,當然了這是他自己內心這么認為的,這種
想法也許這就是他活得不如意的主要原因。如果這種事情讓你覺得挺憤怒、討厭那麼我建議你盡可能的遠離和他有關的一切

5、短視頻該如何監管才能不「短」?

「海草舞」、「手指舞」、「抖肩舞」……對於經常瀏覽短視頻的網友來說,這些詞彙並不陌生。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一批短視頻平台迅速崛起,改變了數億網民的使用習慣。短視頻平台與之前風靡一時的直播行業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樣充斥著低俗信息,同樣培育著網紅經濟,同樣引起青少年沉迷,同樣需要重拳治理。

一項調查顯示,有49.1%的受訪者每天花費半小時以上瀏覽短視頻,而有66.3%的受訪者表示曾在網上發布過自己拍攝的短視頻。此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台Trustdata發布的《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去年短視頻領域以127.1%的增速位列第二,僅次於共享單車,並且以40.3%的用戶粘性首次超越視頻領域,成為市場「新寵」。

然而,在那些多則幾十秒,少則數秒的短視頻中,真正反映現實生活、記錄真善美的寥寥無幾,多半不是自虐式吃異物就是無厘頭搞笑等惡搞獵奇的視聽畫面。有的打著表演才藝的幌子,藉助誇張妝容或奇裝異服迎合獵奇心理;有的夾雜「葷段子」,以色情露骨內容打起擦邊球,一些短視頻平台已淪為低俗秀場。

盲目模仿、惡搞低俗、內容涉黃……漸成網路新寵的短視頻,日漸暴露其良莠並存的內容生態現狀。一些短視頻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內容形態兩種特徵,迎合了受眾填補閑暇時間的需求或獲取感官刺激的心理,某些內容已經觸及了法律底線。短視頻低俗化現象泛濫,歸根結底是平台為了短期變現快速獲利而無所不用其極。面對動輒數十億的市場規模,早就讓不少失控失序的平台急火攻心,在野蠻生長期選擇了「下三路」發展。但凡監管稍有疏漏,利益驅動之手就會賺得盆滿缽滿,而短視頻平台為了利益,往往對某些低俗內容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古語有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輕受眾群體正處於三觀塑造期,他們所追逐的流行風潮,必將「潤物細無聲」般內化於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之中。一方面,短視頻的受眾群體更下沉,多為年輕邊緣群體,而平台無形之中得想盡一切辦法適合他們的口味,讓他們在低俗文化中聊以自慰。另一方面,短視頻低俗流行,會混淆網路平台應有的價值判斷標准。用戶對低俗內容爭相模仿導致其流行和廣泛傳播,這既與主流流行文化相背離,也會導致年輕受眾形成「低俗即流行」的錯誤認知和價值判斷。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長足發展,用戶尤其是年輕受眾正逐漸從圍觀走向參與。與「拍客時代」一部手機走天下的網路直播相比,短視頻的技術門檻更高,其傳播不是轉瞬即逝的,有些平台為拉動流量,推出低俗短視頻,正陷入雷同空洞的困境。雖說一些用戶為追求感官沖擊,一定程度上滋長了包含低俗內容短視頻的傳播空間,但從凈化網路空間計,短視頻內容仍需要以符合法律規定、尊重公序良俗為底線。

短視頻雖短,監管不能「短」,整治低俗內容,不能僅靠平台把關審核,監管部門要主動治理、防患於未然,盡快完善針對網路內容管理和內容生產者的相關法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懲戒機制,形成對不良低俗以及違法違規內容上傳者的威懾效應。

來源:北京青年報

6、怎樣看現在的短視頻低俗視頻的詳細說明?

現在的短視頻低俗視頻可能是影視行業發展的快,然後就質量不高吧。

與短視頻低俗內容調查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