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百家講壇孔子短視頻下載

百家講壇孔子短視頻下載

發布時間:2020-10-18 13:10:48

1、關於孔子或是儒家的視頻講座,百家講壇一類的節目,哪家講的好

於丹,易中天

2、求百家講壇鮑鵬山《新說水滸》,《孔子是怎樣煉成的》的視頻下載

你可以使用維棠進行視頻的下載,維棠可以下載CNTV等眾多網站的在線視頻,只需復制網址即可,維棠是免費使用的

如果覺得維棠廣告多,同樣,具有相同功能的碩鼠也是不錯的選擇

3、急需百家講壇 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下載地址

我是注冊了中國未來教育網才能看全集的,不能下載

4、百家講壇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 ,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5、我想要於丹百家講壇的文字全過程或視頻全過程

【百家講壇】於丹《論語》心得

〔迅雷下載〕〔於丹〕百家講壇-孔子論語(全集)(RMVB清晰版 & MP3版)
〔於丹〕孔子論語(一)-天地人之道
〔於丹〕孔子論語(二)-心靈之道
〔於丹〕孔子論語(三)-處世之道
〔於丹〕孔子論語(四)-君子之道
〔於丹〕孔子論語(五)-交友之道
〔於丹〕孔子論語(六)-理想之道
〔於丹〕孔子論語(七)-人生之道
訪談《本色於丹》 (柴靜解讀於丹 半路殺出易中天)

【百家講壇在線點播、迅雷下載及講稿】於丹《論語》感悟
〔MP3迅雷下載〕〔百家講壇〕於丹《論語》感悟
〔百家講壇〕於丹《論語》心得第一部精彩回顧
於丹百家講壇特別節目:感悟《論語》(上)(張越對話於丹)
於丹百家講壇特別節目:感悟《論語》(下)(張越對話於丹)
〔百家講壇〕於丹《論語》感悟(一)孝敬之道
〔百家講壇〕於丹《論語》感悟(二)智慧之道
〔百家講壇〕於丹《論語》感悟(三)學習之道
〔百家講壇〕於丹《論語》感悟(四)誠信之道
〔百家講壇〕於丹《論語》感悟(五)治世之道
〔百家講壇〕於丹《論語》感悟(六)忠恕之道
〔百家講壇〕於丹《論語》感悟(七)仁愛之道
http://hi.baidu.com/28gl/blog/item/936a1ddb9aead162d0164ed8.html

6、百家講壇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bt

生平經歷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1]。魯襄公二十二年(庚戌)八月二十七日(儒略歷西元前551年有教無類10月4日,格里歷西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時在山東曲阜誕生。原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後宋國人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hé)。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宮廷內亂中被華督所殺,其子木金父為避難逃到魯國鄒邑,以其父字為孔我氏。相傳孔子曾修《詩》《書》《禮》《樂》,序《周易》,撰寫《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死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著名的儒家學派經典的《論語》。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和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後世稱為「孔孟」。孔孟兩者思想的結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貴族出身孔子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的後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孔子[2]為安撫商朝的貴族,封於亳,國號所以是殷商的貴族後裔。三監之亂後,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於宋國,死後葬於宋國故地(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建有微子祠。 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去世後,子宋公稽繼立;宋公稽去世後,子丁公申繼立。宋丁公去世後,子湣公共繼立。宋湣公去世後,弟煬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於是弗父何之弟公子鮒祀殺煬公,欲立弗為宋厲公。弗父何成為正卿。弗父何死,子宋父周立;宋父周死,世子勝繼立,世子勝生正考父。正考父事宋國戴、武、宣三位國君,以恭敬著稱,「一命而僂,二命而傴,三命俯「。正考父嘗朝周,取回《商頌》,進行了一些整理,補充了在宋國已經亡失的篇章。正考父死,子孔父嘉繼立。孔父嘉事宋穆公。穆公臨死前,不立己子公子馮,而立兄子公子與夷,以報兄長宣公讓國之恩。去世鄭、衛等國作戰,但多以失敗告終,引起國人不滿。孔父嘉有妻十分貌美,引起另一主政大夫華父督的垂涎。於是華父督借國人不滿,發動兵變,殺掉了孔父嘉與宋殤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到魯國,從此孔家成為袁鵬飛作孔子論道圖[2]魯國人。木金父生祈父睾夷,祈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是為孔子的父親,是魯國著名的武士。前563年晉國荀瑩率十一國聯軍進攻小國逼陽(今山東棗庄市中區),逼陽詐降,聯軍入城後即降下城門准備襲擊聯軍,而此時叔梁紇則進前托住城門,使聯軍安然退出逼陽。孟獻子稱贊他:「《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3]聖人降世叔梁紇正妻施氏,生九女而無子,妾生長子孟皮,但孟皮有足疾,不能為嗣,於是叔梁紇求於顏氏。顏氏有三女,且欲與叔梁紇為婚,但又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於是徵求三個女兒的意見。兩長女皆不願,唯小女顏征在願嫁叔梁紇。顏征在時年十八,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周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孔子降生。孔子生而頭上圩頂,而又因其母曾禱於尼山,故名「丘」。早年生活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葬於防。叔梁紇死後,顏征失去庇佑,被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埠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孔子長大後,亦不得不為生活做許多粗活。孔子後來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雖然家庭貧困,但孔子仍然勤奮好學。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游戲。孔子長成後,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鄉人稱其為「長人」。季氏曾饗士,孔子也前去,但為季氏家臣陽虎所絀,於是孔子返回。踏上仕途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經常思考治理國家的諸多問題,也常發表一些見解,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2]魯昭公二十年,齊景公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魯昭公25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准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大夫晏嬰阻。魯昭公27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後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倉皇逃回魯國。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稱為「陪臣執國政」,因此孔子雖有過兩次從政機會,卻都放棄了,直到魯定公9年被任命為中都宰,此時孔子已 51歲了。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縣)一年,卓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不久又升為大司寇,攝相事,魯國大治。魯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兒子的後代,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採取了隳(hui,音輝)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後來隳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孔子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這一年,孔子55歲。周遊列國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國,衛靈公開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准發給孔子俸粟6 萬,但並沒給他什周遊列國[2]么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孔子在衛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靈公面前進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於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陳國。孔子[2]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後,孔子又返回了衛國,衛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後孔子幾次離開衛國,又幾次回到衛國,這一方面是由於衛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衛國後,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孔子64歲時又回到衛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由於身處亂世,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入東周向老子請教[4]。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賢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為各國高官棟梁,又為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這「七十二賢士」中,又數顏回,是孔子最愛的弟子。駕鶴西去孔子雕像[2]這段期間孔子專注於教育和古籍整理。魯哀公十二年冬,孔鯉先孔子而死。魯哀公十四年,顏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哀公十四年夏,齊國陳恆弒其君,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懇請伐齊,哀公讓他「告季孫」,孔子又向季孫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而且還被剁成肉醬。經過這一系列打擊後,孔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前479年的一天,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他對子貢說:「賜,你自怎麼來得這么晚?」於是嘆息道:「太山(即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說完,流下眼淚。接著他又對子貢說:「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殯於西階,殷人殯於兩柱間。我昨晚夢到奠於兩柱之間。我是殷人。」七天後,孔子逝世,終年七十三歲,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弟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5]百家講壇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bt

7、百家講壇關於孔子的一篇觀後感

我今天看了百加講壇,我的觀後感是:於丹教授在她談《論語》心得時,開篇就講到: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於丹教授明確地闡述自己的心得:「《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我最欣賞的,就是於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母體文化。中華民族尊崇皇天後土,以大地為母親,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主體,以平和敦厚為特徵的民族傳統文化。我們知道,西方國家以宗教立國,中國長期以儒學立國。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不奪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麼,還有什麼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我讀後啟發了很多道理.

8、百家講壇說孔子

在賣軟體的、賣電腦的地方都有賣的,《百家講壇》有於丹的專輯,不是和別的混在一起的,你單買她的就子了。一張碟價錢是:DVD:4—6元;VCD:3元。

你想知道具體賣點的地方,那麼請問你是在哪個城市呢?

9、百家講壇 孔子

是子路。
附:「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原文如下: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呂氏春秋》
註:
魯國法律規定,如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出錢贖回來,事後可由國家報銷贖金。
孔子的學生中有個叫子貢的,是商界成功人士,一次他到國外商務旅行,順便響應國家號召,贖了一個同胞回來,事後卻拒絕了國家支付的贖金。
孔子的另一位學生子路救了一個落水者,人家送一頭牛謝他,他老實不客氣地收下了。
子貢贖人而不肯要按照法律應得的獎金,孔子說:唉,從此不會再有人替魯國人贖身了。子路救人後欣然接受了別人送給他的牛,孔子知道後很高興,說:從此這樣的救人的事情會更多。

與百家講壇孔子短視頻下載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