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航空航天方面的發展趨勢
趨勢一:市場增長領先全球,四年內公務機保有量有望翻翻
研究表明,公務機市場與經濟增長有很強的關聯性,公務機的市場反應大約滯後於經濟衰退/增長期14個月時間。2007的經濟危機使全球公務機市場遭遇重大打擊,這反映在2009年全球公務機交付量的急劇下降,2009年全球公務機交付量從2008年的1313架下降到870架。2013年,盡管全球經濟顯露了復甦跡象,但全球經濟仍未能扭轉經濟下行趨勢,增長率僅為2.4%,比2012年放緩0.1個百分點。全球公務機市場趨勢與全球經濟這一發展趨勢基本吻合,2013年,全球公務機交貨量為678架,僅比2012年多交付5架,增長率僅為0.9%(見圖1)。亞太地區經濟新興國家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力量,全球公務機市場也呈現了「西方不亮東方量」的市場格局,亞太公務機保有量在全球的佔比從2007年的4.7%增長到2013年的11.9%,成為全球公務機市場增長最快的地區。尤其是作為新興國家主要代表的中國,中國已經保持了連續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具備了發展公務航空的經濟條件,加之政策支持信號的釋放及公務機運營環境的逐步改善,使得中國公務機市場異軍突起,正成為全球公務航空最為重要的新興市場。截至2013年底在中國大陸地區注冊的公務機數量已從2009年的36架增加到202架,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4%(見圖2)。但不能只看相對數,相比於美國超過10000架的公務機保有量,中國公務機市場的發展空間盡可以讓人們大膽去想像。
那麼,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公務機的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中國公務航空市場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是市場正處於大發展前的起步期,集聚了強勁的市場發展內驅力,另一方面市場發展卻又受制於空域、機場、FBO、飛行員等環境資源條件的嚴重不足,此外在政策、市場發展形態和消費結構方面還存在種種不確定性,對中國公務機未來市場發展的預測要看到「正能量」、也要考慮「負能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產業研究中心在2012年所進行一項公務航空行業發展研究中,通過構建基於多項式擬合的公務機市場預測模型,在考慮諸多限制因素的情況下,對中國公務機未來10年的市場發展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表明:中國公務機保有量到2017年將達到400架,到2023年有望突破1100架。
趨勢二:購買行為漸趨理性,中短程公務機將成為市場主流
起步初期的中國公務機市場呈現出一個鮮明的市場特徵,那就是高端公務機熱賣,目前高端公務機成為了市場購買的主流產品。雖然中國的公務航空市場才剛剛起步,但中國已然成為全球高端公務機的主要市場,全球高端公務機有四分之一的訂單來自中國客戶。原因在於,公務機在中國還被視為富人們彰顯身份、尊享奢華的擺件與奢侈大玩具,而中國公務機的「啟動用戶」恰恰是位處金字塔塔尖的頂級富人,於是「只求最貴」自然就成為了購買偏好,這讓國際高端公務機製造商們且驚又喜。在2012年上海亞洲公務航空展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產業研究中心曾經做過一項關於公務機購買意願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在購買價位選擇上中國國內有購買意向的購買者選擇五千萬元以上的約佔70%,選擇一億元以上的佔34%(見圖3)。
本質上講,公務機是一種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商業發展的交通工具和商業工具,美國國家公務航空協會之所以喊出「No Plane,No Gain」的口號,是因為公務機的使用與企業利潤增長之間有必然的關聯性,在世界500強投資回報最高的公司中,有90%的公司使用公務機。作為一種交通和商業工具,就需要好好去權衡投入與產出了,如果你的商業活動范圍不是整天跨國或者遠途飛行的話,那種價格高昂的遠程高端公務機未必就是你合適購買選項。因此,我們預料,隨著中國公務機消費者對公務機的認識從「奢侈品」到「商業工具」、「交通工具」的轉變,未來中短程公務機在中國將會成為市場主流。事實上,這一市場發展趨勢已開始顯現,2011、2012中國公務機數量分別增長了53架和57架,增長率高達94.6%和52.3%,而2013年僅增加了36架,增長率為21.7%,增長有明顯下滑,原因在於,這幾年高端公務機是市場主流,但畢竟高端公務機的消費者是金字塔尖的小眾群體,購買量增長有限。隨著中短程公務機漸成主流的市場變化,預料中國公務機市場將有望在以中短程公務機為主體的產品銷售推動下帶來新一輪的市場增長。
趨勢三:運營條件逐步改善,珠三角、長三角、渤海灣料將成為公務航空熱點地區
經濟條件、市場需求與運營環境是公務航空發展的三個必要條件,經濟條件是指購買公務機及使用公務機的消費能力,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是公務航空快速發展的基本經濟條件。市場需求是指將公務機作為商業工具和交通工具的航空消費需求,顯然在政治經濟中心、經濟中心及高端人士聚集區域市場需求更為突出。運營環境是指從天到地有較為完善的公務航空飛行保障與服務體系,包括能便利地使用空域或航線,有供公務機起降的機場和服務於公務航空的FBO,還有航油、航材及人力資源保障。
從運營環境看,空域、機場、FBO資源不足是目前中國公務航空發展最大的制約。而從經濟條件看,2013年中國人均GDP約為6800美元,應該說是基本達到了發展公務航空的起步條件。所以,我們認為中國公務航空的全面性發展尙需時日,至少應是在三年以後,但我們同時也相信在中國的局部區域公務航空將得以率先快速發展。預料珠三角(含港澳)、長三角及渤海灣將成為公務航空率先發展的熱點地區。一是因為中國的高凈值人群絕大部分聚集於這三個地區(見圖4);二是因為這三個地區是目前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且是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區域,存在公務航空消費的現實需求,且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大;三是從運營環境看,目前全國具備批量化服務於公務航空且已建設FBO的機場內陸地區有四個(北京首都、上海虹橋、深圳寶安及三亞鳳凰機場),再加上香港機場、澳門機場總共是6個,而其中的5個機場(除了三亞機場外)都是在這三個區域。
2、新媒體運營未來的工作前景怎麼樣?
「人總要做一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情,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慾望。我享受無條件寫作的快樂,我寫不了都市言情和燈紅酒綠,但是我可以用寫作寫出我的生活」。
在新媒體語境下,寫作對於寫作者來說,最大的意義不外乎如此,不為討好任何人,不為物質條件所困,當你的情緒和靈感到來時,拿起筆,記錄下它,享受它。
3、中國航空2017究竟有哪些重大成就?
殲20從2011年首飛以來一直是我國關注度最高的裝備,然而就在今年殲20給了廣大軍迷一個奇跡---在四月交付我國空軍試訓中隊服役!快速的研製速度創下了世界五代戰機的先河,這使得中國五代機的裝備速度超過了俄羅斯直追美國!殲20作為五代戰機有著及其強悍的隱形能力,機身設計與復合材料更加先進,給以一股十足的科幻感!
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民航大國,中國一直缺乏著自主生產設計大型干線客機的技術,長期以來中國的干線客機主要依賴著進口歐美,終於在今年國產客機C-919在千呼萬盼中成功首飛!C-919的首飛標志著我國打破了進口歐美的壟斷,也將可以與世界先進航空大國一樣自主製造大型客機,目前C919一經推出後廣受國內市場好評,累計生產訂單已經突破七百餘架,成為當今世界上僅次於空客和波音銷量最好的窄體干線客機!
殲10C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四代殲擊機—殲10系列的終極改進型號,是一款匹敵世界領先水平的先進四代半戰機,相比上一代殲10重點改進了航電雷達系統增強了飛機武器的掛載能力,殲10C的出現標志著未來中國空軍邁向新一步的台階,在未來殲10C也可以與第五代戰機殲20協同作戰,在高低搭配的配合上擁有著極強的作戰效能!
中國目前最先進的轟6N性轟炸機曝光!這款轟炸機是目前轟6系列飛機中的最強型號,是未來裝備轟20之前的過渡機型,飛機加強的機載航電,採用了新型的三軍數據鏈達成信息交互,總體而言新轟六在功能上已經趕上了美俄當今轟炸機的水準,不過由於轟6的機體平台限制依舊存在著一定的性能差距,但它的成軍將會大幅提高我國的空基核威懾效果。
讓世界難以置信的是中國竟開發出了一款當今全世界最大的水上飛機「蛟龍-600」,據悉蛟龍-600飛機的起飛重量可達五十餘噸,超過了當今性能一流的日本US-2型飛機,這款飛機除了可以替代上個世紀我軍老舊的水轟5型飛機執行軍用任務外也可以進行高效率的水上搜救與陸上滅火等民防任務,更重要的是蛟龍600飛機可以適應南海75%的海況,可去曾母暗沙進行國土巡航!在未來蛟龍600不單單僅限中國自己使用,大型水上飛機技術全世界僅少數國家掌握,在未來蛟龍600飛機是強有力的外銷機型!
4、《中國新媒體藍皮書發展報告(2017)》的主編是誰
唐緒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1]牋,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系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院教授委員會委員。任中國報業協會會刊《中國報業》雜志執行主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業專家顧問團顧問,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團成員。曾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獎。主要研究領域:新聞業務,傳媒經營管理。
5、2016年新媒體有哪些變局,2017年新媒體er又會迎來什麼轉變
我對新媒體格局的一些看法:
1、2016年新媒體最大的黑馬就是今日頭條了,騰訊百度UC(阿里)趕緊跟上,雖然晚了一步;
2、2017年今日頭條依然可能會成為行業第一,因為今日頭條以資訊為主業,其他的大公司大了,體系多了,就不容易做好一件事情了。
3、還有其他的一些平台也想做好,如搜狐、網易,一點資訊,應該都有機會,但是不會排在前面去,在流量和各方面。
最後,這波熱潮和硝煙,在2017年底或者2018年就會分出生死了。
6、新媒體行業將會如何發展?
現在的媒體到了百花齊放的場景,只要有才,人人都可以是媒體,新媒體的發展將會朝著自媒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