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網路短視頻著作權第一案

網路短視頻著作權第一案

發布時間:2020-10-17 12:41:00

1、新聞媒體在新媒體平台例如短視頻中使用別家新聞媒體照片屬於侵權嗎?

(一)使用原創或經授權的作品
一般來說,新聞媒體均會有選擇性地與一些較大的新聞機構或圖片社(公司)簽訂供稿、供圖協議,以充實豐富自身媒體版面內容。因此,在刊載他人文字、攝影作品時,可以盡量使用已簽訂供稿、供圖協議的作品,或他人已經明示授權使用的作品,盡量不轉載網上來源不明的作品。為了增加可供使用的作品范圍,媒體亦可從自身條件出發,考慮與其他媒體簽訂資源合作互用協議,互相使用對方的原創作品。有條件的媒體,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圖片庫、「圖片超市」,上傳自身攝影記者的作品,在編輯版面時盡量自身的原創作品。
(二)註明聯系方式以避免訴訟
《著作權法》規定一些時事性新聞可以無償轉用,作者明確不得刊登的除外,但如果新聞里有評論內容,就受《著作權法》保護。若確有必要轉載未經授權使用的作品,又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可以在文章後註明稿費領取的聯系方式,雖然不能完全避免侵權,但可以降低訴訟風險,至少可以降低侵權的主觀惡性。
(三)轉載視頻時也應避免侵權
國內很多網站轉載他人視頻採用了「嵌套」播出模式,即直接鏈接視頻網站播出的電影、電視等視頻節目。根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網站鏈接他人錄音錄像作品,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由於網路的特殊性,有些著作權人很難聯系,因此在支付著作權報酬上,網站難以操作,而且對著作權人的認定也有困難。所以視頻內容除自己原創的外,可以考慮嚴格轉載央-視、衛-視的時事類視頻新聞。如果確實需要轉載使用無法聯系權利人的視頻,依據《著作權法》、《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可委託中國版權協會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收轉稿費,以避免侵權。
(四)紙媒轉載作品盡量不上網
媒體轉載他人享有著作財產權的作品,權利人大多可通過網路搜索查詢得知,因此,傳統紙媒轉載他人作品的,應盡量不要向自己的網站傳稿,在電子版傳版時應先考慮對轉載的作品進行技術性處理,如對該稿件或圖片作出刪除或替換等,以免遭至訴訟。
互聯網時代,侵權問題顯得愈發復雜化,作為內容輸出方,如果想要理清關系,我建議是和第三方版權服務平台合作,比如鯨版權、維權騎士等,從版權登記確權、版權監測、版權保護、版權分發、版權交易到版權風控,有一系列的服務。

2、自媒體短視頻公司,視頻配樂的音樂版權如何解決?

自媒體平台講求短平快,每首歌選擇完再去聯系購買版權勢必會影響時效性,但是版權意識逐漸增強的今天,自媒體、特別是想要做大做強的自媒體平台,版權還是非常重要的。建議選擇類似天音在線(1BGM)、久升這類專業正版音樂授權公司長期合作,這樣較為高效便捷。希望能幫到您。

3、做自媒體,如果我截取視頻後,說明是剪切來自那部電影,會不會還是算侵權?

截取的片段不超過10分鍾不算侵權,但去掉原聲加背景音樂也不算原創。若該音樂屬於自創的,也不算原創,而屬於改編,這個就可能涉及侵權了。

1、根據《著作權保護法》

它對保護作者的作品獨創性,作者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都有極大的作用。是國家通過法律保護作者作品獨有的權利的實施准則。

2、可申請登記的作品范圍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均可申請登記,其中包括:

(1)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2)攝影作品;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3)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4)計算機軟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它作品。

(3)網路短視頻著作權第一案擴展資料:

相關義務:

1、作品一旦發布,要及時向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開通的自媒體視音頻線上版權登記平台申請版權登記。在相關權益受到侵犯時,也要主動進行維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如果是改編、引用他人作品,要得到授權,注意標明作品來源或出處,不能侵犯他人的版權。即使是在短視頻背景音樂的選用方面,也不能侵犯詞、曲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對歌曲享有的合法權益。

3、作為短視頻作品的傳播者,在觀賞他人製作的短視頻之餘,也要注意保護他人版權,不得隨意轉發、惡搞未經授權的作品,轉發、引用要標明作品的創作者、來源或出處,不能掉以輕心、觸犯法律。

4、哪四部門就網路轉載短視頻等展開版權專項整治?

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今天聯合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啟動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劍網2018」專項行動有關情況。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於慈珂介紹說,「劍網2018」將以網路侵權多發領域為重點目標,以查辦案件為重要抓手,通過集中整治和引導規范,有效運用分類監管、約談整改、行政處罰、刑事打擊等多種措施,集中整治網路轉載、短視頻、動漫等領域侵權盜版多發態勢,重點規范網路直播、知識分享、有聲讀物等平台版權傳播秩序,深入鞏固網路影視、網路音樂、電子商務平台、應用商店、網路雲存儲空間等領域專項整治成果,維護清朗的網路空間秩序,營造良好的網路版權環境。

據悉,此次專項行動自7月上旬開始,將利用4個多月的時間開展三項重點整治:一是開展網路轉載版權專項整治。針對目前網路媒體特別是微博、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自媒體」侵權現象,將重點打擊未經許可轉載新聞作品的侵權行為和未經許可摘編整合、歪曲篡改新聞作品的侵權行為,堅決整治自媒體通過「洗稿」方式抄襲剽竊、篡改刪減原創作品的侵權行為,著力規范搜索引擎、瀏覽器、應用商店、微博、微信等涉及的網路轉載行為。通過集中查處一批違法轉載案件,依法取締、關閉一批非法新聞網站、網站頻道及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等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來實現整治規范的目的。二是開展短視頻版權專項整治。針對當前短視頻領域存在的未經授權復制、表演、網路傳播他人影視、音樂、攝影、文字等作品,以合理使用為名對他人作品刪減改編並通過網路傳播,短視頻平台以用戶上傳為名、濫用「避風港」規則對他人作品進行侵權傳播等版權問題,專項行動將把抖音短視頻、快手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快視頻、嗶哩嗶哩等熱點短視頻應用程序納入重點監管,一方面重點打擊短視頻領域的各類侵權行為;另一方面引導短視頻平台企業規范版權授權和傳播規則,構建良性發展的商業模式。三是開展重點領域版權專項整治。具體包括3個重點領域:第一,動漫領域版權集中治理。將重點打擊通過網站、應用程序、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視頻字幕組等非法傳播盜版動漫作品的行為,以及未經授權使用他人動漫形象製作傳播游戲、玩具、文具、服裝等動漫衍生品的侵權行為。第二,網路直播、知識分享、有聲讀物平台版權集中治理。針對這些平台存在的未經授權大量使用音樂、文字、口述作品版權問題,將從規范新型商業模式健康發展的角度,著力整治相關平台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作品的行為,主動加強監管,制定相關規則,積極加以引導,構建平台良好版權秩序。第三,鞏固「劍網」行動治理成果。將進一步加強對網路影視、網路音樂、電子商務平台、應用商店、網路雲存儲空間等領域的版權監管,突出打擊通過網路銷售教材教輔、少兒出版物、音樂和影視移動存儲介質以及使用聚合鏈接、設置境外伺服器等手段的侵權行為。

於慈珂強調說,專項行動期間,各地版權執法部門將集中力量、快速查辦各類網路侵權盜版案件,對人民群眾意見強烈、社會危害大的侵權盜版網站,將從嚴查處並提請相關管理部門依法吊銷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注銷ICP備案、停止提供網站接入服務等;對涉嫌構成犯罪的,將根據「兩法銜接」機制及時移交公安機關立案查處。各互聯網企業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完善企業舉報受理和快速處理機制,加強內部版權監控管理,實施侵權盜版信息巡查清理及記錄留存,積極履行企業違法犯罪線索報告、配合調查義務和「通知—刪除」等法定處置責任。專項行動鼓勵社會各界向版權執法部門投訴舉報,對經核實線索查處案件的舉報人將予以獎勵,同時將加大對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宣傳力度,堅決曝光不履行主體責任的互聯網企業。

5、papi醬公司短視頻配樂被起訴,那是不是抖音上所有的視頻配樂都是侵權?

並不是的,說到這個問題,那我就先跟大家介紹一下什麼叫音樂版權,所謂版權就是包括音樂的發表權,著作權,修改權等等權利,任何人都不能在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的情況下隨意對作品進行傳播,所謂侵權就是指的隨意添加別人的背景音樂,並將其作為商業用途。

那麼我們平時發布一個視頻什麼的,或者是自己覺得一首歌很好聽,然後對他進行了翻唱也算是侵權嗎?其實並不是,如果我們去使用這些音樂僅僅作為了短視頻的拍攝,而這個視頻拍攝只是想展示一下個人才藝的話,就沒有什麼問題,就像我們平時自己錄歌,發視頻加配樂都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如果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將其用於商業、盈利用途就算是侵權。就像當年的斗魚主播馮提莫曾經在直播間播放過一首《戀人心》,沒有經過著作權人同意,於是斗魚就被告上了法院,並最終賠償著作權者2000元的賠償,還支付了訴訟費用。

所以隨著現在的版權意識逐漸增強,抖音等平台開始對音樂版權重視起來,像我們在抖音上使用的背景音樂其實都是抖音向各個音樂平台支付過版權費的,所以我們才可以使用到豐富多彩的背景配樂。而papi醬則是忽略了這個事情才會出現被起訴的事件。

6、短視頻可以申請版權嗎?

抱品網上的30分鍾以下的短視頻認證還是很有優勢的,如果視頻特別長,建議還是區版權局認證,因為區塊鏈是按照時間長短來生成圖片的, 視頻時間越長, 那麼轉碼的圖片數量就越多, 收費就越貴

7、視頻短片版權怎麼保護?

視頻短片版權怎麼保護?現在錄制視頻短片非常的流行,很多人也會將自己錄制到的視頻短片上傳到網路中,有很多人在看到了視頻短片之後會進行轉載。如果沒有經過原作者的同意就貿然的進行視頻短片轉載,屬於侵犯版權的情況。視頻短片版權怎麼保護一、視頻短片版權怎麼保護登記版權。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權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四)美術、建築作品;(五)攝影作品;(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計算機軟體;(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二、法律規定著作權法規定三類作品不受保護:①法律法規,機關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他官方正式譯文;②時事新聞;③歷法、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國家對作品的出版、傳播依法進行監督管理。

8、抖音短視頻中使用音樂是否屬於商業行為?

不一定是商業行為,但可能是侵權行為。在抖音等平台,有大量的短視頻都有背景音樂或者配樂,很多音樂還經過了修改。如果這些音樂的使用和修改沒有得到授權的話,無疑是侵犯他人的著作權的。就這個定性而言,無論抖音平台也好,短視頻製作者也好,應該有相應的認識。


宣傳知識產權保護已經多年,如果這點認識都沒有的話,是不能讓人信服的。背景音樂也就是BGM都是具有著作權的,也就是版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信息網路傳播權等一系列權利,隨意添加背景音樂是一種侵犯著作權利的行為。


根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條的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能在沒有取得著作權人的允許並支付報酬的情況下,擅自將其作品進行傳播。這里就要提到,表演權是一項對音樂作品公開表演以及利用各種手段播送公開表演的權利。由於音樂作品需要通過表演才能表達和傳播,因此表演權是表演者與音樂權利人之間最直接的最基礎的法律關系。

如果未經音樂權利人許可翻唱其作品,用於商業用途並未支付報酬,涉嫌侵犯表演權。而如果是個人雅興,在家K歌,因其未做商業用途,則不屬於侵權。但你在KTV唱的每一首歌,其實都已經由商家付費買單。

與網路短視頻著作權第一案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