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紙媒如何在新媒體時代擴大自身傳播影響
「做傳媒,就像坐快鐵,慢下來,就會被淘汰」,正如一位傳媒界專家所言,在當今全媒體時代,隨著網路、3G、微博等技術的發展普及,「新媒體」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傳播力量。傳統平面紙媒如何發揮自身特長,並能夠與新媒體「化敵為友」、優勢互補,共促傳媒產業繁榮,如今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筆者認為,傳統紙媒要想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突出重圍,可以抓住以下五大著力點。
一.把握好「警而不驚」的「第二落點」
1.提升權威性:網路有無可比擬的傳播時效,但同時受制於權威性的缺失,受眾需要多元化信息,更需要真實信息。也就是說,面對網路傳言,受眾需要一個「再確認」機制,以斷定信息真偽。這正是傳統媒體的優勢,通過再確認機制——采訪,發布權威信息。傳統紙媒能否更好地打造並樹立其公信力和權威性,是與網路媒體競爭的關鍵。如果說網路媒體出現假新聞是見怪不怪的話,平面媒體如果出現假新聞,則無異於「自掘墳墓」。
2.引領深度閱讀:傳統媒體不僅可以通過再確認機制發布權威信息,還可以自覺、系統地運用解釋權,對事件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探因和前瞻,這也是紙媒長處所在。紙媒所擁有的成熟專業新聞從業人員隊伍,一代代媒體人傳承的新聞理念,都是網路在短期內難以企及的。因此,把握好「第二落點」,用深度報道引領深度閱讀,贏得深度讀者,是紙媒存在的最大價值之一。
二.近水樓台,打好「差異牌」
網路時代的新聞傳播呈現出一個重要特徵——越是重大新聞受眾了解得越早越詳細,越是身邊事反倒不甚了了。紙媒應怎樣與網路新聞抗衡?就是挖掘地方新聞,做深做細做足身邊的新聞。
1.地方新聞是重中之重:「新聞興趣與距離成反比」。網路的無地域性是其優勢,但同時使其在對地方新聞的介入上力有未逮。面對網路競爭,紙媒應該細分市場,收縮報道範圍,增加報紙不可替代的地方影響力。如《貴州都市報》、《貴陽晚報》等,在地方新聞的經營上,不僅力求做足做細做深做透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政策性報道、突發事件報道,還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做足服務性新聞。從每天要看的天氣預報,到本地衣食住行各類資訊等等,力求讓讀者形成閱讀習慣。《勞動時報》堅持深入一線,貼近職工、貼近群眾的原則,打好自身特色牌,立足「勞動者自己的報紙」這一落腳點,關注本地企業發展情況、職工生產生活以及農民工權益保護等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牢牢抓住專屬於自己的這部分受眾群體。
2.增強社區影響力:地方影響力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社區影響力。以社區居民普遍關心的事情為報道對象滿足了人們對心理距離接近的興趣要求。《勞動時報》在經營社區新聞中進行了許多嘗試。如去年推出的社區專版,緊緊圍繞社區居民關注的熱點、焦點,好人好事等進行探訪、刊載。在社區新聞的寫法上,也不斷探索更為生動、更貼近讀者的敘述方式。
三.強化評論功能
評論是一張報紙的旗幟,在網路時代的今天,報紙更應強化評論功能,樹立「觀點競爭」意識。
網路的「草根」精神使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評論者。但因為網路評論的「低門檻」和開放性,使得公眾在獲得話語權的同時也在濫用話語權。大多數網民發表言論時,更多地注重率性和痛快,而不屑於或者不能夠以建設性、創造性的態度和架構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恰恰是報紙評論的最大優勢。
報紙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形成了重視觀點、思想傳播的傳統。報紙的評論能夠站在理性和公平正義的制高點上,用相關法律法規和主流民意的基本要求,評判優劣,揭示美醜,引導人們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看本質,透過層層迷霧見真知。與網路評論相比,報紙評論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的嚴肅、理性、可信賴性。而這也正是大眾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時所需要的。
四.做好「加、減法」
報紙有限的版面,迫使編輯要精選出最精要、最深刻、最有針對性和公信力的內容展示給讀者,這反倒成為應對網路海量信息競爭的利器。
一方面,必須發現和綜合真正對目標讀者有用的信息,這是「做減法」,發現信息中的「真金白銀」,並且篩除大量垃圾信息;另一方面,必須對信息具有較強的分析解讀能力,從而使讀者從中得到更多的附加值,這是「做加法」。通過整合使各類有效信息變得更豐滿、更全面深入。通過編輯的「加減法」,讓受眾在更短時間內閱讀更多有價值的新聞,反過來會使越來越多的讀者捨得「花錢買信息」,成為報紙的消費群體。
五.實現媒體融合,強化傳播效果
由於媒介渠道的增多,紙媒包打天下的神話早已被打破。媒體需要打造多平台組合產品,將被媒介市場的「碎片化」所分散了的社會注意力資源重新聚攏。目前許多國家的傳統媒體面對新媒體沖擊,改變了原來的運作方式,不但推出了相關的新聞網站,還將網路視頻、博客、播客的內容納入新聞信息來源系統中,強化了傳播效果。
如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一直都在密切合作,在媒體融合上已經做到彼此嵌入,又互有分工、各有側重。網路編輯每天都和傳統媒體編輯保持聯系,兩個團隊合作報道新聞。為了使印刷版和網路版兩個平台更緊密地整合在一起,《華爾街日報》在其網站上不間斷地對重大突發新聞進行更新,並且在次日的報紙上刊載較長的相關分析文章。由於截稿壓力來不及在報紙上完整刊載的新聞故事,可以登載新聞標題並引導讀者參閱網站,而網站也可以預先介紹報紙即將刊載的一些內容。
廣州日報社在考察了美國幾家主流大報的網站後,於2007年在傳統編輯部內成立滾動新聞部,其職能是建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溝通的橋梁,使新媒體可以利用傳統媒體強大的采編力量,克服平面媒體時效性和互動性不足的這一缺陷。 2007年6月15日佛山九江大橋塌橋事件,廣州日報滾動新聞正式開始運作。早上5點多事故發生後,廣州日報一方面派滾動新聞記者與大洋網編輯到前線采訪拍攝視頻,另一方面則通過與廣州日報前線記者進行聯系,得到更多的即時新聞,不斷在網路上和手機上發布更新。廣州日報將傳統媒體的品牌欄目和品牌版面延伸到網路上,不僅擴大了網路點擊量,也把平面媒體變成了多媒體平台,吸引了更多年輕讀者。
2、人人視頻在重慶的建設內容是什麼?
人人視頻在重慶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拓展原有影視內容生產運營;藉助平台優勢與國外MCN機構深度合作;將人人視頻整體經營業務轉移至南岸區、經開區;通過平台資源帶動網紅基地快速孵化。
一、拓展原有影視內容生產運營,擴大新媒體矩陣規模,強化影視社區屬性,增強影視分發能力,爭取突破發展。
二、藉助平台優勢與國外MCN機構深度合作,以視頻形式在國外主流社交平台推廣傳播中國文化。
三、將人人視頻整體經營業務轉移至南岸區、經開區,並以重慶本地公司作為上市主體在國內或國外進行掛牌上市。
四、通過平台資源帶動網紅基地快速孵化,藉助平台創作優勢加大網路電視劇、網路大電影的製作,帶動上下游產業鏈集聚。
(2)運用新媒體擴大擴展資料
人人視頻計劃打造50億元以上產值的重慶特色數字內容產業園:
10月13日,上海眾多美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與南岸區政府、重慶經開區管委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在渝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人人視頻總部基地落戶重慶市南岸區,並計劃打造50億元以上產值規模的重慶特色數字內容產業園。
人人視頻隸屬於上海眾多美公司,是國內第五大網路視頻平台。人人視頻董事長周為民介紹,人人視頻將把整體經營業務轉移至重慶,並計劃以重慶本地公司作為上市主體在國內或國外掛牌上市。
3、新媒體小編怎麼讓軟文曝光率增大,用微信營銷的方式
標題和內容驅動不夠,自己找一些快轉微信營銷工具來推廣下
4、新年活動的切入點應該有哪些?如何結合新媒體進行傳播擴大化?
建議參考中糧年味兒活動,把微博、微信、活動網站的活動在線下廣告中推廣出去,而線下廣告的設置貼合節日主題,讓市民們自然地有親近感
5、如果公民像領導階層提建議該如何做?
市民可發微信給市政府提建議
2018年本市重要民生實事項目正式開始徵集線索。昨日,市人民建議徵集辦召開「問需於民——北京市2018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徵集線索新聞通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本市將繼續辦一批重要民生實事,集中力量解決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為確保民生實事項目充分體現民意,今日起至10月15日將廣泛徵集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據悉,本次徵集還首次可通過微信、微博填寫意見建議。
據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從1986年開始,每年集中力量辦一批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民生實事,每年的實事工作啟動後,廣大市民都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積極為做好實事工作建言獻策,通過寫信、發郵件等形式提供實事項目線索,每年市民來電來信都達數千件之多,確保實事項目來自於人民,更加體現民意、更加接「地氣」。
「2018年實事項目的起草編制工作將分為徵集線索、修改完善、會議審議、正式公布等六個階段,屆時還將請市民對初選項目進行網路投票,投票結果將作為確定實事項目的重要依據。預計實事項目將於明年3月份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後向社會公布。」上述負責人表示。
市人民建議徵集辦相關負責人指出,本次徵集活動除了寄發信函、發送電子郵件之外,還首次運用了新媒體渠道,市民可通過微博、微信等使用手機隨時隨地填寫意見建議,目的在於進一步擴大實事項目的知曉率和市民參與度,切實達到問需於民、匯聚民智的目的。
市民可通過以下方式提出意見建議:
1.發送電子郵件: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建議徵集辦公室郵箱([email protected]),郵件標題請註明「2018實事徵集」,並在郵件中留下姓名和聯系電話。
2.寄發信函:北京市東城區台基廠大街3號市政府人民建議徵集辦公室,郵編:100743,請在信封正面貼上從北京日報(9月29日)等報刊上剪下的郵資憑證標識(復印有效),並在信中留下姓名和聯系電話。
3.網上填寫意見:登錄首都之窗網站「2018年重要民生實事線索徵集網頁」,或關注首都之窗和北京發布微博、微信公眾號填寫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