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傳播因素分析

新媒體傳播因素分析

發布時間:2020-10-14 22:41:47

1、新媒體有哪些特點?

新媒體有全方位的數字化、有互動性、個性化等特點。

一. 全方位的數字化

新媒體最為顯著的特點即數字化的傳播方式。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必然帶來數字化傳播方式。新媒體通過全方位的數字化過程,將所有的文本縮減成二進制元編碼,並且可以採用同樣的生產、分配與儲存的過程。

二. 互動性

提及新媒體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傳統的大眾媒介都是單向式傳播,但新媒體則突破了單向傳播,增強了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性。新媒體以其新興技術新興,特別是互聯網,可以連接網上任一用戶,實現網路信息資源共享,使用戶之間無障礙溝通交流。

三. 個性化

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與收閱的個人化。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

(1)新媒體傳播因素分析擴展資料:

新媒體存在的問題:

1. 我國網民數量激增,但分布不均。調查顯示,城市網民,尤其是大城市網民是主力軍。知識、信息之間的這一鴻溝將會變得更寬而不是更窄。

2. 網民素質良莠不齊。網民擁有自由發表意見的平台,但此類言論自由隨意、導向不明,甚至部分網民熱於揭人隱私、製造謠言,而導致偏激和非理性、盲從與沖動。

3. 虛假信息多。目前,網路上頻繁出現一些虛假、低俗等有害信息給構建健康文明網路造成了極壞影響。

2、怎麼以傳播學角度分析受眾的選擇行為和影響因素?

這個問題,在傳播學概論課本上就有啊。
在受眾環節分析。
經典的理論有「子彈理論」,「雙面理論」,「螺旋理論」,大概是這幾個理論。「話題設置理論」

作為從事新聞傳播學十年的人,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受眾選擇行為和影響因素必須增加「刷視頻得錢」和「刷資訊得錢」,很多人在評論,不為別的,就為刷錢。所以,有獎勵機制,就會引導受眾收看信息。

第二是必須增加受眾的學歷和行業工作印象。越是專業精進的工作和行業,越是有自己主動選擇文獻資料的能動性。

第三個就是,標題黨因素,越是標題黨的資訊越是不能看,太坑受眾了,已經有不少人拒絕了。類似歐美的「桃色新聞」抵制運動時期。但是資本勢力還是需要這樣做,因為注意力經濟就是要讓受眾關注。

個人一點愚見,歡迎交流和補充。

3、新媒體傳播的特點有哪些?

特點:

1、交互性較強:在新媒體時代中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受眾可以自主的參與到傳播系統中,交互性較強。

2、海量化信息承載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新媒體憑借強大的技術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簡短精煉的形式得以存貯於平台上,信息傳播較為碎片化。

3、資源的可共享性:在互聯網上,例如百度文庫、優酷視頻是一種不限地域、行業、年齡等的資源共享平台,用戶可以上傳和下載互聯網資源。

4、超文本、超鏈接的應用並提供多媒體支持:新媒體支持很多文件格式而超文本與超鏈接則使得網民方便快捷的使用網路資源。

5、個性化與主動性較強:網民可以主動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基本上不受時空限制,個性化極強。

6、虛擬社群化:網路社交是繼網路興起後發展起來的,是在網路上建立一個虛擬化信息的傳播環境,使用的用戶構成了虛擬的社群。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利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3)新媒體傳播因素分析擴展資料: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

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效應是在一定環境下,因素和結果而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特定效應的特性。或者說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一種更新的效應的特性。新媒體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內特定區內的人的視覺或聽覺反映的因素,從而導致產生相應的結果。

4、傳播學中分析傳播要素有什麼用?

弄清楚傳播要素可以幫助認清傳播的過程和機制,知道一次傳播中有哪些因素起了作用,哪些沒起作用,最終有沒有達成效果......
分析傳播要素對於傳播學十分重要,尤其是應用領域。打個比方,就好比在一片文章中,小學老師總讓我們劃分段落,分析文中的人物、時間、地點、起因、經過、高潮、結果,這些東西都讓我們很快能抓住文章的關鍵所在,慢慢我們養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於是我們對於一片文章、一件事情的看法更加透徹。傳播要素分析也一樣,圈出重點,能讓我們更快、更清楚的認識一次傳播的本質。

5、什麼是新媒體?有哪些特點 ?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於傳統媒體,才能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目前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路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

新媒體的特點
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對此,吳征認為:「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周進指出,新媒體可以與受眾真正建立聯系,同時,它還具有交互性和跨時空的特點。同時,新媒體給媒體行業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節目專業化越來越強,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等。
郭煒華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於傳播狀態的改變:由一點對多點變為多點對多點」。「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信息』與『意義』無關;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有研究者從另一個角度提出:「新媒體近乎於零費用信息發布,對受眾多為免費,這對傳統媒體的新聞產品製作成本造成挑戰。」張毓強還以「倫敦爆炸案」為個案提出了新媒體的多媒體整合態勢。「市民威廉·達頓拍攝了手機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於圖片直播的方式『報道』了災難現場狀況。這些照片很快進入各大電視網的新聞頭條。在這次『報道』中,手機、博客、互聯網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將『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權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體形式與媒體工具的結合,顯示出了巨大威力」。

廣告在新媒體中的運用
新媒體的廣告投放是專指在新媒體上所進行的廣告投放,廣告主在新媒體進行廣告投放比例一般20%左右。

新媒體廣告投放的表現形式
戶外新媒體:目前在戶外的新媒體廣告投放包括戶外視頻,戶外投影,戶外觸摸等,這些戶外新媒體都包含一些戶外互動因素,以此來達到吸引人氣,提升媒體價值的目的。
移動新媒體:以移動電視,車載電視,地鐵電視等為主要表現形式,通過移動電視節目的包裝設計,來增加受眾黏性,便於廣告投放。
手機新媒體:手機媒體是到目前為止所有媒體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為方便並具有一定強制性的平台,它的發展空間將非常巨大。未來的兩到三年內,3G手機逐漸普及,手機媒體將成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信息的重要手段。

藍牙廣告在新媒體廣告投放中的特點
手機是持在手中的交際圈、是手中的靈動伴侶、是移動的生活藝術,是不可離身之物。2007年,手機媒體將很可能異軍突起,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藍牙廣告(BlueAiring)。
定向性:藍牙廣告打破傳統廣告媒體定價的行規,廣告主定好自己的支出預算,定向定條發送給目標客戶。
精確性:藍牙廣告的最大特性是直達接收者手機上,「一對一」傳遞信息,強制性閱讀,100%閱讀率!
細眾性:藍牙廣告直接影響最具消費力的一族,且同一產品可根據不同的細眾對象輕松傳遞不同的廣告信息,以求最大程度鎖定最有效的目標消費群。
漫延性:藍牙廣告具有極強的漫延性,接收者可將信息隨身保存,隨時咨詢廣告主,需要時可反復閱讀,並可隨時發送給感興趣的朋友。
靈活性:藍牙廣告發布時間極具靈活性,廣告主可根據產品特點彈性選擇廣告投放時間,甚至具體到某個時間段內發布。
互動性:信息接收者可以採用不同方式回復信息源,及時方便地參考信息的反饋和再創造,其明快的互動性使得藍牙廣告具有越來越強的娛樂性。

6、大眾傳播學的五大要素

我們先來看第一點。拉斯韋爾認為,所有的人類傳播活動均可分解為五大要素,或者說均由五大要素所構成。哪五大要素呢﹖
第一個要素是傳播主體,如傳道授業的教師、寫詩作文的藝術家、穿梭於國際舞台的外交官、各類媒體的從業人員等。任何一個傳播事件都離不開傳播主體,正如任何一場演出都離不開演員。
第二個要素是傳播內容,如記者的報道、私人的閑談、部門的文件通知等。傳播活動如果離開了傳播內容,那就跟一個演員傻呼呼地站在舞台上,卻一句話都不說,一首歌也不唱差不多。
第三個要素是傳播媒介,如語言、文字、印刷、廣播、電視、網路等等。媒介就像是運貨的工具,又像是流水的河床,還像是跑車的道路,沒有媒介,再好的傳播內容也只能趴在原地,動彈不得。
第四個要素是傳播對象,如書刊的讀者、廣播的聽眾、影視的觀眾、上網的網蟲等。任何傳播活動都必須關注自己的傳播對象,否則就是無的放矢;任何傳播活動都必須重視自己的傳播對象,否則就是對牛彈琴。
第五個要素是傳播效果。傳播效果是一切傳播活動的根本,不管有意還是無意,一切傳播活動都是為了特定的目的,也就是說為了特定的傳播效果。不為效果而開展傳播,就如同不為盈利而經營企業,不為勝利而拚死戰斗,不為人才而教書育人似的不可思議。
這就是拉斯韋爾所解剖的傳播活動的五大要素。概括起來就是,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對象-傳播效果。由於在英文里,這五大要素的表述都含有一個W,所以,拉斯韋爾的這個理論就被稱為5W理論,或者叫5W模式。這個理論,對大眾傳播學的學科形成產生了開天闢地的推動,並為大眾傳播學的理論發展提供了首屈一指的平台。
拉斯韋爾在分析了傳播活動的五大構成要素之後,緊接著又提出了與這五大要素相互對應的五種傳播研究。第一種是針對傳播主體的研究,他稱為控制分析;第二種是針對傳播內容的研究,稱為內容分析;第三種是針對傳播媒介的研究,稱為媒介分析;第四種是針對傳播對象的研究,稱為受眾分析;第五種是針對傳播效果的研究,他稱為效果分析。如果說任何傳播活動都離不開上面所說的五大要素,那麼,任何傳播研究也都跑不出這五大分析。《孫子兵法》說: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意思是說,音節不過五種,即宮、商、角、徵、羽,而由此譜寫的樂曲卻聽不勝聽;原色不過五種,即紅、黃、藍、白、黑,而由此形成的色彩卻看不勝看;味道不過五種,即甜、酸、苦、辣、咸,而由此配成的佳餚卻嘗不勝嘗。套用這一句式,我們可以說傳播研究也不過五種,即控制分析、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和效果分析,而由此生發的理論學說也是學不勝學。

7、如何利用新媒體有效傳播的策略分析

1、將你媒體的優質稿件在新媒體上發出,標明來自哪個媒體,這是提升媒體的專業度。 2、在新媒體上,發布你們的一切動態或活動,這是提升你們的品牌忠誠度。 3、作為媒體,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因此新媒體最適合對新聞熱點進行解讀,發布你們的觀點

8、從傳播學角度分析數字媒體

對於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麼,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於傳統媒體,才能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目前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路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

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

與新媒體傳播因素分析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