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的傳媒人

新媒體的傳媒人

發布時間:2020-10-13 08:41:37

1、傳媒人包括哪些行業的人?

播音,主持,配音,廣播,攝像攝影,編輯,導演,演員,製片人,廣告。。。所有和新聞採集,製作,刊播發行沾邊的行業

2、有人說新媒體的出現標志著傳統媒體的消亡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

1、傳播方式上,傳統媒體廣播式單向傳播缺乏新媒體的點對點互動傳播能力,缺乏精準性;
2、傳播渠道上,隨身性終端覆蓋能力不足且下降趨勢不可逆,傳統媒體的覆蓋能力正在下降才是真正要命的;
3、內容來源上,精英意識自上而下的宣傳要求導致內容製作及來源必須專業化,新媒體則是大眾對大眾、用戶對用戶的社交媒體內容製作方式,這一點上傳統媒體的內容個性化能力欠缺;

其他還有很多,但傳統媒體也不是末日來臨,畢竟服務政府的職能必須保留,內容監管、信息安全、新聞製作等等必須掌握在傳統媒體手中。所以只能有媒體融合的說法出來,不能說傳統媒體的消亡,這也是國家要求大的傳媒集團出現的原因。

傳統媒體面向新媒體的融合要比新媒體融合傳統媒體容易得多。比如傳統媒體能做的很多事情新媒體肯定做不到,這受政策、監管、經驗積累等方面的制約。傳統媒體人既不能否定融合、否定新媒體,也不能全面倒向新媒體,宜堅持自身的優勢資源,把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手段、內容製作方式、運營方式等融合過來,這些工作很多傳統媒體都在做了,有些的確效果很不錯。

傳統傳媒人的機會很多,接納互聯網思維、接納新媒體的運營方式,從受眾出發,踏上這一輪媒體發展的高潮,個人事業仍將有巨大的發展機會。

3、傳媒人為什麼熱愛傳媒

1、傳媒從業者能夠接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較有挑戰性,能夠找到價值感。
2、傳媒業是一個很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職業,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比較有成就感。
3、傳媒業能夠提供較多的人脈資源,為事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4、傳媒專業畢業生起薪較高。
自己的粗淺理解,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4、傳媒人是個什麼樣的職業?

簡單一點說就是傳播媒介的從業人員。

這個行業里的製作、設計、業務、策劃等職位的人員都可以稱得上傳媒人。

由於國家為了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降低了行業門檻,現在的傳媒行業良莠不齊現象特別嚴重。

真正合格的傳媒人是需要具備行業的專業知識,對各種傳播載體有客觀的見解和認知。對市場的發展變化具備前瞻性,並對各行業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5、淺談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傳媒人

1、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傳媒是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的鏡子,關系百姓民生的國家大事、要事以及身邊周遭尋常百姓的趣事、好事等等,都需要我們傳媒人有一顆熱愛生活的、敏感的心和一雙慧眼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通過新聞報道、廣告策劃,讓老百姓見證時代的變遷、通過媒介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美好。傳媒人首先要是陽光的,有健康心態的,否則,社會中的陰暗面會腐蝕你的價值觀,會讓你在林林總總的社會真實面前迷茫,會讓你在形形色色的社會萬象中絕望。傳媒要帶給人們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能真實反映社會發展的信息而不是和社會發展背道而馳的信息,作為專業傳媒人,我們應該時刻謹記:我們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我們要積極地讓人們通過這面鏡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6、傳媒人在新媒體時代應該有什麼樣的意識?

<

7、作為一名優秀的傳媒人應具備哪些專業素質

基本的專業素質有: 文采功底、邏輯能力、市場駕馭、社交協調、學習能力。
望採納我的回答。

8、談談你對傳媒人格局的理解

「傳媒」這個詞來自於英文的media,漢語詞典里的解釋很簡單,意思就是傳播媒介(指廣播、電視、報刊、網路、電影等)。

近幾年,隨著留學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機會接觸到傳媒這門學科。盡管傳媒專業比較強調理論學習,但是越來越多的大學也在強調學生在傳媒業中的實習,以及提供足夠的機會使學生了解最新的多媒體技術在傳媒業中的應用。

同時傳媒專業還需要學生學習語言及文學、信息傳遞及社會組織機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或人與組織之間的行為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

9、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傳媒人

  1、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傳媒是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的鏡子,關系百姓民生的國家大事、要事以及身邊周遭尋常百姓的趣事、好事等等,都需要我們傳媒人有一顆熱愛生活的、敏感的心和一雙慧眼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通過新聞報道、廣告策劃,讓老百姓見證時代的變遷、通過媒介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美好。傳媒人首先要是陽光的,有健康心態的,否則,社會中的陰暗面會腐蝕你的價值觀,會讓你在林林總總的社會真實面前迷茫,會讓你在形形色色的社會萬象中絕望。傳媒要帶給人們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能真實反映社會發展的信息而不是和社會發展背道而馳的信息,作為專業傳媒人,我們應該時刻謹記:我們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我們要積極地讓人們通過這面鏡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2、 一個合格的傳媒人還應該有一股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一種對政府、社會、大眾負責的社會責任感。傳媒的發達和高度商業化正在將信息的功能不斷擴展延伸,信息消費的功能也日趨多樣化。大眾傳媒也難以逃脫盈利的生存模式,在「義」和「利」之間,傳媒人因為旗幟鮮明地身體力行「社會責任感」。「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對新聞人的要求,既要業務精通,還要古道熱腸。當今社會,傳媒無孔不入,從大眾媒介到小眾媒介,從固定媒介到流動媒介、已經形成了一個傳媒的天羅地網。

10、傳媒人,我們的出路在哪裡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我們不妨把傳媒人先分一下類。按照各人的奮斗目標,目前的傳媒人大致可以分為這么幾類:第一類人沒有或者說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他們的天賦和才氣都很一般,他們覺得能平平安安這樣一輩子就夠了,不再有更高的追求,這類人往往是把新聞工作作為自己的正式職業,因而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在做自己的工作;第二類是有些才氣,但頗不滿於中國傳媒業的現狀,對自己的懷才不遇牢騷滿腹,不斷在尋求新的目標新的機遇,而一旦找到比目前稍好一些的發展平台,就會舍棄自己的工作,隨時奔赴「新的戰場」,他們不是靠自己的踏實、認真生活,而是靠著自己的天賦吃飯;第三類人是無論放到哪裡都非常用心的人,這一類人往往有著自己明確的目標和抱負,他們或者把傳媒當作自己發展的平台,或者把它作為臨時的跳板,他們在傳媒行業認真體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而他們一旦在傳媒行業取得一些成就時,這些成就就會成為他們跳向其他行業或者向上謀求更多利益的資本。綜觀人類,我們不難發現人往往是個多重角色的綜合體:在個人生活環境中他是一個家庭角色,在社會上他是一個社會角色,而在工作環境中他又是一個職業角色,對照這三種不同的角色,人的需求往往會分為三個方面:家庭角色需求、社會角色需求和職業角色需求。而所有的需求又可以分為兩大類: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這些需求包括工作者所需要的個人生存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個人安全保障需求、家庭生活需求、直系親屬生存保障需求、愛情需求、被尊重需求、權力需求、地位需求等等多種多樣。可以斷言,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組織、團體都不可能滿足一個人所有的需求,但是,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個組織、團體都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一個人某些方面的需求,而當他覺得自己某些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滿足時,他就會不顧一切地把自己的利益與這個組織這個團體捆綁在一起,就會有一種榮辱與共、同生共死的動力。但是,在我們目前的傳媒行業中,傳媒人的雙重需求又都被不同程度地壓抑著。論物質待遇,新聞傳媒系統基本上還是沿用幾十年來的薪資制度,而那種「多勞多得」的說法到現在也沒有能真正實現;論精神需求,傳媒人在工作上隨時都受到「婆婆」的監督與限制,新聞采編者精心策劃或者是付出了巨大精力做好的選題往往面臨著隨時被槍斃的命運,新聞工作不僅被外界看作是誰都能乾的活,就連傳媒行業的部分領導者往往也有一種「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多的是」的想法,對傳媒人缺乏應有的尊重,漠視了傳媒人的個人發展需求,這就使傳媒人缺少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此,感受到雙重壓抑的傳媒人,即使剛剛進入傳媒界時激情滿腔,有著遠大的理想,在幾度受到壓抑之後,有多少激情可以重來?那麼,傳媒人難道真的沒有出路嗎?我的回答是:否。思路決定出路。一個人的成就不是別人給的,而是全憑自己創造出來的。如果你認為某一行業沒有出路,你在這一行業就絕對找不到出路。而當你用心在某一行業尋求自己的出路時,往往會在黑暗的地穴中發現一絲從巨石縫里射進來的陽光。順著陽光走下去,你就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一個人如果用心,他就會有自己明確的目標。目標越明確,通向目標的道路就會越多,目標不是一日可以實現的,但你把通向目標的道路分為若干段,每一段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在達到這個目標後再向下一個目標挺進,遠大的目標最終就能實現。依我的看法,當代傳媒人有三個出路:一是,財路。創業是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但許多創業者都只有一個創業的空想,卻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創業。作為傳媒人,有著比其他行業從業者更豐富的人際關系資源,這些人中什麼樣的都有,如果能有意識地把它們當作自己的客戶,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服務,這些人往往能與之長期相處,自己就可以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合作,從合作到使之變成自己的創業合夥人,最終達成就一番事業。二是,成為傳媒管理者。中國傳媒行業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機遇與困難並存,而當前的中國傳媒管理行業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如果一個傳媒人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用心感受管理的氛圍,用心學習管理知識與技巧,完全可以從一個傳媒人變成一個傳媒管理者,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同時打造自己的傳媒團隊,成為一個職業傳媒管理者或者擁有自己的傳媒機構,成就一番事業。三是,成為中國傳媒的「職業殺手」,即成為一個職業傳媒人。中國傳媒市場的管理目前極不規范,剛剛開始走向市場化,這正說明中國傳媒市場極需要規范化,而隨著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中國傳媒也必將走向市場化。雖然政治性是中國傳媒擺脫不了的一個因素,但這個因素並不是僅僅「具有中國特色的」,它也是世界上所有傳媒都擺脫不了的,關鍵就看傳媒如何處理與政治的關系。傳媒如果離開新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國外不少媒體早在數十年前甚至在誕生之初就已經市場化了,因為它們不走向市場就無法生存,可以說,走向市場是中國傳媒發展的必然方向。這個市場化,不僅包括傳媒需要企業化管理,還需要企業化運營,同時傳媒人也需要有一個傳媒人才市場。在這個領域中,作為傳媒個體,誰能率先市場化,誰就可能率先成為中國傳媒巨子。同樣,中國傳媒人才市場也是一個極大的空白,誰能率先認識到這個發展趨向,走進傳媒人職業化的圈子,誰就可能成為中國傳媒人才市場叱吒風雲的人物。應當說,目前的中國傳媒這樣的人才不是沒有,而是鳳毛麟角。要成為一個職業傳媒人,不僅需要專業化,而且還要職業化。這就是說,一個職業傳媒人不僅要具備從事新聞的專業素質,還要樹立明確而遠大的奮斗目標,需要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強烈的的觀念,把它作為一個可以為之終身奮斗的事業。

與新媒體的傳媒人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