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廣告從廣告主,理念等很多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什麼沒有啊變呢?
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廣告從廣告主理念發生了多方面的變化,這是因為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導致了很多方面以及理念的改變。
2、新媒體從哪些方面改變了以往媒介生態
新媒體從哪幾個方面改變了以往的媒介生態:
1,打破傳統媒體霸權;
2,發行量、收聽收視率變化;
3,經營收入變化;
4,受眾結構變化;
5,閱讀習慣變化等;
新媒體(New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主要影響:
新媒體的發展將是未來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單一形式的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而新媒體是集傳統意義的媒體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創意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加工以及新的詮釋的一種新的媒體概念。也可以稱作是第五媒體。 新媒體的形式隨著生活科技以及人們對於信息的需求,瞬息萬變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時下非常風靡的移動電視流媒體,數字電影,數字電視,多點觸摸媒體技術,重力感應技術,數字雜志等諸多形式。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體現了受眾群體對於信息的抓取更加的深入,希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互動,以及對於信息的重新自我詮釋,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經歷參與其中獲取自己最想得到的信息。新媒體技術的誕生是人們將平面媒體信息獲取的枯燥性,延遲性,非互動性等不足的方面加以整合,運用數字技術,無線技術,和互聯網三方面改善了受眾群體對於信息量冗雜以及信息質量殘損的劣勢,使得信息在保證量的基礎上更加能使多個受眾群體得到及時的溝通交流反饋,達到了市場,受眾,市場反饋的良好循環模式。更大程度上的清除了信息的冗餘。因此新媒體又可以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新媒體的參與性非常強,不需要太為復雜的設備,技術以及人員的配備就可以實現你自己的新媒體作品,如當下非常熱捧的定格動畫。在新媒體技術還未誕生之時,人們想通過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獨創的想法有些許困難,但當新媒體技術誕生後,你只需要一台相機,一個剪輯軟體,以及你充滿創意的想法就可以完成一個新媒體的產物——定格動畫。你可以將你的想法通過手工的形式加上拍照技術,在剪輯軟體上將其排序剪切再配上聲音便是你獨一無二的數字微電影,每秒24張照片的速度可以讓你的定格畫面動起來,讓你獲得當導演的樂趣。新媒體技術就是互動式媒體的展現,未來媒體的發展趨勢便是受眾與媒體之間更多更深層次的互動。
3、新媒體時代電影產業發展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新媒體(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
新媒體時代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
媒介特徵
(1)海量信息承載特徵
(2)碎片化信息傳播特徵
(3)虛擬化信息傳播環境特徵
( 4 ) 及時性信息傳播特徵
中國現狀
互聯網和移動增值作為新媒體最重要的兩個領域,在2007年得到了快速發展。2007年互聯網市場規模超過400億元,並保持超過40%的年均增長速度,各細分市場如網路游戲、B2B、網路教育、搜索引擎是目前盈利的主流,佔59%的市場比例。
2007年移動增值市場規模達到733億元,同比增長23%。2006年移動互聯網規模不到70億元,2007年達到11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0%,市場格局也發生變化,騰訊、三訊門戶和空中網佔領先地位。
此外,在發展迅速的新媒體市場中,還有一類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2007年這塊市場規模達到41.8億元,同比增長91%。
2007年,新媒體產業快速發展,廣闊的市場與日漸凸顯的影響力,吸引資本大規模流入,營銷價值加強,國際化競爭加劇,整體產業向縱深挺進。
2008北京奧運會,新媒體首次作為奧運會獨立傳播機構與傳統媒體一起被列入奧運會的傳播體系。互聯網等新媒體平台被正式納入賽事轉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體作為一種新傳播渠道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奧運的巨大商機推動新媒體布局和發展,新媒體版權保護受到重視。 [1]
4、傳媒的行業發展
傳媒是指「大眾傳播媒介」。廣義的大眾傳媒包括報紙、雜志、電視、廣播、電影、圖書、音像製品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聯網路。截止2012年3月為止收集到的各種數據進行統計和推算,2011年中國傳媒產業的總產值為6379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從傳媒產業各行業的市場結構看,2011年,報紙電視占據了傳媒產業總體市場的31%,互聯網業務規模達到傳媒產業總體市場的42%,幾乎占據了傳媒產業的半壁江山。廣播、期刊、音像、電影等媒體的市場規模較小,應對媒介環境變遷沖擊的迴旋餘地有限。
2012年以來,中國新聞出版總署、財政部開始加大國有文化企業跨區並購的支持力度。《關於加快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破除地區封鎖和行業壁壘,支持出版傳媒集團跨媒體、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培育多個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大型骨幹出版傳媒集團。《關於做好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管理工作的通知》支持中央文化企業作為兼並主體,通過出資購買、控股等方式取得兼並企業所有權、控股權,或通過合並成立新企業。在《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等國家政策的推動與引導下,我國傳統傳媒在體制上將進一步變革,趨於靈活化和市場化,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我國傳媒廣告行業發展迅猛,專業人才不斷增加,廣告人才隊伍不斷加強,為我國廣告市場的飛速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據統計,現階段,我國的廣告市場專業化程度明顯升高躍居世界第三位。
工商總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廣告經營單位已達30萬戶、廣告從業人員近200萬人、年廣告經營額超過3000億元,廣告市場總規模已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帶動全國廣告經營額年均遞增30%左右,使之成為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十一五」期間,我國廣告經營額在高基數的情況下,仍保持著年均遞增10%以上的發展速度。與此同時,我國廣告產業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廣告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廣告產業的發展反過來也成為引導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積極推動力量。「十一五」期間,全國廣告經營額每增長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6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9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個百分點。我國的廣告市場驕人的成績使中國廣告行業的發展得到了鼓勵,推動了經濟的增長,為國家做出了貢獻,是一件值得振奮的好消息。 2012 年將是政策落實之年。其中,經營性文化產業改革的重點政策主要包括有線網路整合、非時政類報刊改制、國有文藝院團改制。新興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新媒體播控平台建設、促進電影產業發展政策、影視內容生產企業扶持等。
新媒體加速替代傳統媒體。預計到 2012 年底網民人數將接近 6 億,寬頻用戶接近 1.9 億,新媒體將加速沖擊替代傳統媒體,尤其是平面媒體、有線網路;在線視頻、IPTV 等新媒體高速增長。
內容為王的趨勢更加明顯。由於供不應求,影視版權價格將繼續呈現上漲趨勢,影視製作企業盈利繼續上升。
在新媒體方面,2011年,中國互聯網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對國民經濟貢獻率有所上升。僅從傳媒產業角度出發,網路廣告收入為511.9億元,同比提高59.4%;網路游戲收入達到413.8億元,增幅達17.5%。
從2011年網路經濟市場結構看,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和網路游戲在互聯網市場經濟規模中的比重共計70.2%,成為中堅力量。此外,移動媒體如手機及移動互聯網發展也呈現出較強的發展勢頭。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傳媒業將有望延續高速增長勢頭,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以及新媒體的發展,我國傳媒產業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中國的傳媒產業在這些年的發展中可謂百花齊放,在媒體體制化改革後,更使一些新的網媒參與進來,利用先進的互聯網平台與傳統的媒體進行肉搏。在資源和人脈上新興的網媒雖然不佔有優勢,但快速便捷的特性和相比傳統媒體超低的價格,使網媒在廣告行業中獨樹一幟。眾所周知,廣告是媒體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環節,但網媒在不佔傳統優勢的情況下硬是將本已不多的池魚攬入懷中,這也恰恰說明網媒勢必是未來我國媒體的發展主流。
總而言之,網路的發展同樣會帶動中國傳媒的變革,從以往的電視、報紙、廣播向多元化的網路媒體平台轉型只是時間的問題。
5、如何看待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文藝傳播的影響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文藝傳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於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路化等發展,文藝傳播的方式和途徑面臨著重大變革。
2、文藝產品傳播方式和群眾接受欣賞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些文藝的新形態面前,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飛速發展所帶動的文藝形態的快速變化面前,我國的文藝管理方式有些脫節或滯後。
3、要吸引和團結互聯網和新媒體領域的文藝創作主體。民營文化工作室、民營文化經紀機構、網路文藝社群等新的文藝組織大量涌現,網路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製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的文藝群體十分活躍。必須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們,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團結、吸引他們,引導他們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
6、新媒體運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媒體是傳承人類文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它拉近了人與人、人與事物之間的距離,同時拓寬了人們之間的交流領域。科技快速發展,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生媒體的形態,如雨後春筍般的速度涌現出來,以它的開放、無處不在和英勇表達,打破了過去的傳統媒體(報刊、電視、廣播等)對信息的壟斷局面。
有學者分析稱,一種傳播媒體普及5000萬人,收音機用了38年,電視用了13年,互聯網用了4年,但是微博僅僅用了14個月,可見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發展之速度。
新媒體的優勢肉眼可見,它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吸收大量固定受眾,跟它“草根”的特性是息息相關的,使“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成為現實。恰恰是因為它的這種特性,使新媒體漸漸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甚至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這種新的方式開啟了社會新的領域,激發了一直“保持沉默”的草根群體,喚醒了他們都能親自參與社會進程的訴求慾望和權利慾望。這也是新媒體能夠迅速崛起,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
關於新媒體運營的發展趨勢的內容,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互聯網營銷有著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互聯網營銷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