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危機公關也是一種分享?
面對網路公關危機,企業可以建立一個企業與公眾之間的平等交流的平台,以誠懇的姿態去對話,建立在平等和誠懇基礎上的企業回復將是解決危機的有效途徑。在中國網路公關危機大多數在開始的時候並不猛烈,但是由於企業曖昧不清的態度和不透明的信息使公眾產生了更大的抵觸和懷疑。
2010年7月24日,前Google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現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先生在他的新浪微博上發表了這樣一條信息:
今天領教了南航的「服務」:
(1)乘客問為什麼誤點,回答「打台風,誰都知道」,(我不相信有任何乘客知道,下了飛機也沒看到台風)
(2)乘客要毛毯,先說「哼,沒有」。後來在乘客追問下,找到一條,遞給乘客時不忘補一句「下次態度好點」。
圖10-6-1 李開復在微博上對南航發表的評論
李開復在新浪微博上擁有140多萬微博粉絲,於是這條微博隨後被轉化了2303次,下面跟了1300多條評論。值得注意的是南航下面的回應動作:南航回應得非常及時,只是選錯了途徑.南航沒有在互聯網上回復李開復的微博或者發電子郵件給他解釋,而是通過找到李開復私人秘書的途徑表達了歉意:這種私下找秘書道歉的方式很難不讓人不懷疑,南航是因為李開復的身份地位才會如此積極地道歉和回應。
李開復顯然也是如此懷疑的,他隨後通過微博正面表達了對南航致歉的看法:
「南航找到我的秘書,表示表達歉意。我們的回答:
(1)這些話不是對我說的,不必對我道歉,以後提高服務品質就好。
(2)這些問題是來自數位空少、空姐,所以可能不是個人問題。建議在招聘、培訓時多注意服務意識,(3)以前坐頭等艙沒有碰到這樣的服務,建議對所有乘客一視同仁,不要歧視我們坐經濟艙的。」
李開復在微博上正面回復且公開質疑了南航的「服務質量」和「歧視差別待遇」,這最新的指責顯然程度和力度都大於上一次指責:上一次僅僅是南航服務的不滿,這一次則表達了對南航「公司司品」的懷疑,但是南航面對李開復先生的公開質疑,又一次做出了錯誤舉動:南航仍未公開回應,這使遭遇到了一次互聯網上的公關信任危機。
相當一部分的網民表示知道這件事情後,對南航非常沒有好感。
如果這次南航在李開復的微博事件中,能夠第一時間通過公開渠道:如南航自己的微博發表南航對李開復以及同航班遭到不佳待遇的所有乘客道歉,通過公開的平台去解釋和回應這件事情,可以想像有多少人會對南航的舉動表示認同和好感:南航沒有把握好這次提升自己服務形象的機會,李開復的人氣和關注度本來可以幫助南航打一次「服務優良態度誠懇重視客戶意見」的活廣告。
企業在面對網路公關危機時,首先要建立平等交流的網路平台。其次,針對不同的相關的人群的政策也要有所不同。
●對企業員工
當公關危機發生,企業要及時告知員工事情真相,不要因為是己方錯誤就不敢承認。要知道,此時員工和企業是同一戰線上的人,只有取得對方支持才能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對受害者
第一時間向受害者致歉,不要對客戶的意見和抱怨感到厭倦。也可以適當給予補償。
不要過多追究對方的責任,會給人以企業在逃避責任的感覺,要勇於承擔起責任。
要耐心為客戶講解事件的經過,不要激怒對方,引起對方反感。
●對媒體
逃避不是辦法,誠實才是最好的辦法。越是遮掩,越會引起媒體的興趣,一旦報道出去,便會在大眾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莫因小失大。
在對媒體發布消息前,公司內部人員要統一口徑,一是以免出差錯,二是顯示企業對事件的重視程度,當所有人講述一件事情的方式、言辭都一樣,才會為事件的真實性加分。
答記者問時要謹慎、認真、誠懇,使媒體的報道成為有力的輿論支持。必要時,要請來有關部門為自己做證人。
●對互聯網大眾
要確立最終的、統一的安撫公眾的方法。及時發布回應信息,在互聯網公眾聚集的平台,尤其是危機爆發的平台上發出企業的聲音,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聲音和態度能被第一時間看到, 要確保:及時,誠懇,到位地進行正面會意。
對於互聯網公關危機,不僅要主動避免,更要善於主動出擊,主動與公眾分享,而不是藏著掖著,否則態勢只會愈演愈烈。
2、新媒體環境下組織危機公關傳播策略研究
一、是要寫論文嗎?
如果寫論文,在論文結構上有以下建議:整體可分為三部分:1.新媒體危機公關的內涵和特點、2.當前新媒體組織危機公關的現狀 3.新媒體組織危機公關的策略。三個部分都要輔以案例論證。
二、是問答題嗎?
新媒體環境下組織危機公關傳播策略有:1 監測信息,即隨時監測有關本組織(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企業)的任何信息,這是事前防禦;2 多渠道及時發布信息,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快,組織需要以快制勝;3 公開透明、以誠相待:這個是態度問題,可舉「蒙牛集團」為反例,「強生集團」為正例;4 積極承擔責任,這也是態度問題,可與上一條結合闡述;5 組建公關團隊(人力);6 優化搜索硬體設施(物力)。等等。
手打原創,希望幫得到您。
3、危機傳播管理這門課程模塊六新媒體危機公關的知識點有哪些?
危機傳播管理這門課模塊六新媒體危機公關的知識點包含模塊導引,單元一新媒體危機公關,單元二案例分析,。
4、急需07十大危機公關處理的案例分析
1、LG翻新事件
LG翻新事件起源於2006年,在2007年上半年愈演愈烈。2007年1月,在地下翻新工廠遭曝光後,LG聲稱背後有人敲詐;2月份又有媒體曝光工商局封存5台LG疑似翻新空調,隨後LG承認更換部分產品包裝;3月,湖南省消費者張洪峰披露了湖南省質量檢驗協會的鑒定結果,確認「其購買的五台LG空調都是翻新機器」,5月份張洪峰通過博客再次披露了LG空調的質量問題。LG翻新事件隨著全國媒體的不斷報道,從LG冰箱翻新、LG空調翻新到LG彩電翻新,不斷有新的猛料被曝光,LG品牌一時陷入了空前的品牌危機。
點評:在系列產品的翻新事件被曝光之後,LG方面躲躲閃閃,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未能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再加上廣大網友在網路上對LG翻新行為的聲討,其品牌形象與企業聲譽大打折扣。由此我們也看出了,作為國際知名品牌的LG在危機公關方面的無知與短視。
2、摩托羅拉手機爆炸事件
2007年6月19日在甘肅金塔縣發生了全國首例手機電池爆炸致死事件,作為問題手機的製造商——摩托羅拉未能在第一時間內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在事發大約10天之後,以推卸事件責任為出發點,將這起爆炸事件的責任歸節到了手機電池身上,同時在沒有權威證據的前提下,宣稱爆炸元兇非摩托羅拉原裝電池。這樣一來,使得原本主要因用戶在高溫條件下的長時間錯誤用機導致的爆炸事件一波不平一波又起。除了眾多媒體與廣大公眾認清了摩托羅拉推卸事件責任的真面目外,還引發了在廣東等多地的手機電池安全檢查中的更大被動。
點評:意外事件的發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事企業不能正視問題的存在、不能及時抓住問題發生後的主要矛盾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摩托羅拉在手機爆炸事件發生後的應對策略,讓我們看到了知名國際廠商在品牌強大背後危機公關的軟肋。
3、戴爾斷貨誠信風波
自2007年4月以來,戴爾因液晶顯示器等配件缺貨,造成中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無法在其直銷承諾的時間內獲得訂購的計算機產品,甚至一個「萬人集體訴訟戴爾拖延出貨時間,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活動也在網上悄然展開。與諸多企業的危機事件不同,這次戴爾的意外「顯示器缺貨」事件根源是全球電腦液晶面板市場的缺貨現象,而非戴爾公司內部。可惜的是,作為一家零庫存的直銷企業,戴爾並沒有及時的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才最終導致了這起意外風波的發生。
點評:不同於諸多企業的意外危機事件,戴爾的這起斷貨誠信風波的導火索是上游廠商危機的轉嫁與擴散。對於戴爾來說主要問題出在,沒有對始發於供應鏈的斷貨可能進行風險防範,由此足以看出,日常危機管理與危機預警的必要性。同時,通過這起事件我們還領略了供應鏈危機轉嫁、擴散與網路在企業危機公關中不可忽視的作用。
4、西門子賄賂丑聞
這起波及西門子全球市場的賄賂丑聞始於2006年11月。2007年8月13日,西門子賄賂案審查人員宣布,最新調查表明,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西門子的非法賄賂支出資金已超過10億歐元。8月20日西門子賄賂案再起風波,德國《經濟周刊》援引西門子內部人士的話說,西門子中國約90%的業務都是通過第三方執行,在西門子中國公司的運營當中將近有一半的業務涉及行賄,從此廣大中國媒體密切關注西門子賄賂丑聞。
點評:通過10億歐元的賄賂額與「50%的業務與賄賂有關」,我們足以看出西門子賄賂程度的嚴重性,這也同時嚴重破壞西門子在全球公眾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一系列灰色交易也會使公眾給西門子打上不恪守商業道德的烙印,直接影響了公眾對西門子的信心,其企業聲譽受到重創,直接沖擊西門子的百年基業。
5、森馬廣告風波
2007年,借力於謝霆鋒等大牌助陣,通過以網路廣告為主的宣傳方式,在業內迅速躥紅而成為知名時尚休閑服飾品牌——森馬「成也廣告,敗也廣告」。在森馬「全球變暖」的廣告中,畫面上,一名年輕人戴著耳機享受音樂,上述廣告詞占據了顯眼的位置。此廣告在騰訊網站剛剛發布不久,便因為其廣告詞內容體現出的對環保的漠視而遭到網民的炮轟。
點評:社會責任對於企業來說是把「雙刃劍」,同時它更不應該成為企業廣告炒作的素材。難能可貴的是,在這起廣告風波發生之後,森馬方面積極的承認錯誤,並誠意的進行了媒體公開道歉,才使風波在短期內得以化解。通過這一事件,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博客等新媒體對企業危機的觸發作用,同時也提醒廣大企業廣告素材選擇的嚴肅性與慎重性。
6、家樂福群毆、踩踏事件
從所售被子羊絨含量不足遭遇誠信質疑,到深陷「采購門」受賄事件,從中秋前夕與鄭州蒙牛的惡性群毆事件到重慶踩踏事件,整個2007年對於家樂福來說可謂是煩心事不斷。通過家樂福與鄭州蒙牛的惡性群毆事件,及之前與家樂福有關的一系列諸多有關進場費風波,我們可以看出,零售巨頭對供應商的不斷利益打壓。從諸多有關進場費事件及這起惡性群毆事件的最終解決,我們不難看出,廣大供應商對零售巨頭的無可奈何。
點評:雖然具有「店大欺商」的霸權,但家樂福這種無視供應商、消費者利益,無視企業責任與企業聲譽的作法,終會使其自食其果的。同時,通過家樂福的一系列危機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洋巨頭超市背後惡化的供應鏈關系,及隨時可能被觸發的企業危機。
7、品客、樂事、依雲遭遇「標准門」
2007年底,品客薯片、樂事薯片與依雲礦泉水一同上榜國家質檢總局的黑名單,被定性為不合格產品,原本暢銷全球市場的三大知名品牌產品在中國卻成了不合格產品,實在令人震驚,因此三品牌一時間成為各大媒體追逐報道的對象與廣大公眾品頭論足的話題。在品牌上榜國家質檢總局黑名單之後,三品牌廠商雖均沒有對此進行正規的事件聲明,但卻不約而同的將「中國標准」確定為事件的「罪魁禍首」。
點評:既然產品要來到中國市場,就要符合其相關標准與規定,這一切都是需要在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之前解決的。品客、樂事、依雲三品牌在遭遇「標准門」之後,不從自身找原因,而同聲幼稚的問罪於中國標准,據此我們足以看出三品牌危機管理的缺失及部分洋品牌隨時可能觸發的「中國標准」之痛。
8、賓士汽車安全風波
2007年6月5日,洛陽王先生駕駛德國原裝進口賓士S350在連霍高速公路385公里處與一輛「東風」貨車追尾相撞,該車前部及頂部嚴重損壞,但該車配置的8個氣囊均沒有彈出,乘坐該車的車主和女兒受傷。其後車主就安全氣囊問題多次與賓士鄭州經銷商及賓士公司中國總部交涉未果。12月16日,王先生將自己面目全非的賓士轎車拖到鄭州市區以北的黃河岸邊,面對母親河誓言「今生只用國貨」,一時間威震全球的賓士被推到了「火山口」。
點評:據當事人稱,就這起事件賓士公司方面回應「車沒撞到位,沒達到安全氣囊開啟的條件」。在中國市場,賓士公司一再否認旗下汽車的安全問題而拒絕賠償,其在中國市場憑借強勢與霸氣、拿聲譽來換市場的作法,是一種短視與隨時被危機公關所自焚的作法。
9、華為等知名企業辭工潮
旨在保障員工正當權益的新《勞動合同法》將於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誰知,從2007年9月起,華為、沃爾瑪、瀘州老窖、劍南春、家樂福等諸多知名企業,均在新法實施之前出現了各種形式的辭退員工事件,雖然對外均宣稱並非為逃避新勞動法,但均不能提供正常的員工辭退理由。
點評:雖然有關企業的作法,從表面看能夠保住企業的經濟利益,但卻因此而失信於員工、政府、媒體與公關,難過社會責任關,並因此使其聲譽資本受損,因此可以說這些知名企業博弈新勞動法的作法是因小失大的短視行為。
10、中石油社會責任風波
2007年12月下旬,由人民網主辦的企業社會責任調查活動結果公布,最終中石油、國家開發銀行、三星(中國)、海爾等20家企業獲得了「人民社會責任」獎。誰知,對於中石油的獲獎,一時間竟在網路與廣大公眾中成為笑柄。
點評:廣大網友對中石油社會責任的不認同,歸根到底是一個企業聲譽問題,企業聲譽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其積累需要靠良好的產品品質、出色的售後服務與全方位的社會責任措施與公眾的主觀認可等多重因素來決定。中石油上演的這起「掩耳盜鈴」式的笑話令人深思。
寫在最後:回顧2007年中國企業的危機公關事件,真可以用「數不勝數」來概括,雖然個案的觸發原因與發展過程不盡相同,但在諸多企業危機公關事件的背後卻有著多個共性與千絲萬縷的聯系。
5、危機公關的核心內容
現在很多企業處在業務的上升階段,但是對於每個企業而言,面臨危機公關是始終存在的一種風險,所以每個企業都需要加強對於危機公關的處置還有防禦體系的建設。根據全球智庫SRCNN的報告顯示,96%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會面臨至少一次的公關危機風險,對於企業而言,這種風險總是無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專業的國際公關服務商獲得完整的危機公關防禦及處置建議。
不論公關輿情危機的程度大小,公關危機隨時可能對任何企業產生影響。根據全球智庫SRCNN的企業危機公關風險報告,依然有許多公司和品牌並沒有做好應對危機公關的准備。
許多企業對於危機公關的處置還停留在刪除不適當的微博或發出聲明道歉,實際上,真正的危機公關以及聲譽管理還有更多重要的核心處置手段。實際上,盡管我們幾乎不可能針對每種情況預測到所有可能的公關危機,但如果通過唐界傳媒這樣的國際公關服務商獲得危機公關解決方案,基於唐界傳媒在公關領域積累的豐富實踐,則會大大提升危機公關的預測以及快速處置的效率和結果。接下來,我將會與各位讀者分享《全球智庫SRCNN新媒體時代危機公關處置手冊》關於「2020年品牌公關危機的6個關鍵處置策略」章節中的幾個策略建議。
保持冷靜理性
每一位企業優秀的領導者應當具備在危機中保持冷靜的基本素質,因此,當危機公關甚至公關災難襲來之時,請一定要記住保持冷靜,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深呼吸,因為您需要明白,您只有不再感覺到驚慌的時候,您才可以做出更正確的決定。最後,您要做的就是制止任何不冷靜、不理智的情緒,以避免做出更為錯誤的決策。根據全球智庫SRCNN失敗危機公關案例分享中,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品牌在遇到品牌聲譽危機甚至嚴重的公關危機災難表現出不理智、甚至錯誤的反饋,這將會大大增加公關危機失控的風險。
獲取詳細信息
無論您是企業的公關發言人,還是企業的老闆或者投資人,您也許並沒有非常清晰地了解到圍繞整個公關危機的所有細節。在匆忙向新聞界發表聲明之前,請確保您已經了解所有有關情況的基本信息。建議使用唐界傳媒國際公關輿情檢索系統,通過在線工具或者利用您的資源來收集所有的事實以及細節。最後,還是要強調,必須要時刻保持冷靜理性,並確保您知道這個公關危機的來龍去脈,然後才是開始作出決策和反應。
我們建議通過專業的國際公關服務商來評估和制定公關危機處置建議,從降低媒體報道熱度到輿論引導等層面通過不同階段來展開公關危機處置。如果一開始就只是試圖刪除負面文章和評論,將非常容易引發媒體報道反彈,最終失去品牌信譽,並且弊大於利。
同步統一信息
與負責您企業聲譽管理和公關危機處置的公關服務商分享您的全部信息,並按照公關公司的建議制定統一聲明。將信息同步到您的營銷團隊,社交媒體團隊,客戶服務以及其他需要將您的信息傳達給讀者或消費者的前線工作人員。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盡量讓您的信息簡單,清晰和統一。在發表第一個聲明非常重要,建議參考《唐界傳媒國際公關服務商管理手冊》中的企業發言人撰寫模版,按照流程進行構思和設計。
社交傾聽與衡量評估
在最終沒有獲得公關危機處置衡量評估結果之前,請確保聽取並跟蹤您的處置策略。通過更深層次的社交傾聽並使用唐界傳媒PRBOX等社交媒體管理工具。您還可以跟蹤百度趨勢或微博上的趨勢對話,衡量評估主題標簽的印象以及全球智庫SRCNN綜合媒體指數或百度指數。請務必閱讀每一條評論並深入公眾討論以評估公關危機的嚴重程度。您的關注者是否支持您?如果沒有,您可能需要根據唐界傳媒的建議動態調整品牌信譽管理策略並盡最大努力保持社交傾聽與互動。
保持透明度
在贏得客戶的信任時,與目標受眾保持透明的溝通態度至關重要。對您的工作或發生的公關危機事情保持足夠的透明度。如果您犯了一個錯誤,請將其作為一個孤立的問題解決,並一定要讓客戶感受到您對他們的重視程度,所以,請向您的客戶展示您目前打算通過何種方式以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傳播您的信息
如果您通過公關服務商策劃撰寫了一份簡單明了的統一聲明之後,這個時候非常需要快速、有效地將您的信息傳播給大眾了。選擇所需的分發渠道,無論是在傳統電視,新聞發布,社交媒體,博客和其他渠道上,您都需要確保聽到自己的聲音,並達到目標人群。也可以通過唐界傳媒PRBOX新聞媒體發行平台,24小時發布至新聞媒體,在公關危機處置的黃金時間內快速宣傳您的企業信息。
通過公關危機學習經驗
顯而易見。很多企業和品牌都希望防止公關危機的發生,但是當品牌部或者是公關部在真正面臨危機公關的時候,卻又經常不知所措。他都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盡管在面臨危機公關的時候,企業的每一個人都應當按照公關危機處置手冊進行標准化的處置。對於大部分企業而言,危機公關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但同樣的,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對企業的品牌部或者公關部的工作人員,一定要注意處理公關危機的方式,按照唐界傳媒公關總結模型,通過總結發現處置公關危機的優點和缺點,總結出寶貴的經驗。與此同時。我們的公關人員可以通過梳理,並且創建一系列的改進文檔來不斷地幫助企業改善和優化品牌聲譽管理策略,從而獲得更好的品牌聲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