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短視頻為什麼被監管

短視頻為什麼被監管

發布時間:2020-10-12 05:11:12

1、19款短視頻應用為什麼被依法處置?

近日,針對當前一些網路短視頻格調低下、價值導向偏離和低俗惡搞、盜版侵權、「標題黨」突出等問題,國家網信辦會同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廣電總局、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五部門,開展網路短視頻行業集中整治,依法處置一批違法違規網路短視頻平台。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談到,根據群眾舉報和媒體報道,經調查核實,「內涵福利社」等19款網路短視頻平台,在管理部門三令五申的情況下,仍然恣意妄為,放任傳播低俗、惡搞、荒誕甚至色情、暴力等違法和不良信息,盜用篡改他人版權影視作品,炮製推薦「標題黨」內容,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網民造成嚴重不良影響,違規情節嚴重,社會反映強烈。

根據《網路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國家網信辦會同五部門依法關停「內涵福利社」「夜都市Hi」「發你視頻」等3款網路短視頻應用並應用商店下架;聯合約談「嗶哩嗶哩」「秒拍」「56視頻」等16款網路短視頻平台相關負責人,對其中12款平台作出應用商店下架處置,要求平台企業對網民負責、對社會負責,作出全面整改。受約談平台相關負責人均表示完全接受處罰,承諾暫停更新相關頻道,全面落實整改,真正履行好企業主體責任。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國家網信辦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強正面引導和規范管理,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推動網路短視頻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呼籲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同維護網路信息傳播秩序,營造積極健康、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2、短視頻為何叫好不叫座?

內容創作同質化嚴重,玩模仿、秀萌寵、拼搞笑的老把戲新意匱乏;平台只顧短期盈利,長期規劃不足;監管不力、版權保護缺位,低俗內容和創意抄襲大行其道。所以短視頻都是叫好不叫座!

「當一個現象級的短視頻作品出現後,基於吸引流量的目的,同類型產品的數量會在一段時間內激增。市場飽和後會重新啟動競爭機制,優質內容的短視頻會留下,而單純模仿的劣質短視頻將被淘汰。」

有一些短視頻作者為了奪人眼目,不惜用低級趣味作為噱頭,迎合觀眾的獵奇心理。據報道,一個網路女主播,通過某款軟體上傳了大量「異食類」短視頻,如吞活金魚、燈泡,吃麵包蟲、仙人掌等。此外,暴飲暴食、自我傷害等怪異行為也一度成為短視頻低俗內容的素材來源。為了吸引用戶,有的甚至還通過重點推送、置頂顯示等方式。

也有 一些短視頻平台藉助具有話題性和關注度的公眾人物炒作營銷,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用戶關注,但由於缺乏長期發展規劃,無法將人氣轉化為持續盈利的「賣點」,「叫好不叫座」。

以剛剛被騰訊宣布關閉的微視為例。2014年春節期間,微視通過邀請大量明星錄制拜年視頻,下載量迅速升至蘋果APP商店免費榜前五。據統計,僅在除夕和大年初一兩天,就有數百萬人通過該平台發布或觀看這些拜年視頻,視頻總播放量達上億次。然而明星效應轉瞬即逝。秒拍、快手等平台用戶數量相繼過億,微視的用戶量卻在5000萬以下停滯不前。

3、模仿網紅短視頻致安全事件頻發,危險短視頻誰來監管?

盡管辦公室小野與去世女孩家屬達成和解,但這起安全事件暴露出來的短視頻監管難題遠遠沒有到鳴金收兵的時候,多元治理格局有待形成,這需要監管部門、平台、短視頻創作者、用戶等多方共同努力。

簡單回顧下這起安全事件的前因後果。8月底,山東棗庄兩名未成年女孩哲哲、小雨在監護人不在場時,於家中模仿一條網路視頻內容製作爆米花,在錯誤操作下引發爆炸,導致嚴重燒傷,其中一名女孩因感染過重不幸離世,而她們在事發前在抖音觀看了知名短視頻博主「辦公室小野」的視頻。

一時之間,辦公室小野成為眾矢之的,盡管其表態稱本次事故並非模仿自己的視頻,但翻開辦公室小野過往視頻,腦洞大開的背後大多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而她在視頻拍攝過程中有安全保障和消防措施的情況下,尚且在操作過程中受傷。

對於好奇心強、辨別能力弱且安全意識淡薄的未成年人來說,盲目模仿大V短視頻中演示的操作過程,很容易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要麼讓自己受傷要麼同伴受傷,更有甚者將帶來生命危險。

令人遺憾的是,自己吃過虧的辦公室小野既未指出視頻拍攝是在專業人士監督之下完成,也未添加「危險動作,切勿模仿」等提示信息,無形中給慘劇的發生埋下了種子。

據央視報道,兩名女孩在操作中因為材料不足,並未使用相對安全的酒精燈,而是使用了家中濃度高達90%、重達一公斤的桶裝高濃度工業酒精,在火還未熄滅時再次倒入酒精,最終引發爆炸。

在我看來,在這起悲劇中,盡管辦公室小野並非直接推手,但屬於間接的「幫凶」,理應承擔一定的責任。正如其在聲明中提到,將對賬號內容進行全面整改,全平台永久下架帳號中一切存在安全隱患的視頻,在整改到位之前將無限期停更。而雙方達成和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去世女孩家屬,卻永遠無法修復家長失去愛女的痛。

事實上,這起誰都不願見到的悲劇,不僅給辦公室小野上了一課,不要為了搏眼球而只顧腦洞大開,忽略了內容本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也給平台上了一課,內容審核時不要以為不涉黃涉暴就可以過關,應堅持積極向上的內容導向。

眾所周知,短視頻因趣味性、互動性、娛樂性而迅速走紅,不僅吸引BAT高調入局,也誕生了頭條系、快手等實力強勁的玩家。與其他新興行業類似,短視頻行業發展初期呈現出野蠻生長態勢,亂象頻出,加上政策監管的滯後,導致尚未形成健康、成熟的行業秩序。

4、短視頻該如何監管才能不「短」?

「海草舞」、「手指舞」、「抖肩舞」……對於經常瀏覽短視頻的網友來說,這些詞彙並不陌生。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一批短視頻平台迅速崛起,改變了數億網民的使用習慣。短視頻平台與之前風靡一時的直播行業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樣充斥著低俗信息,同樣培育著網紅經濟,同樣引起青少年沉迷,同樣需要重拳治理。

一項調查顯示,有49.1%的受訪者每天花費半小時以上瀏覽短視頻,而有66.3%的受訪者表示曾在網上發布過自己拍攝的短視頻。此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台Trustdata發布的《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去年短視頻領域以127.1%的增速位列第二,僅次於共享單車,並且以40.3%的用戶粘性首次超越視頻領域,成為市場「新寵」。

然而,在那些多則幾十秒,少則數秒的短視頻中,真正反映現實生活、記錄真善美的寥寥無幾,多半不是自虐式吃異物就是無厘頭搞笑等惡搞獵奇的視聽畫面。有的打著表演才藝的幌子,藉助誇張妝容或奇裝異服迎合獵奇心理;有的夾雜「葷段子」,以色情露骨內容打起擦邊球,一些短視頻平台已淪為低俗秀場。

盲目模仿、惡搞低俗、內容涉黃……漸成網路新寵的短視頻,日漸暴露其良莠並存的內容生態現狀。一些短視頻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內容形態兩種特徵,迎合了受眾填補閑暇時間的需求或獲取感官刺激的心理,某些內容已經觸及了法律底線。短視頻低俗化現象泛濫,歸根結底是平台為了短期變現快速獲利而無所不用其極。面對動輒數十億的市場規模,早就讓不少失控失序的平台急火攻心,在野蠻生長期選擇了「下三路」發展。但凡監管稍有疏漏,利益驅動之手就會賺得盆滿缽滿,而短視頻平台為了利益,往往對某些低俗內容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古語有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輕受眾群體正處於三觀塑造期,他們所追逐的流行風潮,必將「潤物細無聲」般內化於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之中。一方面,短視頻的受眾群體更下沉,多為年輕邊緣群體,而平台無形之中得想盡一切辦法適合他們的口味,讓他們在低俗文化中聊以自慰。另一方面,短視頻低俗流行,會混淆網路平台應有的價值判斷標准。用戶對低俗內容爭相模仿導致其流行和廣泛傳播,這既與主流流行文化相背離,也會導致年輕受眾形成「低俗即流行」的錯誤認知和價值判斷。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長足發展,用戶尤其是年輕受眾正逐漸從圍觀走向參與。與「拍客時代」一部手機走天下的網路直播相比,短視頻的技術門檻更高,其傳播不是轉瞬即逝的,有些平台為拉動流量,推出低俗短視頻,正陷入雷同空洞的困境。雖說一些用戶為追求感官沖擊,一定程度上滋長了包含低俗內容短視頻的傳播空間,但從凈化網路空間計,短視頻內容仍需要以符合法律規定、尊重公序良俗為底線。

短視頻雖短,監管不能「短」,整治低俗內容,不能僅靠平台把關審核,監管部門要主動治理、防患於未然,盡快完善針對網路內容管理和內容生產者的相關法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懲戒機制,形成對不良低俗以及違法違規內容上傳者的威懾效應。

來源:北京青年報

5、短視頻平台那麼多傳電影片段的為什麼都沒人管吧?

短視頻平台那麼多傳電影片段的為什麼都沒人管吧?估計電影片段是被允許的。短視頻平台那麼多傳電影片段的為什麼都沒人管吧?估計電影片段是被允許的。短視頻平台那麼多傳電影片段的為什麼都沒人管吧?估計電影片段是被允許的。短視頻平台那麼多傳電影片段的為什麼都沒人管吧?估計電影片段是被允許的。短視頻平台那麼多傳電影片段的為什麼都沒人管吧?估計電影片段是被允許的。短視頻平台那麼多傳電影片段的為什麼都沒人管吧?估計電影片段是被允許的。短視頻平台那麼多傳電影片段的為什麼都沒人管吧?估計電影片段是被允許的。短視頻平台那麼多傳電影片段的為什麼都沒人管吧?估計電影片段是被允許的。短視頻平台那麼多傳電影片段的為什麼都沒人管吧?估計電影片段是被允許的。短視頻平台那麼多傳電影片段的為什麼都沒人管吧?估計電影片段是被允許的。

6、為什麼短視頻行業要逐步走向團隊化

2018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政策收緊推動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

2018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發展如何?2019年中國短視頻行業改如何發展?

2019年1月9日,短視頻監管再出重拳,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的官網上發布了《網路短視頻平台管理規范》和《網路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進一步規范短視頻傳播秩序。

不過,監管風暴並未澆滅搶奪用戶時間的戰火,被位元組跳動旗下抖音打亂陣腳的騰訊接連推出多款短視頻產品、2018年12月底B站短視頻悄然上線、微博和優酷攜手也將推出短視頻……

全民上網時代,互聯網的戰爭即搶佔用戶時間的戰爭,2018年最火熱的戰場自然是短視頻行業。有媒體統計,在2018年上半年應用市場上有一百多個短視頻APP,堪稱「百團大戰」。

搶奪流量的戰爭是殘酷的,短視頻行業野蠻發展,「黃賭毒」視頻隱藏其中,迅速引來監管部門的注意,2018年行業接連遭遇了多輪監管風暴,包括行業領頭羊的抖音、快手、秒拍等,以及眾多中小平台都接到過整改通知,其中有些平台甚至被依法關停。

回顧2018年短視頻行業的發展,快手方面認為,特點之一就是越來越多的巨頭和創業公司進入這個行業。首先是用戶增長快,有數據顯示,短視頻行業在2018年上半年凈增了9000萬用戶,其次是管理趨於規范,再就是各大短視頻平台的個性特徵開始凸顯。」

2018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南抖音、北快手」,春節返鄉不離手,2018年春節期間,短視頻行業的混戰徹底催熟了市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短視頻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除夕當天,整個短視頻行業的用戶量突破了2.58億,2018年2月份,短視頻用戶時間佔到了整個移動互聯網的7.4%。截止至2018年10月,快手以活躍用戶數23511.17萬人,環比增長7.25%,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抖音短視頻,活躍用戶數為21283.25萬人,環比下降0.91%。排名第三的是西瓜視頻,月活躍用戶數達到6640.92萬人,環比下降0.85%。

2018年10月中國短視頻APP活躍用戶規模TOP10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不過春節剛過沒多久,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網路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給過熱的短視頻行業減速。

緊接著,在2018年4月初,快手和位元組跳動旗下的火山小視頻因存在問題視頻,被責令進行全面整改。之後,快手、火山小視頻安卓版悄然從各大應用商店下架。2018年4月11日,今日頭條旗下抖音也暫停直播與評論功能,稱系統升級後將再次開通。2018年6月,美圖主動對美拍安卓與IOS應用商店下架30天,下線並關閉美拍「校園」頻道。2018年7月,內涵福利社、夜都市Hi、發你視頻應聲倒下。2018年9月,國家版權局按照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劍網2018」,約談了抖音短視頻、快手、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美拍、秒拍、微視、梨視頻、小影、56視頻、火螢、快視頻、嗶哩嗶哩、土豆、好看視頻等,並給予相關企業一個月的整改時間。

縱觀短視頻行業的數次整改,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內容涉嫌黃賭毒,違規觸及監管紅線,另外就是內容存在版權問題。

被關停的「發你視頻」運營主體公司大風(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周鋒對記者表示:「被關停的原因就是內容違規。」

2018年11月7日,國家版權局也公布了短視頻平台版權整改的結果,15家短視頻平台共下架刪除各類涉嫌侵權盜版短視頻作品57萬部。並且根據版權局整改要求,各短視頻平台企業要通過建立7×24小時用戶投訴舉報處理通道、三審三查版權審核制度等,完善版權投訴處理機制,加強維權管理。

「短視頻也是內容傳播的一種形式,平台需要知道哪些是紅線。」辰海資本合夥人陳悅天對記者表示,「短視頻行業應該出現大量來自傳統傳媒行業的、懂傳媒的人,投資人在看項目的時候需要看主要團隊的人員配置背景。」

對於一些短視頻平台,人人視頻聯合創始人苗昊霖毫不客氣地評價道:「很多產品不過是在一些已有產品上做重新包裝。」

行業洗牌帶來的是流量的重新分配,信達證券文化傳媒行業首席研究員溫世君表示,監管的升級並不會減少用戶的需求與活躍度,而是會將其原有的時間重新分配到其他產品上。

因而,對於短視頻行業的整頓,大平台樂見其成。梨視頻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短視頻行業的發展,加強行業的監管,確立行業的行為邊界是完全必要的。尤其是對於內容低俗、泛娛樂化等問題,行業的規范是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經過程。

「2018年是短視頻行業在監管部門規范下持續發展的一年,包括快手在內,絕大多數短視頻平台都經歷了深刻反思與整改,這是好事。因為平台越大,責任越大。」快手相關負責人表示。

陳悅天也認為,目前短視頻行業的頭部競爭局面已經形成,政策不斷收緊之下,流量會不斷向頭部產品集中,行業的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另外,雖然不斷有新的短視頻平台入局,但大多沒有獨特之處,「對短視頻行業投資早已進入退潮期,除非出現大的技術的革新。」

兩超多強格局

如今的短視頻行業早已不是當年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了。據報告分析,行業出現兩超多強的格局,行業前三名為快手、抖音和西瓜視頻。 從使用時長來看,報告顯示,2018年9月,短視頻月活規模5.18億人,為在線視頻10.61億人的48.8%,不過短視頻的用戶總使用時長佔比為8.8%,幾乎與在線視頻的9%持平。這意味著,短視頻用戶規模為在線視頻一半,且逼近了後者的使用時長。

「微視有點像被抖音打的措手不及,趕緊出的產品,而且思路還沒有想清楚,只是做了一個產品模子,然後把騰訊的各種資源往裡面灌。」陳悅天對記者表示。

在感覺到微視不足以抗衡位元組跳動旗下的產品之後,2018年11月在騰訊舉行的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正式宣布推出定位精品原創短視頻的 App yoo
視頻,被看作是騰訊拿出來與抖音一較高下的產品。

據不完全統計,騰訊至少上線了微視、閃咖、DOV、MOKA 魔咔、貓餅、騰訊雲小視頻、下飯視頻、速看視頻、yoo 視頻、音兔、哈皮等十餘款短視頻
App,其中大部分主打社交場景。2018年12月21日,「微信7.0」改版的消息刷屏,最重要的一個更新就是新增了「即刻視頻」。

在梨視頻方面看來,目前的短視頻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未來充滿了充分發展的可能和空間。

不約而同的是,頭部玩家透露出的信息顯示,他們如今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規范化,也不是商業化。「短視頻營銷已經成為廣告主的一個重要選擇。」有米科技整合營銷副總經理薛樂告訴記者。

快手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快手在2018年正式啟動了商業化,以信息流廣告為例,過去開放不到10%的流量,現在已經開放到60%以上。」梨視頻方面也對記者透露,2018年廣告銷售額同比增長300%以上,年底已實現單月財務平衡。據了解,短視頻平台除了可以在前端將流量通過廣告變現之外,主流的還有電商變現。而在陳悅天看來,短視頻平台基於流量從後端做一些to
B的產品也有可能。

「最大挑戰,應該還是如何把握時代的脈搏以及廣大用戶對短視頻內容消費的需求,生產出能夠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精神文化產品。」梨視頻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用戶增長方面來看,由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總用戶數是有限的,所以短視頻在國內的用戶增長未來不會那麼快。快手相關負責人也認為,最大的挑戰還是如何通過產品迭代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短視頻在2019年依然會是社交媒體上最火的內容形式。未來隨著5G的商用,短視頻傳播將會成為信息傳播的標配。這也意味著,行業間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7、為何不要在短視頻的浮華中「娛樂至死」?

無數人在短視頻的浮華中「娛樂至死」,絕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局面。

近日,一位陝西西安的8歲男孩因在抖音上看到了一個「膠帶粘門」的整蠱視頻,遂用此來惡搞自己6歲的弟弟,造成弟弟絆倒摔傷。6歲男童牙齒損傷,下巴縫了10針。據媒體介紹,因為模仿熱門短視頻而造成用戶受傷的事件並不少見,也不局限於某一家短視頻平台。那麼,促使眾多用戶迷戀模仿短視頻,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的原因何在呢?

原來,按照平台設定的機制,傳播效果越好、觀看人數越多的短視頻,越有機會給發布者帶來更多粉絲,從而讓其獲得獎勵。「名利雙收」的前景,自然會讓不少用戶趨之若鶩。今年2月,長沙某高校大二學生組織親戚一起挑戰高難度動作,但在拍攝短視頻過程中不慎被「甩飛」摔傷。經醫生檢查,確診為右踝關節骨折,後期考慮要進行手術治療。武漢一位2歲女童的爸爸,拉上女兒拍攝翻跟頭視頻,不慎讓其墜地,造成嚴重後果。可見,只有不斷嘗試各類危險動作,才能達到博取眼球的目的。如此一來,越想獲得高關注度的用戶,受傷的概率也就越大。

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例子,也應該使更多用戶意識到,必須清楚地分辨出虛擬與現實之間的區別。在網路世界中熱傳的不少短視頻,乍看一眼精彩而酷炫。實際上,它很有可能是依靠某些技術手段(例如視頻剪切和電腦特技)製作而成的。另外,某些短視頻中的熱門「段子」,也是在精心設計、排練之後才成型的。流行於短視頻平台上的「菜換肉」即為一例。該類短視頻要求拍攝者在吃飯的時候,拿自己的菜,去換別人碗里的肉。視頻中被換那一方的不同反應,也就成了亮點。其實,許多所謂的「反應」,不過是拍攝者事先安排好的橋段。如果貿然將筷子伸向陌生人,自然會引來不解,甚至讓拍攝者嘗到皮肉之苦。

必須追問的,還有這些熱門視頻的本質。縱然發布者能夠成功挑戰各類高難度動作,抑或編排出許多好玩的段子,也只能讓觀看者收獲感官刺激,排遣無聊時光,如此而已。無論是上傳者還是普通用戶,若過度沉迷於短視頻,恐怕會影響到自身的正常生活。所謂玩物喪志,大抵如此。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造成社會負面效應的事件屢見不鮮。如何防止短視頻內容生產進一步低俗化、娛樂化,值得高度關注。

同時,短視頻平台若只顧賺取經濟利益,卻推卸應負起的監管責任,也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如果不鑒別內容的安全性,只是一味將各種獵奇短視頻內容推薦給用戶,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有用戶表示,看評論是個好習慣,會有其他用戶提示一些注意事項。可是,這恰恰顯示出各大短視頻平台在監管上的缺位。提醒義務究竟該交給用戶,還是平台?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要阻止模仿短視頻受傷事件的發生,既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協同合作,也離不開用戶自身清醒的意識。總而言之,無數人在短視頻的浮華中「娛樂至死」,絕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局面。

與短視頻為什麼被監管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