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行業未來前景怎麼樣
新媒體未來的發展必然緊跟5G技術、智能穿戴技術、虛擬現實(VR)等技術進步,同時也會朝著創造性、開放性、交互性等幾個維度進行變革。
(1)渠道媒體化
越來越多的人不僅把電商平台當作購物渠道,也把電商平台當作信息平台,尤其是二三線城市,這個特徵尤其明顯。而電商媒體化和媒體電商化也成為近幾年的一個熱點。例如微信、微博實現購物下單,變得更方便,核心是新媒體變成了電商。可日可樂的呢稱瓶和歌詞瓶的營銷引起行業極大關注,核心是將產品包裝變成了媒體。
(2)大數據+新媒體
單獨看大數據和新媒體產業,它們都是互聯網行業的熱點風口,如果雙劍合壁,那麼將可能發揮出1+1>2的功效。因為大數據的挖掘能力能為新媒體的內容生產、傳播受眾帶來更精準的指導,從而提升新媒體的精準定位、並不斷優化改進,為受眾帶來更個性化和他們想要的定製優化媒體服務;同樣的,新媒體的營銷變現能力則能為大數據挖掘打開變現渠道,從而賦予大數據更多的額外價值。因此大數據是新媒體的支撐,新媒體回過頭來又可以反哺促進大數據發展,可以說大數據與新媒體之間的良性互動符是未來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3)萬物皆媒
在「眾媒時代」開啟的時刻,可以看到,一切的「人」和「物」都可能成為笛息的生產者與傳播者。物體是人延鍾的一部分。大大拓展了由人構成的媒體空間。目前流行的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技術(VR)都將得以應用來加持新媒體能量。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使得未來比阿爾法狗更智能的機器人來創作新聞的現象也許會成為常態。
2、5G及人工智慧對媒體行業有哪些影響,未來會有哪些趨勢?
網路媒體佔比達八成
進入21世紀,大眾媒體開始衰微,被稱為傳統媒體,互聯網被稱為」新媒體」;10年前傳媒產業結構還可以說是四分天下:紙質媒體、電波媒體、互聯網媒體、手機移動媒體等。
目前,網路媒體的規模已經遠超傳統媒體的市場規模,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網路媒體社會價值白皮書2019》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傳媒產業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其中互聯網傳媒占據了傳媒業市場的八成,傳媒產業發展進入大眾自媒體傳播時代,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取得了很大進展。
傳媒產業加速融合發展
隨著互聯網與傳統媒體的融合走向深化,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傳媒產業規模佔到世界傳媒產業的1/7。中國傳媒產業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加速轉型,傳媒產業發展進入大眾自媒體傳播時代,大眾媒體、平台化媒體、自媒體等傳媒形態並存且相互競爭。在數字經濟、網路空間、5G、人工智慧的背景下,傳媒產業將變得更加復雜,並迎來新的風口期。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媒體融合發展路徑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3、新媒體的未來是個什麼樣子
一是「互聯網+」行動計劃成效顯著,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空間廣闊。圍繞「中國製造2025」,信息化建設與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化,互聯網不斷促進產業水平提升。
二是物聯網迎來發展機遇期,智能產品樣態多樣化。根據規劃,我國將於2019年啟動5G網路建設,最快將在2020年投入商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為豐富智能產品種類,實現萬物互聯提供了可能。
三是媒體融合發展舉措不斷創新與升級。媒體融合已經在組織重構、流程再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未來工作的重點將在戰略規劃、人才機制、效果評價等方面。
四是「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我國提升對外傳播水平新契機。中國媒體和政府將利用「一帶一路」機遇探索對外傳播的新方式與新手段,借機扭轉現有國際輿論格局「西強我弱」的局面。
五是微視頻、網路直播深耕垂直領域發展,內容創業熱度不減。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平台上的用戶畫像更加清晰,這使得信息產品與用戶個性化需求對接的精準度進一步提升。
六是人工智慧技術成為熱門,其應用領域的選擇與布局日顯重要。人工智慧技術很有可能在家庭教育領域獲得突破。
七是網路文化發揮「硬威力」,社交功能仍是新媒體產品的核心功能。
八是政務新媒體體系化發展,網路扶貧有效推進精準扶貧。
九是新媒體盈利方式更加多元但受到規范約束,移動變現成為新發力點。
十是互聯網治理「常態化」與「長期化」,網路安全成為全球互聯網治理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