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工作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工作

發布時間:2020-10-10 05:46:45

1、新媒體時代怎樣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新聞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工具,在反映公眾輿論、引導其價值取向方面有獨特的優勢.首先,新聞媒體客觀地報道新聞信息,這是由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原則所決定的,新聞報道要尊重新聞的客觀事實,新聞現場所記錄的是在特定時空和特定狀態下所發生的新聞事件,公眾可以通過媒體報道了解新聞事件的最新動態,使之產生信任並達成與媒體報道相一致的共識;其次,正確輿論導向是新聞工作的生命,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引導輿論,凝聚人心.
保持正確思想輿論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的主導地位,引導公眾輿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因而能夠把體現黨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有領導有步驟有重點地改進新聞宣傳,不斷提高輿論引導水平,從而為加快我國經濟建設作出貢獻.而這些也要求新聞采編工作人員要遵從新聞事件的本質,積極貫徹正確的思想,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
由於新聞媒體具有輿論引導的功能,所以一旦媒體記者在新聞信息報道過程中出現失誤或者錯誤,其影響和損失就會很大,輕則失去公眾的信任,重則損害政府形象,影響國家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在新聞報道中,有些新聞記者個人素質較差,不願深入采訪,拼湊新聞主題,這樣的新聞報道不但發揮不了正確的輿論引導功能,還可能產生不良後果.

2、新媒體時代傳統新聞業會消失嗎?為什麼

不會,傳統新聞業也有它獨特的優勢

3、如何做新媒體時代的"傳媒工匠

身處巨變式的媒體環境中,傳統媒體人往往會顯得措手不及,無法找到合適的位置,固有技能可能也會被沖擊得一文不值。對於一直以精英姿態自居的新聞人來說,這種感受也許來得更加強烈。
近3年多來,我在國內優質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中均有過工作經歷,從事的工種覆蓋了新聞采編、廣告經營、新媒體運營。雖說資歷尚淺,但也不妨以一個過來者的身份,給還未思考完整的傳統媒體同行們一些中肯的建議——新媒體的故事很有趣,關鍵是你想飾演何種角色。
工匠師
許多人曾經說長篇新聞報道正隨著碎片化的閱讀方式趨近死亡,簡單而粗暴的門戶式短消息操作方法被許多傳統媒體當做轉型的標本。實際上,非原創資訊一直被新聞人唾棄,對於抱有文字情懷的人來說,原創力確實是不忍舍棄傳統媒體的重要理由。
在真正的接受用戶反饋的互聯網傳播中,文章內容的質量會變得非常容易高下立判。很多傳統媒體的內容,它誕生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滿足用戶的喜好,而是編輯的喜好。按照傳統的編輯部模式,許多采編人員可以在每周一次的評稿中尋找到對自己才華的肯定,但這也只是非常局部的肯定。
網路快訊已經基本滿足了目前絕大多數用戶的信息需求,那麼對於熱愛原創的采編工作者來說,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也許成為用心刻畫、精雕細琢的新聞背後故事的撰寫者,才能夠真正沖破被繁雜巨量資訊圍繞的閱讀枷鎖,吸引用戶真正沉下心思閱讀,我稱這個工種為「工匠師」。
如今國內的傳統媒體也會產出一些精彩的長篇新聞故事,並在網路上廣泛傳播。但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媒體把「工匠師」新聞當做新媒體的籌碼,在國外,故事性新聞的媒體網站已經開始尋找到了很好的路徑。

創意快手
比起工匠師,「創意快手「則是一群善於尋找第二落點,並具有超強整合能力的一群傢伙,他們的價值會比普通的以復制黏貼為主的網路編輯高出若干個等級。現如今,這種聚集創意快手的新媒體也在逐漸增多,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也屢見不鮮。
對於短平快的網路資訊來說,搶時間肯定是第一落腳點,但是因為成本受限,許多正在轉型中的新媒體並沒有像門戶網站那樣擁有大規模的值班網路編輯。按照騰訊新聞網站的組織架構設置,僅僅一個科技頻道便有編輯記者40餘人,這是許多報業所不能承受的。
網路編輯的優勢在於用高效率製造海量的內容,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信息搬運工的角色。而「創意快手」則在搬運的基礎上,用一些巧妙的方法針對某些重要事實進行強化和加工,要求的不僅僅是速度,更多地是定位一個值得關注的角度。輕量化、低門檻、逐條陳列的病毒式內容更受大眾歡迎,讀者樂於主動轉發此類文章。
從標題和第一自然段開始,創意快手便有機會顛覆用戶對一個新聞事件的解讀。在這樣的事件中,一些亞文化網站做得更有創意,用行業話說,這需要「腦洞「大開的年輕人。
比如雷軍在印度的英文演講,當所有人的焦點都關注小米公司在印度的發展策略的時候,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把雷軍蹩腳的英文改編成了歌曲,並在社交網路上獲得了大量的傳播。樂視發手機的時候,許多網站都在專注研究樂視手機的參數,而番茄社頻道則專注描寫了發布會現場的氣氛和環境,諷刺樂視手機的誇大性宣傳。
美國網站Buzzfeed在2006年就開始了這樣的嘗試。BuzzFeed是一個美國的新聞聚合網站,從數百個新聞博客那裡獲取訂閱源,通過搜索、發送信息鏈接,為用戶瀏覽當天網上的最熱門事件提供方便。在BuzzFeed的內容里:漂亮的圖片、喜氣洋洋的動物、用戶在Twitter上對全球大事做出的荒唐反應、種類繁多的排行榜都是針對熱點事件進行的第二落點操作。
現在BuzzFeed的員工超過900人,在全球各地設有10個辦事處。公司目前的月獨立用戶訪問量高達2億,該公司自2013年開始便已盈利。
中國的網站「微在」也正在走這樣的道路。為了更加適應移動端的閱讀,這個網站基本是以List、Quiz、Gif這樣的格式加工處理內容。微在創始人說,內容要1分鍾就能讀完,適合分享。而微在已獲得摯信資本A輪投資。
「工匠師「和」創意快手「是新媒體從業人員的不同工種,但都是同樣重要的力量。前者是這個時代資訊的沉澱,後者則為每天的閱讀帶來驚喜。當然對於傳統媒體人的轉型來說,這兩種角色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所有內容製作者希望企及的高峰。

4、新媒體運營工作主要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根據各大招聘網站招聘職位需求,
我總結出新媒體運營工作的主要內容有以下七條:
1、負責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平台(微信、微博、手機終端為主)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負責能夠獨立運營微信公眾號,為粉絲策劃與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
3、負責策劃並執行微信營銷線日常活動及跟蹤維護,根據項目發送各種微信內容;
4、負責增加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5、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緊跟微信發展趨勢,廣泛關注標桿性公眾號,積極探索微信運營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5、新聞工作的職能在新媒體時代有哪些變化?

新聞工作者當下的三大困惑:
1.內容生產的獨立性困惑: 在社交媒體環境下,記者不再是獨立於受訪者和受眾的個體。他們有可能在受眾的期待下,產生參與事件的沖動。記者在新聞報道中難以保持中立性,甚至自己成為新聞事件的主角,參與、介入、影響新聞事件的發展進程。
2.媒介的管理者和生產者困惑: 在新媒體環境下記者的管理者和生產者身份開始合一,記者不僅關注內容生產還要關注內容推廣和受眾反饋,部分媒體也以量化考核指標作為記者的指揮棒。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記者為了更好的傳播效果討好受眾,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判斷。
3.移動平台的碎片化困惑: 由於其便捷性,移動平台已成為許多人獲取內容的第一來源。然而,移動媒體本身的碎片化、娛樂化特徵會影響內容的完整性,社交平台更有利於突發事件的告知和短評論,而不利於嚴肅、冷靜的思考。
三大矛盾:
1.快速與准確的矛盾 ,動搖著新聞記者獲取信息、發布信息的權威感,最終可能導致這種權威感帶來的對新聞職業應有的神聖感不復存在。
2.信息的量與質的矛盾 ,讓新聞記者感到傳播專業化受到空前擠壓,這種擠壓最終可能讓新聞記者感到關注度的喪失,由這種喪失帶來對新聞職業本身應有的傳播機制喪失信心。
3.信息題材的專與雜的矛盾 ,記者感到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專攻某一領域的可能性不復存在,讓一人身兼采寫編播等數職,但專業水平沒有了,新聞稿件粗製濫造,新聞產品的質量下降,職業神聖感漸行漸遠。
對MJC和新聞學同學而言,這三個知識點太重要了,為什麼?因為最近幾年考新聞大題,大都是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理論、新聞實踐變遷。

這是比較專業性質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

感謝採納

與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工作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