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媒體的最大優勢是什麼?
傳統媒體的最大優勢是:
擁有強大的內容生產力。
擁有專業化的新聞傳播理念和運作機制。
具有品牌知名度的優勢。
在新聞報道的深度、廣度、高度方面也是不可比擬的。
2、新媒體相較於傳統媒體有哪些優缺點
缺點
信息的選擇困難。信息量巨大,甄別困難,不確定信息多
2.對虛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處理非常棘手。由於信息發布者可以採用假名,並且網路信息發布商和論壇非常多,對這些信息的阻截不會有太大成效,對流言和惡語無法有效地直接制止。所以企業多採取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的方式。
3.垃圾信息導致相關公共關系調研的效果大打折扣。某網站的改版調查中,有效回收只佔全部發放調查冊的35%左右,嚴重影響了形象調查。
4.安全危機時刻出現。
優勢
相較於而言,新媒體具有更快捷方便,給人更好的感官享受,更符合人們對現代化生活的要求的特點,但隨著各自的改革發展,現在是割據一方,各有所長。拿電視劇的播放形式來說,在代表-電視機上播放的,需要不斷收看廣告,等待更新時間較長,廣告質量較差,廣告播放費用成本較高,給觀眾的選擇比較單一。
而在新媒PPS等互聯網上播放時,觀眾可隨時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視,播放畫面進來也出現高清選擇,廣告時間較短,廣告內容,畫面質量較高,廣告播放成本投入較小。但是就音效和畫面質感以及播放的流暢性來說,電視播放媒體還是比較占優勢,互聯網播放媒體就受到網路連接,網路信號不穩定造成的播放不夠流暢,甚至不能播放的尷尬情況,同時網路的使用也涉及更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互聯網環境復雜,給人多種選擇和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潛在很大的使用風險,隨時可能遭受病毒等惡意程序的影響,給觀眾帶來損失。
同時,因為互聯網的寄託形式-計算機或等,使用操作較電視機復雜。還受到觀眾(購買電視機和電視無線信號的價格平均低於電腦和寬頻或無線網路的價格)年齡,習慣等客觀因素的限制,造成兩者的觀眾基本盤,幾乎秋色平分。但電腦(筆記本),等互聯網的攜帶方便性是無可比擬的。
(2)相對於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優勢擴展資料: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3、傳統媒體的最大優勢是什麼?不要新媒體的優勢!
傳統媒體的最大優勢是:
擁有強大的內容生產力。
擁有專業化的新聞傳播理念和運作機制。
具有品牌知名度的優勢。
在新聞報道的深度、廣度、高度方面也是不可比擬的。
4、傳統媒體的特點與優勢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發展的幾個特點
一、新技術的出現,是推動媒體業發展的重大變革
與新發明和新科技的應用而開始的工業革命一樣,媒體業的革命同樣是伴隨著新的科技、新的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才發生重大的變革。簡單回顧一下,就會發現,造紙術、彩色印刷技術、商業輪轉機、廣播、電視、計算機、互聯網等等的發明和出現,每次都推動了媒體向前發展,加快了媒體革命的步伐。媒體由平面的黑白媒體向彩色立體厚重的媒體發展,向聲音媒體、聲頻視頻相結合媒體,向多媒體,向互動的網路多媒體發展。每一類型新媒體出現,它應用到讀者或者說是受眾並為廣大受眾所喜聞樂見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從廣播、到電視、到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就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還包含了一點,影響越來越廣。由於新技術的採用,網路可影響的范圍是全世界、電視主要是一個國家的、廣播是一個局部范圍的,而書報刊要依賴於自身印刷數量的多少。這是媒體業不斷發展和進步的一個根本性的因素:新科技和新技術的應用,並且全面應用的時間更短,影響的范圍更廣。但是與工業革命有個很大的不同,那是什麼呢?
二、媒體的變革,總是朝多樣化和豐富的方向發展
我們知道,兩次工業革命時期,每一次工業革命的出現,總是顛覆了以前的生產,改變了很多的生產方式,很多的落後的產品也被淘汰掉。舉一個近點的例子吧,呼機,也叫bb機,現在就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何物了,而在九十年代,它是多麼地流行啊。但媒體業的變革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每一次新媒體的出現,總是豐富了媒體業的內容,使媒體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和為人們所接受,是擴大了媒體產業的產業鏈,擴大了媒體產業的產業規模,而不是直接取代以往的媒體形式。我們可以看到,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路、新興的流媒體等等,都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內發展,而且基本上還是呈現向上發展的趨勢。盡管可能由於新媒體的出現,使傳統媒體佔有的廣告份額在減少,但是隨著整個媒體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媒體所佔有的絕對廣告總量還是每年在遞增,只是增速放緩。同時,我們還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要談到的第三點。
三、新舊媒體總是呈現競合的態勢
在媒體發展的歷程中,每當有新媒體出現,各種各樣的議論總會出現一致的話題:新的媒體會取代舊的媒體,舊媒體將退出歷史舞台。可是這么多年來,隨著技術的越來越進步,新媒體的越來越多,我們不僅沒看到傳統的媒體的消失,反而看到新的媒體更多地與傳統媒體的合作。他們是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舉個例子,電視的出現,曾經使平面媒體的從業人員感到人人自危,以為文字和影像結合的手段會使純粹文圖的平面媒體的末日出現,而事實證明,電視、包括衛星電視的發展只是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培養了更多的關心媒體的讀者,從而在另一方面促進了平面媒體的增長,並且促使新的紙媒如當時的各地的廣播電視報、聲屏報的出現和高速的發展,如《南方聲屏報》曾高達1000萬的發行量。網路的出現再一次使傳統媒體出現了狼來了的呼聲,但是事實再一次證明,互聯網媒體很多時候還是需要倚靠平面媒體提供內容。互聯網媒體有的時候也成為平面媒體擴大影響和傳播效果的一種手段。如美國的在線雜志《Nerve》在發展到了280萬訂戶後,許多在線讀者紛紛要求要看到一本下線的《Nerve》雜志,於是紙版的《Nerve》雜志在2005年4月出現,創刊號一下子就賣掉了5萬冊。而各種各樣的網路小說變著法的出版圖書,才會覺得被社會真正認可和獲得真正的收益,更是體現了這一點。因此,各類媒體的競合態勢,而不是互相取代至少在不短的一段時間內還會維持下去。還有一個使得這種競合態勢存在的原因是下面要談到的第四方面問題。
四、新媒體的出現呈現出更加壟斷和集中的特點
為什麼這么說呢?大家可以開動腦筋搜索一下記憶,你們能夠在腦海里出現的各種媒體的名稱。大家可能就會發現,平面媒體的數量比電視台多,電視台的數量比網站多,網站的數量比液晶電視廣告媒體多,媒體越新,數量越少越集中,尤其是涉及到高科技的應用的。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越新的媒體進入的門檻越高,大眾對新媒體的關注和信任度更集中,新媒體自身的競爭更加激烈,而不是跟舊媒體的競爭。網站剛開始興起的時候,有多少的網站出現,而現在剩下的耳熟能詳的也就這么幾家。液晶電視廣告的也就是分眾,估計今後也很難再有新的競爭對手了。因此,在進入門檻相對比較低的舊的媒體呢,進入的各方力量會比較多,競爭也會更加充分,整體的生命力會更強。
以上僅僅是從很皮毛的東西談一下對媒體業發展的一些看法,實際上,推動媒體發展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受眾的需求,是隨著新科技的應用而不斷壯大的受眾的需求,如果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任何媒體都沒有發展的可能。這是另外的一個問題,在這里也就不多說了
5、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各有什麼優缺點?
傳統媒體:投入大、根基穩、老成、權威性高,但高高在上。收益穩定但平緩下降,互動性較差。
新媒體:分為公司行為和個人行為。若個人行為則投入較小,(需具備某項專長,形成價值效應)。很多公司在媒體上投入是很節約的,當然大公司捨得,可是他們也將在新媒體上的廣告投入比重加大很多。互動性較高、具有創意性和實效性,但權威性差,用戶忠誠度不高。這類媒體大多在積累一定粉絲後就忘記品牌建設,開始胡搞了。而成功的一群則藉助前期積累開始進入更高級別的事業規劃。新媒體時代之後,我認為是權威媒體會更加註重互動性,接地氣的傳播方式。而個人媒體具有一定粉絲後要更加依靠大公司背景傳播(產生權威性)。兩者媒體互相補取雙方的長處。權威走下神壇,草根渴望登基。暫時不贊成什麼時代的說法。學者還能編出什麼新詞?新新時代?現代派之後是後現代,後現代之後再來個超現實主義?只要所做的事業是跟著時代在走,管它什麼時代(不過又是一個新出的詞而已)。
6、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哪些特徵
1. 迎合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由於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休閑時間呈現出碎片化傾向,新媒體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而生的。
2.滿足隨時隨地地互動性表達、娛樂與信息需要。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第三代媒體在傳播的訴求方面走向個性表達與交流階段。對於網路電視和手機電視而言,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
3.人們使用新媒體的目的性與選擇的主動性更強。
4.媒體使用與內容選擇更具個性化,導致市場細分更加充分。
(6)相對於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優勢擴展資料: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參考資料:網路:新媒體
7、在廣告傳播中,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隨著新的傳播技術和媒介的涌現,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趨勢發生了質變,可以簡單歸納為:上個世紀50年代生人習慣看晚報、60年代生人習慣看都市報、70年代生人習慣上門戶網站、而80後和90後更習慣上開心網等SNS網站,至於00後的閱讀習慣現在還無從歸納。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新一代人其閱讀趨勢將發生更大的變化。目前,伴隨互聯網長大的新一代人數已經規模巨大,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數據,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3.84億人,其中,10-19歲網民佔比為31.8%。如果再加上10歲以下的網民,到去年年底,中國未成年網民已超過1.26億人。
讀者的閱讀趨勢將會一直變化,變化是唯一不變的東西,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讀者的閱讀趨勢將可能發生如下變化。
首先,從單任務閱讀狀態到多任務閱讀狀態。隨著電腦等多任務工具的出現,多任務操作成為現實,在這種情況下,讀者更傾向於採取多任務的閱讀方式,即從以前的單一從事閱讀狀態到現在的工作、閱讀、溝通等多任務同時做的多任務工作狀態。而這將對報紙、廣播、電視等單一的閱讀狀態造成重大沖擊,同時可以實現多任務工作的網路媒體和移動媒體將逐步成為主流。
其次,從被動閱讀狀態到互動閱讀狀態。囿於技術的限制,傳統閱讀狀態大多是被動的,而藉助於新技術互動閱讀成為可能,讀者為了體現自身的價值和發表自身的觀點,更喜歡參與其中,更講求互動閱讀。
第三,從標准化信息到個性化和定製化信息。對於讀者來說,更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希望信息服務商為自己提供更能滿足自身要求的個性化和定製化的信息。在傳統媒體形式下,讀者和受眾得到的基本是標准化、統一化的信息,雖然報紙和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也通過厚報分疊化和多頻道化等手段提供一定程度的差異化產品,但是囿於版面和頻道資源以及成本的限制,其只能提供較為標准和統一化的信息。而新媒體由於成本的相對低廉、海量的空間和互動體驗,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分析每個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傾向,進而為每個讀者提供量身定做的個性化和定製化的信息,也更好地滿足了讀者的需求。
第四,更加重視閱讀體驗。隨著技術的進步,新媒體給用戶帶來了越來越好、越來越豐富的用戶體驗,讀者也更重視閱讀體驗。對Iphone和Ipad的熱捧就是最好的例證。
8、現在新媒體發展那麼迅猛,傳統媒體有什麼優勢與之抗衡
1、可信度和公信力
雖然說大家現在幾乎都是通過手機APP,或者微博微信等渠道去獲取最新資訊,了解新聞,但其實大多數人對於網路上的新聞依舊存在著半信半疑的狀態。新媒體的消息傳播速度快,但也恰恰是因為快,才導致了審查力度不夠,在消息還沒得到證實的時候就PO上網,但其實這樣是會導致很多虛假消息傳播的。
但是傳統媒體就不一樣,特別是在我國這種特殊的體制下,每一條新聞,無論是廣播的,報紙的,還是電視上的,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和考證。而民眾對於電視上看到的新聞,在新聞事實上,基本不會持懷疑的態度,並且對於電視上的一些募捐信息,或者一些生活百科,也都是非常相信的,這就是新媒體所不具有的公信力和可信度,這也源於傳統媒體對於新聞的審查還有長時間以來民眾對於傳統媒體的信任。
2、專業性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有一個很大區別就是新媒體的門檻較低,只要是傳媒專業的同學,都可以運營自己的公眾號,也可以拍攝自己感興趣的視頻開設自己的頻道,門檻的降低的確是給大量的熱愛媒體的同學帶來很多的機會和展現自己的平台,但正因為這樣,導致質量也是良莠不齊。我們可以拿新聞類來進行對比,現在網路上有很多也是做實時新聞的網路綜藝,但是這些網路綜藝都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將新聞娛樂化。
我們反觀傳統媒體的新聞類節目,無論是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新聞30分》,還是各大衛視或者是地方電視台的新聞節目,從新聞選取,畫面拍攝,記者訪問,主持人講說上,都顯得無比的嚴謹和專業。現在網路化的語言已經慢慢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導致很多嚴肅的事件都通過網路語言而娛樂化,但真正從專業性上來說,傳統媒體一定是強過新媒體的。傳統媒體都是經過層層嚴格篩選和審查的,特別是中央電視台的節目,是不容許出意思差錯的,所以就算是從事新媒體方向的大多數人,也是從傳統媒體出去的,因為在傳統媒體中掌握好了專業性,才能更好的發展新媒體。
3、輿論影響力
其實這一點還是存在著爭議的,因為現在網路媒體的輿論影響力實在是太大太大,很多我們容易忽略的事情,都是因為網路輿論的力量,才得以解決,新媒體的網路輿論力量真的是不能小瞧的。但是,從輿論影響力來說,新媒體還是遠遠不如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大的。
新媒體的受用群眾基本上還是年輕人為主,所以輿論都是集中在年輕人群體里,但是發生什麼大事,我們還是會同一時間打開電視去看新聞。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每年春節的時候,在微博上微信上可以看到一大片吐槽春晚的,甚至很多人都說根本不看春晚,春晚還沒有刷微博好玩,但是實際上春晚的影響力在國內外還是不容小覷的。傳統媒體的輿論影響力大,也是因為傳統媒體的平台大,地位高,就像外國友人要了解我們,也是會打開電視,而不是打開微博。
4、政府依託
這一點想必是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我國的傳統媒體基本上都是國有的,所以大方向的輿論都是政府在引導,就連新媒體上的一些官媒,也是傳統媒體衍生出來的分支。我國的電視台也好,報紙也好,幾乎都是國有的,或者是在國家的管控之下的,所以政府一定是會支持傳統媒體的發展的。
其實很多重大事件,都是通過傳統媒體來傳播的,比如我國的閱兵儀式,各大新聞發布會都是通過中央電視台所傳播的,網路基本上是不會第一手拿到播放權的,所以傳統媒體有政府的支持,它的主流地位就不會被新媒體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