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媒介方式。
新媒體是對傳統媒體的傳承與更新,在互聯網還沒有廣泛發展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中的媒體表現就只有報紙、電視之間媒介去實現,而如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誕生了新媒體這一新鮮事物,它把以往在電視、報紙上才能顯示的事物通通都匯聚在了網路上,新媒體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路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與舊媒體有很大的區別。
目前已有的新媒體平台主要有: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百度行家號、UC頭條號、微博等,其主要的內容產生者是用戶,內容服務者也是用戶,也就是所謂的UGC。
另外,新媒體相對於傳統的舊媒體,其主要具有以下這三點的的優勢:
更高效:傳統媒體的更新時間一般為24小時或者12小時,而新媒體的信息更新是以秒來進行計算的,一旦有什麼緊急的信息出現,在各大新媒體平台即可傳達出來。
更輕便:新媒體的信息資源查看方式,只需要一部手機+互聯網即可,無需其他的載體,操作使用起來更加的輕便。
更自由:新媒體的內容分類有很多,用戶可以隨意對自己關注的信息進行查看、訂閱,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跳過不看,相對傳統媒體來說更加的自由,用戶體驗感好。
2、新媒體現在怎麼玩,哪些平台是著重方向
新媒體玩法眾多,目前看新媒體主要玩法是矩陣運營、抱團互動,雙微仍然是很多企業以及個人特別看重的平台,而且效果較好,不過這兩年短視頻的興起,也讓某些短視頻平台開始初露頭角;
未來還會發生更多變化,內容風格以及形式也在發生一些變現,目前還是把雙微以及快抖作為重點比較好。
3、如何玩轉新媒體運營
看你怎麼定義玩轉。
首先,最好能從事新媒體的工作,這樣一邊實踐,成長的也快。
多關注一些優質的新媒體公眾號、網站啊,聽一些系統的課程,最好看一些書。然後把學到的知識結合、應用。
當然好的是,你進到一個好團隊或者你的領導很懂新媒體,這樣你的提升能力會更快。
但不得不說,新媒體就在一個「新」上,大部分對於新媒體並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所以個人的自學能力也決定了自己的高度。
4、新媒體應該怎麼做?
新媒體運營,是相對傳統媒體運營而言的。運營的渠道在新媒體上,像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
抖音等渠道,讓內容通過這些渠道傳搔岀去。新媒體對於傳統媒體,能直接與自己的用戶面對面。
做新媒體運營,首先需要確定的事情
定位:就是選擇方向,如果是在公司做新媒體運營,那方向肯定是根據公司性質確定的。如果是自
己做的新媒體,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經驗來定,也就是做自己喜歡的領琙,做自己熟惡的領
域,做自己擅長的領域
了解用戶:用戶是一個不斷了解的過程,但做新媒體之前,對用戶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用戶
的特性,用戶喜歡什麼內容,以及你要給用戶輸出什麼內容,這些都要有一個清晰的方向
運營渠道:雖然現在都提倡全渠道運營,但一定要有一個核心渠道,就是以某個渠道為主
內容策劃:內容以文章形式為主,還是視頻為主,文童是純文字還是圖文結合,視頻是真人解說還
推送形式:每天一篇還是每周幾篇,每天什麼時候推送
用戶互動:現在做新媒體運營,都很注重與用戶互動,互動形式包括:留言互動、建粉絲群、直播、
定期活動
新媒體百科全書,手把手教會你玩轉新媒體,快速搞定獲客和變現(完結)
5、新媒體和自媒體哪個好?一般都用哪個用的人多?????
自媒體是屬於新媒體的范疇,因此不管你用的是自媒體或者是其他類型的新媒體,總的來說還是新媒體用的人多。
6、新媒體運營到底怎麼玩
新媒體應該是:從兩點來講,一點就是人(靈魂人物),二點就是思想(轉變觀念)。
1.打造靈魂人物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現在很多企業官方微博都已死,可是我們卻發現那些行業里的意見領袖他們的微博卻玩得風生水起。其實關鍵就是人,企業官微對於粉絲來講是一群人,而對於意見領袖來說,粉絲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你可以跟他進行溝通、互動、交流,也就是靈魂人物。
一個人之所以成為另一個人的粉絲,是因為被這個人的某方面特質所吸引,所以一個微博或者微信平台,要想大量吸引更多粉絲關注,必需為這個平台打造一個平台的核心靈魂人物,利用這個平台的靈魂人物,吸引更多粉絲的關注,其實我們講的核心靈魂人物,通常指的就是企業的創始人,提到阿里巴巴大家馬上會想到馬雲,提到騰訊會想到馬化騰,靈魂人物要抽出時間跟粉絲進行互動、溝通、交流。
就拿筆者自己運營「總裁網路營銷」公眾號來說,我經常抽出時間為公眾號寫文章,跟讀者進行溝通互動,這樣就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優勢,因為只有關注我運營的公眾號,就可以第一時間閱讀我寫的文章,與我溝通互動,我就是靈魂人物。
如果您的公眾號沒有獨一無二的特色,請問為什麼讀者需要長期關注您,關注3天、一個星期就可以取消關注,打造公眾號靈魂人物是一種很好的維持讀者持續關注公眾號的方法。
2.平台思維
要想吸引更多的粉絲關注,必須能夠提供更多粉絲所需要的價值,就像一家電視台一樣,要想提高電視台的收視率,它必須引進更多的優質電視劇,才能獲得更多的觀眾。同樣一個優秀的公眾平台,必須擁有更優質的作者提供內容,才能吸引粉絲關注。
最好的辦法就是整理優質的文章,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泛作者時代,作者已經沒有價值了。信息太多,反而整理優質的內容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因為他幫助人們節省了大量的寶貴時間。
就跟《讀者文摘》一樣,都是整理各大報紙、雜志優質的文章,它並不提供原創內容,也不會花大價錢簽約作者,就受到大量的讀者歡迎,因為他幫助讀者節約了寶貴的時間,本來讀者需要閱讀100本書、60本雜志才能發現這些優秀的文章,現在只要讀一本讀者文摘就可以了。
3.資源運作
隨著粉絲越來越多,最終這些粉絲都會變資源,當然是資源就可以拿出交換、變現,如果擁有的平台資源只供自己使用,那麼這個平台發揮的影響力會很小,如果這個平台的資源,可以為平台裡面的粉絲所有,那麼這個平台就更有價值,打造粉絲跟平台利益的共同體。
如果這個平台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假如是1000個人甚至10000個,那麼就等於10000個人一起幫助你做大這個平台,因為這些資源也可以為他所用,一定要把平台的資源讓出去,打造粉絲跟平台利益的共同體,平台的生死存亡都跟他們有關,不要讓粉絲成為一個旁觀者。
4.把讀者當作顧客
請問什麼是讀者?讀者就是讀完這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的人,讀完以後作者跟讀者不需要保持任何的關系。
請問什麼是顧客?購買產品以後,商家必需保持跟顧客的關系,並且必需對賣出的產品負責任。
簡單來說,一種不需要維持關系,而另一種需要長期維持關系。如果我們希望利用新媒體來變現,那麼我們就需要把讀者當作顧客,因為只有顧客才能長期創造利潤,而讀者只是短短的一次購買。
5.打造多個媒體傳播渠道
要想獲多的粉絲,必需擁有多個價值輸出的渠道,這樣才能保證新媒體的活躍度,運營過新媒體的朋友就會發現,剛開始關注的粉絲往往很活躍,可是隨著時間的增加,很多粉絲的活躍度就會下降,一個新的平台只有每一天都有源源不斷的粉絲增加才可以保持平台的活躍度,所以一定要為自己的平台准備多個價值的輸出渠道,以保持平台的活躍度。
6.重視人脈關系鏈的傳播
新媒體當中人脈鏈傳播改變了傳統媒體傳播模式,把每一個粉絲都變成了傳播的載體,粉絲是觀眾同時又是內容的傳播者,這樣的傳播想像力可以無限的放大。如果分享您內容的觀眾是一位擁有10萬粉絲的行業領袖,那麼這一次傳播所產生的影響力,將會是原來的10倍甚至100倍。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分享內容的粉絲擁有的粉絲人數,同時通過人脈關系鏈的傳播,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況下,為平台獲取到更多的粉絲,增加平台的影響力。
要想做好人脈關系鏈的傳播,需要從內容上下功夫,問一問自己,為什麼粉絲會自願地幫助你主動傳播,答案只有兩個字,就是內容。
7、新媒體平台都有哪些
一、微信平台
微信活躍用戶6.5億,巨大的用戶群體,就像一座巨大的富礦,引來眾多淘金者。在微信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信公眾平台、微信個人號、微信群、微信廣告資源。
二、新浪微博平台
近兩年,有觀點認為微博活躍度下降了,「周邊的好多人都玩微信,都不怎麼玩微博了」,這不過是假象。一方面,微博和微信本就不同,微博是社交媒體,微信是社交IM。另一方面,持微博活躍度下降觀點的人,忽略了中國互聯網的分層和滲透速度。根據微博財報,自上市以來,微博活躍用戶連續九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長。
在微博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博企業自媒體和微博廣告資源。
三、簡書
簡書是一個創作社區,任何人均可以在其上進行創作。用戶在簡書上面可以方便的創作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簡書成為國內優質原創內容輸出平台。
四、知乎
知乎是網路問答社區,連接各行各業的用戶。用戶分享著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互聯網源源不斷地提供多種多樣的信息。
准確地講,知乎更像一個論壇:用戶圍繞著某一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相關的討論,同時可以關注興趣一致的人。對於概念性的解釋,網路百科幾乎涵蓋了你所有的疑問;但是對於發散思維的整合,卻是知乎的一大特色。
五、直播平台
網路直播最大的特點即是,直觀性和即時互動性,代入感強。當網路直播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網路直播便在信息披露,用戶溝通,宣傳獲客等方面大展身手。
(7)新媒體玩擴展資料
新媒體平台指不同於傳統上的媒體平台,是一種在互聯網時代新興的信息傳遞平台。
新媒體平台有但不限於: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