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企業危機輿情

新媒體企業危機輿情

發布時間:2020-10-05 14:27:20

1、新媒體環境下遭遇「執法輿情危機」如何應對?

提高輿情危機應對意識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政府公職人員的法治思維、法治意識和行政執法能力,盡量以合法合 理站在人民群眾利益的角度處理事情。在輿情危機發生以後,要積極作為,重視與媒介、公眾和當事人的溝通,做好輿 情危機公關工作,利用各種媒介和渠道發布權威信息,合理引導輿論,通過學習依法行政中面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規 避執法過程中可能遇見的風險,正確管理新媒體環境下的突發輿情、應對和化解危機,在執法過程中運用法治思維,全 面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能力。

2、什麼是輿情風險

負面輿論在網上發酵連帶引發的危機和事故就是我們所說的輿情風險。
新浪輿情通認為,僅靠人工搜索的方式在查找可能存在的風險點,無疑是大海撈針、毫無頭緒。可藉助輿情監測這類平台,幫助快速感知輿情風險,提升風險防範能力。那麼,如何運用輿情監測平台來防範風險?
1、實時輿情監測
聲譽監測、熱點監測、敏感信息監測如客訴情況、網路點評等,幫助用戶及時了解自身網路口碑聲譽。
2、預警快速下達
將符合條件的信息第一時間多渠道通知用戶,預警信息快速下達,方便用戶及時知曉輿情信息。
3、輿情事件分析
輿情事件分析,幫助政企客戶實時預判風險;惡性投訴事件分析,幫助政企客戶了解用戶訴求,准確分析回應。
4、自動生成報告
在系統內設置方案,系統即從全網進行多維度挖掘分析,自動生成輿情數據分析報告。另外,將風險的性質、發展趨勢、嚴重性、輿論觀點等融合貫通,提供「產品+服務+解決方案」的人工預判報告。如需風險防控解決方案可咨詢新浪輿情通!

3、怎樣應對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應對處置

1.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制度

受互聯網特性的影響,企業輿情危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為避免危機爆發時企業處於被動地位,所以輿情管控工作的第一要務是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制度。通過藉助一些第三方輿情監測軟體,可為企業輿情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全網監測服務,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通知相關人員處置,有效避免危機來臨時的自亂陣腳,錯失危機處置良機。

2.利用新媒體,發揮媒介宣傳作用

面對輿情危機,一些企業仍不能主動、及時、權威地發布新聞,引導媒體傳播有利於企業的信息,而是用對付傳統媒體的方式來進行新媒體時代的輿情事件處理其實並不能夠發揮企業媒體資源的作用。在這里建議企業方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宣傳力,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

3.建立快速反應的輿情應對機制

企業在輿情危機發生後,如果過了黃金24小時後才回復,時效性太差,這個時效在輿情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負面輿情產生,就很容易擴散到全網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因此,建議企業可以利用專業的輿情監測軟體,通過設置一些與行業、領域、產品、領導人等標簽相關的關鍵詞,進行實時全網監測,但凡出現了一絲絲的危機苗頭快速發布處理進展,及時回復大眾的問題,做好問題的解釋工作。

4.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完善善後工作

很多企業錯誤地認為輿情事件結束後,輿情應對工作就完成了,其實不然。例如,此前發生的順豐快遞員私拆包裹事件,順豐雖在前期的應對處理中通過「絕不姑息、縱容任何違反法律法規和企業行為准則的不當行為」的表態巧妙地化解了一場輿論危機,但是事後僅對快遞員作出調離崗位處理,不符合部分網友的預想,使得回落的輿情再次升溫,掀起新一輪輿論風向。

因此,企業一定要多在自身管理和監督,以及事後形象恢復上多花時間,完善善後工作。比如危機處理過程中的舉措是否有嚴格執行、有沒有對相關部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健全相關機制建設、是否有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或者贊助活動恢復企業形象等等,來自識微科技商情知識欄目。

4、企業怎麼應對媒體輿論?

最好的辦法是企業也建立自己的新媒體發布渠道,在各大主流自媒體平台開通自己的媒體賬號,並且使用企業資質獲得藍V認證。

這樣在遇到一些輿論事件時,企業也能第一時間自己發聲,而不是只能靠別人為自己維護聲譽。

我是3年全職自媒體人,有問題繼續問我。持續解答自媒體相關問題,歡迎關注。

與新媒體企業危機輿情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