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環境下的企業品牌危機管理

新媒體環境下的企業品牌危機管理

發布時間:2020-10-02 04:14:41

1、新媒體時代,企業品牌如何樹立?

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本質是從信息單向發布到交互通訊,用戶的媒體參與性越來越高,信息也越來越多元。而不同應用的出現,正是依託網路技術發展衍生的不同社會化媒體形態,這些應用同時也反過來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
在這個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危機爆發方式、危機處理方式等均發生了深刻變革,媒介形態日益呈出現多樣性和豐富性。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該如何面對新媒體,又該如何不斷創新品牌管理的思路,塑造品牌的價值?
人們逐漸對信息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權,這使得企業受眾進一步細分化,如何准確把信息傳達到目標受眾成為難點之一。而主動性提高,也使其對輿論觀點有更多的質疑和自己的好惡評價,引導輿論的難度加大。公關策略方面,也建議向如下傾斜:
第一是轉變關注重點,從「發布會」轉移到「網路營銷」。以往,企業總通過傳統媒體發布聲明類稿件,新聞發布會是企業面對媒體表態的重要場合。但籌備發布會需要一定的時間,新媒體時代,這個時間里信息在網路上已經傳播更新許多次了。因此,重視新媒體傳播,成為企業公關的方向。企業應利用官方微博等平台即時公布信息,並即時收集反應,進行第二輪信息跟進。
第二是改變傳統的傳播觀念,從「搞定記者」過渡至「搞定話題」。傳統的輿論引導,更多依賴與傳統媒體和記者的關系維護,而如今,網路信息源多而不可控,企業在危機前處理非常有限,因此,危機中如何「搞定話題」及危機後處理環節成了關鍵。企業的每一步表態和應對,都對傳播效果的好壞有直接影響。
第三是順應傳播趨勢,從「官方發聲」時代進入「個性表達」時代。網路是個更貼近受眾、更平民化的平台,這要求企業在網路上的態度也須從官方發布向真誠交流轉變,語言上更應注重個性的表達。充分展現誠意,是新媒體公關的重要一步。
新媒體時代,最重視的就是溝通。企業在進行公關時,一是要有運用新媒體的積極意識,主動發布信息,並實時跟進,真誠溝通。與此同時,也須保證對外口徑的統一,確保在傳播渠道日益分散的媒體環境下,所發布信息的一致性和權威性。

2、新媒體環境下遭遇「執法輿情危機」如何應對?

提高輿情危機應對意識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政府公職人員的法治思維、法治意識和行政執法能力,盡量以合法合 理站在人民群眾利益的角度處理事情。在輿情危機發生以後,要積極作為,重視與媒介、公眾和當事人的溝通,做好輿 情危機公關工作,利用各種媒介和渠道發布權威信息,合理引導輿論,通過學習依法行政中面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規 避執法過程中可能遇見的風險,正確管理新媒體環境下的突發輿情、應對和化解危機,在執法過程中運用法治思維,全 面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能力。

3、怎樣應對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應對處置

1.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制度

受互聯網特性的影響,企業輿情危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為避免危機爆發時企業處於被動地位,所以輿情管控工作的第一要務是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制度。通過藉助一些第三方輿情監測軟體,可為企業輿情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全網監測服務,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通知相關人員處置,有效避免危機來臨時的自亂陣腳,錯失危機處置良機。

2.利用新媒體,發揮媒介宣傳作用

面對輿情危機,一些企業仍不能主動、及時、權威地發布新聞,引導媒體傳播有利於企業的信息,而是用對付傳統媒體的方式來進行新媒體時代的輿情事件處理其實並不能夠發揮企業媒體資源的作用。在這里建議企業方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宣傳力,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

3.建立快速反應的輿情應對機制

企業在輿情危機發生後,如果過了黃金24小時後才回復,時效性太差,這個時效在輿情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負面輿情產生,就很容易擴散到全網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因此,建議企業可以利用專業的輿情監測軟體,通過設置一些與行業、領域、產品、領導人等標簽相關的關鍵詞,進行實時全網監測,但凡出現了一絲絲的危機苗頭快速發布處理進展,及時回復大眾的問題,做好問題的解釋工作。

4.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完善善後工作

很多企業錯誤地認為輿情事件結束後,輿情應對工作就完成了,其實不然。例如,此前發生的順豐快遞員私拆包裹事件,順豐雖在前期的應對處理中通過「絕不姑息、縱容任何違反法律法規和企業行為准則的不當行為」的表態巧妙地化解了一場輿論危機,但是事後僅對快遞員作出調離崗位處理,不符合部分網友的預想,使得回落的輿情再次升溫,掀起新一輪輿論風向。

因此,企業一定要多在自身管理和監督,以及事後形象恢復上多花時間,完善善後工作。比如危機處理過程中的舉措是否有嚴格執行、有沒有對相關部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健全相關機制建設、是否有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或者贊助活動恢復企業形象等等,來自識微科技商情知識欄目。

4、企業怎樣在新媒體環境下管理產品

我是做新媒體的,剛好前些天寫了篇關於媒體運營解決方案 | 助力企業轉型的文章,這里再提取一些信息出來吧,希望能給你一些幫助。

寫在前面

產品管理(實際上,個人認為你問的是「產品運營」),包括產品的內容管理、用戶管理、活動管理等,而新媒體運營領域里,也同樣的有幾個領域,包括新媒體平台的內容運營、流量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等。但值得一提的是,為產品而生的新媒體平台,扮演的是營銷的角色,所以傳播和品牌建設的權重比較高。

如何利用新媒體做好產品運營?

大多數人對「新媒體」的認識往往就是幾個比較火爆的新媒體平台,例如百家號、頭條號之類的。但實際上平台僅僅是內容曝光渠道,你完全可以把所有覺得不錯的新媒體平台都注冊上,以獲得「全渠道」曝光的基礎支撐。拉新、留存、促活,這才是新媒體用來管理產品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內容管理

從產品定位出發,提取出產品的特性,以及定位用戶人群,根據用戶人群的用戶畫像來做好內容定位。也就是說,做用戶喜歡看的內容,把合適的內容暴露給合適的用戶群體,當然可以考慮通過軟廣硬廣等任何方式來提高產品的曝光率,但要記得,曝光不等於轉化,他們之間甚至不存在健康的正比效應。而真正意義上的轉化,還要看用戶運營的力度。

用戶管理

如何將粉絲群體按照產品定位分成多個等級,並針對不同等級的用戶進行合理的管理方法,以確保優先度高的用戶群體得到較多的「關照」?這是用戶運營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然後便是如何利用「互聯網手段」去將這些優先度較高的用戶群體管理起來,並實現將產品的特性與之關聯,進一步促成更深層的連接,甚至直接實現轉化。當然這種情況是比較完美的,也是大家所期待的,但根據經驗來看,促成轉化往往還需要有活動運營的參與。

活動管理

轉化率的產生,有時候不僅是產品特性本身如何如何,競品很多,用戶憑什麼選你的而不是別人的?這便是傳統意義上的營銷能力了。賣場常見有各種營銷活動,新媒體也同樣,有適合在線上(甚至結合線下)的營銷模式,具體的方法很多,去搜一下案例,挑選適合自己產品的模式試驗一下。活動管理的關鍵點在於,能否抓住用戶的痛點去做文章,並且要策劃好線上的轉化路徑,以確保用戶能夠清晰明了地獲得產品。

都是概述性的文字,如果需要進一步討論,可以把你的產品信息發出來,再繼續探討,我也對這些話題比較感興趣。若有不明,歡迎追問!

與新媒體環境下的企業品牌危機管理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