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發布新媒體拜年

發布新媒體拜年

發布時間:2020-10-01 19:28:20

1、新媒體與自媒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有以下兩點:
1、被動與主動: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用戶由被動地接受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權:自媒體與同樣以網路為依存的新媒體相比,它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地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2、網路春晚是怎麼回事啊

第一視頻開創網路春晚「滑蓋」時代

如果說在「山寨風行」的2008年,網友老孟搞的網路春晚是「山寨春晚」的話,那麼今年在有關部門的介入下,不但被正名為「網路春晚」,而且成為了網路文化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天涯、新浪、第一視頻等重點社區和門戶網站使出渾身解數,要在這個舞台上一決高下,網路春晚和春網爭霸成為2010年初的社會熱點。在春網爭霸的格局中,第一視頻主辦的「春網開元」全互動晚會格外引人注目。觀察人士借用手機外形稱,第一視頻開啟了網路春晚的滑蓋時代。

據了解,第一視頻的「春網開元—中國互聯網首屆首場網路大拜年」一台能夠調到起所有多媒體元素的、互動直播式的方式的全新晚會。該晚會將於2月6日即農歷臘月二十三拉開網路大拜年的序幕,搜狐、網易、千橡互動、鳳凰新媒體、TOM網、千龍網、新浪等七家網站接力發布,一直持續七天,充分發揮多平台、多終端、全媒體的網路傳播優勢,充分調動新聞、博客、播客、論壇等互動手段,全方位、立體式的進行全球網路大拜年。 第一視頻網路春晚的模式,因在網路的基礎上,全方位調動各種網路傳播手段,進行立體式傳播,被網路觀察人士形象地稱為「滑蓋模式」,這是相對於天涯的直板模式、新浪的翻蓋模式而言的。

作為「網路春晚」的始作俑者,天涯社區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屆,「第三屆天涯網路春晚——開往春天的騷包車出發」已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目前,主貼上已經發布了節目單,在超文本的框架下,採用單帖直播,網路觀察人士跟評,嵌入部分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元素。網路觀察人士稱之為「網路春晚的直板模式」。另一家引人注目的是新浪聯合北京電視台舉辦的「2010年新浪-北京電視台首屆網路互動春節聯歡晚會」,融合了三大媒介(電視、Internet、3G),充分利用北京電視台、新浪網與3G的平台影響力,發揮電視的視聽、網路的互動、手機的便捷優勢。但這種做法實質上是傳統春晚網路傳播化的改良套路,即將網路元素融入傳統春晚大框架內,被網路觀察人士成為「網路春晚的翻蓋模式」。

網路觀察人士稱,我國網路的發展,就像手機市場一樣,直板、翻蓋、滑蓋並存,這一點在網路春晚的舉辦上,展示的很清晰,這是具有我國國情的網路特色,但希望能有更多的網站進入「滑蓋時代」,而不是停留在直板和翻蓋的低級階段。

1月26日,第一視頻主辦的「風景這邊獨好—春網開元中國互聯網首屆首場網路大拜年」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據了解,這是繼去年收購Dragon Joys之後的又一大手筆。第一視頻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力軍認為,電視春晚已成為中國人過節的一個文化符號,是個經典。但隨著中國互聯網的飛躍發展,網路文化影響力也越來越強,每到春節期間網民自發在網上過春節的現象屢見不鮮,網民需要一個無國界的、互動性更強的平台寄託春節情結。為滿足廣大網路觀察人士在網上過年的強烈需求,第一視頻斥資2000萬,採取同搜狐、網易、千橡互動、鳳凰新媒體、TOM網、千龍網、新浪等七家網路門戶相互推薦、接力宣傳的方式,舉辦了第一台中國互聯網春節聯歡晚會。

3、拜年一般是幾號到幾號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 。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現代拜年方式有:

一、賀卡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賀年卡是很多人首選的拜年方式,尤其以學生居多。卡通的、立體的或者帶音樂的,小小的賀卡能夠變幻出許多不同的花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拜年方式層出不窮,當年的「流行元素」小賀卡已經漸漸退出了拜年市場 。

二、電話

雖然通訊手段日益發達,可還是會有許多人選擇打電話拜年 。

三、簡訊

發簡訊拜年,一下子能發給幾十個上百人,既省心又省力 。

四、新媒體

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體,錄一段自己的語言發給好朋友,既能顯出「個性化」的溫情,又避免了不知何時掛電話的尷尬。此外新媒體走紅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價格上劃算,幾乎「零成本」,這些都讓簡訊的地位「每況愈下」 [12]  。此外,電子紅包逐漸成春節拜年新方式,只需要准備一張銀行卡,綁定在微信、QQ、支付寶等軟體上面,也不用跑去銀行取錢,也不需要去買紅包,簡單快捷 。

4、對新媒體建設現在發布內容的看法,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一、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目前,不少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在新媒體的發展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上步入一些誤區:有的在發展的觀念上存在「重建設,輕融合」的認識,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出現「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沒有正真實現「水乳交融式」的深層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為融合就是建網站、數字報、手機報,開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出現「大拼盤」的現象;有的簡單地認為融合就是把紙媒內容搬到新興媒體上,把新興媒體內容嫁接到紙媒上,出現「大雜燴」的現象。榆林日報社如今雖然建起了網站,開通了數字報、手機報、電子屏,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也在逐步運營,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建成,但是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體之所以出現這種低層次的融合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發展思路上沒有樹立互聯網思維,在發展的措施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沒有真正形成「立體化」傳播新格局。
二、新媒體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全新的理念是發展的前提,深層次的融合是發展的保證。因此,要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地市媒體就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在進行深層次的融合的基礎上,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1、樹立互聯網思維,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樹立互聯網思維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九種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用戶思維要求媒體「以讀者為中心」「讀者至上」的理念,提供個性化新聞;簡約思維要求媒體在形式和內容上,用「簡約風格」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抓住讀者;極致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打造比較優勢;迭代思維要求媒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進行創新轉型;流量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經營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會化思維要求媒體以「眾包」的理念,借力發展新媒體;大數據思維要求媒體建立數據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信息、服務產品;平台思維要求媒體建立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解決不同媒體間技術障礙;跨界思維要求媒體樹立跨界經營的理念,形成「報、台、網、屏、微」一體化傳播新格局。
2、狠抓「五個融合」,創新媒體發展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要從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1)體制融合。媒體需要消除制度障礙,進行「頂層設計」,重組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不同業態的媒體管理體制,構建符合全媒體發展的新格局。通過整合新聞信息、人力資源,建立起統一指揮調度的新聞編輯部,統一報道部署,統一策劃主題,統一組織采訪,統一編發稿件,實現內容集約化生產、新聞信息產品多層次開發。
(2)技術融合。媒體需要打破各媒體之間的技術壁壘,建立起一個支持文圖、音視頻、簡訊等多種信息錄入、遠程寫稿和編審發布,可以提供文字數據、圖片數據、視頻數據和歷史資料等多媒體數據,並集報紙、網站、手機、電子屏、微博、微信等為一體化的「信息終端」平台和信息服務平台。
(3)內容融合。媒體需要按照紙媒、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特點和運行規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個性、不同特色的新聞信息產品。紙媒突出本土特色、權威發布、深度解讀、輿論引導;電視突出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網站突出海量化、專題化、個性化;新興媒體強化互動性、及時性、分眾化、個性化
(4)人才融合。媒體需要轉變用人機制,建立全媒體人才管理體系,真正實現人才隊伍融合。要培養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培養和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記者要成為「全天候」記者,既能采寫文字、拍攝圖片,也可錄制視頻。編輯要成為「全能」編輯,既掌握紙媒編輯技術,也掌握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興媒體編輯技術,滿足多終端傳播的需求。經營管理人才要既懂紙質媒體運營,也懂新興媒體運營。
(5)管理融合。媒體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薪酬制度進行改革,通過薪酬改革調整各媒體利益,形成適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管理模式。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把更多的資源向融合發展傾斜。要不斷完善經營機制,圍繞「專業化、品牌化」的經營主線,為客戶搭建傳播平台,提高報紙廣告的吸附能力和全媒體運營的拓展能力。

5、新媒體有哪些類型?傳播方面有什麼特徵?

新媒體的類型主要有門戶網站、搜索引擎、電子郵箱、虛擬社區、網路游戲、博客、播客、維客、手機簡訊、網路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電視、手機報、網路雜志等等。

傳播特徵是傳播速度比舊媒體快,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客戶端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簡訊等都可以進行信息發布。

6、新媒體廣告形式特點有哪些

這個問題先了解什麼是新媒體,新媒體相對於傳統媒體的報紙、電視等而言,首先是一個時代的差別,互聯網時代的廣告方式也就因此有別於傳統媒體。傳統媒體的特點是一對多的廣播式傳播,靠人流量來確定廣告效果。
那麼新媒體廣告本身依託互聯網承載,將具備更多的交互性和精準性等特點:
網頁、網站、微信、手機、智能廣告機、電子LED廣告屏等都是新媒體廣告的載體,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的分析與過濾。它具備:
1、交互性強,傳統媒體單向發送,等魚上鉤。而新媒體使用的是按需要推送,受眾能夠通過各種渠道主動獲取廣告信息。例如在搜索引擎搜索,在專賣店網站檢索。
2、精準行,由於交互性,帶來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精準,當用戶自己需要廣告的時候,主動會過濾掉許多無關的廣告內容,達到由需求帶廣告的精準性;
3、實效性,報紙、雜志的廣告內容基本無法做到實效,除了發行當時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廣告將成為歷史,也無人會關注。由於新媒體廣告用戶的主動性,和互聯網引擎本身具備時間優先功能,給到用戶的信息都是最近的,所以也要求廣告主以及新媒體廣告機構能夠保持廣告的更新;
4、便利性,互聯網廣告無處不在,可以在你的手機里,電腦上,接頭的LED大屏幕,地鐵里,只需要打開你手頭上的屏幕,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這些都是隨身而致的。
5、廣告模式靈活,可以通過點擊付費,關注付費,而不是數人流量這種粗鄺方式;
6、自傳播性,通過新媒體方式發布的廣告,能夠被受眾自我傳播,自我復制,達到更大受眾面;
7、轉化率高,轉化率就是從廣告變成成交的幾率,和傳統媒體相比,如果電視上被一時的廣告所感動,然後找來找去要購買,這段時間就是興奮度在迅速衰減的過程,等找到了,已經沒有當時的興趣了,而新媒體廣告,連接的是強大的電商平台,迅捷的成交過程,方便得物流過程,還沒等興奮衰減,已經支付完成了。之後就是該受眾會進行更興奮的自我修復過程,分享、朋友圈。

就說這么多了,希望您滿意。

與發布新媒體拜年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