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下的藝術攝影

新媒體下的藝術攝影

發布時間:2020-09-30 05:29:33

1、新媒體藝術和藝術美體,多媒體藝術的區別

本人新媒體專業,現馬上畢業。近四年學習。告訴你最本質的東西!
這個不僅國內含糊,國際也處在探索階段!
別被他們的名字弄暈。本質上沒差別,名字而已。都是運用新的科技手段和電腦技術來完成一個作品或案例。現在多被運用於商業廣告或宣傳。信息設計一般都是網站信息設計。就是把網站設計的好看點。或是運用3d.flash.等軟體做東西-------來"傳達信息"。
你說的那種人機互動的就是新媒體或多媒體藝術。(如果你去過世博,那些很新奇高科技的就是新媒體或多媒體藝術了)既然你見過,你就應該知道,他們都是靠一些電腦軟體程序和硬體設備(比如投影儀,掃描儀,動作捕捉設備,高清攝像頭.....)來做東西的。然後在冠之以新媒體藝術的名義。搞藝術的能夠起到對整體效果的一個宏觀把控,但最關鍵的其是是搞計算機編程的人,沒有他們你的機器就不可能會被運用作出某種效果。你想想只不過加了藝術二字。就像"環境藝術設計"一樣.其實將來就是搞室內設計---裝潢的嘛。但得提醒你一句,學新媒體,你想做一個作品,一個人很難完成,一定是一個團隊,得有學計算機的(軟體,編程,調試),學物理的,(光,電)學藝術的...這應該是基本的吧,還得投入大量的錢,硬體設備必不可少。

不知道你是讀研還是本科,但你在學生階段很難完成一個大型作品,,更多的是在學習設計軟體(中央美院也是)。因此你可以簡單的做一個作品,個人就能完成。畢業之後可以去電視台,廣告公司等!
文科生好像能考的。

你說的藝術美體(媒體?)就是另一種名詞解釋了。。。。

像那些一大堆文字解釋你可以參考他們的,,我只說最簡單,最本質的!!!!

2、新媒體藝術的典型特徵是什麼?

新媒體藝術的典型特徵是它們都是一種以時間為基礎的藝術,這在某種程度上使之與音樂、戲劇的時間媒體更靠近而離開了繪畫、雕塑和建築這樣一些追求永恆的藝術。

但事實上在現代主義的一些技術特徵不那麼明顯的門類,時間性也是一個重大問題,可以說,時間性的引入是現代主義的一條重要線索。從印象派德加、勞特累克快照式的繪畫與雕塑和對攝影捕捉的瞬間形態的肯定,到未來主義對速度感的贊美——也是通過模仿低速攝影來實現的——這一時間的造型藝術力求在瞬間形態中容納時間性經驗。這時候,攝影的處理可能是人們的主要興趣。

3、新媒體藝術家有哪些阿?

北京的費俊,山東的顧群業,台灣的林俊廷,…我先想到這幾位,諸位再補充。

4、新媒體藝術是什麼?

新媒體藝術自20世紀下半葉開始,歐美各國藝術家廣泛地運用新的媒體進行藝術創作和表現,於是,一種以攝影、錄像、聲音和互動藝術為特徵的藝術形式誕生了。時至今日,新媒體藝術以其特殊的運動電子形象,在此基礎上應用計算機進行自由的處理,以敏銳的視角和迅捷的反應及時效功能,並以其特有的虛擬性、互動性和網路化的優勢,逐漸成為這個時代西方藝術表達的主流藝術形態之一。

5、新媒體影像是什麼?具體包括有哪些內容?有什麼新穎之處?

簡單來說,新媒體是區別於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戶外)之外的新興媒體,基於高新技術出現的媒體,也可以稱為新媒體,而高新技術,自然是現在每天都接觸的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了。比如現在的VR等等。
衍生的產品數之不盡,無法一一闡述,只能說新媒體現在是完全無痕跡的融入到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媒體形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微信就是當今非常成功且非常新穎的新「新」媒體旗下的一個產品。
新穎之處,我想可以比較簡單的概括為,以前的傳統媒體,形式是企業或是組織對我們個人進行文化傳播,包括我們熟知的報紙,電台,廣播,其形象是「官方,有組織」的。而新媒體,是現在互聯網發展的前提下,人人都有話語權的最好體現,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媒體,都有向世界說出自己聲音的全力,也就是個人對個人進行文化傳播。

6、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新媒體藝術的主要表徵有什麼?

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新媒體藝術,主要表徵為各種具有時間性的媒體,如攝影、錄像,聲音和互動藝術,所以它們又經常被歸於「時基藝術」的名義下。這個時代的新媒體藝術的另一個特徵是它們是一些運動的電子形象,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極大的再處理自由,以及它的虛擬性、互動性和網路化的可能。因此,對新媒體藝術的認識,不但要具體地掌握這些新媒體的技術特徵,更要深入到它所蘊含的文化邏輯之中,從而才可能跳出簡單的媒體決定論與媒體進化論,站在人性的高度和現時文化情境的角度來消化新的媒體,和它相互構成新的藝術經驗。

7、新媒體藝術是什麼?有哪些知名的作品

顧群業的新媒體藝術作品《鏡像》,創作於2009年,2011年在濟南園博園國際會展中心展出於「中澳新媒體藝術對話展」。2013年11月16日-12月16日在天津美術館展出於「零界——首屆中國裝置藝術雙年展」。

是「鏡像效應」還是「相由心生」?在鏡子前面走過,觀眾的影像就會映射在鏡中,同時會有感應裝置捕捉到觀眾的動作,引發鏡中影像揮舞十字架。藝術家通過這件作品反思鏡像與心相、真實與虛幻、正義與邪惡等一系列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鏡像》也是對人性的映射。

與新媒體下的藝術攝影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