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供電系統窗口優質服務的新聞稿怎麼寫
1做好優質服務的現實意義1.1做好優質服務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在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經濟日益發展,電力客戶已不滿足僅僅是能「用上電」,而是對電力企業的服務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1.2做好優質服務是電力企業發展的迫切需要電力行業的壟斷性、..
2、淺談如何做好電網企業的新聞宣傳
1.新聞宣傳要在系統化管理上下功夫
新聞宣傳首先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機制。新聞宣傳部門應該按照上級要求,結合自己單位的新聞宣傳工作來完善各項制度,建立左右協同、上下聯動的新聞宣傳機制,實現全系統新聞宣傳工作的一體化、規范化管理。作為企業新聞的管理者,要結合宣傳目標與思路,量化考核指標,有效引導新聞宣傳隊伍的工作方向,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結合實際工作,將新聞宣傳方面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標准進行重新梳理、完善,形成上下貫通的新聞宣傳制度體系,逐漸建立了完整的新聞宣傳管理架構。
打造一支成熟宣傳隊伍是新聞宣傳工作開展的重要保證。我們說的新聞宣傳隊伍不僅僅是新聞通訊員,還包括微博聯絡員及輿情管理引導員等隊伍,要做到「重點新聞及時報,一般新聞不漏報」,新聞稿件不僅要重視數量還要看重新聞質量的提升,為對內、對外宣傳提供了較為充足的新聞資源,使基層的新聞線索能夠及時有效傳遞,基本形成了新聞宣傳聯動機制,為全面系統地宣傳中心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我們還要不斷提高新聞宣傳人員的宣傳能力。要加大通訊員隊伍培訓力度,新聞寫作、新聞攝影、輿情管理都要請專業的老師來講課,提高新聞人員的新聞采寫能力和輿情管理控制水平。還要通過日常新聞工作統計和分析,加強了對各單位工作情況的過程管控,針對性對工作中的經驗和短板分別予以總結和改善,形成較為成熟的工作機制和較為濃厚的競爭氛圍。
2.主動策劃,運用媒體力量彰顯責任企業品牌
強化策劃能力,不斷提升新聞宣傳工作的核心競爭力。新聞宣傳工作要「策劃」先行。培養宣傳人員的新聞策劃能力,立足資源,深挖特色,提升企業新聞報道在全省乃至全社會的影響力。我們必須結合行業特點,緊貼時勢,精心策劃大型活動和新聞選題,藉助新媒體平台,做出特色,這樣新聞宣傳工作才能得到「質」的提升。
「項目化」合作形式會使主題宣傳進一步深化。宣傳工作應該按照重視媒體,善待媒體,善用媒體的要求,努力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建立與新聞媒體的良好合作機制。與媒體形成「項目化」合作形式,共同策劃大型專題活動,深化主題宣傳,擴大影響力。2015年,結合重點工作,我組織了與《江門日報》、《南方都市報》、《南方日報》、《信息時報》等主流媒體合作,策劃開展了「能見蔚藍,源自你我」地球一小時活動、2015年電力設施保護公益活動、騎行看電網等大型項目,主動邀請媒體和市民走進電網,感受一線工日常工作的酸甜苦辣。此外,還推出最美一線工、節能先鋒、社會責任周、服務大交通和大產業園區等系列性宣傳專題,通過深挖新聞線索,形成了很多深度報道,充分的利用各大媒體平台,加強宣傳力度,樹立了公司正面的形象。
外部宣傳需要拓寬更多的宣傳渠道,要形成多媒體全方位宣傳態勢。新聞宣傳人員要積極探索,利用微博、微信、微視等新媒體平台加強企業宣傳,搭建企業和群眾溝通的橋梁。針對新媒體宣傳特點,主動策劃,2015年我們策劃了《夏季斷電該如何處理》、《讓地球重返20歲》、《南網的高空美景與面孔》、《走起,跟著紅姐抄表去》等長微博題材,其中《夏季斷電該如何處理》被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官方微博採用,全國各地供電官方微博轉發。宣傳形式也要不斷創新,我們製作《萬能男友供電君》、《供電君中秋那些事兒》等主題漫畫,還自製供電題材微電影,利用新媒體平台對外宣傳,效果良好,逐步形成多媒體全方位的對外宣傳態勢。
3.鞏固對內宣傳陣地,傳遞企業正能量。
外部宣傳固然重要,但內部更不能放鬆,新聞宣傳部門應該打造自己單位喜聞樂見的文化陣地。新聞宣傳部門要緊緊把握企業重點中心工作脈搏,通過系統的專題報道營造聲勢,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榜樣的力量鼓舞人。2015年,我們結合工作實際和閱讀習慣,對EIP工作網頁進行升級改版,做出亮點和深度,贏得了廣大員工讀者的關注和好評,使工作網頁逐漸成為員工喜聞樂見的文化陣地。新聞宣傳要集中精力策劃精品,要更加註重對內宣傳專題策劃,結合當前形勢,可以推出一些如黨建專題、一線隨手拍、員工文藝天地等專題。2015年我們就新開辟了《聚焦》新聞宣傳欄目,宣傳全局重點工作和典型人物,通過宣傳可以提高士氣,鼓舞人心,傳遞正能量,發出好聲音,給員工留下深刻的印象。新聞宣傳人員還要積極挖掘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亮點做法與優秀題材,把握上級宣傳動向,主動與上一級新聞管理部門溝通,致力於宣傳素材的挖掘,立足在行業報等上級報刊,展現當地的特色亮點,提升企業在系統內的影響力。
4.把握輿論導向,用正確的方式處理輿情
新聞宣傳人員應該對新聞危機更為關注,在做好優質服務的同時,引導輿論向利好方向轉變。成熟的企業,完善的新聞機制,優秀的新聞團隊應該建立起「監測」、「預警」、「分析」、「應對」的立體化新聞輿情聯動應急體系,將輿情預警和應急處理工作納入常態機制進行管理。新聞管理人員要加強輿情引導員管理,微博管理,確保企業的各部門在第一時間了解、匯總突發事件有關信息,及時上報,由新聞主管單位牽頭,各部門聯動,及時化解矛盾,避免造成輿論導向錯誤。新聞宣傳人員要關注跟蹤各類媒體,特別是民生報道新聞及時與媒體溝通,掌握民意,化解矛盾,減少負面信息對企業的影響。
3、新聞工作的職能在新媒體時代有哪些變化?
新聞工作者當下的三大困惑:
1.內容生產的獨立性困惑: 在社交媒體環境下,記者不再是獨立於受訪者和受眾的個體。他們有可能在受眾的期待下,產生參與事件的沖動。記者在新聞報道中難以保持中立性,甚至自己成為新聞事件的主角,參與、介入、影響新聞事件的發展進程。
2.媒介的管理者和生產者困惑: 在新媒體環境下記者的管理者和生產者身份開始合一,記者不僅關注內容生產還要關注內容推廣和受眾反饋,部分媒體也以量化考核指標作為記者的指揮棒。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記者為了更好的傳播效果討好受眾,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判斷。
3.移動平台的碎片化困惑: 由於其便捷性,移動平台已成為許多人獲取內容的第一來源。然而,移動媒體本身的碎片化、娛樂化特徵會影響內容的完整性,社交平台更有利於突發事件的告知和短評論,而不利於嚴肅、冷靜的思考。
三大矛盾:
1.快速與准確的矛盾 ,動搖著新聞記者獲取信息、發布信息的權威感,最終可能導致這種權威感帶來的對新聞職業應有的神聖感不復存在。
2.信息的量與質的矛盾 ,讓新聞記者感到傳播專業化受到空前擠壓,這種擠壓最終可能讓新聞記者感到關注度的喪失,由這種喪失帶來對新聞職業本身應有的傳播機制喪失信心。
3.信息題材的專與雜的矛盾 ,記者感到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專攻某一領域的可能性不復存在,讓一人身兼采寫編播等數職,但專業水平沒有了,新聞稿件粗製濫造,新聞產品的質量下降,職業神聖感漸行漸遠。
對MJC和新聞學同學而言,這三個知識點太重要了,為什麼?因為最近幾年考新聞大題,大都是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理論、新聞實踐變遷。
這是比較專業性質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
感謝採納
4、國網大學生到供電公司實習一個星期新聞怎麼寫?
廣大學生到供電公司實習一個星期新聞怎麼寫管網,大學生到供電公司實習一個星期新聞可以寫一些,這個是星期之中自己的見聞錄那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