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來料加工的具體流程和所需要辦理的手續
來料加工是指外商向國內企業提供主輔助材料(有時也同時為保障加工產品質量所需的設備、儀器、工具等),由國內企業按外商要求,加工符合所提出的質量規格、式樣、包裝的產品,外商以外匯支付我方企業加工費用。
首先要呈報暫算定額損耗,加工合同,然後進料,生產出貨,出貨時要呈報實際的用量和損耗。在當地海關辦理的!
2、委外工序的具體操作步驟?
委外加工所需公司提供的原材料以及供應商加工出來的產成品均做庫存管理,而工序外協前後的物料可能均不做庫存管理,因為這些物料均為在製品,即無原材料形態,也不算半成品或成品。雖然工序外協後的產品最終也有收貨質檢的程序,但它不入庫存,而直接回生產線進入下道工序進行加工。
例如有一種諧振柱發到生產線後,需要先組裝一個部件,再去鍍銀後繼續加工,為各部門定義的過程如下:
1、 供應商管理部進行幾款諧振柱整體電鍍的報價。
2、 NPI建立產品的工藝路線,加入工序外協的工序(即關於這幾款諧振柱電鍍的工序)。
3、 計劃部建立產品的生產訂單,核發生產訂單後,系統自動產生采購申請。
4、 倉庫按工序進行發料。
5、 生產部按要求進行加工。
6、 計劃部按生產的工序外協采購申請單知會采購部進行工序外協。
7、 供應商來生產線取物料,並按工藝要求加工。
8、 質量對外協加工後的產品進行檢驗收貨,合格後直接送生產線。
9、 生產線將收到的產品進行下道工序進行生產,對生產訂單確認,並最終入庫。
10、 工序外協加工費用將自動化的直接計入生產訂單。
(2)新媒體文稿加工的基本流程擴展資料:
嚴謹的委外流程管理支持從委外申請、委外訂單、委外領料單、委外檢驗單到委外入庫單、應付款、付款等可配置業務流程,滿足企業規范化的業務流程管理。委外訂單執行情況分析MRP物料需求運算,即時核算物料需求量,按需采購。
MRP物料需求運算,即時核算物料需求量,全面核算與往來單位的應收、應付、預收、預付,做到帳務清晰,實時核對,監控整個錢流狀況。支持同一機構不同往來單位之間帳務的往來核銷往來管理,監控資金流向,加速。
直觀的店長頁面展示,集核心數據於一體,便於店面的日常運營管理。提供店員多級許可權范圍設置,保障數據安全。靈活多樣的促銷方式包含特價、返現、買贈、打折。全面處理內部不同機構之間貨物的調配和向加盟機構的配貨。
3、CNC的主要工作流程是什麼?
一般CNC加工通常是指精密機械加工、CNC加工車床、CNC加工銑床、CNC加工鏜銑床等。
4、圖書出版中,編輯加工階段的流程是什麼?總編室都做什麼?請詳細說明,小菜鳥請教高人~萬分感謝~
編輯加工階段的流程:分為兩個部分:版面加工,內容加工。
第一,版面加工。
沒有固定的格式,只有原則:美觀、與內容統一。
嚴肅的圖書,不能過於藝術化;開本小的書,不要字體和標題太大;大眾類書,要輕松、活潑。如果詳細的說,從小到大,要注意正文的字體、字型大小,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
正文中的提醒框,以及正文中與主體內容相關的非主體內容的字型大小字體。然後是空頁,怎麼空白……
第二,內容加工。
首先要通讀書稿,感覺明顯某些句子是不合群的,明顯某些段落和別的段落水平差好多,要改過來。其次遇到硬傷,要和作者協同改善。比如大段文字的刪改,增加某些重要段落,減少重復
段落,章節的重新排布等等;非硬傷的地方,則要在保留作者語言風格的基礎上,把錯誤的字、詞、句大膽地改過來。
總編輯室的職能是:負責圖書出版過程中的選題策劃、編輯加工、書稿排版等工作。
5、一本書的製造過程是如何的?
過程如下:
一、 選題評估
拿到書稿,先要判定這個選題是否有出版價值。
不是能寫成一刀厚厚的稿子印刷一下就是書了。出版價值也包括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編輯需要有一定的洞察力,比如哪些會成為未來的熱點。請注意,並不是當下的熱點。因為書的出版周期起碼要兩三個月,當下的熱點可能馬上就過時了。
二 、審稿
一本書的出版要經歷三審三校,三個輪次審核的人不能重復,以免看不出問題。
相對來說初審是最辛苦的,除了要看大家認為的「校對」的活——看錯別字,有些詞大家都在用看起來沒錯,但真的做編輯就會發現第六版的《漢語大辭典》和第五版某些字用法是不一樣的,需要用最新的。
還要看前後邏輯是否正確,相關的知識性的內容有沒有錯誤,都需要一一查對。比如某某國君的陵墓作者寫的時候考古還沒發現,寫了位置不可考,但是如果在編輯的時候已經發現了就要修改。
相對來說復審和終審時間會短一些,復審會對人名、地名等等進行再次核查。終審如果發現書稿中有不合適的內容會要求刪除或者調整。
三 、出版方案&設計
雖然腰封是一個經常被吐槽的東西,很多人買來書第一件事就把腰封扔到垃圾桶里。但是對於現在很多書都有塑封、書店又不會拆開展示的情況下,腰封、封底文案還是非常重要吸引讀者購買的因素之一。
在做出版方案的時候需要考慮受眾人群是什麼、核心廣告語是什麼、前後勒口、封面封底文字有哪些、書的形態是怎樣的等等。
四 、選紙
在做編輯前,我一般只會摸紙的手感好不好,什麼克重、松厚度根本不知道的。雖然我以前也做過印刷的項目,一般也只知道一些常規用紙的種類和克重,而經過做書還要了解紙是什麼原料做的,是不是順紋,如果不順紋書就不能平整地攤開。
五 、排版校對
版式確定之後就是排版,排完是三次校對。排版公司會進行一次折校,然後編輯進行校對,校對時還有可能發現新的問題,改完之後就可以出藍樣了。如果藍樣沒問題就可以下印了。
六 、營銷
你以為一本書下印之後編輯就沒事了?No!如果營銷沒做到位,就可能埋沒一本好書。營銷資料包括媒體資料、頁面資料、新媒體文章。
首先說媒體資料,編輯至少要寫新書信息、新聞稿、編輯手記,以及准備好各種圖片、海報,海報上的文案不能隨便寫,一定要突出特點,在5秒鍾內打動讀者。很多編輯都是博士、碩士畢業,寫出來的文案很漂亮,但是讀者如果看不懂那就白搭。文案的關鍵就是要「說人話」。
其次是頁面資料,現在的書,尤其是小說,大多數情況下是在網上售賣的。所以編輯還需要寫網頁標題、編輯推薦語、准備精彩文摘等等。有多少個網站賣就得准備多少份。
最後是新媒體文章,要結合熱點寫軟文、看這本書有多少個角度可以挖掘。寫完文章還不夠最好,還得自己找好分發的微信號、敲定推送的排期。
(5)新媒體文稿加工的基本流程擴展資料:
活字版
有了文字,首先需要尋找寫刻的材料。最早書寫材料都取自於自然界,如:石塊、樹皮、樹葉、獸皮、獸骨及動物的甲殼等等,都是其例。但這些材料,各有缺陷,無法充分發揮文字的紀錄功能。
春秋戰國時代,知識日漸普及,著書立說,大行其道,為應需要,簡書和帛書乃相繼產生。是用竹或木製成狹長的條片,書寫時,由上而下,一片一片接續下來,然後再依順序由右而左的排列,並以繩索加以編連,這樣一部著作,便能連貫而完整。
帛書是絲織品寫成的圖書,由於帛性柔軟又輕便,攜帶及閱讀均感便利。只是簡書笨重,帛書昂貴,都不利於知識的普及及圖書的長期發展,因而人們又發明紙張來取代它們。
紙的出現,約在西漢時期,史書正式的紀錄是公元一○五年。由於紙張具有輕柔及低廉的長處,因而,很快的成為生產圖書最主要的材料。紙出現以後,雖然解決了圖書生產方面的許多問題,但是生產圖書,猶停留在逐字逐本的抄寫,既費時又費力,還是欠缺方便。
人們遂從長期使用印章和捶拓碑碣文字的經驗中,啟發了雕版與印刷技術的結合使用,便捷快速的生產圖書方法,終於發明。以古法示範造紙過程。
雕版印刷術約在初、盛唐時代出現,由於它是手工業時代生產圖書的好方法,因此很快被推廣利用,成為五代、兩宋以後生產圖書的主力。為了使印刷技術更便捷與美觀,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一0四一~一0四八)又有人發明活字排版印刷。
而元朝末年,更進步到彩色套印的印刷領域。從此之後,印刷技術不但成熟周全,印刷成品更是鮮麗動人。
圖書除了文字、紙張、印刷之外,如何裝潢?也是要件之一。自竹木簡策之後,中國圖書的裝潢技巧,即不斷的改良提升,其演進的方向,大都朝向簡便實用、美觀大方的原則。歷代以來,圖書裝潢型制約有:卷軸、冊葉、經摺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多種演進過程。
近代的圖書,雖然采機械操作裝訂成平裝、精裝等形式,但有些影印出版的古書,還常用線條來增加古意,頗能引發思古之幽情。在中國早期即有了護書用的銅制護套。
然而無論生產圖書方法如何改變,其基本原理,卻都脫離不了舊日的方式。今日製版、印刷、造紙等製作圖書要件,可以說無一不是從國人舊有的發明中蛻變而來的。
所以當我們緬懷人類文明的進步及圖書發展的歷史時,總難抑制住一股無名的興奮與榮耀的心情。當然,如何自勵自省,紹續先人光輝遺緒,或將更具有意義。
小人書
對口袋書沒有完全准確的界定,大抵是指開本小於小32開,印張大致不超過10個印張的書。
口袋書的興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7月在倫敦出版的「企鵝叢書」,這套叢書3年間銷售2500多萬冊,獲得巨大成功。口袋書從此流行於世並引發了一場「紙皮書革命」,對歐美國家的出版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6、廣告排版、印刷及後期加工工藝等操作流程
印刷流程可簡單地分成三部分:印刷前期、印刷、印刷後期。
印刷成本的核算也可分為以上三部分,三者合一即是印刷品的價格。
1.印刷前期:
完成菲林和打樣的工藝流程是以每P計算的,設計、出版、印刷、組版一般以A4為單位(210×285㎜)是計價標准。菲林膠片是上機的必需品,印刷打樣是領機核對顏色的最基本依據。
2.印刷:
印品完成的關鍵環節是印刷,計價標準是色令(即每種顏色每令紙)如果有專色,如企業LOGO的專色或印金、印銀等。請一定註明,那麼就會從4色增加到5色,6色。
3.印刷後期:
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後的加工工作。一定要註明:騎馬釘或膠釘,折頁(幾折?);印後工藝是否有復膜或UV,模切,燙金和起凸的面積也要寫清楚,包裝材料,打包數量如有特殊要求也請註明。工藝環節註明的越具體准確。價格越會及時准確,你就會得到一份准確的報價。
印刷指多個方便,比如包裝印刷,報紙印刷等.
一、 印刷業務流程
1、 客戶網上或熱線咨詢
2、 專業業務人員上門溝通
3、 簽訂印刷加工合同交預付款
4、 前期圖文設計
5、 客戶校對修改
6、 客戶定稿鑒字
7、 上機印刷
8、 後期加工
9、 成品檢驗
10、成品包裝運輸上門
二、 印刷工藝流程
1、 出片、打樣
2、 拼版、曬版PS版
3、 上機印刷
4、 後期加工
5、 檢驗出廠
三、 後期加工工藝
1、裝訂(膠裝、精裝、騎馬訂、平訂、簡裝、粘面)
2、折頁(二折、三折、四折、五折等)
3、覆膜(亮膜、啞膜)、上光、過油(局部、全部)、UV(局部、全部)。
4、普通悶切(直角、圓角、圓、橢圓)、異形悶切、燙金(金、銀)、起凸
5、裱糊(信封、手提袋、包裝盒、精裝書封皮、卡盒)
印刷成本計算:
印刷成本的核算也可分為以上三部分,三者總和就是印刷品的價格。
1、印刷前期:
完成菲林和打樣的工藝流程是以每P計算的,設計、出片、打樣、印刷、拼版一般以A4為單位(210×285㎜)是計價標准,如有折頁,按實際尺寸計算。菲林膠片是上機的必需品,印刷打樣是領機核對顏色的最基本依據。
2、印刷:
印品完成的關鍵環節是印刷,計價標準是色令即每種顏色每令紙,對開一般5令起印,不足5令按5令計算。如果有專色,如企業專用圖案印專色(pantone墨)或印金、印銀等。請一定註明,那麼就會從4色增加到5色,6色,以便合價准確
3、印刷後期:
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後的加工工作。一定要註明:裝訂(騎馬釘或膠釘),折頁(幾折);印後工藝是否有復膜或UV,模切,燙金和起凸的面積也要寫清楚,印品專用材料,打包數量如有特殊要求也請註明。工藝環節註明的越具體准確,價格越會准確。
7、新媒體運營應該怎樣做?
首先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戶外)而言的,藉助互聯網,狹義的新媒體指微博、微信、公眾號、簡訊、郵件,這也是目前企業常用的;廣義的新媒體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運營:
1、微博每天發文,漲粉,促活躍(評論、轉發);
2、微信公眾號發文,漲粉,促活躍(閱讀、評論、轉發);
3、簡訊營銷、EDM營銷
4、與其他新媒體合作,平台互推、大號轉發
5、軟文投放、熱點營銷、事件營銷等
現在很火的直播、小視頻也可以算作新媒體
8、產品加工的主要流程是
一般是原料,加工,成品,檢測,包裝,入庫,這幾個步驟,有的產品要多加工幾次,方能成型!
9、印刷的詳細工藝流程
印刷分為三個階段:
印前→指印刷前期的工作,一般指攝影、設計、製作、排版、輸出菲林打樣等。
印中→指印刷中期的工作,通過印刷機印刷出成品的過程。
印後→指印刷後期的工作,一般指印刷品的後加工包括過膠(覆膜)、過UV、過油、啤、燙金、擊凸、裝裱、裝訂、裁切等,多用於宣傳類和包裝類印刷品。
印刷(Printing,Graphic Arts,也用使用Graphic Communications即圖形傳播的)是將文字、圖畫、照片、防偽等原稿經製版、施墨、加壓等工序,使油墨轉移到紙張、織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復制原稿內容的技術。印刷是把經審核批準的印刷版,通過印刷機械及專用油墨轉印到承印物的過程。
在國家標准GB9851.1-1990《印刷技術術語》中,印刷的定義是:「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將原稿上的圖文信息轉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藝技術。」
為此,最新的國家標准GB/T9851.1-2008中將印刷定義為:「使用模擬或數字的圖像載體將呈色劑/色料(如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的復制過程。」
10、來料加工的操作流程
去商務部門領取來料加工批文;
向海關申請來料加工手冊;
料件進口
成品出口
向海關辦理手冊核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