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簡述網路新媒體的特徵

簡述網路新媒體的特徵

發布時間:2020-09-29 03:12:08

1、網路媒體有什麼特點?

1、互動性

網路媒體存在互動性,可以進行留言,可以進行回復,這是傳統媒體所不具有的,這個特點非常的鮮明。

2、全球性

網路媒體的傳播范圍非常的廣,遠遠要大於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是全球性的。我們可以通過網路媒體知道國外的最新消息。

3、無法估量的滲透力

網路媒體的滲透力極強,對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都有著無法估量的滲透力。

4、快速的傳輸速率

網路媒體有著快速的傳輸速率,很多消息都是通過網路媒體第一時間傳播出來的,速度非常的快。

5、個性化

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

6、全方位的數字化

現代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必然將改變人類的工作、學習、娛樂方式,即人類的生存方式,它們的前途歸根結底要看它們的產品或者服務能不能轉化為數字形式。

2、新媒體有哪些特點?

新媒體有全方位的數字化、有互動性、個性化等特點。

一. 全方位的數字化

新媒體最為顯著的特點即數字化的傳播方式。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必然帶來數字化傳播方式。新媒體通過全方位的數字化過程,將所有的文本縮減成二進制元編碼,並且可以採用同樣的生產、分配與儲存的過程。

二. 互動性

提及新媒體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傳統的大眾媒介都是單向式傳播,但新媒體則突破了單向傳播,增強了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性。新媒體以其新興技術新興,特別是互聯網,可以連接網上任一用戶,實現網路信息資源共享,使用戶之間無障礙溝通交流。

三. 個性化

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與收閱的個人化。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

(2)簡述網路新媒體的特徵擴展資料:

新媒體存在的問題:

1. 我國網民數量激增,但分布不均。調查顯示,城市網民,尤其是大城市網民是主力軍。知識、信息之間的這一鴻溝將會變得更寬而不是更窄。

2. 網民素質良莠不齊。網民擁有自由發表意見的平台,但此類言論自由隨意、導向不明,甚至部分網民熱於揭人隱私、製造謠言,而導致偏激和非理性、盲從與沖動。

3. 虛假信息多。目前,網路上頻繁出現一些虛假、低俗等有害信息給構建健康文明網路造成了極壞影響。

3、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的特徵

由於新媒體的UGC成分相當重,因此它的內容發布顯得沒有規律。對於大多數傳統媒體而言,內容出版是有時間設置的,所以電視台電台節目都被稱為program,一種可以事先設定的程序。但新媒體不是。
第二個重要特徵是碎片(fragmental)。有一種說法叫「微內容」。大抵意思差不多,並非整塊的內容,而是一片一片的內容。但「微內容」的說法只是形容了量上的特性,沒有涉及到「質」上。碎片,我個人認為,是更好地表達出新媒體特性的片語,因為看上去很多內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碎片化的內容是由於去中心化造成的。新媒體對於傳統媒體的所謂「顛覆」就是指這個。但事實上,去中心化這個態勢是長久不了的。人類由於大腦接收信息的需要,會導致那些重新整合信息的中心化渠道出現。搜索引擎是極好的例子。
第三個特徵是個人化/個性化(personalized)。blog是最顯著的例子。一個提供博客架站程序的wordpress,由於開放其代碼架構,使得網上有成千上萬數不清的模板可供使用。於是,每一個blog都顯得與眾不同,如果blogger自身還有模板開發能力的話,還可以造就全世界只有他/她這一塊的模板。
當然,不是所有的新媒體都有很強烈的個人化色彩(比如BBS),但的確有相當多的新媒體形式賦予了用戶盡可能展示自己的工具。這種個人化的特徵,直接拷問著「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條狗」的句式。換而言之,互聯網,其重心開始由數據(信息)向人轉變。
結合程樂華老師的說法,這種個人化直接帶來了網路上的補充自我和補償自我的出現。
偶發性和碎片化兩個特徵可以合力成為新媒體的第四個特點:連續的議程設置(continuousagenda-setting)。
媒體的議程設置效果是得到實證支持的,但媒體們很少對一個議程進行連續的設置:a電視台就b電台的內容進行跟蹤,然後c報再跟進(在中國,這種情況不是沒有,但很少見,比如:十七大報道算一個連續的議程設置)。但新媒體卻不是,它們喜歡連續式的進行議程設置,我稱之為「鏈式傳播」。每一個節點的影響力都有限,但合起來的力量是巨大的。典型的例子就是blog的話題接龍游戲:怪癖。
如果這個新媒體還有很強的個人化特徵的話,自我便代入了。媒體擬人化後,就使得這個媒體的可信度增高,議程設置力量會更具有穿透性。
最後一個特點,當然,不是最不重要的:互動性(interactive)。不過,這個特點已經被說濫了,我就懶得再大肆嘮叨了。
唯一需要在這里指出的是:跨平台的互動。網路媒體天然具有互動的功能,但很多互動完成於媒體之內,比如在某篇文章下發表一個評論。但新媒體提供了跨平台互動的技術,比如blog的trackback和pingback功能。但截止到目前為止,至少在中國,跨平台的互動還沒有成為大規模的態勢。

4、簡述互聯網的特徵是什麼?

一、即時性.
即時性是網路新聞傳播時效性強的形象表述。
二、海量性網路媒體新聞傳播的海量性.
體現在具有強大的檢索功能及易復制、易存儲等特點。谷歌、百度等專業搜索引擎及一些網站自有的檢索工具,使網上查找新聞變得十分便捷。讀者可以通過拷貝粘貼、下載、收藏、列印網頁等方式復制、存儲所需資料。
三、全球性
網路媒體的傳播范圍遠遠大於報紙、廣播和電視,是全球性的。
四、互動性
網路媒體新聞傳播是媒體與受眾、受眾之間的多向性、互動性傳播。互動性又稱交互性,包含「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傳播方式,體現了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相結合的傳播方式,是網路媒體的特性和優勢。
五、多媒體性
網路所擁有的一大特性是多媒體性,它使網路媒體有能力在技術上實現多媒體傳播。
六、新媒體特性
網路媒體既具有大眾傳播的優勢,又兼具小(窄)眾化、分眾化傳播的特點,通過強大的信息技術正把不同的媒體形態融合,體現了媒體變革最明顯的特徵。

5、新媒體的特徵?

1、迎合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由於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休閑時間呈現出碎片化傾向,新媒體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而生的。

2、滿足隨時隨地地互動性表達、娛樂與信息需要。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第三代媒體在傳播的訴求方面走向個性表達與交流階段。對於網路電視和手機電視而言,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

3、人們使用新媒體的目的性與選擇的主動性更強。

4、媒體使用與內容選擇更具個性化,導致市場細分更加充分。

6、新媒體的特徵有哪些

1、價值

就媒體本身意義而言,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

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

2、原創性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就新在這里。應該具備基本的原創性。

這里的原創性,區別於一般意義上個人或個別團體單獨的原創性,應該一段特定的時間內時代所賦予的新的內容的創造,一種區別於前面時代所具備的內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種創新。更具備廣泛意義的創新。

3、傳播方式雙向化

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方式是單向的、線性的、不可選擇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是雙向的,每個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樣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進而互動性強,傳播效果明顯。

4、傳播行為更加個性化

每一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個性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傳播自己關注的信息,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盤我做主。

5、內容形式多樣化,展示方式豐富

傳播的內容多元化和融合化,同時傳播帶有文字、圖片、聲音等於一身的信息已成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的廣度。

(6)簡述網路新媒體的特徵擴展資料

新媒體最常用的營銷方式:

1、病毒營銷

利用大眾的積極性和人際網路,讓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進行傳播和擴散。

2、事件營銷

利用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以及名人效應的人物或事件,通過策劃、組織等技巧來吸引媒體、消費者的興趣和關注。

3、口碑營銷

創造新穎的口碑傳播內容。

4、飢餓營銷

可以有效提升產品銷售,並為未來大量銷售奠定客戶基礎,同時也是未來對品牌產生高額的附加價值,從而為品牌樹立起高價值的形象。

5、知識營銷

通過有效的傳播方法和合適的傳播渠道,將企業所擁有的對用戶有價值的知識傳遞給潛在用戶。

6、互動營銷

抓住彼此雙方的利益共同點,找到其中巧妙的溝通時間和方法,將彼此緊密的鏈接在一起。

7、情感營銷

把消費者個人的情感差異和需求來作為企業營銷推廣的戰略設計。

8、會員營銷

對消費者、潛在客戶的信息挖掘,來細分客戶種類,並對相應的用戶採取更為合適的促銷手段。

7、新媒體的特徵

由於新媒體的UGC成分相當重,因此它的內容發布顯得沒有規律。對於大多數傳統媒體而言,內容出版是有時間設置的,所以電視台電台節目都被稱為program,一種可以事先設定的程序。但新媒體不是。 第二個重要特徵是碎片(fragmental)。有一種說法叫「微內容」。大抵意思差不多,並非整塊的內容,而是一片一片的內容。但「微內容」的說法只是形容了量上的特性,沒有涉及到「質」上。碎片,我個人認為,是更好地表達出新媒體特性的片語,因為看上去很多內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碎片化的內容是由於去中心化造成的。新媒體對於傳統媒體的所謂「顛覆」就是指這個。但事實上,去中心化這個態勢是長久不了的。人類由於大腦接收信息的需要,會導致那些重新整合信息的中心化渠道出現。搜索引擎是極好的例子。 第三個特徵是個人化/個性化(personalized)。blog是最顯著的例子。一個提供博客架站程序的wordpress,由於開放其代碼架構,使得網上有成千上萬數不清的模板可供使用。於是,每一個blog都顯得與眾不同,如果blogger自身還有模板開發能力的話,還可以造就全世界只有他/她這一塊的模板。 當然,不是所有的新媒體都有很強烈的個人化色彩(比如BBS),但的確有相當多的新媒體形式賦予了用戶盡可能展示自己的工具。這種個人化的特徵,直接拷問著「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條狗」的句式。換而言之,互聯網,其重心開始由數據(信息)向人轉變。 結合程樂華老師的說法,這種個人化直接帶來了網路上的補充自我和補償自我的出現。 偶發性和碎片化兩個特徵可以合力成為新媒體的第四個特點:連續的議程設置(continuousagenda-setting)。 媒體的議程設置效果是得到實證支持的,但媒體們很少對一個議程進行連續的設置:a電視台就b電台的內容進行跟蹤,然後c報再跟進(在中國,這種情況不是沒有,但很少見,比如:十七大報道算一個連續的議程設置)。但新媒體卻不是,它們喜歡連續式的進行議程設置,我稱之為「鏈式傳播」。每一個節點的影響力都有限,但合起來的力量是巨大的。典型的例子就是blog的話題接龍游戲:怪癖。 如果這個新媒體還有很強的個人化特徵的話,自我便代入了。媒體擬人化後,就使得這個媒體的可信度增高,議程設置力量會更具有穿透性。 最後一個特點,當然,不是最不重要的:互動性(interactive)。不過,這個特點已經被說濫了,我就懶得再大肆嘮叨了。 唯一需要在這里指出的是:跨平台的互動。網路媒體天然具有互動的功能,但很多互動完成於媒體之內,比如在某篇文章下發表一個評論。但新媒體提供了跨平台互動的技術,比如blog的trackback和pingback功能。但截止到目前為止,至少在中國,跨平台的互動還沒有成為大規模的態勢。

8、什麼是新媒體?有哪些特點 ?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於傳統媒體,才能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目前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路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

新媒體的特點
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對此,吳征認為:「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周進指出,新媒體可以與受眾真正建立聯系,同時,它還具有交互性和跨時空的特點。同時,新媒體給媒體行業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節目專業化越來越強,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等。
郭煒華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於傳播狀態的改變:由一點對多點變為多點對多點」。「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信息』與『意義』無關;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有研究者從另一個角度提出:「新媒體近乎於零費用信息發布,對受眾多為免費,這對傳統媒體的新聞產品製作成本造成挑戰。」張毓強還以「倫敦爆炸案」為個案提出了新媒體的多媒體整合態勢。「市民威廉·達頓拍攝了手機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於圖片直播的方式『報道』了災難現場狀況。這些照片很快進入各大電視網的新聞頭條。在這次『報道』中,手機、博客、互聯網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將『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權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體形式與媒體工具的結合,顯示出了巨大威力」。

廣告在新媒體中的運用
新媒體的廣告投放是專指在新媒體上所進行的廣告投放,廣告主在新媒體進行廣告投放比例一般20%左右。

新媒體廣告投放的表現形式
戶外新媒體:目前在戶外的新媒體廣告投放包括戶外視頻,戶外投影,戶外觸摸等,這些戶外新媒體都包含一些戶外互動因素,以此來達到吸引人氣,提升媒體價值的目的。
移動新媒體:以移動電視,車載電視,地鐵電視等為主要表現形式,通過移動電視節目的包裝設計,來增加受眾黏性,便於廣告投放。
手機新媒體:手機媒體是到目前為止所有媒體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為方便並具有一定強制性的平台,它的發展空間將非常巨大。未來的兩到三年內,3G手機逐漸普及,手機媒體將成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信息的重要手段。

藍牙廣告在新媒體廣告投放中的特點
手機是持在手中的交際圈、是手中的靈動伴侶、是移動的生活藝術,是不可離身之物。2007年,手機媒體將很可能異軍突起,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藍牙廣告(BlueAiring)。
定向性:藍牙廣告打破傳統廣告媒體定價的行規,廣告主定好自己的支出預算,定向定條發送給目標客戶。
精確性:藍牙廣告的最大特性是直達接收者手機上,「一對一」傳遞信息,強制性閱讀,100%閱讀率!
細眾性:藍牙廣告直接影響最具消費力的一族,且同一產品可根據不同的細眾對象輕松傳遞不同的廣告信息,以求最大程度鎖定最有效的目標消費群。
漫延性:藍牙廣告具有極強的漫延性,接收者可將信息隨身保存,隨時咨詢廣告主,需要時可反復閱讀,並可隨時發送給感興趣的朋友。
靈活性:藍牙廣告發布時間極具靈活性,廣告主可根據產品特點彈性選擇廣告投放時間,甚至具體到某個時間段內發布。
互動性:信息接收者可以採用不同方式回復信息源,及時方便地參考信息的反饋和再創造,其明快的互動性使得藍牙廣告具有越來越強的娛樂性。

9、簡述網路媒體的發展特點

一、即時性

即時性是網路新聞傳播時效性強的形象表述。上世紀末,網路媒體對突發事件的報道,就不斷創造了發稿時效第一的記錄。如:1999年5月8日清晨 5點50分(北京時間),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導彈襲擊。國內新聞網站中第一個對此作出反應的是人民網。該網站 9點25分發布了使館被炸的第一篇報道;11點55分發布電話采訪人民日報駐南斯拉夫記者呂岩松的現場目擊,報道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朱穎已殉職。中央電視台在12點的《新聞30分》中加以報道,新華社在午後才向新聞媒體發稿。近幾年來,滾動快訊讓網路新聞傳播的時效性進一步體現。隨著網路圖文直播、音頻直播和視頻直播的出現,網路新聞的即時性日臻完美。網路媒體為凸現新聞時效性,對突發事件的報道有時甚至將新聞電頭的時間精確到分鍾。即使是日常新聞報道,新聞內容頁面一般都標注了精確到秒鍾的發布時間,一些新聞列表的每個標題後也標注發布時間。

二、海量性

網路媒體可實行全天24小時發稿,人民網、新華網等新聞網站和新浪網、搜狐網等門戶網站實行全天候發稿已有近10年時間。網路媒體的每日發稿量(包括條數和篇幅)遠遠大於傳統媒體,如新浪網僅新聞頻道首頁的新聞鏈接總量就高達80 0 多條,各欄目還源源不斷地滾動播出新聞,發稿量可見一斑。點擊打開任何一條網路新聞網頁,呈現給讀者的除該新聞的內容之外,還有關鍵詞、相關新聞和新聞專題等鏈接,廣為集納追蹤報道和相關信息,全面報道事件始末,極大地豐富了新聞外延和背景資料,讓讀者充分享受新聞盛筵。除非人為清理或伺服器在沒有備份的情況下遭到破壞,理論上網路媒體所發稿件將以數字形式長期保存在資料存儲容量巨大的伺服器上。在這種意義上,網路媒體簡直就是一個浩瀚的新聞資料庫。

網路媒體新聞傳播的海量性,還體現在具有強大的檢索功能及易復制、易存儲等特點。谷歌、百度等專業搜索引擎及一些網站自有的檢索工具,使網上查找新聞變得十分便捷。讀者可以通過拷貝粘貼、下載、收藏、列印網頁等方式復制、存儲所需資料。

三、全球性

網路媒體的傳播范圍遠遠大於報紙、廣播和電視,是全球性的。「網路傳播無國界」,網路傳播空間理論上沒有國家和地區的限制。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如果不採取特別的技術措施對境內外個別有害網站實施封鎖(事實上通過代理伺服器可突破封鎖),世界上任何一個網站登載的內容,都有可能供全球網民訪問、瀏覽和下載。同樣,世界上任何一個具備上網條件的地方,均可輕松瀏覽全球網站。1998年,美國獨立檢察官斯塔爾的「柯林頓性丑聞」調查報告首先通過互聯網公諸於世,著名網站Yahoo!、AOL等以最快時間轉載,長達 4個多小時的柯林頓供證錄像視頻在互聯網上隨後播出,斯塔爾報告的主要內容通過電子郵件廣為傳播,這一案例成為世界新聞傳播史上史無前例的「第一次」。網路媒體新聞傳播的全球性,在使一些網路媒體「走出國門」的同時,使一些目標受眾為特定語種讀者的網路媒體提升了全球影響力。如香港的星島環球網、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等中文網站,紛紛躍入全球華人的視野范圍內。

四、互動性

網路媒體新聞傳播是媒體與受眾、受眾之間的多向性、互動性傳播。互動性又稱交互性,包含「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傳播方式,體現了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相結合的傳播方式,是網路媒體的特性和優勢。網路論壇、討論區、留言板、聊天室、電子郵件、ICQ及MSN等即時通訊軟體等,吸引著大量網民積極參與傳播信息、評論新聞、討論新聞話題等活動,極大地提高了網路新聞傳播的社會影響力。1999年5月9日,人民網開通「強烈抗議北約暴行BBS論壇」,不久改版為「強國論壇」,截至目前,已有482004人注冊為該論壇用戶,同時在線瀏覽人數最高達到209211人。近年來,網路論壇在「劉涌案」、「孫志剛事件」、「寶馬撞人案」以及「虐貓女事件」等幾起社會新聞事件上,發出了強大的聲音,產生了巨大影響。

五、多媒體性

網路所擁有的一大特性是多媒體性,它使網路媒體有能力在技術上實現多媒體傳播。網路傳播的多媒體性是指互聯網路運用數字技術,兼容報紙、廣播和電視多種媒體的傳播手段,全面刺激受眾的多種感官。網路傳播採取文字、圖片、音頻、視頻、FLASH動畫等多種形式,豐富了報道手段,使新聞更為直觀、形象、生動,增加了新聞的現場感和沖擊力。由於傳統媒體只能實現單媒體傳播,受眾選擇了什麼媒體,就只能選擇這個媒體所具有的傳播方式,所以報紙、電視和廣播一直處於一種「三分天下」的格局之中,彼此不能涵蓋,而網路媒體集文本、聲音、圖像等傳播形式於一體,這就打破了傳統媒體之間的界限,使網路媒體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不再有現實生活中傳統媒體三足鼎立的勢力劃分。

六、新媒體特性

網路媒體既具有大眾傳播的優勢,又兼具小(窄)眾化、分眾化傳播的特點,通過強大的信息技術正把不同的媒體形態融合,體現了媒體變革最明顯的特徵。近年來,互聯網融合報紙運作模式產生了網路報紙。隨著網路流媒體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融合電台技術產生了網路電台,融合電視技術產生了網路電視台,融合移動通訊技術產生了網路/手機簡訊、手機網站,變革編輯理念和模式產生了博客,基於互聯網的新媒體層出不窮,異彩紛呈。根據香港互聯網交易中心的紀錄顯示,2006年世界盃賽事期間,網上流量最高是午夜,到約凌晨五點流量便急劇下降,粗略估計,每晚約有三、四萬部計算機上網看世界盃。湖南衛視節目《超級女聲》連續兩年不停地以P2P技術直播,上海文廣傳媒除了IPTV外,也廣泛使用P2P技術。

與簡述網路新媒體的特徵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