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告對孩子有沒有影響以及預防和應對措施
廣告商以兒童為目標推銷產品並不是偶然的行為。小孩子也許不怎麼花錢,但他們肯定認識會花錢的人—一而且孩子們通常能夠通過哭訴、乞求等手段操縱父母在當時買下玩具、小食品或其他產品。很多以這種方法推銷的食品都是不利於孩子健康的。除了其他防護手段之外,可以考慮主動讓廣告商們知道,你反對他們向孩子推銷那些東西。有一些產品的外觀不應該對兒童產生吸引力,例如香煙、酒和其他任何有危險性的東西。如果你覺得廣告商確實在針對兒童推銷一些不恰當的產品,那麼向他們指出你的觀點。消費者的吶喊還是很管用的。
總的說來,電視、音樂、電影以及文化對家庭生活都有著不易覺察卻又十分深入的影響。不久以前,晚餐後的時段被當作「家庭時間」,電視節目既要適合成年人也要適合兒童,猥褻、性暗示和其他涉及成人主題的內容是被禁止播放的。但是現在,看看那些在「黃金時間」播放的常規節目吧。關於對成年人的尊重、禮儀和與人合作等方面,他們在傳達什麼樣的信息?在很多受歡迎的節目里,兒童和青少年表現得「酷」而聰明,然而大人們(尤其是父母)卻是窩囊、愚蠢而不可救葯。甚至晚間新聞節目中,也經常性地涉及一些很多父母都覺得兒童不宜的事件和內容。
當然也有例外,但是青少年能夠獲得的大量音樂、電影和電視節目都在鼓吹一種對他人不敬的態度。即使你限制孩子接觸媒體,毫無疑問他還是會在托兒所、鄰居家和家庭聚會上,從其他小朋友那裡遭遇到相關的影響。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你要保持清醒,並且積極地把希望孩子具備的品質價值和處世技能灌輸給他。
2、如何看待媒介對兒童的影響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電子媒介以不可抵擋之勢入侵童年,影響兒童成長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從兒童認知、道德、審美與童年進程四方面探討電子媒介的影響,使用得當,電子媒介會成為兒童知識淵博的朋友;使用不當,電子媒介會摧毀美好的童年。
電子媒介充斥在現代人生活與工作的每一個角落,以至於人類已經無法想像在沒有電的世界裡該怎樣生存。電腦、手機讓成人著迷的同時,也讓兒童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看看周圍,在餐廳的某個角落,成人吃飯聊天,兒童就沉浸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世界裡。在家中,孩子哭鬧無計可施時,家長會掏出手機,播放有趣的視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個人無法阻止歷史的進程,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個人很難避免兒童不接觸任何電子媒介。電子媒介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它們「隨風潛入夜」,逐漸滲透到兒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對兒童的成長造成利弊交加的影響。
一、對兒童認知的影響
皮亞傑認為:「認識上的適應,也像生物學上的對應物一樣,是由同化和順應之間的一種平衡所組成。」兒童通過同化和順應掌握外界信息,從而適應環境,學會生存。
電子媒介出現之前,人類通過紙質媒介來獲取信息。兒童通過學習才能尋覓到打開成人世界大門的鑰匙,這一過程是漫長的,伴隨著兒童的成長。電子媒介的出現,大量信息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呈現,使得現在兒童可以獲得從前兒童難以接觸的秘密。這一方面可以擴大兒童的視野,知道人的身體組成是什麼,世界的另一端有什麼,科技的前沿創造出了什麼……另一方面卻可能意外地讓兒童了解到暴力、性等從前對兒童封鎖的信息。是否因為電子媒介會造成惡的後果就阻止其進入兒童世界?當然不可能,同樣對兒童也不公平。如今,兒童如果從未看過某個動畫片,玩過電子游戲,那麼在同伴中間他會被排斥,因為他和他們沒有共同話題。從幼兒園小朋友集體被平板電腦誘拐的實驗,可以看到科技產品對小朋友有著無可抵擋的魅力。兒童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他們看見成人時不時看看手機或電腦,他們會好奇其中的奧秘,他們會探索如何使用成人的「玩具」。黑格爾認為文明的進程會使曾在歷史上顯得神秘的知識都成為兒童的玩具,「在知識領域里,我們就看見許多在從前曾為精神成熟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知識現在已經降低為兒童的知識,兒童的練習,甚至兒童的游戲。」曾經的計算機只有國家實驗室才擁有,如今兒童都會使用計算機聽音樂、看視頻。長時間沉迷在電子媒介營造的世界裡會對兒童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電子媒介絕不是也不應該成為唯一的途徑。兒童處於大自然中,可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聽,還可以用手去觸摸,用鼻子聞,用嘴巴嘗,他們感受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生動靈活的。兒童的每一天都是新鮮的,他們充滿好奇地觀察這個世界,世界呈現給他們的每一天也是充滿變化的。昨天天晴,今天下雨;昨夜漫天星星,今夜月朗星稀;昨天有雁飛過,今天小蝌蚪在找媽媽……兒童在大自然度過的每一天都是充滿生命力的。何必浪費大自然的恩賜?在大自然的庇護下,每一個兒童都能快快樂樂地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現在電子媒介無處不在。成人對電子媒介的態度是否應該如臨大敵,還是應該聽之任之?或者應該淡然處之,既不放任也不完全拒絕,就像周作人在其《兒童的文學》中所闡述的,成人可以「放膽供給」兒童所需要的、能夠滿足兒童的本能和興趣的一切精神食糧。成人「不必愁他有什麼壞的影響,但因此我們又更須細心斟酌,不要使他停滯,脫了正當的軌道……」電子媒介寓教於樂,合理的使用可以對於兒童的認知起到積極的作用。電子媒介的魔力讓很多成人都不可自拔的沉溺其中,但是成為父母後,成人必須承擔控制兒童使用電子媒介的時間與質量的責任,就像守護一朵帶著露水的玫瑰一樣,成人該有怎樣的小心翼翼,才能保護世間最純真最脆弱同時也是代表未來和希望的花朵。
二、對兒童道德的影響
電子媒介雖然會向兒童宣傳道德規范,但同時暴力、爭斗、爾虞我詐也會出現在電子媒介上,造成兒童道德認知的迷茫。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不無憂慮地指出:「很顯然,媒介已經削弱了家庭在塑造年輕人的價值觀和情感發展上的作用。」電子媒介給兒童創造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兒童會認同虛擬世界的規則。例如家長說打其他小朋友會痛,欺負別人的小朋友將沒有人和他玩。但是兒童看見貓和老鼠成天打架,看見喜羊羊和灰太狼總在爭斗。兒童會發現這個過程充滿樂趣,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時也會產生同樣的邏輯。怎樣知道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不對的呢?當兒童看到別的小朋友受傷哭泣,當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負感到痛苦時,兒童這才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和理解問題,才會對別人產生同情心。休謨認為「廣泛的同情是我們的道德感所依靠的根據。」在虛擬空間中,兒童身體的存在被抽離,於是應該形成的常識和同情心也被抽離。正常兒童會了解人被火烤的後果,並同情被烤者的痛苦。而連雲港9歲男童竟然模仿灰太狼用火烤羊的情節,將兩名同伴綁在樹上點火,造成了嚴重的燒傷。這樣極端的事例說明該男童沉溺虛擬世界中,在動畫片中,小羊並不會受到真正實質性的傷害;現實中,他認為他的行為只是游戲並不會造成嚴重後果。兒童的道德觀正在形成中,電子媒介的矛盾讓兒童困惑。一方面,兒童會得益於電子媒介宣傳的真善美;另一方面,兒童會受困於電子媒介透露的假丑惡。家長所要做的是控制和解釋電子媒介所傳播的信息,讓兒童在與人交往中形成被社會認可的道德觀。
三、對兒童審美的影響
審美是兒童的天性。經驗告訴人們,兒童喜歡漂亮的夥伴、漂亮的衣服、玩具,喜歡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環境。畢加索認為每一個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不受功力目的支配,他們憑著純粹的心表達稚嫩的情感。美是秩序的感性表達,兒童天生有一種對規律性的強烈需要,兒童通過審美表達自己對於世界的觀感和對於規律的把握。正如莊子所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老子指出聖人的精神狀態 「復歸於嬰孩」。聖人通達天地之美,兒童也在通過自己天真無邪的雙眼觀察世界,試圖尋找世界的規律。自然是美的,處於大自然中的兒童是快樂的,他們有著無窮的問題需要探索,他們也有著無數的藝術作品亟待完成。電子媒介同樣也會試圖向兒童傳播美,通過電子媒介,兒童可以看見平時很難看到的海底世界、非洲大草原、熱帶雨林……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兒童通過電子媒介認識的世界是不全面的,潔凈的城市生活會讓兒童詫異「臟」為什麼存在。有的兒童看見自己的排泄物會惡心,當污泥濺到皮膚上時甚至會嘔吐;任何人想到污泥由動物排泄物構成,都有點不舒服。而鄉村的兒童或許此時正開心地玩泥巴,單調的生活和傳媒讓人無法想像另一種生活方式。真正的美是一種和諧,自然中不僅有高大雄偉、光鮮亮麗,自然也包括各種奇形怪狀,經常接觸大自然的兒童,會明白可愛的貓咪是美,同樣老鼠的存在也是和諧的;會明白蝴蝶是美的,明白雖然毛毛蟲不起眼,可正是它變成了美麗的蝴蝶;自然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而且美好的。如果兒童接受相似的傳媒,那麼他們長大後會怎樣?是否會依照相似的審美過著與他人無差異的生活?他們未來的生活是否會豐富多彩,充滿創造力? 四、對童年進程的影響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電子媒介不應該讓童年走向逐漸消逝的道路。達爾文、愛因斯坦等人皆因為童年的好奇心而激發了他們成年後的探索。電子媒介是人類科技的成果,使用得當可以增光添彩。現在,每天,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和各個領域的信息通過電視或互聯網傳播,兒童可以快捷地從中獲得所求。這些信息可以是有益的、寓教於樂的,有的兒童探索了科技的力量,學習的捷徑,努力的結果使得他們成為神童或者少年大學生,在這之後,他們依然會對童年的玩具念念不舍,在學識方面,他們超出了正常的兒童,在生活和心理需求方面,他們仍是孩子。電子媒介也會為兒童打開一扇窗,讓兒童窺見成人世界的秘密。有的兒童過早了解了性知識,甚至早早有了性行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媽媽是一位五歲女孩,這個兒童或許會在哺育方面多一些知識,可是並不會一下子擁有成人的思想和經驗。電子媒介是否會加速童年的進程?木桶效應告訴我們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神童在某一方面可以卓爾不群,可是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可能平常甚至失常。英國來德爾克斯大學36年間跟蹤調查210名神童,結果3%的人最終功成名就。極端的個案可見塞達斯的事例,哈佛大學一名心理學教授,在自己兒子塞達斯身上進行「培養試驗」,塞達斯6個月時能讀出26個英文字母,2歲看懂中學課本,4歲發表4篇文章,6歲完成解剖學論文,12歲被哈佛大學錄取,14歲住進精神病院。精神的物質基礎是神經生理組織。兒童心理發展從一個階段到下一個階段過渡的最佳速率是由大腦等神經生理系統發育中相應階段過渡的速率決定的。只有符合自然的正常速率才能讓兒童健康地成長。盧梭認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長時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兒童有自己的大綱,尊重兒童的成長速率,滿足兒童對電子媒介的好奇,有選擇地讓兒童接受電子媒介傳播的信息,讓電子媒介成為生動有趣、知識淵博的朋友,讓童年更加美好。
結語
信息化時代,如何讓兒童快樂地成長是每個家長必須思考的問題。現在中國的年輕父母很多都曾經是獨生子女,可能他們兒時就與電視為伴,長大後又沉浸在網路世界裡。80後母親在家沉迷網路,讓8歲孩子洗衣做飯的新聞,說明80後父母曾經的生活重心就是電子世界,如果他們無法控制自己,那他們如何教育孩子?兒童是這個世界最美的花朵,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的時光,看看兒童天真無邪的笑臉,怎麼忍心兒童迷失在電子世界裡?兒童也是成人之父,當年輕父母無法控制自己時,請看看自己的孩子,想想自己的責任。如果年輕的父母童年的玩伴是冰冷的電視機,問問自己快樂嗎?問問自己是否想讓自己的孩子重復那樣的道路?電子媒介讓現在人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成人無法阻止兒童接觸電子媒介,成人所需做的是控制兒童接受電子媒介影響的內容和時間。盡量多陪陪孩子,讓孩子接觸大自然,讓孩子多交朋友,讓孩子融入真實而美好的生活。
3、如何應對廣告對孩子的影響
廣告商以兒童為目標推銷產品並不是偶然的行為。小孩子也許不怎麼花錢,但他們肯定認識會花錢的人—一而且孩子們通常能夠通過哭訴、乞求等手段操縱父母在當時買下玩具、小食品或其他產品。很多以這種方法推銷的食品都是不利於孩子健康的
4、如何理解現代媒體對兒童以及兒童游戲的影響
社會信息媒介已經成為教育少年兒童的重要手段。電視和電腦作為現代化傳播媒介,對少年兒童的影響越來越大。本文從電視和網路媒體兩個方面來闡述對兒童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從而引導社會各方面趨利避害,充分利用好現代媒體的「雙刃劍」,營造良好的現代家庭環境,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 ,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媒體為中心的現代媒體的發展勢不可擋,現代媒體作為教育和傳播的媒介在現代生活中份量越來越重,少年兒童接觸媒介時間長,媒體資源豐富。他們正在通過大眾媒介獲取新的知識和觀念,並獲得新的娛樂方式。
一、現代媒體的定義
所謂現代媒體,是指在現代電子技術條件下,實現信息傳遞的各種電子設備。
現代媒體所傳遞的信息形式很多,主要有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
二、現代媒體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社會信息媒介已經成為教育少年兒童的重要手段。電視和電腦作為現代化傳播媒介,對少年兒童的影響越來越大。電視節目和網路文化的優劣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未來公民的素質,特別是對兒童心智的啟蒙、情感的培養、個性的塑造、社會的了解等諸多方面,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巨大的無所不在的影響。
(一)電視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大眾傳播媒介,電視已經影響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視覺藝術,因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也成為當代社會中最具影響力的大眾文化傳播形式。同樣電視對於兒童的成長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視對兒童產生的深遠影響,既有積極的方面,又有消極的方面。1. 電視對兒童產生的積極、深遠影響
(1)電視節目能夠直覺地、形象地教給兒童大量的多方面的知識,啟迪兒童的智慧,培養孩子的智能素質。許多孩子們喜愛的電視節目,因為它符合兒童特點,直觀、形象、具體,孩子易於接受。在日積月累的收視中邊玩邊看獲取了許多知識技能,從而開發了他們的智力。
(2)電視文化對培養孩子成為「創造型」的「全面型」的人才起著心靈開啟的作用。電視作品中經常有人物介紹欄目,也有不少電視劇是反映有成就者成長道路的。其中的內容有科學家如何發明創造的;也有藝術大師怎樣創作出有個性的藝術作品的;也有普通勞動者如何改天換地的等等。他們的成長過程教孩子從小知道,凡是有成就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各自領域里,艱苦勤奮,百折不撓,富有創造性,否則就不能成為「大家」或「大師」,尤其在今天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循規蹈矩是不行的。從小要肯動腦,並且善於動腦動手,既要有知識,又會實踐,將來才能做成一番事業。
(3)電視可以通過直觀可視的藝術形象。孩子們可以從電視節目里像親臨現場一樣,欣賞到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音樂、舞蹈、體育以及雜技、魔術、模特表演,瀏覽世界各國美術大師的藝術作品,領略世界各地美麗風光和宏偉建築。電視藝術所涉及的廣闊領域,不僅開拓了兒童的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認知的能力,同時,在享受美的同時,陶冶了情操,受到了審美教育。當然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對兒童審美素質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的。
(4)電視對於兒童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行為習慣的形成起著巨大的作用。不論兒童電視劇或成人電視劇,裡面都有人物、故事情節。兒童看了從中可以分清好與壞,善與惡,美和丑;因此在他年幼的心靈里就會逐漸樹立起一個正確的人生觀,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綜上所述,電視文化對於兒童的智力、美育、德育等綜合素質培養,對於兒童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積極作用不可低估。
2. 電視文化對兒童的負面影響
(1)在商業利益驅使下,電視往往強調突出暴力與色情內容,由於兒童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對他們具有腐蝕作用。
(2)電視節目繁多,有的孩子坐在電視機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這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對於兒童之間相互交流也無疑設置了一道障礙。
(3)使兒童陷於被動。電視視聽與書刊閱讀相比,前者可以說是「被動性」的, 後者是「主動性」的。因為圖像與文字相比較很容易理解,尤需開動腦筋。因看電視大多而養成的「被動性」,將不利於兒童思考力的養成與提高。對電視嚴重依賴的兒童,他們的語言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特別是掌握數學符號體系的能力不可避免地會遭到嚴重削弱。
(4)兒童的「電視綜合症」。愛看電視的兒童有時會感到心神煩躁,處於超活動狀態之中。社會心理學家把這種狀態稱為「電視綜合症」。患了電視綜合症的兒童不能連續保持注意力,要麼獃獃地坐著,要麼無法抑制沖動和顯示出心神不定的表情。如果讓這些兒童少看或不看電視,他們就正常了。
為更好地開發兒童智力,家長應指導兒童看電視,使其多吸收電視中積極信息,克服消極影響。
3. 克服電視文化對兒童的負面影響的措施
(1)限制兒童看電視的時間。 不要把電視當作兒童的保姆,限制兒童每次看電視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小時。適合兒童內容的可多看一點,反之應少看或不看。必須保證兒童訓練語言表達,閱讀寫作,數字運算的時間。還必須讓兒童大聲朗讀,養成讀書的習慣。
(2)多與兒童談談電視節目的內容。為了收到較好的效果,最好同孩子一起看電視,了解兒童對電視節目的看法,這樣就可以針對電視節目中出現的人物、事物、景物等等加以講解,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思索回答,從而培養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節目內容要根據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理解能力來適當選擇。如果不加以選擇,把電視當作哄孩子的手段,勢必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後果。
(3)擴大生活中的現實經驗。對兒童來說,拼七巧板、 搭積木,做紙功、畫畫之類能喚起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游戲是很重要的,應該在兒童的生活中安排適當的身體運動。注意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
所以,如何使電視作品對兒童的成長更積極更有力,能夠進一步提高電視文化藝術的水平,抵制其不良的影響,還要引起電視界以及全社會和兒童家長們足夠的重視。
(二)網路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媒介特別是電腦網路在生活中扮演著多種角色,正在越來越強地影響著兒童的身心發展,給網路兒童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1. 網路給兒童帶來的積極影響
網路可以是耐心的老師,也可以是傾訴交流的夥伴,更可以是用來游戲的工具甚至寵物。
(1)可以開闊少年兒童視野,幫助其了解更多的求知領域,得到大量的需求信息。
(2)可以藉助虛擬空間,廣泛開展對外交流。
(3)可以利用互聯網無限多樣的發展機會,促進青少年的個性培養。
(4)可以利用網路資源和信息技術,促進兒童的學業。可以讓孩子自己在網上找一些課本上的一些相關內容。也可以讓孩子把自己得意的作品(作文)在網上發表,孩子在網路上每發表一篇作文就會對自己的寫作有一定的信心。認為自己的寫作水平並不低(其實只要孩子認真思考、認真去寫、一定能寫出好的作文來),這時孩子對寫作也有了一定的興趣,這是最好的鼓勵,是最好的表揚。鼓勵是動力,表揚是信心。孩子會更加喜愛寫作文,那麼寫作文不再是孩子的一種累贅,寫作文成了孩子的一種樂趣。
(5)互聯網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成為兒童尋求知識的主要手段,進一步拓展出當今兒童教育的空間。孩子們碰到語文課中要求查找的有關資料,就可以讓學生上網去找,從上網過程中可以學到許多電腦知識。他們對學習會更加喜愛,對學習更加有了信心。網路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網路對他們的學習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由於網路的出現,還使寓教於樂變得簡單起來,這些看上去和學習沒有關系的游戲機,成了老師們教學的新法寶。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和一關又一關的游戲相結合,孩子們在娛樂中學就會了知識,學習變得輕鬆了。
可以說,網路的出現和極速發展為少年兒童的學習、交流,思維拓展、創新、娛樂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2. 網路給兒童帶來的消極影響
(1)網路病症問題。正由於網路的多樣性使不少青少年兒童長期沉湎於網路之中,一些青少年兒童已出現明顯的網路病症,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有不少電腦愛好者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網上娛樂綜合症」。當孩子迷上網上娛樂時,就會網上成癮,其後患無窮。
(2)不健康網點對青少年的危害問題。一些大肆渲染色情、暴力、邪教或反動的網站,已毒害了一批青少年兒童,幾乎讓眾人「談網色變」。
(3)誘發青少年犯罪問題。專家表明,目前青少年嚴重不良行為、違法犯罪行為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網路中不良信息的活學活用。
這些問題的出現大大影響了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影響了兒童正常的學習、生活,也為學校傳統教育帶來了新的壓力與挑戰。
3. 克服網路對兒童的負面影響的措施
(1)是全社會要對網路兒童給予保護
給青少年兒童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不規范網吧的危害應引起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對網吧應加大整頓力度,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整合各部門工作力量,實現齊抓共管。例如:進一步嚴格開辦網吧的各種審批程序,除完備的程序外建議審批中考慮申請人自身文化、道德素質;文化、公安部門提高對網吧檢查頻率並在檢查時請計算機人士同往。充分運用法律、經濟和市場的手段,扶持一批規模較大、管理規范的網吧,堅決取締那些無照經營、違法經營、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網吧。
(2)是學校要對網路兒童引導教育
學校應進一步規范其各種規章制度,首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在日愈復雜的社會里,對學生更要增強責任心和耐心;其次,教師要從提高自身水平入手,對互聯網不是拒絕而是了解。從而進一步引導兒童用好網路這一把雙刃劍;再次,加強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提高自我約束、自我保護和分辨能力。注重增強少年兒童的自律意識,教育他們不沉迷於網上聊天、游戲等虛擬世界,不瀏覽、製作、轉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語言聊天,不輕易與不曾相識的網友約會,教育少年兒童自覺遵守互聯網道德規范,自覺抵制不良網路信息的侵蝕。
(3)是家長要對網路兒童加強督促
面對網路兒童,做父母的應該積極應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給予督促和引導:
①家裡有條件的可購買電腦,盡量不要讓孩子到網吧去上網。
②把電腦從孩子的卧室搬到客廳,不讓他有閉門沉迷的條件。
③限定了上網時間:每周末在完成作業後可以上網,但每次不能超過兩個小時。
④上網時我們盡量陪孩子一起「沖浪」,這樣既能起到監督作用,還能對網上的內容及時進行分析解惑;如沒時間陪孩子上網,我們就通過「歷史」按鈕檢查他瀏覽過的網頁,發現不良傾向及時「亡羊補牢」。找出幾個較好的青少年網站和電子報紙,收入「收藏夾」,作為孩子固定瀏覽的站點。
⑤從網上下載防「黃」軟體,凡是不健康的網站一律不讓孩子進入。另外,教育引導孩子樹立健康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免疫力」自覺抵制不健康的東西。
⑥加強孩子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等,給予他最真誠的答案,不再說教。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上網已經成了孩子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這項技能始終伴隨著孩子們,電腦網路越來越強地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對於孩子們來說,網路不應是洪水猛獸,也不應該成為與家長之間的隔膜,在他們童年生活里,網路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教室,是獲取課堂外知識的另一個學校。有了社會、家庭、教師密切關注,相互配合,網路會成為家長與孩子們情感交流的一條紐帶,成為孩子們學習好的工具書,成為孩子尋求知識的寶庫,成為孩子們尋求歡樂的殿堂。
信息化時代,無論是現代媒體,對兒童的成長形成了很大的影響,要讓新時期的兒童健康成長必須充分認識這些影響因素,趨利避害,正確引導,充分利用好現代媒體的「雙刃劍」,營造良好的現代家庭環境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5、如何理解現代媒體對兒童以及兒童游戲的影響?
社會信息媒介已經成為教育少年兒童的重要手段。電視和電腦作為現代化傳播媒介,對少年兒童的影響越來越大。本文從電視和網路媒體兩個方面來闡述對兒童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從而引導社會各方面趨利避害,充分利用好現代媒體的「雙刃劍」,營造良好的現代家庭環境,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 ,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媒體為中心的現代媒體的發展勢不可擋,現代媒體作為教育和傳播的媒介在現代生活中份量越來越重,少年兒童接觸媒介時間長,媒體資源豐富。他們正在通過大眾媒介獲取新的知識和觀念,並獲得新的娛樂方式。
一、現代媒體的定義
所謂現代媒體,是指在現代電子技術條件下,實現信息傳遞的各種電子設備。
現代媒體所傳遞的信息形式很多,主要有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
二、現代媒體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社會信息媒介已經成為教育少年兒童的重要手段。電視和電腦作為現代化傳播媒介,對少年兒童的影響越來越大。電視節目和網路文化的優劣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未來公民的素質,特別是對兒童心智的啟蒙、情感的培養、個性的塑造、社會的了解等諸多方面,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巨大的無所不在的影響。
(一)電視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大眾傳播媒介,電視已經影響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視覺藝術,因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也成為當代社會中最具影響力的大眾文化傳播形式。同樣電視對於兒童的成長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視對兒童產生的深遠影響,既有積極的方面,又有消極的方面。1. 電視對兒童產生的積極、深遠影響
(1)電視節目能夠直覺地、形象地教給兒童大量的多方面的知識,啟迪兒童的智慧,培養孩子的智能素質。許多孩子們喜愛的電視節目,因為它符合兒童特點,直觀、形象、具體,孩子易於接受。在日積月累的收視中邊玩邊看獲取了許多知識技能,從而開發了他們的智力。
(2)電視文化對培養孩子成為「創造型」的「全面型」的人才起著心靈開啟的作用。電視作品中經常有人物介紹欄目,也有不少電視劇是反映有成就者成長道路的。其中的內容有科學家如何發明創造的;也有藝術大師怎樣創作出有個性的藝術作品的;也有普通勞動者如何改天換地的等等。他們的成長過程教孩子從小知道,凡是有成就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各自領域里,艱苦勤奮,百折不撓,富有創造性,否則就不能成為「大家」或「大師」,尤其在今天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循規蹈矩是不行的。從小要肯動腦,並且善於動腦動手,既要有知識,又會實踐,將來才能做成一番事業。
(3)電視可以通過直觀可視的藝術形象。孩子們可以從電視節目里像親臨現場一樣,欣賞到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音樂、舞蹈、體育以及雜技、魔術、模特表演,瀏覽世界各國美術大師的藝術作品,領略世界各地美麗風光和宏偉建築。電視藝術所涉及的廣闊領域,不僅開拓了兒童的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認知的能力,同時,在享受美的同時,陶冶了情操,受到了審美教育。當然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對兒童審美素質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的。
(4)電視對於兒童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行為習慣的形成起著巨大的作用。不論兒童電視劇或成人電視劇,裡面都有人物、故事情節。兒童看了從中可以分清好與壞,善與惡,美和丑;因此在他年幼的心靈里就會逐漸樹立起一個正確的人生觀,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綜上所述,電視文化對於兒童的智力、美育、德育等綜合素質培養,對於兒童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積極作用不可低估。
2. 電視文化對兒童的負面影響
(1)在商業利益驅使下,電視往往強調突出暴力與色情內容,由於兒童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對他們具有腐蝕作用。
(2)電視節目繁多,有的孩子坐在電視機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這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對於兒童之間相互交流也無疑設置了一道障礙。
(3)使兒童陷於被動。電視視聽與書刊閱讀相比,前者可以說是「被動性」的, 後者是「主動性」的。因為圖像與文字相比較很容易理解,尤需開動腦筋。因看電視大多而養成的「被動性」,將不利於兒童思考力的養成與提高。對電視嚴重依賴的兒童,他們的語言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特別是掌握數學符號體系的能力不可避免地會遭到嚴重削弱。
(4)兒童的「電視綜合症」。愛看電視的兒童有時會感到心神煩躁,處於超活動狀態之中。社會心理學家把這種狀態稱為「電視綜合症」。患了電視綜合症的兒童不能連續保持注意力,要麼獃獃地坐著,要麼無法抑制沖動和顯示出心神不定的表情。如果讓這些兒童少看或不看電視,他們就正常了。
為更好地開發兒童智力,家長應指導兒童看電視,使其多吸收電視中積極信息,克服消極影響。
3. 克服電視文化對兒童的負面影響的措施
(1)限制兒童看電視的時間。 不要把電視當作兒童的保姆,限制兒童每次看電視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小時。適合兒童內容的可多看一點,反之應少看或不看。必須保證兒童訓練語言表達,閱讀寫作,數字運算的時間。還必須讓兒童大聲朗讀,養成讀書的習慣。
(2)多與兒童談談電視節目的內容。為了收到較好的效果,最好同孩子一起看電視,了解兒童對電視節目的看法,這樣就可以針對電視節目中出現的人物、事物、景物等等加以講解,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思索回答,從而培養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節目內容要根據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理解能力來適當選擇。如果不加以選擇,把電視當作哄孩子的手段,勢必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後果。
(3)擴大生活中的現實經驗。對兒童來說,拼七巧板、 搭積木,做紙功、畫畫之類能喚起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游戲是很重要的,應該在兒童的生活中安排適當的身體運動。注意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
所以,如何使電視作品對兒童的成長更積極更有力,能夠進一步提高電視文化藝術的水平,抵制其不良的影響,還要引起電視界以及全社會和兒童家長們足夠的重視。
(二)網路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媒介特別是電腦網路在生活中扮演著多種角色,正在越來越強地影響著兒童的身心發展,給網路兒童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1. 網路給兒童帶來的積極影響
網路可以是耐心的老師,也可以是傾訴交流的夥伴,更可以是用來游戲的工具甚至寵物。
(1)可以開闊少年兒童視野,幫助其了解更多的求知領域,得到大量的需求信息。
(2)可以藉助虛擬空間,廣泛開展對外交流。
(3)可以利用互聯網無限多樣的發展機會,促進青少年的個性培養。
(4)可以利用網路資源和信息技術,促進兒童的學業。可以讓孩子自己在網上找一些課本上的一些相關內容。也可以讓孩子把自己得意的作品(作文)在網上發表,孩子在網路上每發表一篇作文就會對自己的寫作有一定的信心。認為自己的寫作水平並不低(其實只要孩子認真思考、認真去寫、一定能寫出好的作文來),這時孩子對寫作也有了一定的興趣,這是最好的鼓勵,是最好的表揚。鼓勵是動力,表揚是信心。孩子會更加喜愛寫作文,那麼寫作文不再是孩子的一種累贅,寫作文成了孩子的一種樂趣。
(5)互聯網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成為兒童尋求知識的主要手段,進一步拓展出當今兒童教育的空間。孩子們碰到語文課中要求查找的有關資料,就可以讓學生上網去找,從上網過程中可以學到許多電腦知識。他們對學習會更加喜愛,對學習更加有了信心。網路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網路對他們的學習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由於網路的出現,還使寓教於樂變得簡單起來,這些看上去和學習沒有關系的游戲機,成了老師們教學的新法寶。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和一關又一關的游戲相結合,孩子們在娛樂中學就會了知識,學習變得輕鬆了。
可以說,網路的出現和極速發展為少年兒童的學習、交流,思維拓展、創新、娛樂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2. 網路給兒童帶來的消極影響
(1)網路病症問題。正由於網路的多樣性使不少青少年兒童長期沉湎於網路之中,一些青少年兒童已出現明顯的網路病症,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有不少電腦愛好者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網上娛樂綜合症」。當孩子迷上網上娛樂時,就會網上成癮,其後患無窮。
(2)不健康網點對青少年的危害問題。一些大肆渲染色情、暴力、邪教或反動的網站,已毒害了一批青少年兒童,幾乎讓眾人「談網色變」。
(3)誘發青少年犯罪問題。專家表明,目前青少年嚴重不良行為、違法犯罪行為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網路中不良信息的活學活用。
這些問題的出現大大影響了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影響了兒童正常的學習、生活,也為學校傳統教育帶來了新的壓力與挑戰。
3. 克服網路對兒童的負面影響的措施
(1)是全社會要對網路兒童給予保護
給青少年兒童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不規范網吧的危害應引起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對網吧應加大整頓力度,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整合各部門工作力量,實現齊抓共管。例如:進一步嚴格開辦網吧的各種審批程序,除完備的程序外建議審批中考慮申請人自身文化、道德素質;文化、公安部門提高對網吧檢查頻率並在檢查時請計算機人士同往。充分運用法律、經濟和市場的手段,扶持一批規模較大、管理規范的網吧,堅決取締那些無照經營、違法經營、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網吧。
(2)是學校要對網路兒童引導教育
學校應進一步規范其各種規章制度,首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在日愈復雜的社會里,對學生更要增強責任心和耐心;其次,教師要從提高自身水平入手,對互聯網不是拒絕而是了解。從而進一步引導兒童用好網路這一把雙刃劍;再次,加強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提高自我約束、自我保護和分辨能力。注重增強少年兒童的自律意識,教育他們不沉迷於網上聊天、游戲等虛擬世界,不瀏覽、製作、轉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語言聊天,不輕易與不曾相識的網友約會,教育少年兒童自覺遵守互聯網道德規范,自覺抵制不良網路信息的侵蝕。
(3)是家長要對網路兒童加強督促
面對網路兒童,做父母的應該積極應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給予督促和引導:
①家裡有條件的可購買電腦,盡量不要讓孩子到網吧去上網。
②把電腦從孩子的卧室搬到客廳,不讓他有閉門沉迷的條件。
③限定了上網時間:每周末在完成作業後可以上網,但每次不能超過兩個小時。
④上網時我們盡量陪孩子一起「沖浪」,這樣既能起到監督作用,還能對網上的內容及時進行分析解惑;如沒時間陪孩子上網,我們就通過「歷史」按鈕檢查他瀏覽過的網頁,發現不良傾向及時「亡羊補牢」。找出幾個較好的青少年網站和電子報紙,收入「收藏夾」,作為孩子固定瀏覽的站點。
⑤從網上下載防「黃」軟體,凡是不健康的網站一律不讓孩子進入。另外,教育引導孩子樹立健康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免疫力」自覺抵制不健康的東西。
⑥加強孩子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等,給予他最真誠的答案,不再說教。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上網已經成了孩子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這項技能始終伴隨著孩子們,電腦網路越來越強地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對於孩子們來說,網路不應是洪水猛獸,也不應該成為與家長之間的隔膜,在他們童年生活里,網路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教室,是獲取課堂外知識的另一個學校。有了社會、家庭、教師密切關注,相互配合,網路會成為家長與孩子們情感交流的一條紐帶,成為孩子們學習好的工具書,成為孩子尋求知識的寶庫,成為孩子們尋求歡樂的殿堂。
信息化時代,無論是現代媒體,對兒童的成長形成了很大的影響,要讓新時期的兒童健康成長必須充分認識這些影響因素,趨利避害,正確引導,充分利用好現代媒體的「雙刃劍」,營造良好的現代家庭環境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6、廣告對兒童有什麼影響?
廣告商以兒童為目標推銷產品並不是偶然的行為。小孩子也許不怎麼花錢,但他們肯定認識會花錢的人—一而且孩子們通常能夠通過哭訴、乞求等手段操縱父母在當時買下玩具、小食品或其他產品。
很多以這種方法推銷的食品都是不利於孩子健康的。除了其他防護手段之外,可以考慮主動讓廣告商們知道,你反對他們向孩子推銷那些東西。有一些產品的外觀不應該對兒童產生吸引力,例如香煙、酒和其他任何有危險性的東西。如果你覺得廣告商確實在針對兒童推銷一些不恰當的產品,那麼向他們指出你的觀點。消費者的吶喊還是很管用的。
總的說來,電視、音樂、電影以及文化對家庭生活都有著不易覺察卻又十分深入的影響。不久以前,晚餐後的時段被當作「家庭時間」,電視節目既要適合成年人也要適合兒童,猥褻、性暗示和其他涉及成人主題的內容是被禁止播放的。但是現在,看看那些在「黃金時間」播放的常規節目吧。
關於對成年人的尊重、禮儀和與人合作等方面,他們在傳達什麼樣的信息?在很多受歡迎的節目里,兒童和青少年表現得「酷」而聰明,然而大人們(尤其是父母)卻是窩囊、愚蠢而不可救葯。甚至晚間新聞節目中,也經常性地涉及一些很多父母都覺得兒童不宜的事件和內容。
當然也有例外,但是青少年能夠獲得的大量音樂、電影和電視節目都在鼓吹一種對他人不敬的態度。即使你限制孩子接觸媒體,毫無疑問他還是會在托兒所、鄰居家和家庭聚會上,從其他小朋友那裡遭遇到相關的影響。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你要保持清醒,並且積極地把希望孩子具備的品質價值和處世技能灌輸給他。
7、大眾傳媒對兒童的社會化有哪些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大 眾傳媒(也稱「大眾傳播媒體」或「大眾媒介」)作為個體社會化的四大承擔者之一,對兒童社會化有著重要影響,這已成為教育社會學者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