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現在在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新媒體策劃規劃怎麼做?急
兩條路。
1.委託代理。省心省事不省錢,效果不保證,會摻水。
2.自己來。首先要學習提高自己,先了解目前的新媒體情況,做可行性分析;結合公司情況(定位、未來的規劃目標)明確哪些新媒體是主攻陣地;明確陣地後,繼續加深該媒體陣地的研究與分析,制定階段目標與執行方案;方案試執行過程中監測與總結,及時調整。
就醬吧
2、像金融行業網路營銷想要利用新媒體推廣首先要做哪些工作呢?
無論是什麼行業要 推 廣、要進地網路營銷
3、2015年企業網路廣告怎麼投?PC端還是移動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1] 互聯網金融ITFIN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互聯網金融的營銷廣義上涵蓋營銷行為與品牌公關兩個層面,同時又相輔相成,由於線上相對更明確的流量可測算性,因此造成與傳統金融營銷及品牌公關有非常明顯的區隔。在具體的實操上,對於不同的平台亦有不同的做法。雖然市場發展的不斷在證明,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屬性對於平台或機構產品設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由於互聯網金融在現階段對於金融民主意義要大於金融模式迭代意義,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平台生存與估值的要點仍在於緣於普羅大眾的用戶流量與有效獲客。當然,由於目前互聯網行業相對激烈的競爭現狀,加之不同平台的戰略側重,因此在各自獲客與發展的營銷構想上也會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從整個互聯網行業環境來看,手機端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從2013年以來,手機端訪問量逐年上升,全年增長幅度由7.4%上漲至9.9%,與此同時,PC端訪問量逐年下降。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移動端整個流量比越來越大,那麼是否營銷就要把重側移動手機端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根據《2015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用戶在訪問互聯網金融行業網站時,更依賴PC端,有8成人選擇在電腦上看互聯網金融行業相關信息,而且停留時間也會更長。對這個結果,數據並未做更多分析,或許這跟PC端頁面承載內容更豐富、進行轉賬投資等活動更方便、安全有關。
4、如何做好互聯網金融新媒體營銷人
那麼,什麼樣的新媒體編輯才是我們需要的:
第一,新媒體運營必須是要具備「網感」。這就要求,能夠抓熱點,熟悉數據分析,信息搜集等等能力。無論是純媒體,還是企業的新媒體,對趨勢的把握都是關鍵,更關鍵的是,要在眾多趨勢中,堅持自己的取向,而不是所有趨勢都追逐,有些趨勢會破壞你的價值觀。
第二,整合。新媒體編輯,整合素材、資源的能力要強。整合素材,很簡單,資料那麼多,哪些是真是假?有時候你得到的就是幾句話而已,就是別人給你的一個小爆料,你要發展成一篇文章,就要有從素材中發覺關聯的能力,跟偵探差不多,多篇報道的意思串聯起來之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價值。
第三,文采。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發生的結構和場景,他的存在是有邏輯的,他的發生是有走向的,文采是為這些內在的邏輯服務的,不能只看文章的文字特別。
P2P平台新媒體運營編輯的出路到底在哪裡?拆解開來其實是兩個問題:一是做新媒體運營的這段經歷的價值在哪兒,二是可以往哪個方向轉。整理了知乎上@白崎給出的想法和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下:
從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的角度來解讀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時,我看到的是「產品經理思維」與「產品運營思維」。
當我們來談一個合格的新媒體運營的時候,我們在談什麼?
1.理解產品
一切不離產品,脫離產品的運營等於0。很多做新媒體運營的同學喜歡發段子,發雞湯,這樣數據會很好看,轉發很多評論也很真實,但沒有人談你的產品這件事就毫無意義。
新媒體運營的第一點在於理解產品,到什麼程度?熟悉產品的歷史及每一個功能點,理解用戶的使用場景,知道產品最吸引用戶的點在哪兒,能快速定位並解決用戶提出的所有問題,甚至對產品本身有自己的思考,這一切都建立在對產品的理解上。
2.了解用戶
你還在相信網上的95後特徵數據報告嗎?OUT了吧,有沒有想過這些數據的來源是哪兒?對用戶的理解,建立在長期接觸用戶,和用戶打成一片,解決用戶問題的基礎上。
新媒體運營人員每天面對的微博粉絲、微信聽眾都是用戶,他們的喜怒哀樂、喜好與特徵,是通過細心觀察與反復驗證,印入腦子里的。試圖通過看幾篇網上流傳的數據報告了解用戶,是最不靠譜的,我會告訴你我曾經一晚上拍腦袋編出來的數據被多家主流媒體當新聞報道過嗎?
3.懂傳播
現在微博上怎樣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種方式能夠引爆朋友圈,大家都在做的H5頁面有什麼訣竅能夠讓粉絲願意擴散。形式一直在變,但方法論卻沒有變過,那就是傳播的邏輯,引爆點、傳播節點、傳播形式三個要素。
所以新媒體運營人員要想的絕對不是出路在哪兒,而是你在這個崗位做過了什麼,重點是在產品、用戶、傳播三個維度上做到多大程度,這就是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經歷的價值點,轉崗只是一個時間與流程上的問題。
我一開始沒有用新媒體運營編輯這個詞,是因為我覺得編輯這個限定詞不能涵蓋真正的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業內自嘲叫首席微博/微信運營官(CWO)我倒覺得不錯。
梳理完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價值,我們來看出路在哪兒:
P2P平台產品線:
我剛才講過,做新媒體運營的第一點是對自家產品有足夠的理解,而做產品都是相通的,懂產品,本質上是對用戶需求與用戶場景的理解,長期和用戶在一起,接地氣,知道普通用戶最需要什麼,最喜歡什麼,至少你懂社交產品的用戶的特徵,不然怎麼能在微博微信兩大社交平台上工作呢?
把平常對新浪微博的吐槽轉化成你的產品優化方案吧。至於寫需求文檔、用Axure畫產品原型圖,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東西,有人教就能很快學會。更何況做過H5游戲設計吧?這難道不是你的產品經驗?
運營/市場線:
新媒體運營,運營的是新媒體渠道。產品運營,運營的是產品。如果把新媒體賬號當成一個產品呢?你既是產品經理,也是產品運營。對於產品運營線來說,很多時候新媒體都是重要的承載體。
首先不得不說很多公司的活動運營都還是需要在新媒體上執行落地,對於產品內無用戶沉澱的P2P平台,新媒體就是進行用戶運營的外部渠道,比如大豐號他們的平台的用戶運營渠道矩陣——微博、微信、社區論壇、媒體公關。
說起來都是很簡單的話,做起來需要仔細去琢磨。市場線我就不多贅述,在很多P2P平台里新媒體運營屬於市場公關體系的,所以應該清楚市場線平常是做什麼工作,轉換的只是渠道載體而已。
5、怎麼樣做好金融行業的新媒體運營?
&